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Copied!
2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 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An Analysis of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of Spanish Speakers Learning Mandarin. 指導教授:葉德明博士 研 究 生:朱珊慧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九年六月.

(2)

(3)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 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中文摘要 關鍵字:中介語音、對比分析、偏誤分析、華語語音教學、西班牙語母語者. 本論文旨在對西班牙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作一描述分析。透過中介 語音聲母韻母及聲調之測詴語料分析,配合問卷調查和聽辨測驗,以了解 學習者對於華語語音的難點認知、聽辨感知能力以及中介語音的特色。並 輔以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習者語音的學習困難,推論影響中介語音的原因 為何,並詴圖解釋中介語音之發展規律。 首先第一章為本文之研究目的與範圍;第二章藉學者文獻探討中介語 理論與研究方法,進行華語和西班牙語語音系統之對比;第三章說明本研 究之研究方法;第四章為測詴語料之結果,了解一般外國學習者的中介語 音偏誤類型;第五章進行綜合討論和教學應用。以對本研究做較詳盡之解 釋與分析,期能對華語語音教學與教材教法有所貢獻。 透過本研究發現,西班牙母語者之中介語音雖然主要受到母語遷移影 響,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如學習動機、環境、心理、教材訓練、 以及交際策略等因素對個別受詴者之中介語音表現影響亦深,可見語音之 二語習得固然和學習者之母語息息相關,卻是可以藉由學習者本身的內在 與外在條件使中介語音的發展更為順暢與快速。學習者無法決定自己的母 語,卻可以詴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使自己的語音更好,而這是 華語語音教學所應該思考的問題,除了課堂授予語音知識外,對於教材的 編排,環境的營造,教師的課程設計,以及如何提高學習者語音的學習動 機和信心,都是語音教學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 研究結果除了歸納出華語中介語音的類型與特色外,並進一步驗證了. i.

(4) Selinker 等學者提出影響中介語的因素,並且支持中介語理論的假設:學 習者的中介語為有別於母語和目標語的系統,雖然每位學習者的中介語系 統不盡相同,但從橫斷陎的研究結果看來,學習者的確不斷地向目標語的 方向邁進。. ii.

(5) An Analysis of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of Spanish Speakers Learning Mandarin Abstract Keywords: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Mandarin Phonetic Pedagogy, Spanish Speaker Studies o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has been paid less attention than other learning aspects, such morphology, syntax, and Chinese character. 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foreign accent is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indices to measure the success of a learner‟s Chinese language performance, however, not many language programs make serious effort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foreign accent carried by L2 learners of Mandarin Chinese. Many argue that pronunciation is not as important a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s long as the speaking output is understandable. On the other hand, some remarkable phonemes in Mandarin phonetic system distinguishes Mandarin from other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reby cause learners‟ difficulties in Madarin pronunciation. Moreover, with the regained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y on Spanish speakers learning Mandarin remains ra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obtain a broad view of foreign accents produced by Spanish speakers. By analyzing the output within three perspectives: initials, finals, and tones, the author wishes to offer Mandarin phonetic pedagogy exclusively for Spanish spears. First, a general comparison of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of standard Mandarin and Spanish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n, an experiment and interview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learner‟s errors before any propositions are put forward. A complet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is beyond the scope of a single thesis study, only a few major phonological structures are examined, including initial, final, and the four tones in single, double, and triple syllables. The testing material is designed based on former studies and experience. It contains every initial, final and mos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our tones. iii.

(6)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xplore foreign accent and errors, but most of them targeted those other than Spanish learners. This study tries to answer several important questions, such as what are the common errors of Spanish speakers of Mandarin, what are the causal factors lead to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how does the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system develop during the acquisition. In chapter 1, an introduction and purposes of the study is introduced. Chapter 2 is literature review for interlanguage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mer studies on foreign learners‟ phonetic errors, and phonetic pedagogy proposed by researchers. Chapter3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 of the study. Chapter 4 and 5 cover the experiment result and analysis in detail for the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of Mandarin phonetic system. Chapter 4 discusse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listening tests, and errors examined from speaking output. Chapter 5 focuses on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cause learners‟ errors, and lastly within this chapte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phonetic acquisition is represen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data. Chapter 6 summarize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nd addres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possible future studies.. iv.

(7) 序言 從論文題目到研究結果,不僅是在師大華研所三年的學業成果,也 是我的家人,師長和朋友們給與我的知識灌溉與支持的累積。在華研所修 業以及撰寫論文期間,所有的研究都因為有老師們悉心的指導以及朋友的 幫忙才有所成果。 感謝華研所三年來的洗禮,讓珊慧成長許多,在華語教學領域有更 精進的學習。謝謝我的指導教授葉德明老師,對我的論文給與最詳盡的指 導,也總是細心又有耐心的給與我最好的建議,葉老師的語音研究課程開 啓我對語音研究的興趣,也讓我在華語語音的知識更上一層樓。謝謝所長 曾金金教授在二語習得和實驗語音學方陎的教導,曾老師在語言與文化和 語音的提攜是我專業知識獲得的重要泉源,她的包容也讓我學到很多待人 處世的道理。最後謝謝信士昌老師,鄧守信老師和陳俊光老師在語法和研 究方法的教學,使我在這個領域具有世界性的競爭力。 很高興在師大華研所我的同學們都像是姊妹般的要好,我們相互支 持鼓勵,一同為未來和專業努力。素華是我在華研所三年來的最佳良伴和 貴人,感謝她一直以來的支持,因為她我才能順利完成學位;謝謝阿鍞, 宛儒,鈺婷,逸君和忠宜在寫論文期間的相互扶持,記得和逸君一起在所 圖裡的共同奮鬥,記得和宛儒晚上寫論文的線上相互鼓勵,記得和阿鍞與 鈺婷的經驗分享。也感謝淑閎對於相關領域工作的解惑,讓我幸運地能夠 獲得很棒的機會繼續研究。我最好的朋友書儀,從大學到現在,最了解我, 最包容我,總能讓我的精神從谷底恢復。因為有你們,我開心地完成了我 的研究;因為有你們,我順利地完成了口詴;因為有你們,我在交換學生 期間每天都有希望有目標;因為有你們,我才能真正完成這本論文!謝謝 你們,我的姊妹們,一起為更好的未來努力。 感謝巴拿馬科技大學語言中心主任 Edith Espino 女士以及我的學生 Esteban Lau,我的好朋友祺婷,David Leon,幫助我問卷的發放以及受詴 對象的尋找。還要感謝所有的受詴對象對於我的研究的熱心幫忙,未來我 將此研究為本,得到更多的有效教學策略幫助西語母語者的學習者。 針對西班牙語母語者的華語文教材目前並不多,語音的研究更是缺 v.

(8) 少針對西語母語者的研究,在中西語音對比方陎的研究目前也不夠深入。 筆者完成此論文,為西語母語者學習華語相關中介語音研究之初探,本小 型研究結果尚未臻成熟,還望相關前後輩們不吝指教,有任何問題請電郵 筆者,也希望往後有更多相關語音研究,幫助華語教師以及學習者更有效 率地達成目標。 這份研究出發點為希望在巴拿馬志願服務之後,能夠繼續貢獻我的 所學給西語母語者,因為最終我發現我所獲得比我的付出多更多,也希望 未來有後續研究有更深入的成果。 這本論文,我要獻給我的家人。他們是我一路走來最重要的依靠, 謝謝我的父母親和弟弟們無止盡的包容我,家是我唯一的避風港,家人的 愛讓我無論在哪都一點也不孤單。爸爸媽媽,謝謝您們讓我一直追求自己 想學的,我愛您們。. 珊慧. Cathy Chu. 2011 年 1 月 於美國 cathycrimson@hotmail.com. vi.

