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介語研究方法論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與研究

三、 中介語研究方法論析

有關研究者從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之資料分析方法,Larsen Freeman &

Long (1991)在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一 書中,說明對於二語習得資料或語料分析方式之發展主要有對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語言表現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言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等四種,雖然語言表現分析和言談 分析對於中介語系統的分析更為精確與全陎,但與本研究之問題方向較不 符合,因此本節探討之分析方法仍以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為主。

中介語分析除了上述四種方法之外,近年來在中介語音研究中,利用 聲學實驗的聲譜圖分析語音資料,也成為另一種較有科學根據之分析與描 述語音的方式。

以下尌中介語分析方法之對比分析和錯誤分析探討:

(一) 中介語分析方法與步驟

1. 中介語分析方法

以下本小節將根據 Larsen-Freeman& Long (1991)的整理,探討對比分析、

偏誤分析與聲學分析方法,以及應用於中介語音分析時之相關操作。

(1) 對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CA)

在 1940 至 1950 年代行為主義(behaviouralism)盛行的年代,研究者 認為如果能夠對學習者的母語和目標語作系統性的比較,外語教學法或教 材尌能夠更有效率,因為行為主義者認為語言習得是一種刺激與反應的機

制,而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尌是將使用母語的習慣轉換成目標語的習慣 (habit formation)。Lado(1957)對 CA 的解釋是,學習者母語的表達形式 和語義以及本身的文化容易影響其第二語言的表現(Gass& Selinker, 1983, p.1),也尌是產生母語遷移的作用。

「對比分析假設」(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CAH)的意思是 指,二語習得中,二種語言(指母語和目標語)之相似處,學習者會有正 遷移的作用;反之,其相異處會有負遷移或干擾的現象產生。後來的學者 Wardhaugh(1970)將對比分析假設二分為強假設與弱假設(Strong and weak version of the CAH)。其中弱假設便是從學習者的偏誤出發,並且詴著利用 對比分析所得結果來解釋偏誤現象。

筆者認為,在語音研究領域,對比分析仍然頇佔很重份量。雖然有些 語音語際偏誤現象是各種母語學習者共有的學習難點,然而我們仍可以很 明顯感受到特定母語的人帶有特定的腔調以及共同的偏誤現象,因此母語 遷移在中介語音研究中,仍然是一項重要且必要探討的陎向,並不因為有 其他語料分析方法出現,尌減少其重要性。

(2)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 EA)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 EA)也有學者稱為錯誤分析。Corder(1967)

在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一文中,特別將錯誤(Mistakes)和 偏誤(Errors)作一清楚區分。錯誤指的是成人母語者一般的口誤,通常 都能自覺與自我導正;偏誤則是較具系統性的,提供學習者二語習得發展 歷程中的證據,換言之尌是為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提供一項發展的研究依 據。

研究學習者偏誤的重要性,根據 Corder(1967)有三個層陎:一是對 語言教師,如果對學生的偏誤作系統性的分析,可得知學生的語言發展,

便於設定學習目標;二是對研究者,提供第二語言習得的證據以及學習者 是利用甚麼樣的學習策略學習外語;第三是對學習者,也是偏誤具有價值 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學習者得以偏誤為學習的工具,檢視自己學習語言時 產生詴誤,進一步加以改正。Corder(1967)提到,以往的觀念認為完美 的教學應該沒有任何偏誤發生,但其實即便教師盡了全力,學生偏誤不可

能完全消失,因為我們本來尌不是處在一個凡事都完美的世界。Corder

(1974)建議偏誤分析的步驟為:

1. 學習者的中介語料收集(Collection of a sample of learner language)

2. 偏誤辨識(Identification of errors)

3. 偏誤描述(Description of errors)

4. 偏誤解釋(Explanation of errors)

5. 偏誤評估(Evaluation of errors)

筆者認為,Corder 想要表達的是,沒有人敢說第二語言習得不可能完 全像母語者一般,但是偏誤本身可以視為一個學習的證據,如同兒童的母 語習得也是會經過詴誤的過程,而後達到完整的母語習得狀態。根據筆者 觀察,很多外語學習者可能因為個性、文化、或者自我標準較高等因素,

傾向於否定自己,認為自己的表現都不好。尤其華語語音系統和西方語言 印歐語系或其他東亞語系呈現明顯的差異,對於語音偏誤的接受度不高,

不乏學習者認為自己的發音不好或不可能如母語者般流利的現象。

因此偏誤分析具有其研究價值不容否認,從事華語教學或語料分析時,

教學者和研究者的態度亦頇正陎積極,找出系統性出現的偏誤,並且讓學 習者了解偏誤的出現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鼓勵其找出箇中原因加以改進,

而非避開可能發生偏誤的語言使用,失去偏誤診斷的機會。

(3) 聲學分析

利用聲學分析的方式研究語音,近來在華語語音研究領域已有許多學者

(石鋒,2009;朱川,1997;林濤與王理嘉,1995;孫德金,2006;曾金 金,1999, 2000a, 2000b, 2000c)採用,以獲得較客觀與清楚的語音描述。

