•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認同與記憶的持續追尋

第一節 不斷蛻變的歷史詮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第一節 不斷蛻變的歷史詮釋

歷史是前人所創造的事實,我們現在也正在創造族人未來的歷史,族人的 歷史解釋權應在我們手中,而不應成為當權者「文獻的存在」而已,任由 他人詮釋。(李季順,2004:76)

當代太魯閣族的歷史,自2000 年伴隨著正名運動而露出檯面。經過十年後,

自2014 年開始,秀林鄉公所為了紀念與回顧百年前太魯閣族祖先們勇敢而壯烈 為抵抗生存威脅進行的血淚史實,召集族內各界文史研究者籌組成立「太魯閣族 抗日戰爭紀念系列活動」推動組織,針對日本時代初期至1914 年前一系列與日 人發生的衝突,進行口述歷史整理探究、遺址踏勘巡禮、講座研討發表、影像紀 錄拍攝,以及其他教育推廣與歷史圖文展示等工作項目。

2015 年 10 月 30 日至 31 日,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與秀林鄉公 所合力舉辦「第八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 在花蓮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布洛灣台地上盛大舉辦。政大自2008 年起為關心台日 原住民族研究的相關動態,歷年皆邀請日本與國內學者及文史研究者,進行學術 探討。適逢1914 年「太魯閣戰役」屆滿一百周年,透過政大與秀林鄉公所的努 力,太魯閣族的議題第一次有機會以國際會議的規模被討論,頗具紀念意義。本 次研討會邀請日本「日本台灣原住民研究會」研究群十二位學者來台,加上二十 三位台灣學者和八位太魯閣族人參與,共安排五篇專題報告、二場專題演講、一 場綜合座談,會中共發表十七篇論文,主題聚焦「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相關研究」, 並以「台灣原住民族相關研究」為輔。事實上,太魯閣事件對於日本學界或是台 灣社會而言皆鮮為人知,透過這次的研討會由學者提出,此事件發生的影響不僅 對於太魯閣族或是台灣社會本身,當時正值1904 年日俄戰爭至 1915 年第一次 世界大戰,為國際史上最為動盪的年代之一,應將其置於世界史的脈絡下看待之。

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已滿一百周年(1914-2014),秀林鄉公所有意擴大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乃與政大合作,舉辦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學術研討會。太魯閣族的民族 形成,與日治時代一系列對日戰爭有密切關聯,其間關係頗負學術探討價 值。(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2015:2)

本次研討會除了聚焦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相關研究外,為擴大研究視野,規 劃二場次專題演講,以「井上伊之助」及「太魯閣族的地圖與圖織」兩主題專題 報告。井上伊之助為太魯閣事件當時的日本理蕃官員,其父親於太魯閣事件當中 之威里事件被太魯閣族人殺害。他抱持著基督大愛,行醫布善於台灣泰雅族山區 部落,足跡遍布現今新竹、台中、南投及宜蘭等地。其難得之處在於相較於日本 政府自1896 年新城事件後面對國家權力進入部落而發產生的一連串衝突,是使 用一連串強力無情的軍事鎮壓對待花蓮山區的族人,井上伊之助來台則將殺父之 仇放一邊,奉獻其生命服務同樣在山區的泰雅族及賽德克族人,於當時的時代背 景下,產生了諾大反差。

與井上伊之助生命歷史攸關的威里事件,則成為了本次研討會熱門討論的事 件之一。有關威里事件,當代學者傾向置於日本時代整體理番政策及台灣東部歷 史進程無主軸進行討論,依據日本官方文獻之研究為主,將日人採樟活動列為其 事件的核心,提出起因為警備津貼分配問題處理不當,且侵犯族人之生存領域而 產生。14自太魯閣族族正名運動興起之時,以 1914 年的太魯閣戰役為主要的族 群歷史重建工程,威里事件被視為日本時代初期的蕃亂之一,其歷史定位多以事 件結束後所引發日本政府後來的採取積極理蕃施政措施為主要敘述。

比起後來在1914 立霧溪與木瓜溪所發生的慘烈戰役,威里事件在日本文獻 中雖有部分篇幅的記載,回歸到當代族人記憶中,被回憶起的篇幅仍十分有限。

此現象筆者認為,除了其規模相對主要戰事較小外,也因為原威里社族人在1914 年後經日人強制遷移下山,多數族人不幸遭遇流行病肆虐致死,在1945 年後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威里社人僅剩二至三戶,至廖守臣1974 年前往今秀林鄉佳民村調查時,甚至僅 剩Yudaw Umin 一家人(廖守臣,1977:144-146)。威里社後代的子孫僅存的人 數稀少且分散,以致當代可取得的族人口傳敘述內容相對較為困難,僅能以日人 文獻推測其脈絡。