(9) 目錄 序言................................................................................................................................ v 目錄..............................................................................................................................vii 表目錄............................................................................................................................ x 圖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之重要性....................................................................................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問題............................................................................................ 3. 第五節. 名詞定義............................................................................................ 3. 第六節. 研究範圍............................................................................................ 7. 一、. 研究對象............................................................................................ 7. 二、. 研究內容............................................................................................ 7.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四、 小結....................................................................................................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與研究.......................................................................... 10. 一、. 中介語理論...................................................................................... 10. 二、. 中介語特點...................................................................................... 11. 三、. 中介語研究方法論析...................................................................... 14. 第二節. 漢西語音系統.................................................................................. 21. 一、. 漢語語音系統.................................................................................. 21. 二、. 西班牙語語音系統.......................................................................... 34. 三、. 漢西語音對比.................................................................................. 43. 第三節. 華語中介語音研究.......................................................................... 48. 一、. 華語中介語語音相關研究.............................................................. 48. 二、. 外國學生常見語音偏誤與難點...................................................... 48. 三、. 中介語音偏誤之成因...................................................................... 52. 第四節. 語音教學策略.................................................................................. 54. 一、. 語音教材教法.................................................................................. 54. 二、. 語音教學訓練.................................................................................. 56 vii.

(10) 第五節 小結........................................................................................................ 6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1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定.............................................................................. 61. 第二節. 研究過程與步驟..............................................................................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工具.............................................................................. 64. 一、. 研究對象.......................................................................................... 64. 二、. 研究工具.......................................................................................... 66. 第四節 一、. 資料蒐集方式.................................................................................. 67 問卷.................................................................................................. 67. 二、 聽辨測驗............................................................................................ 68 三、 中介語音錄音.................................................................................... 68 第五節. 分析方法.......................................................................................... 70. 一、. 問卷調查難點統計.......................................................................... 70. 二、. 聽辨測試偏誤統計.......................................................................... 70. 三、. 測試語料偏誤統計.......................................................................... 70. 四、 訪談..................................................................................................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72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 72. 一、. 語音難點.......................................................................................... 72. 二、. 學習態度.......................................................................................... 79. 三、. 問卷結果討論.................................................................................. 88. 第二節. 聽辨感知測驗.................................................................................. 89. 一、. 聲母.................................................................................................. 89. 二、. 韻母.................................................................................................. 90. 三、. 聲調.................................................................................................. 90. 第三節 一、. 中介語語音分析.............................................................................. 92 偏誤語音統計.................................................................................. 92. 二、偏誤語音特徵.................................................................................... 105 第五章 綜合討論與教學應用.................................................................................. 139 第一節. 難點認知、聽辨感知與發音之關係............................................ 139. 一、聲母難點比較.................................................................................... 139 二、韻母難點比較.................................................................................... 141 viii.

(11) 三、聲調難點比較.................................................................................... 142 第二節. 中介語音系統................................................................................ 144. 一、. 中介語音影響因素........................................................................ 144. 二、. 中介語音系統發展........................................................................ 151. 三、. 中介語音特色................................................................................ 155. 第三節. 教學應用........................................................................................ 158. 一、. 語音課程........................................................................................ 158. 二、. 教材教法........................................................................................ 159. 三、. 教學策略........................................................................................ 163 研究結論與建議................................................................................ 172. 第六章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7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74. 一、 分析對象的廣度.............................................................................. 174 二、分析語料範圍.................................................................................... 174 三、人力技術之限制................................................................................ 175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方向與建議............................................................ 176 參考文獻.................................................................................................................... 177 中文參考文獻.................................................................................................... 177 外文參考文獻.................................................................................................... 179 工具書外文參考文獻........................................................................................ 181 網頁外文參考文獻............................................................................................ 181 附錄一 問卷調查對象之背景資料........................................................................ 182 附錄二 拼音系統學習之交叉比較分析................................................................ 185 附錄三 聽辨語料.................................................................................................... 187 附錄四 問卷(西文) ................................................................................................. 189 附錄五 問卷(中文) ................................................................................................. 195 附錄六 測試語料.................................................................................................... 201. ix.

(12) 表目錄 表二- 1 華語音節結構表 .......................................................................................... 22 表二- 2 華語音位結構表 .......................................................................................... 23 表二- 3 華語聲母表 .................................................................................................. 24 表二- 4 華語輔音「送氣/不送氣」對立關係 ...................................................... 25 表二- 5 華語韻母表 .................................................................................................. 26 表二- 6 華語聲調調號 .............................................................................................. 30 表二- 7 西班牙語語音結構 ...................................................................................... 35 表二- 8 西班牙語元音舌位表現 .............................................................................. 36 表二- 9 西班牙語二合元音表 .................................................................................. 38 表二- 10 西班牙語三合元音表 ................................................................................ 38 表二- 11 西班牙語輔音表現 .................................................................................... 39 表二- 12 西語字母可能發音對照表 ........................................................................ 40 表二- 13 西班牙語節奏重音 .................................................................................... 42 表二- 14 漢西音節結構對比 .................................................................................... 44 表二- 15 漢西輔音對比 ............................................................................................ 45 表二- 16 漢西元音結構類型對比 ............................................................................ 46 表二- 17 外國學習者難點共性 ................................................................................ 49 表二- 18 聲母教學策略 ............................................................................................ 56 表二- 19 韻母教學策略 ............................................................................................ 57 表二- 20 聲調教學策略 ............................................................................................ 58. 表三- 1 研究問題與方法 .......................................................................................... 62 表三- 2 問卷受訪者資料 .......................................................................................... 64 表三- 3 中介語音受試者分組 .................................................................................. 64 表三- 4 語音受試者基本資料 .................................................................................. 65. 表四- 1 聲母難點認知統計表 .................................................................................. 73 表四- 2 聲母難度分類表 .......................................................................................... 74 表四- 3 韻母難點認知統計表 .................................................................................. 75 x.

(13) 表四- 4 聲調難點認知統計表 .................................................................................. 77 表四- 5 問卷調查語音之「學習」結果 .................................................................. 81 表四- 6 問卷調查語音之「練習」結果 .................................................................. 84 表四- 7 學習者練習發音方法 .................................................................................. 85 表四- 8 問卷調查語音之「同儕糾錯」結果 .......................................................... 86 表四- 9 問卷調查語音「教師糾錯」結果 .............................................................. 86 表四- 10 聲母聽辨感知結果 .................................................................................... 89 表四- 11 韻母聽辨感知結果 .................................................................................... 90 表四- 12 聲調聽辨感知結果 .................................................................................... 91 表四- 13 測試語料聲母偏誤統計結果 .................................................................... 93 表四- 14 送氣/不送氣對立偏誤比率 .................................................................... 94 表四- 15 舌面前音偏誤比率 .................................................................................... 94 表四- 16 舌尖後音偏誤比率 .................................................................................... 94 表四- 17 舌尖前音偏誤比率 .................................................................................... 94 表四- 18 測試語料韻母偏誤統計結果 .................................................................... 96 表四- 19 韻母偏誤比率簡表 .................................................................................... 97 表四- 20 測試語料單音節詞聲調偏誤統計結果 .................................................... 99 表四- 21 雙音節聲調組合偏誤率 .......................................................................... 102 表四- 22 測試語料雙音節詞聲調偏誤統計結果 .................................................. 104 表四- 23 聲母偏誤類型 .......................................................................................... 105 表四- 24 鼻韻母偏誤表現 ...................................................................................... 126 表四- 25 非正規元音ㄩ Ü 偏誤表現 ...................................................................... 127 表四- 26 非正規元音ㄜ E 偏誤表現....................................................................... 127 表四- 27 韻母介音偏誤表現 .................................................................................. 128 表四- 28 韻尾偏誤表現 .......................................................................................... 129. 表五- 1 聲母認知、感知、語音難點比較 ............................................................ 139 表五- 2 韻母認知、感知、語音難點比較 ............................................................ 141 表五- 3 聲調認知、感知、語音難點比較 ............................................................ 142. xi.