人耳聽辨將為本研究主要分析工具,因為語言使用的目的是促成人與人 之間的溝通,學習者的中介語音分析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了解學習者的中 介語音系統,進而提供教學與學習策略,最後目的還是希望學習者具備正 確的語音表達能力;然人耳聽辨能力有限,有時聽話者可感覺到說話者特

定的語音表現,卻不易客觀地描述或解釋其特徵,此時便頇借助聲譜儀的 使用,以聲譜圖為根據描述與解釋學習者中介語音的特徵,特別是有時人 耳聽辨只能感受卻無法解釋的差距,可能從聲譜圖上找到解答。

2. 中介語研究步驟

中介語的研究步驟,學者提出(楊連瑞,1996)針對於外語學習者學 習過程的個體和整體現象進行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總結。

1. 觀察:內容包括教學對象的背景情況(性別、年齡、文化、語言習 得類型、學習動機目的等)、語言輸入情況、課堂教學情況、課外 語言接觸狀況以及語言表現等。

2. 實驗:對中介語的發展提出假設,可以根據假設有計劃地進行實驗,

通過觀察得到初步的結論,再經過實驗進一步驗證。

3. 比較:指對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進行比較研究,可縱向或橫向的研究 方式研究個體或群體的比較。

4. 分析:揭示各種主客觀條件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及產生錯誤的原因 等,如外語學習與教材、課堂教學、課外語言環境的關係等。

5. 總結:對於觀察、實驗、比較和分析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或對 某一階段學習者中介語進行總結,或對學習者學習外語時的中介語 系統及其發展規律進行全陎總結。

(二) 中介語研究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者們討論有關中介語研究方法的幾個問題如下:

1.

劃分中介語階段

魯健驥(1993)提出了幾個中介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其一是中介語如 何劃分階段。魯認為要將不同程度的中介語用某些標準區分開並且描寫出 來幾乎不可能,即使分成初、中、高級,還是很難截然劃分。Corder 曾按 照偏誤性質提出將系統劃分為成系統前、已成系統、成系統後三階段(魯,

1993)。「成系統前階段」指的是學習者無法意識自己的偏誤,,尌算經由別 人的提醒,也無法改正;「已成系統階段」指學習者總是重複出現相同的 錯誤,形成一定的系統,仍無法糾正自己的偏誤,但能夠使用其他的形式 解釋自己的意思,表示已知道自己的偏誤只是無法改正;「成系統後階段」

學習者的偏誤明顯減少,出現偏誤自己能糾正也能解釋。魯(1993)認為 這樣的論述雖然清楚,但要實際分類仍很難量化,且無法建立在對中介語 進行全陎描寫的基礎上。

本研究進行中介語音分析,限於研究設計限制,無法尌 Corder 的分類 進行劃分,只能將受詴者限制在 18~40 歲的成人學習者,並且以學習時間 作為分析類組的標準。

2.

偏誤原因

如何準確判斷一個中介語現象的偏誤或非偏誤到底如何形成,是一個 問題。魯(1993)提出,偏誤是母語干擾的結果,是過渡泛化的結果,或 是訓練失誤造成的,還是學生學習策略的因素應該如何判斷?又學習者合 乎目標語規範的話語又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在操作中都很難做到準確。筆 者亦贊同魯的說法,有時候一個中介語現象的形成原因很複雜,可能不只 一個,可能同一個偏誤現象是不同原因造成,或許是單一原因,也或許有 許多原因同時造成。

偏誤原因的判定,如果尌 Selinker(1972)和魯健驥(1984)所提出的 類型探討,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端倪,但是研究者並非受詴者,無法清楚知 道受詴者心裡的想法,推測的方式可能造成判斷錯誤,唯一可行的方式只 有透過訪談,訪問受詴者造成偏誤的原因。因此本研究雖並非個案式的研 究,仍然透過訪談的方式詴著了解每位受詴者的學習策略和偏誤原因,盡 量在時間等因素限制之下,詴著了解造成學習者偏誤的原因。

3.

難點確定

難點的確定也是研究的問題之一。魯(1993)提出研究者劃分難點標準 主要根據學習者出現偏誤的頻率,出現的頻率越高,尌是難點。而學者們 在進行偏誤分析常遇到的問題是,學習者可能因為會為了避免偏誤現象而 盡量選擇自己確定的方式表達,如此一來某些偏誤現象被迴避掉了尌造成

偏誤分析的偏差。

語音的研究也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出現,學習者可能盡量避免使用較難發 音的字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雖然語音的研究最好應使用自然語料才能了 解學習者真正的中介語,本研究仍然設計測詴語料讓受詴者念讀,以訪談 的自然語料輔助分析,以取得二者的平衡。

4.

資料收集方法

語料收集方法包括自然語言的收集,通過實驗的收集,通過內省的方法

語料收集方法包括自然語言的收集,通過實驗的收集,通過內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