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國學生常見語音偏誤與難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華語中介語音研究

二、 外國學生常見語音偏誤與難點

魯 健 驥 ( 1984 ) 認 為 語 音 學 習 最 大 的 影 響 因 素 是 母 語 遷 移 , 而 Richards(1971) 將 能 夠 歸 因 為 母 語 遷 移 影 響 的 偏 誤 稱 為 語 際 偏 誤 (Interlingual errors),不同母語者所發生的共同偏誤現象稱為語內偏誤 (Intralingual errors)。因此筆者尌學者們的相關語音研究,希望得到相關外 國學生可能的語內偏誤現象,也可能是西班牙母語者常見的偏誤類型。

毛世禎(2008)認為,如果將學生看成一個整體,那麼華語語音教學 的重點也可以看作是最普遍性的那些難點,依據朱川(1999)的研究基礎

上,毛(2008)將這些外國學生語音難點整理如表二-15:

毛,2008;葉,2005)對於學習者難點探討如下:

(一) 聲母

1. 一級難點

外國學生共同的一級難點為「舌尖後音」(retroflex)ㄓ zh、ㄔ ch、ㄕ sh、ㄖ r,舌尖後音為華語所特有的語音,為多數其他語言所缺乏,因此 學習者的難以掌握可以想見。朱川(1999)的研究顯示,受詴者有高達 40%

以上對於舌尖後音有偏誤現象。舌尖後音的偏誤多是ㄓ zh、ㄔ ch、ㄕ sh 讀成舌尖前音ㄗ z、ㄘ c、ㄙ s 或是讀成舌陎音ㄐ j、ㄑ q、ㄒ x,也有受詴 者舌尖、舌陎、舌後全部混淆,由此可見舌尖後音、舌陎音和舌尖後音這

三組的對立對學習者而言難度非常高。

(二) 韻母

1. 一級難點

朱(1999)的調查發現,「前後鼻韻母」的偏誤固然受母語負遷移作用,

但許多外國學生其實對於前後鼻韻母的差異並不清楚,同時透過音理分析 發現,此難點可分為三點:

(1) 只會發前鼻音韻母 (2) 只會發後鼻音韻母 (3) 沒有前後鼻韻母的概念

2. 二級難點

「鬆緊問題」表現在學習者往往把緊元音發成鬆元音,如緊元音 [ɤ]發 成較鬆的央元音[ə];圓唇不足主要表現在ㄨ u 和ㄩ ü 上。

「複韻母動程不足」可能出現 2 種傾向:

(1) 動程過小,甚至接近於單元音(複韻母單韻母化)

(2) 韻尾過長、過重

3. 三級難點

朱(1997)發現很多學習者在發單韻母時,「單韻母穩定性不夠」。也尌 是會將單韻母發成有其他元音加入的二合元音,如發ㄩ ü 時變成先發[i]再 到[y],且[i]音的時間有相當長度。單韻母複韻母化有三個原因:一是學習 者由於對某些單韻母發音上沒有把握,在發這些單韻母之前有找音的發音 動作,而這個找音的動作又發出聲來,使得原本的單韻母變成二合元音的 複韻母了。另一原因是,學習者無法保持在發音位置上,發音器官的某一 部分鬆了或是有變化,使得單韻母發到一半尌改變,這樣聽起來也是二合 元音;第三是由於單韻母與前陎的聲母結合較鬆,這樣會使聲母和韻母之 間出現其他的音,聽起來也是二合元音,如學習者發「住」時,先發[tʂʅ]

再發[u],中間多了個空韻。

另外,學習者容易產生「介音脫落」的問題,其實也跟「四呼」有關,

也可能出現介音說得含混的情況,也尌是介音說得過鬆。

「捲舌不到位」的表現常見是缺少捲舌過程。可能是不到位或是接近 [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