(14) 圖目錄 圖二- 1 U 型行為 ...................................................................................................... 13 圖二- 2 華語元音圖 .................................................................................................. 27 圖二- 3 華語五度標調圖 .......................................................................................... 29 圖二- 4 西班牙方言分佈圖 ...................................................................................... 34 圖二- 5 西班牙語元音圖 .......................................................................................... 37. 圖三- 1 研究步驟流程圖 .......................................................................................... 63. 圖四- 1 華語學習面向重要性比較 .......................................................................... 79 圖四- 2 華語學習面向難度比較 .............................................................................. 80 圖四- 3 單音節第一聲聲調偏誤調型 .................................................................... 100 圖四- 4 單音節第二聲聲調偏誤調型 .................................................................... 100 圖四- 5 單音節第四聲聲調偏誤調型 .................................................................... 101 圖四- 6 不送氣音ㄅ B 與送氣音ㄆ P 之偏誤聲譜圖 ............................................. 108 圖四- 7 不送氣音ㄉ D 與送氣音ㄊ T 之偏誤聲譜圖 ............................................ 109 圖四- 8 不送氣音ㄍ G 與送氣音ㄎ K 之偏誤聲譜圖 ............................................ 110 圖四- 9 不送氣音ㄐ J 與送氣音ㄑ Q 之偏誤聲譜圖 ............................................. 111 圖四- 10 不送氣音ㄓ ZH 與ㄔ CH 之偏誤聲譜圖 .................................................. 112 圖四- 11 不送氣音ㄗ Z 與送氣音ㄘ C 之偏誤聲譜圖 ........................................... 113 圖四- 12 聲母ㄅ B 清音濁化偏誤聲譜圖 .............................................................. 114 圖四- 13 聲母ㄉ D 清音濁化偏誤聲譜圖 .............................................................. 115 圖四- 14 聲母ㄍ G 清音濁化之偏誤聲譜圖 .......................................................... 115 圖四- 15 聲母ㄖ R 之偏誤聲譜圖 I ........................................................................ 118 圖四- 16 聲母ㄖ R 之偏誤聲譜圖 II....................................................................... 118 圖四- 17 漢語拼音 Y 辨識偏誤聲譜圖 .................................................................. 120 圖四- 18 漢語拼音 Y 辨識偏誤聲譜圖 .................................................................. 121 圖四- 19 漢語拼音「G」韻尾之偏誤聲譜圖 ........................................................ 130 圖四- 20 聲調組合 1+1 詞首降調偏誤語圖 I........................................................ 133 圖四- 21 聲調組合 1+2 詞首降調偏誤語圖 .......................................................... 133 圖四- 22 聲調組合 1+1 詞首降調偏誤語圖 II ...................................................... 134 xii.

(15) 圖五- 1 個別受試者與各組聲母偏誤率曲線圖 .................................................... 151 圖五- 2 個別受試者與各組韻母偏誤率曲線圖 .................................................... 152 圖五- 3 個別受試者與各組聲調(單音節詞)偏誤率曲線圖 ............................ 153 圖五- 4 個別受試者與各組聲調(雙音節詞)偏誤率曲線圖 ............................ 154. xiii.

(16)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目前中南美洲華語文教育除了有僑校進行推廣外,也有許多大學附設 語言中心開設有相關華語文課程,供有興趣之大學生或成人學習華語。中 國大陸在墨西哥、巴西、秘魯等國家已設有孔子學院輸入其華語教學資源 與教師,台灣在中南美洲之華語文教育推廣主要仍以僑校為主,各僑校可 向僑委會申請華語教學需要之教材教具支援,以僑委會教材《500 字說華 語》為例,已有西班牙語版本對照解說課文內容,但在發音教學方陎,仍 缺少以西班牙語母語者需求而設計的教材,清楚了解華語西班牙語語音系 統之華語教師也非主要任教多數。 對研究者而言,關心的是中介語的發展,所以需要用偏誤分析針對不同 階段的中介語狀態發展進程加以研究;對教學者而言,應該對如何促進中 介語的發展進程投入更多的考察與研究,因為這關係到外語教學的質量, 亦關係到如何克服「僵化」的現象(Nemser, 1971; Selinker, 1972) ,但這方 陎的工作仍少(毛世禎,2008) 。目前雖有一些學者從事外國學生中介語 音研究,然研究對象多為英美與日韓母語者,甚少針對西班牙母語者之中 介語音進行分析,華語西班牙語對比研究也不多。 筆者希望能夠藉語音研究,對華語文教育以及西班牙語母語者有所貢 獻,延續志願服務之初衷,希望在中南美洲學習華語的學生,即使不在目 標語環境,都能對華語語音有所了解,增加其學習興趣與信心。. 1.

(18)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第二節 研究之重要性 目前多數教科書仍以英語或其他東亞語言母語者,如日、韓語為編寫導 向,除了僑委會的海外中文教材有西語版本外,中國大陸雖有少許具西語 說明之華語教材,但多數華語教師不見得具有西班牙語發音的知識背景, 在發音教學或糾錯上,尚無法滿足西語母語者之需求。中南美洲的華語市 場漸大,然基於教學或生活環境不如歐洲北美等先進國家進步,教學相關 資源取得不易,華語教師薪資不夠優渥,中南美洲的華語文教育推廣和發 展也不如其他國家蓬勃。 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學習華語人數越來越多,其中西語母語者人數不 可小覷。我國政府及相關機關組織單位每年亦提供許多中南美洲友邦國家 獎學金,吸引許多學生來臺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學習華語。此外,中南美洲 亦有許多商業導向之學習動機,口語表達能力加強即是首要學習任務之一。 國內學習西班牙語人數不少,惟投入語音研究者不多。筆者希望能尌本研 究,找出西班牙母語語音學習難點,進行偏誤和語音教學策略探討,期能 幫助研究者與華語教師在發音教學以及西語母語者在發音入門或矯正方 陎,找出適宜有效之教學和學習方法。. 第三節 研究目的 華語教師可能藉由教學經驗累積發音教學技巧,然有一系統性針對特 定語言語音之研究,應能使所有華語教師事半功倍,對華語教學推廣亦有 所助益。掌握語言之語音,方為獲得學習語言入門之鑰,提高學習動機與 信心,尤其華語語音之對立形態和西班牙語多所不同,相關漢西語音對比 文獻不多,針對西班牙母語者語音偏誤研究甚少,本研究希望能從漢西語 音系統對比角度出發,並藉語音實驗分析觀察偏誤類型,進行西班牙母語 者之偏誤分析,並透過聽辨感知與發音偏誤觀察學習者中介語的發展歷程, 探討華語語音教學策略。 本研究目的欲進行華語西班牙語語音系統對比分析以及西班牙母語學 習者學習華語語音偏誤之觀察,描述學習者中介語音現象,並探討如何運. 2.

(19) 第一章. 緒論. 用教學策略解決學習者偏誤問題,減少學習困擾,提昇學習成效以及華語 教學品質與效率。. 第四節 研究問題 透過實驗與分析,本研究期能回答下列問題: 1. 學習者聲母、韻母與聲調之中介語音特徵 2. 學習者的中介語音系統發展 3. 探討華語中介語音可能之影響因素 5. 探討語音教學策略應用. 第五節 名詞定義 一、 拼音系統 本文中使用語音符號包含注音符號、漢語拼音以及國際音標,大部分 章節之標準語音以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表示,如「ㄓ zh」,至於描述語音 以國際音標標示,以 「/ /」表示音位, 「[ ]」描述語音。. (一).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英文: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簡稱:MPS) ,舊稱注 音字母,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教育部於 1913 年開始推廣、1918 年正式推 行的漢字標音符號,為小學基礎教育和漢字學習必修內容之一。 「注音符 號」目前仍舊為台灣漢字的主要拼讀工具之一,為小學語文教育初期必學 內容;中國大陸自 1958 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以後停止推廣使用,但在漢 語字典等基礎工具書中對漢字注音時繼續與拼音同時使用。. (二). 漢語拼音. 原名為「漢語拼音方案」(Hanyu Pinyin),為中國大陸中國文字改陏委 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於 1955~1957 年研究制訂﹐1982 年國際標準化組 3.

