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居宗族的族群身分界定

地理學研究地表各種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需要多種描繪個別現象,或關聯現 象的地區表現方式之地圖來作比較,地理學在知識界中向以地圖使用技術見長227。 韋煙灶為重建清代閩、粵兩省的閩、客語分布態勢,與林雅婷等廣蒐福建省與 廣東省地圖集(冊),運用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地圖,配合閩南式與客家式地名比對,

判讀圖中閩、客式地名,已繪製完成福建、粵東歷史方言(地名)分區圖,可視為 清代閩、客方言區分佈之概況,再根據漢移民所屬方言區就能判斷其族群身份。

但是在閩南、粵東的方言區交會帶,其分界線往往不是涇渭分明,分居界線兩 側之人可能因生活所需,在耳濡目染之下不只習得單一方言,也可能導致本身無強 烈族群身分認同,或者融合多方族群文化的表徵。如粵東的饒平、豐順、揭陽、陸 豐等地,因位處北連嘉應客鄉、南鄰潮汕領域的過渡帶,在歷史上逐漸發展出語言、

飲食等方面雜染閩、客的「半山客」228

韋煙灶、林雅婷等至閩、客原鄉進行田野調查,認為閩南、粵東確實存在此方 言過渡帶,因此參考漢語學者羅杰瑞的看法,認為大部分漢語分界線有其過渡性,

且語言過渡帶需要有一條「語言弱界線」,此弱界線暫不考量地理空間的地形變化 或交通易達性,以左右各 5 公里的範圍視為閩、客語過渡帶。229

作者將調查所得的 190 筆世居宗族各原籍,置入韋煙灶等建立的歷史方言(地 名)分區圖中,來界定其族群屬性是閩或客。如竹北市尚義里羊寮港之蘇士協派,

其渡臺祖原籍在今日之廈門市同安區新民鎮230,新民鎮位在歷史方言(地名)分區 圖的閩南話區,所以蘇家屬於閩南族群;新埔鎮下寮里下枋寮林浩流派,其渡臺祖 原籍在今日之潮州市饒平縣饒洋鎮231,饒洋鎮位在歷史方言(地名)分區圖的客家 話區,所以林家屬於客家族群;新埔鎮照門里大坪劉佳郎派,其渡臺祖原籍在今日 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232,八尺鎮位在歷史方言(地名)分區圖的客家話區,所以劉 家屬於客家族群;再如關西鎮石光里石岡子嚴仕良、嚴仕廣派,其渡臺祖原籍在今 日之潮州市饒平縣浮山鎮233,浮山鎮位在歷史方言(地名)分區圖的閩南話區,所 以嚴家在中國原鄉屬於閩南族群。

以此空間歸納方式,可避免因使用清代省、府(州)、縣作族群身分劃分依據,

227 Richard Hartshorne(1946)著,葉光庭譯,《地理學的性質-當前地理學思想述評》,頁 581。

228 鄧開頌,《饒平客家姓氏淵源》(廣東饒平客屬海外聯誼會,1997),頁 1-2。

229 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頁 27。

230 詳見附錄一,編號 1。

231 詳見附錄二,編號 1。

232 詳見附錄二,編號 60。

233 詳見附錄三,編號 4。

所產生的過度簡化之謬誤,大幅降低族群屬性誤判的可能性,且更細緻地呈現閩、

客兩族在原鄉的幾何分布234。但此分類結果,是各宗族渡臺祖在原鄉與來臺之初的 族群屬性,因此讀者不宜視同當今各宗族自我的族群認同。

圖 3-6:福建閩、客歷史方言分區圖

資料來源: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頁 28。

234 歷史方言(地名)分區圖中的閩南話區、客家話區內,可能出現「方言島」現象,韋煙灶以文獻 蒐整與田野調查方式,找出可能存在的方言島來修正此圖界定閩客的準確性。但無可避免地,在 純客語區可能存在少數的閩南人,反之,純閩語區也可能有客家人落戶當地,若要更深入解析宗 族在不同時期的族群身分歸屬之更迭,則必須要追溯各個宗族的家族史。

圖3-7:粵東閩、客歷史方言分區圖

資料來源: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