在1990 年代開始,以太魯閣族的「太魯閣事件」為主體的描述中,由 1896 年至1914 年結束,是為太魯閣族人對日的抵抗史實,「威里事件」作為太魯閣戰 役的關件前導事件,也成了毋須懷疑的一套歷史敘述的概念。然而,對應到整體 的歷史進程,如此的說法也確實是一個事實的存在。在外太魯閣族人聯合憤而殺 害數十位日人後,震驚日本政府,對於世處深山的太魯閣族人投入前所未有的調 查資源與戰事規模。然而,2015 年在布洛灣聚集台、日學者對於太魯閣抗日戰 爭史地討論,因為井上伊之助的專題設計,使得幾位學者與族人開始重新檢視「威 里事件」,在沒有過多的前設立場的預設下,激起的討論與觀點卻超乎預期。

李季順以日本的「東方主義」切入討論威里事件,認為事件起因有三:採樟 事業深入了太魯閣族的生活空間、日本對台東方主義下的原住民族以及其為太魯 閣戰役的導火線。日人覬覦族人傳統領域的龐大森林資源,乃計畫性地引進財團 進駐,觸犯了太魯閣族人的 Gaya,而引起威里事件。突出了以太魯閣族為主體 的描述,自1896 年起至 1904 年的一連串戰爭,皆是族人對抗日本政府殖民手 段的一個反動。可以說,為太魯閣族在學術討論上,正式挑戰日本文獻說法,翻 轉族人歷史總是被詮釋的現象。

日本於1895 年 5 月入主台灣以來,雖已統治台灣,對於居住太魯閣峽谷 地區的族人,1914 年 6 月前仍為有效行使其統治權,該區還不時發生衝 突,如1896 年的「新城事件」及 1906 年的「威里事件」。因此,日本人 為有效統治,乃進行一場有計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威里事件」對太 魯閣族人而言,這是為捍衛民族尊嚴、守護土地的一場「信仰價值與殖民 統治」之爭。(李季順,201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本次研討會一同關注威里事件之學者,有來自東華大學的李宜憲及慈濟科 技大學的石丸雅邦。李宜憲作為長期關心台灣東部的歷史議題的學者,曾在2000 年時發表〈從蕃政到民政─試論太魯閣事件下的花蓮變遷〉一文,分析威里事件 發生的根本因素是採樟活動而引起。同樣引述《理蕃志稿》記載的內容,透過分 析當地同屬外太魯閣族的威里社、古魯社、西拉罕社、日本官員與賀田組員工的 彼此關係,進而抽絲剝繭,提出與以往不一樣的看法:

意即,當外太魯閣族諸社之怒意已無法控制的情勢下,因此亟需日本軍警 來保護威里社的安全。然而,日本人卻陸續退出當地。從以上的討論,我 們認為:威里社人為了自身的安全而發動了對日本人的攻擊,巧妙地轉移 了外太魯閣諸社的怒氣,這才是該事件最核心的因素。(李宜憲,2015:

9)

石丸雅邦則以1989 年《理蕃誌稿》的內容為主要討論,呈現事件發生的先 後順序,並且同時採用井上伊之助的1960 年《台灣山地傳道記》及山口政治 1999 年《東台灣開發史》等文獻一同梳理威里事件的發生原因。他提出有三個部分的 因素,並且比對不同學者的看法,其三個原因為:關於金錢的糾紛、防禦問題及 太魯閣族人看不起日本內地人。

其中,有關於金錢的糾紛,威里社負責領取費用之長者未善於處理金錢的分 配是一個普遍所被認同的核心因素。不過,對於日人提供此「費用」本身的性質 有不同解讀。《理蕃誌稿》記載是為了採樟事業而請外太魯閣蕃協防內太魯閣蕃 攻擊的警備費,山口政治則認同此說法,稱其為折衝費。井上伊之助則認為因為 族人相信是自己的土地,因此製腦家付一些賠償金。對照警備金/折衝費與賠償 金的說法而言,礙於紀錄有限無法判斷何者為真,但就討論威里事件的本質而言,

將更有其意義。石丸雅邦則提醒了井上伊之助的看法將不被當局所接受,因為受 日本當局對於蕃地所有權的認定,在日本來台初期,經濟開發為第一要件,只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蕃地而不見蕃人(持地六三郎,1997[1902]:149-153)。當時花蓮的太魯閣蕃在 日本政府眼中,不須視為一般人對待,也不須教化,以武力壓制則足夠。(石丸 雅邦,2015:4-9)

先不論其費用性質的真相到底為何,井上伊之助呈現了族人的立場與想法,

當時的族人第一次被真正納入帝國政權統治之下,對於艱澀的法律概念肯定不甚 熟悉,以當時的脈絡下族人的立場,可大膽推論井上伊之助為真,較為符合族人 的傳統慣習。而日本政府的看法如同《理蕃誌稿》所載。一直以來,族人祖先的 土地不得落入外人之手,在無法抵擋現代化與貨幣制度的進入下,所進行之調適 作為。在雙方認知不同的情況下,而產生口角與暴力衝突,其實是彼此都在捍衛 自我的主張。

當天會議進行,引發熱烈討論與迴響。針對威里事件的討論,日方學者多以 日文官方文獻為主要討論依據,事件記載最完整至今仍以《理蕃誌稿》為首,研

當天會議進行,引發熱烈討論與迴響。針對威里事件的討論,日方學者多以 日文官方文獻為主要討論依據,事件記載最完整至今仍以《理蕃誌稿》為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