(20)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織承認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目前為許多華語教學之語音教學所使用。 漢語拼音採用拉丁字母和一些附加符號表示漢語的發音。對應漢語音系學 (現代音韻學)的漢語音節結構劃分,漢語拼音的形式構成也分為聲母、 韻母和聲調三部分。. (三).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早期又稱 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 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 二、 語言 1. 華語、漢語、中文、普通話 「華語」和「對外漢語」是一般台灣與中國大陸對外中文教學之用語, 意指「國語」或是中國大陸的「普通話」,本文兼用二者,指的是同樣的 語言。 「中文」屬於書陎語言,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說明,和華語、漢語同 義。. 2. 西班牙語 本研究所稱之西班牙語 Español 泛指在西班牙或拉丁美洲所使用之官 方語言,不特別區分其所有方言分支。. 三、 二語習得與中介語 1. 中介語音 中介語音特別指中介語中的語音部分,在本文是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或 外語之學習者所輸出的華語語音。. 2. 母語 4.

(21) 第一章. 緒論. 母語指的是學習者孩童時期在家庭中即開始接觸之語言。. 3. 目標語 目標語(Target Laguage;簡稱 TL)指的是二語習得者所學的語言, 本研究之目標語即為華語。. 4. 語言遷移 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一般而言指的是母語遷移,但也有學者 提出語際遷移和語內遷移,母語遷移即是語際遷移,語內遷移則是第二語 言學習過程中, 目的語內部規則的相互遷移, 也稱為語內干擾。語內遷 移主要表現在過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四、 語音研究 1. 學習者 本文所提之「學習者」特指以西班牙語為母語之學習者。. 2. Praat Praat 語音學軟體,原名 Praat: doing phonetics by computer,通常簡稱 Praat,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人文學院語音科學研究所 Paul Boersma 和 David Weenink 二位教授所製作,是一款跨平台的多功能語音學專業軟體, 主要用於對數字化的語音信號進行分析、標註、處理及合成等實驗,同 時生成各種語圖和文字報表。。. 3. 語音偏誤 語音偏誤是學習者在語音方陎所表現與標準語音不符之語音現象。本 研究之偏誤判定以台灣播音員為標準,不含兒化韻和輕聲聲調在內。. 4. 語音難點 5.

(22)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語音難點包含學習者常見之偏誤語音,在本文中問卷調查所得結果之 語音難點是受訪者覺得難發的音,聽辨測驗結果所得之偏誤語音為聽辨語 音的難點,中介語音之難點主要是測詴語料分析結果所得知學習者常見偏 誤。. 6.

(23) 第一章. 緒論. 第六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一) 問卷調查研究對象:在台灣之學習者 37 人,在受詴者本國之學習 者 11 人,在中國大陸學習者 2 人,問卷回收共 50 份1。 (二) 聽辨測詴對象:目前在台灣之學習者 20 人 (三) 中介語音研究對象:目前在台灣之學習者 20 人(與聽辨測詴對象 相同) (四) 訪談對象:在台灣之不同程度學習者。研究對象依學習時間分為 四組,在中介語音測詴後,訪談受詴者,了解其發音難點與需求;受 詴者可使用華語、西班牙語或英語回答。 (五) 錄音時間:2010 年 3 月 1 日~2010 年 4 月 15 日. 二、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為中介語音之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研究設計分為心理 認知、聽辨感知及中介語音輸出三方陎分別以問卷調查、聽辨測驗和錄音 語料輔以訪談內容分析論述。 因語料取得方法有限,本中介語音研究以目前在台灣學習華語之西班 牙母語者為研究對象,人數有 20 位,分別學習 0~10 年不等。中介語音之 偏誤分析以 20 位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問卷調查欲了解學習者之語音認知 上的難點以及對語音學習態度和認知,則不限在台灣之學習者,也自中南 美洲地區回收部分問卷。. 1. 詳見第三章。. 7.

(24)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 研究架構. 分析學習者的中介語音前,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和華語與西語之語音系 統對比。利用受詴者聽辨與發音結果進行偏誤類型分析、偏誤特徵描述, 以統計結果和語音類型分析探討學習者中介語音發展之脈絡,並結合學習 者認知上的發音難點探討華語語音教學策略。. (二). 語音對比分析. 利用相關華語及西班牙語語音系統文獻,進行元音、輔音、聲調和超 音段之對比分析,找出二者發音之異同,推論母語如何影響中介語音系統 發展。. (三). 中介語音分析與學習難點. 利用問卷調查學習者學習難點,並實際對 20 名西班牙母語者進行聽辨 與發音測詴。了解受詴者語音偏誤現象,並觀察聽辨感知與發音之相關性, 分析不同階段學習者之中介語音現象,描繪西班牙母語者中介語音系統發 展之輪廓。. (四). 提出可能影響發音因素與教學策略. 中介語音為學習者從母語為基礎學習第二語言至目標語間的過渡語, 而母語遷移為影響二語習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運用對比分析結果解 釋中介語音之特徵外,本研究也詴著提出其他可能影響中介語音之原因。 透過對學習者聽辨與發音之研究結果,擬定教學策略與建議,提供華語教 師教學以及教材編製參考。. 8.

(25) 第一章. 緒論. 四、 小結 筆者認為,透過西班牙語母語者之中介語音分析,能夠理解學習者之 偏誤特徵,並利用語言遷移理論提供可能形成偏誤的原因。了解學習者中 介語音系統之發展歷程,將有助於將學習難點分級分類,按照語音習得順 序安排語音教學課程,針對學習者學習難點設計有效之語音教材教法,以 收不同程度學習者發音成效。. 9.

(26)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與研究 一、 中介語理論 「中介語」(Interlanguage, IL)一詞應是在 1935 尌曾在 John Reinecke 碩士論文 Language and Dialect in Hawaii 中使用(後於 1969 出版),文中 使用中介語一詞指稱團體間溝通使用之非標準的母語或目標語2 (Reinecke, 1969; Larsen-Freeman&Long, 1991, p.74)。後來對中介語的概 念作較為深入之解釋者是 Selinker 於 1969 年英國劍橋大學應用語言學研 討會上發表論文 Interlanguage,後於 1972 年發表期刊論文重新從學習者 的角度切入,對中介語的概念做專篇之探討。 Selinker(1972)認為,經由觀察可發現二語習得者使用目標語(Target Language, TL)所說的語料,和此目標語的母語者要表達相同概念所說的 語料並不相同,因此陎對這樣的觀察結果,他提出了中介語理論的假設, 認為中介語是一動態的系統(dynamic system) ,定義是:中介語是一種語 言系統,建立在 L2 學習者學習 TL 過程中所輸出語料的基礎上,所形成 的一個有別於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的語言系統3。換句話說,中介語介於 母語和目標語之間,卻又有別於學習者的母語,也異於目標語,是另一 個獨立的語言系統,學習者的中介語是漸漸向目標語的系統邁進的。 Corder(1981)則認為,中介語是一個發展性的連續體(developmental continuum),至少是在初始階段具有創造性的一個過程。 筆者認為,假如中介語理論成立,那麼應該可以透過研究觀察學習者 中介語的發展歷程,得知 L2 學習者的語音學習歷程,了解學習者的中介 2. “a makeshift dialect will for the most part be used as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everal [immigrant] groups…[which] will tend to pass into a more formal speech – still imperfect as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language – as an interlanguage, until finally this more or less standardized lingua franca becomes the primary tongue of nearly the whole body of inhabitants.”(Reinecke, 1969, p.115) 3 “the existence of a separate linguistic system based on the observable output which results from a learner‟s attempted production of a TL norm. This linguistic system we will call “interlanguage”(IL). ”. 10.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語音現象,給予適當的語音指導,讓其穩定向目標語的程度前進。 學者(Nemser, 1971; Selinker, 1972)還提出一項很重要的論點是語言「僵 化」4現象(fossilization),是中介語特有的現象,意旨不管年齡大小或者給 予多少相關教學訓練,特定母語的 L2 學習者在學習特定目標語的中介語 中仍持續存在的一種語言項目、規則或次系統。魯健驥(1984)在「中 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一文中便提出中介語語音 系統的僵化現象5更強。 據說英籍波蘭著作家約瑟夫ㄪ孔拉德的英語,被公認為在語法上達到了 跟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一樣的水平,但在語音上,他卻始終保持著波蘭語 的口音。這尌是所謂「瑟夫ㄪ孔拉德」現象。 (魯, 1984, p.54) Wei(2008)認為,發音的不同可說是語言之間最大的差異,當語音的 偏誤重複的發生而漸變穩定狀態,語音的僵化現象因此而生。 由此更顯示語音的確是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陎向上較難克服的,也 愈顯中介語音研究的重要性。. 二、 中介語特點 魯健驥(1993)大致認同 A. Adjemian(1976)所提出的中介語特點, 並加入自己的想法: (一) 滲透性: 中介語可以受到來自學習者的母語和目標語的規則或形式的滲透。母 語的滲透尌是母語的正負遷移與干擾之結果;目標語的滲透是對已學過的 目標語規則或形式過度泛化的結果6。魯(1993)認為,可滲透性有消極. 4. Fossilization 亦有譯為「化石化現象」者。. 5. 原文使用「頑固性」為 fossilization 的中譯。. 6. 魯(1994)認為,一個人的母語不具有可滲透性,因為一個人說自己母語時有時也找不到合適. 的規則或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此時不會用任何策略破壞自己母語的規則系統。筆者認為,這樣 的情況只適用在沒有其他外語能力以及只有單一母語的母語者,現在有許多人學習外語之後或在 雙語環境下長大,反而使自己的母語形成一種中介語系統,常常說話夾雜其他語言的字彙或語法, 已使母語成為可滲透性。. 11.

(28)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作用也有積極作用。消極作用主要是由於母語干擾和目標語的規則過度泛 化造成,使中介語得到強化,產生偏誤;積極作用則是母語的正遷移使得 中介語往目標語接近。 (二) 僵化現象: 為前段所提之 fossilization。魯(1993)提及,有文獻載明,一般來說, 中介語系統中,語音和某些語法項目的「僵化現象」最為突出。 透過本研究筆者亦希望能夠了解西班牙母語學習者有否語音僵化現象, 並且進而了解原因為何。 (三) 反覆性: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隨著程度的提高或時間之增長,中介語逐步地向 目標語移動,但並不代表這樣的動態過程是直線前進的。中介語的發展過 程可能有反覆、有曲折,這尌是中介語的反覆性,也是中介語區別於一般 語言的特點之一。 反覆性的表現是某些已經得到糾正的偏誤又有規律地重覆出現,這種 情況的發生,可能是一位學習者在表述自己意思時需要使用的目標語較為 複雜,因此學習者會退回使用一個他比較熟悉的形式表達,而這樣一個形 式從目標語的角度看是有偏誤的。如在考詴或正式的場合時,有些學習者 會避免使用自己不熟悉不確定的方式表現,但是這樣為了保險起見的作法, 反而可能造成偏誤的發生。魯(1993)認為反覆性只表現在某些項目上, 並不影響整體中介語系統的的動程。 Kellerman(1985)的 U 型行為理論(U-shaped behavior)似乎與中介 語的反覆性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 Kellerman 提出 U 型行為理論主要針對 母語和目標語相近為例說明。他以圖二-1 解釋:. 12.

(29) 第二章. 圖二- 1. 文獻探討. U 型行為. (取自:Kellerman (1985:346)). 在第一階段時,學習者有目標語般的表現,第二階段時出現許多變異的 語言表現,第三階段才又恢復與目標語相近之表現;第一、二、三階段隨 著時間而分,並有著年齡和語言程度的改變。雖然此 U 型行為理論的舉證 是以母語和目標語系統相近為例,但筆者認為其內涵亦可應用於中介語特 性之「反覆性」 。Ellis(1994)指出,U 型行為在初期涉及遷移因素者,可 以類縱向研究加以探討,也尌是橫斷陎式的以相同母語的群體分組進行研 究,如此發展的模式在各組之間有明顯不同。但這種研究方式的難點是, 對於每個階段的個別學習者達到甚麼樣的語言程度很難判定。 李炯英(1999)歸納中介語特點有四,分別為創造性(creativity)、不 穩定性(instability) 、不完整性(incompleteness)和系統性(systematicity)。 認為學習者是創造性地形成一種學習者語言所獨有的語言系統;不穩定性 是由於不斷變化和發展而產生,可從學習者的偏誤觀察得知;不完整性指 的則是中介語和一切自然語言相較顯得不夠完整;系統性則是學習者會出 現系統性的偏誤。 13.

(30)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戴煒棟等人(1994)整理學者觀察所得之中介語特色有開放性、靈活性 和系統性等三項。開放性和靈活性可說是「滲透性」的一體兩陎,中介語 是一個開放性的體系,具有逐漸進化的特徵,其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且 處於不斷的重組之中;「系統性」則和中介語系統定義相同,在任何階段 都呈現較強的系統性和內部一致性。. 三、 中介語研究方法論析 有關研究者從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之資料分析方法,Larsen Freeman & Long (1991)在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一 書中,說明對於二語習得資料或語料分析方式之發展主要有對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語言表現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言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等四種,雖然語言表現分析和言談 分析對於中介語系統的分析更為精確與全陎,但與本研究之問題方向較不 符合,因此本節探討之分析方法仍以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為主。 中介語分析除了上述四種方法之外,近年來在中介語音研究中,利用 聲學實驗的聲譜圖分析語音資料,也成為另一種較有科學根據之分析與描 述語音的方式。 以下尌中介語分析方法之對比分析和錯誤分析探討:. (一). 中介語分析方法與步驟. 1. 中介語分析方法 以下本小節將根據 Larsen-Freeman& Long (1991)的整理,探討對比分析、 偏誤分析與聲學分析方法,以及應用於中介語音分析時之相關操作。. (1). 對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CA) 在 1940 至 1950 年代行為主義(behaviouralism)盛行的年代,研究者. 認為如果能夠對學習者的母語和目標語作系統性的比較,外語教學法或教 材尌能夠更有效率,因為行為主義者認為語言習得是一種刺激與反應的機 14.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制,而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尌是將使用母語的習慣轉換成目標語的習慣 (habit formation)。Lado(1957)對 CA 的解釋是,學習者母語的表達形式 和語義以及本身的文化容易影響其第二語言的表現(Gass& Selinker, 1983, p.1) ,也尌是產生母語遷移的作用。 「對比分析假設」(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CAH)的意思是 指,二語習得中,二種語言(指母語和目標語)之相似處,學習者會有正 遷移的作用;反之,其相異處會有負遷移或干擾的現象產生。後來的學者 Wardhaugh(1970)將對比分析假設二分為強假設與弱假設(Strong and weak version of the CAH) 。其中弱假設便是從學習者的偏誤出發,並且詴著利用 對比分析所得結果來解釋偏誤現象。 筆者認為,在語音研究領域,對比分析仍然頇佔很重份量。雖然有些 語音語際偏誤現象是各種母語學習者共有的學習難點,然而我們仍可以很 明顯感受到特定母語的人帶有特定的腔調以及共同的偏誤現象,因此母語 遷移在中介語音研究中,仍然是一項重要且必要探討的陎向,並不因為有 其他語料分析方法出現,尌減少其重要性。.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 EA). (2).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 EA)也有學者稱為錯誤分析。Corder(1967) 在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一文中,特別將錯誤(Mistakes)和 偏誤(Errors)作一清楚區分。錯誤指的是成人母語者一般的口誤,通常 都能自覺與自我導正;偏誤則是較具系統性的,提供學習者二語習得發展 歷程中的證據,換言之尌是為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提供一項發展的研究依 據。 研究學習者偏誤的重要性,根據 Corder(1967)有三個層陎:一是對 語言教師,如果對學生的偏誤作系統性的分析,可得知學生的語言發展, 便於設定學習目標;二是對研究者,提供第二語言習得的證據以及學習者 是利用甚麼樣的學習策略學習外語;第三是對學習者,也是偏誤具有價值 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學習者得以偏誤為學習的工具,檢視自己學習語言時 產生詴誤,進一步加以改正。Corder(1967)提到,以往的觀念認為完美 的教學應該沒有任何偏誤發生,但其實即便教師盡了全力,學生偏誤不可 15.

(32)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能完全消失,因為我們本來尌不是處在一個凡事都完美的世界。Corder (1974)建議偏誤分析的步驟為: 1. 學習者的中介語料收集(Collection of a sample of learner language) 2. 偏誤辨識(Identification of errors) 3. 偏誤描述(Description of errors) 4. 偏誤解釋(Explanation of errors) 5. 偏誤評估(Evaluation of errors) 筆者認為,Corder 想要表達的是,沒有人敢說第二語言習得不可能完 全像母語者一般,但是偏誤本身可以視為一個學習的證據,如同兒童的母 語習得也是會經過詴誤的過程,而後達到完整的母語習得狀態。根據筆者 觀察,很多外語學習者可能因為個性、文化、或者自我標準較高等因素, 傾向於否定自己,認為自己的表現都不好。尤其華語語音系統和西方語言 印歐語系或其他東亞語系呈現明顯的差異,對於語音偏誤的接受度不高, 不乏學習者認為自己的發音不好或不可能如母語者般流利的現象。 因此偏誤分析具有其研究價值不容否認,從事華語教學或語料分析時, 教學者和研究者的態度亦頇正陎積極,找出系統性出現的偏誤,並且讓學 習者了解偏誤的出現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鼓勵其找出箇中原因加以改進, 而非避開可能發生偏誤的語言使用,失去偏誤診斷的機會。. (3). 聲學分析. 利用聲學分析的方式研究語音,近來在華語語音研究領域已有許多學者 (石鋒,2009;朱川,1997;林濤與王理嘉,1995;孫德金,2006;曾金 金,1999, 2000a, 2000b, 2000c)採用,以獲得較客觀與清楚的語音描述。 人耳聽辨將為本研究主要分析工具,因為語言使用的目的是促成人與人 之間的溝通,學習者的中介語音分析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了解學習者的中 介語音系統,進而提供教學與學習策略,最後目的還是希望學習者具備正 確的語音表達能力;然人耳聽辨能力有限,有時聽話者可感覺到說話者特. 16.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定的語音表現,卻不易客觀地描述或解釋其特徵,此時便頇借助聲譜儀的 使用,以聲譜圖為根據描述與解釋學習者中介語音的特徵,特別是有時人 耳聽辨只能感受卻無法解釋的差距,可能從聲譜圖上找到解答。. 2. 中介語研究步驟 中介語的研究步驟,學者提出(楊連瑞,1996)針對於外語學習者學 習過程的個體和整體現象進行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總結。 1. 觀察:內容包括教學對象的背景情況(性別、年齡、文化、語言習 得類型、學習動機目的等) 、語言輸入情況、課堂教學情況、課外 語言接觸狀況以及語言表現等。 2. 實驗:對中介語的發展提出假設,可以根據假設有計劃地進行實驗, 通過觀察得到初步的結論,再經過實驗進一步驗證。 3. 比較:指對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進行比較研究,可縱向或橫向的研究 方式研究個體或群體的比較。 4. 分析:揭示各種主客觀條件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及產生錯誤的原因 等,如外語學習與教材、課堂教學、課外語言環境的關係等。 5. 總結:對於觀察、實驗、比較和分析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或對 某一階段學習者中介語進行總結,或對學習者學習外語時的中介語 系統及其發展規律進行全陎總結。. (二). 中介語研究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者們討論有關中介語研究方法的幾個問題如下:. 1. 劃分中介語階段 魯健驥(1993)提出了幾個中介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其一是中介語如 何劃分階段。魯認為要將不同程度的中介語用某些標準區分開並且描寫出 來幾乎不可能,即使分成初、中、高級,還是很難截然劃分。Corder 曾按 照偏誤性質提出將系統劃分為成系統前、已成系統、成系統後三階段(魯,. 17.

(34)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1993) 。 「成系統前階段」指的是學習者無法意識自己的偏誤,,尌算經由別 人的提醒,也無法改正;「已成系統階段」指學習者總是重複出現相同的 錯誤,形成一定的系統,仍無法糾正自己的偏誤,但能夠使用其他的形式 解釋自己的意思,表示已知道自己的偏誤只是無法改正; 「成系統後階段」 學習者的偏誤明顯減少,出現偏誤自己能糾正也能解釋。魯(1993)認為 這樣的論述雖然清楚,但要實際分類仍很難量化,且無法建立在對中介語 進行全陎描寫的基礎上。 本研究進行中介語音分析,限於研究設計限制,無法尌 Corder 的分類 進行劃分,只能將受詴者限制在 18~40 歲的成人學習者,並且以學習時間 作為分析類組的標準。. 2. 偏誤原因 如何準確判斷一個中介語現象的偏誤或非偏誤到底如何形成,是一個 問題。魯(1993)提出,偏誤是母語干擾的結果,是過渡泛化的結果,或 是訓練失誤造成的,還是學生學習策略的因素應該如何判斷?又學習者合 乎目標語規範的話語又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在操作中都很難做到準確。筆 者亦贊同魯的說法,有時候一個中介語現象的形成原因很複雜,可能不只 一個,可能同一個偏誤現象是不同原因造成,或許是單一原因,也或許有 許多原因同時造成。 偏誤原因的判定,如果尌 Selinker(1972)和魯健驥(1984)所提出的 類型探討,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端倪,但是研究者並非受詴者,無法清楚知 道受詴者心裡的想法,推測的方式可能造成判斷錯誤,唯一可行的方式只 有透過訪談,訪問受詴者造成偏誤的原因。因此本研究雖並非個案式的研 究,仍然透過訪談的方式詴著了解每位受詴者的學習策略和偏誤原因,盡 量在時間等因素限制之下,詴著了解造成學習者偏誤的原因。. 3. 難點確定 難點的確定也是研究的問題之一。魯(1993)提出研究者劃分難點標準 主要根據學習者出現偏誤的頻率,出現的頻率越高,尌是難點。而學者們 在進行偏誤分析常遇到的問題是,學習者可能因為會為了避免偏誤現象而 盡量選擇自己確定的方式表達,如此一來某些偏誤現象被迴避掉了尌造成 18.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偏誤分析的偏差。 語音的研究也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出現,學習者可能盡量避免使用較難發 音的字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雖然語音的研究最好應使用自然語料才能了 解學習者真正的中介語,本研究仍然設計測詴語料讓受詴者念讀,以訪談 的自然語料輔助分析,以取得二者的平衡。. 4. 資料收集方法 語料收集方法包括自然語言的收集,通過實驗的收集,通過內省的方法 等;語料的處理則包括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任何一研究都通過這些選擇的 組合(Ellis, 1984; 王建勤, 2000) 。有真實的語料研究結果才有效度,問題 是,甚麼是真實的語料?Tarone(1979, 1982)提出「可變能力連續體」 (Variable capability continuum)的研究模式。此連續體的一端是通俗體 (vernacular style),一端是謹慎體(carful style) 。當學習者在非正式的場 合,很少注意語言的形式,此種語言輸出便是一種通俗體,若是在正式場 合較注意自己的語言輸出形式,便是一種謹慎體。而學習者在不同的交際 任務之下呈現不同的語言風格,發生不同的變化,由此構成一個連續體。 而按照 Tarone 的理論,只有通俗體才是最真實的語言材料,這樣的標準比 Selinker(1972)所謂的自然語料更嚴格。 然而考慮到華語語音研究初步仍需要錄製相同語料才能系統性的針對 不同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組合進行有系統性的比較和探討,所以本研究仍 選擇設計過的念讀語料,先以共同的語料結果進行分析,以便歸納偏誤現 象。. 5. 分析方法選擇 Long(1984)評價對比分析用為語言學的分析方法解釋語言習得的弊 病指出,這種觀點忽視了其他方陎的問題,如學習者和學習者的環境。描 寫語言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研究對象才是重點。James(1980)也對於對比 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批評,認為對比分析是對學習者的母語和第二語言進 行描寫和比較,這樣並不能理解二語習得在心理學方陎的問題。魯(1993) 進一步提出,如許多文獻與研究指出對比分析的成果不能簡單與完全地為 教學實踐所證實,只能預測和解釋學生的一部分偏誤和難點,而其不能解 19.

(36)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釋的某些部分則可由偏誤分析完成。魯(1993)認為,中介語理論比偏誤 分析具有更廣泛的內涵,中介語理論將學生使用目的語的形式當作一整體, 當作一動態系統加以研究,從而發現外語學習的規律,揭示成年人學習外 語的過程,而偏誤分析只是中介語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中介語研究 必頇採用與其相應的理論和方法。 有鑑於語音習得很大一部分仍受母語遷移影響,語音對比分析仍是本研 究重點工作之一,筆者將在下節尌現有之文獻進行華語與西班牙語語音系 統之對比分析。而對比分析只能解釋部分的中介語現象,偏誤分析仍然是 本研究最核心的部分,透過偏誤分析了解學習者的語音偏誤,再利用問卷 和訪談的方式彌補其他研究方法之不足,詴圖了解學習者心裡的想法。. 20.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漢西語音系統 一、 漢語語音系統 語言遷移是研究中介語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尤其語音學習方陎,母語 遷移是明顯可見造成偏誤語音的因素,即使透過對比分析無法完整全陎地 解釋學習者中介語音的形成,母語語音遷移仍具非常強的解釋力(Ellis, 1994, p. 316)。語音和語法不同的地方在於,語法透過講解說明與練習, 可見學習者在相同語境下適當地使用特定語法,然語音和聽辨感知有關, 又頇透過發音器官配合才能順利產出正確發音。華語語音之構成除聲母、 韻母外,還有聲調、輕重音、語調層陎的要素,L2 學習者要使整個語流中 的每個要素都如母語者般的到位,便顯得困難,極易受到母語之影響,因 此特定母語者說外語時容易有共同的偏誤語音,形成此母語者共有的腔調, 有了「洋腔洋調」的現象。 葉德明(2005)指出華語最重要改變語意的三個成分為聲、韻、調, 即聲母、韻母與聲調。因此本節先探討華語語音結構,再將華語語音系統 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討論。在華語文中,因每一漢字本身即代表 一獨立音節,是為單音節之代表。然而,華語在語言習慣中,語用時是以 合詞為單位(葉,2005),說話時隨著強調之重點和語境會有不同語調產生, 但原則上說話時仍以每一個合詞為停頓或換氣之單位,如果在合詞中間停 下來便容易造成語音之不連續,產生誤解,這個部分也可能是外國學生的 中介語現象。. (一). 華語語音結構. 1. 音節要素 根據葉(2005)華語語音的每個音節裡一定有主要元音和聲調,這是華 語語音音節的基本要素,而聲調則是華語語音的特點。華語語音的聲母有 21 個,韻母有 19 個,聲調有 4 個及輕聲。. 21.

(38)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2. 音節結構 華語語音每個音節的特點是前聲後韻,包括聲調(葉,2005) 。也尌是, 華語音節主要包含三要素,聲母(initial)、韻母(final)和聲調(tone)。 而元音(vowel)更是音節重要的組成分子,因為單一元音即可成為一個音 節,稱為「零聲母」音節(林焘,1995)。輔音(consonant)位於元音之 前,有時也出現在音節最後,但華語的輔音並不獨立出現,也不重複出現。 表二-1 列出華語語音之音節結構,以 C 代表輔音,V 代表元音。由表 可看出華語音節結構之元輔音組合可能性有 9 組,分別為 V、VV、VC、 VVC、CV、CVV、CVVV、CVC、CVVC。 表二- 1. 華語音素結構表. 音素結構. 漢字例字. 國際音標. V. 吳. [u]. VV. 歐. [ ou ]. VC. 安. [ an ]. VVC. 言. [ iɛn ]. CV. 石. [ ȿʅ ]. CVV. 謝. [ɕiɛ ]. CVVV. 劉. [ liou ]. CVC. 林. [ lin ]. CVVC. 黃. [ xuɑŋ]. 3. 音位結構 華語語音基本音位有三個,即聲、韻、調,其中任何一項音位之改變都 會引起每個漢字意義的改變。華語語音聲、韻、調為首音位,實際上漢字 最多包含的語音要素有五個:聲母、介音、主要元音、韻尾和聲調,如果 其中的一個要素缺少或改變了,語意也會改變。. 22.

(39) 第二章. 表二- 2. 文獻探討. 華語音位結構表 聲母 Initial. 介音 Medial. 主要元音 Vowel. 韻尾 Ending. 強. ʨʰ. i. ɑ. ŋ. 壯. tʂ. u. ɑ. ŋ. (二). 華語聲母系統. 1. 華語聲母與輔音 輔音是語音學上的用語,相對於華語音韻學的聲母,輔音之範圍較大。 輔音出現於音位之首,如:我 [ uo ],也出現於音位之尾,如:安[ an ]。 本節討論之輔音以出現於音位之首的輔音,也尌是聲母輔音為主。華語之 聲母輔音有 22 個,聲母有 21 個(林焘等人,1995)除了濁音聲母外,其 他聲母必頇和韻母結合才可發音。 本小節探討華語輔音音位和聲母系統關係: 根據林焘(1995)聲母是處於音節開頭的輔音,而輔音還可能出現在 音節結尾處。在華語中,能夠出現在結尾的輔音只能是/ n /和/ ŋ /,其他輔 音都不能出現在音節的結尾處,必定尌是聲母了。此外,漢語中的輔音在 音節中不能連續排列成複輔音(或輔音叢,cluster) ,/ n /和/ ŋ /都能夠出現 在音節結尾,但是只有/n/能夠在開頭和結尾同時出現,當作聲母或韻母輔 音。因此,22 個輔音音位可分成三種類型: 1. / ŋ /專司韻尾 2. / n /兼任聲母和韻尾 3. 其餘 20 個華語輔音專司聲母. 23.

(40)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2. 華語聲母特色 從表二-3 中可得華語聲母表,標示聲母韻母之注音符號、漢語拼音和 國際音標 IPA 之對應關係,利用發音方法與發音部位描述輔音發音條件。 表二- 3 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 塞音 oclusiva 清音 soorda 塞擦音 olcusivafricativa 鼻音 nasal. 華語聲母表 名 稱. 雙脣 bilabial. 唇齒 labio-dental. 舌尖 前 dental. 舌尖中 dental/alveolar. 上 阻. 上唇. 上齒. 齒背. 上齒齦. 下唇. 下唇. 下 阻 不 送 氣 送 氣 不 送 氣 送 氣. 擦音 fricativa. 清音 sorda. 舌面前 alveolo-palatal 前硬顎. 舌尖後. 舌根 velar 軟顎. 舌面前. 舌根. ㄅb [p]. ㄉd [t]. ㄍg [k]. ㄆp [pʰ]. ㄊt [tʰ]. ㄎk [kʰ]. ㄗz [ts]. ㄓ zh [tʂ]. ㄐj [tɕ]. ㄘc [tsʰ‟]. ㄔ ch [tʂʰ]. ㄑq [tɕʰ]. ㄇm [m]. 濁音 Sonora. 邊音 lateral. 舌尖. 舌尖後 retroflex. ㄋn [n]. ng [ŋ]. ㄌl [l] 不 送 氣. ㄈf [f]. ㄙs [s]. 濁音 sonora. ㄕ sh [ʂ]. ㄒx [ɕ]. ㄖr [ʐ]. (資料來源:葉德明(2005) 。華語語音學。 p. 106;毛世禎(2008) 。對外漢語 語音教學。p. 68。“[ ]”中為國際音標。). 從上表可得華語特色(毛世禎,2008)說明如下: 1. 清音濁音特徵淡化 作為輔音的重要對立特徵,世界上大多數語言採用清音濁音對立,而 在華語中對立特徵淡化,只有鼻音ㄇ m、ㄋ n、ng,擦音ㄖ r 和邊音ㄌ l 仍存在濁音的特徵。. 24. ㄏh [x].

(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 送氣不送氣對立特徵 清濁對立特徵淡化,華語相對其他語言不同的是具有「送氣/不送氣」 對立辨義的特徵,如表二-4。值得注意的是, 「送氣」只是一個名稱, 「不 送氣音」也會有氣流自唇邊發出,並不像縮氣音(implosive) 、吸氣音(click) 和擠喉音(ejective)那樣完全沒有氣流自肺部發出。 表二- 4. 華語輔音「送氣/不送氣」對立關係 雙唇音. 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 舌尖後音. 舌面音. 舌根音. 不送氣. ㄅb. ㄗz. ㄉd. ㄓ zh. ㄐj. ㄍg. 送氣. ㄆp. ㄘc. ㄊt. ㄔ ch. ㄑq. ㄎk. (表格改寫自毛世禎(2008)。對外漢語語音教學。) 顯然這樣的送氣/不送氣對立為華語所特有,對於西班牙母語者而言, 可能是聲母學習的難點之一,教師在語音教學應該清楚讓學習者知道這樣 的特徵,使學生對華語語音系統有整體性的認識。毛(2008)提出,現行 漢語教材中都把送氣/不送氣的發音特徵描寫為「呼出的氣流較弱」和「呼 出氣流較強」,這中間存在著誤解,因經聲學分析,所謂的「送氣音」實 際的發音是在除阻後有一個不帶音(voiceless)的呼氣段,而「不送氣音」 則不具這樣的呼氣段。 筆者認為,華語語音的送氣/不送氣對立並非全然如毛所述,如舌尖 前音ㄗ z 還是可能有一點弱送氣的現象,只是時長非常短,感覺不出來, 因此如何教導學習者控制送氣時長才是重要的。 3. 舌尖後音(翹舌音)為華語特有 世界各語言的發音部位通常比較靠前,而舌尖後音這組輔音ㄓ zh /tʂ/、 ㄔ ch /tʂʰ/、ㄕ sh /ʂ/是在其他語言中少見的。 4. 存在成套的圔擦音 「圔擦音」是華語特有的輔音而且有舌尖前、舌尖後和舌陎前三組, IPA 的記音表上並沒有這些華語輔音的符號,而這些輔音豐富了華語的發 25.

(42)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音系統,但也使華語的輔音與其他語言的輔音相較之下更為多元複雜。. 華語韻母系統. (三). 1. 韻母結構 華語韻母表. (1). 華語發音時主要以聲母與韻母結合,利用韻母系統較能清楚描述華語 之語音。根據葉(2005) ,華語韻母元音共有 19 個,包含空韻[ɿ]、[ʅ]以及 [ə],實際的韻母不只這些。從表二-5 韻母表可見以注音符號之華語全部韻 母。 表二- 5. 華語韻母表 捲. 韻尾. 複韻母. 聲隨韻母. 舌. 單韻母. 韻. 介音. [i]結尾. 開. ㄚ. ㄛ. 齊. 一. ㄧ ㄚ. 一 ㄛ. 合. ㄨ. ㄨ ㄚ. ㄨ ㄛ. 撮. ㄩ. ㄜ. ㄝ. ㄞ. ㄧ ㄝ. 一 ㄞ ㄨ ㄞ. ㄟ. ㄨ ㄟ. ㄩ ㄝ. [u]結尾. [n]結尾. [ŋ]結尾.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ㄧ ㄠ. 一 ㄡ. 一 ㄢ. 一 ㄣ. ㄧ ㄤ. ㄧ ㄥ. ㄨ ㄢ. ㄨ ㄣ. ㄨ ㄤ. ㄨ ㄥ. ㄩ ㄢ. ㄩ ㄣ. 母 ㄦ. ㄩ ㄥ. (取自葉(2005:80)). 自表二-5 可看出華語的韻母以韻尾可區分為單韻母、複韻母和聲隨韻 母,以介音可區分為開口呼、齊齒乎、合口呼、撮口呼(四呼)四種不同 的唇型,以及卷舌韻母ㄦ er。開口呼尌是韻母的韻頭或韻腹不是一 i、ㄨ u、 ㄩ ü 的韻母,齊齒呼是韻頭或韻腹是一 i 的韻母,合口呼是以ㄨ u 為韻頭 或韻腹的韻母,撮口呼是韻頭或韻腹是ㄩ ü 的韻母。(毛,2008: 71). 26.

(43) 第二章. (2). 文獻探討. 韻母元音表. 元音一般從三個方向分類:  舌位的前後  舌位的高低  唇型的圓展 根據毛(2008)舌位的具體涵義究竟是舌高點還是收緊點目前尚無定論, 但是說話者根據自我意識還是可以確認。利用此三個陎向將舌位分類,便 可得到圖二-1 如下:. 圖二- 2. 華語元音圖. 圖二-1 元音圖中以紅圈標示者可見華語中常用的元音。華語有 10 個 元音音位。此圖顯示華語的 7 個舌陎元音,分別是:a[A]﹑o[o] ﹑e[ɤ] ﹑ ê[ɛ] ﹑i[i] ﹑u[u] ﹑ü[y]([ ]外為漢語拼音,[ ]內為國際音標 IPA) 。另外 有 3 個舌尖元音:-i[ɿ] ﹑–i[ʅ] ﹑er[ɚ],但舌尖元音也是可以從舌尖位置 27.

(44)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 的前後高低和嘴唇的圓展加以區分。 根據葉(2005),[a]、[A]、[ɑ]屬同一個音位的低元音,[e]、[ɛ]、[E] 是另一組同位音,在華語裡並不影響語意的改變,在記音時寬式可用/a/代 /表[a]、[A]、[ɑ],以/e/代表[e]、[ɛ]、[E],/o/代表[o]、[Ω]、[ɔ]因為同位音 在華語裡並不具有辨意之作用。 一般而言,舌位越高開口度越小,舌位越低開口度越大,舌位高低和 唇形的展圓有相互牽制的關係。低元音和前元音通常不圓唇,如:[a]、[i]、 [e],但也有例外,稱為非正規元音,如在元音圖上位於內側的[y]和[ɤ],其 他遵循「舌位越高口型越展」原則者,稱為「正規元音」(葉,2005)。 根據葉(2005),華語元音作為介音的是高元音[i]、[u]、[y],作為韻 尾的也是高元音[i]、[u],這些高元音處在介音和韻尾的地位不自成音節, 稱為半元音。[i]發音時舌位高到幾乎帶有摩擦的程度時,形成半元音的性 質,其符號可記為[j],[u]的半元音可記為[w],[y]的半元音可記作[ɥ]。. 2. 華語韻母特色 (1). 舌尖元音 根據毛(2008) ,華語的元音區別性特別明顯。一方陎除了它有一般常. 見的舌陎元音外,還有 3 個舌尖元音-i[ɿ] ﹑–i[ʅ] ﹑er[ɚ],這在其他語言 當中是很少見的。如趙元任(1980)所言,舌尖元音和舌陎元音的觀念是 不同的。 「有一套元音發音的時候是靠舌尖的狀態跟部位成功的,這是舌尖元音。這 一套元音,在歐西語言學家開頭沒很注意。』 (趙元任,語言問題,1980, p.25-26). (2). 非正規元音 正規元音指的是按照舌位與唇形發音的自然形狀而定的,即前元音[a]、. [ɛ]、[e]、[i],舌位若越高,口形越展;而後元音[ɑ]、[Ω]、[o]、[u]舌位若 越高,口形越圓。若不符合此規則的,即為非正規元音,在華語中只有ㄩ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擔任職務資格 具有企業所需該職務特殊專長能力者 二十 華語語文能力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流利」等級以上 三十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高階」等級 二十五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進階」等級

A floating point number in double precision IEEE standard format uses two words (64 bits) to store the number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 1 sign

A floating point number in double precision IEEE standard format uses two words (64 bits) to store the number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 1 sign

In this report, formats were specified for single, double, and extended precisions, and these standard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y microcomputer manufactures using

An algorithm is called stable if it satisfies the property that small changes in the initial data produce correspondingly small changes in the final results. (初始資料的微小變動

In this paper we establish, by using the obtained second-order calculations and the recent results of [25],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s of full and tilt stability for locally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 (1828) An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