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與安哥拉增強關係後的效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第四節、 中共與安哥拉增強關係後的效益

從歷史及學者評論等文獻看來,安哥拉自獨立運動時期到內戰結束的 42 年 間,與中共外交角力的變化其實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安哥拉獨立後由原先蘇聯支 持的 MPLA 掌權,直到 1983 年後中安關係才正常化,加以安哥拉內戰頻仍,中 共外交政策以和平發展為目標,減少對發展中國家的內政干涉,1990 年代冷戰 結束,蘇東波帶來的國際新氣象,讓原先就成為國際社會角逐的安哥拉戰場,更 因國際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自身的外交政策。前兩個小節試圖釐清安哥拉獨立運動 時期三個派系與中共交往的考量,由於在此國際和區域強權深入安哥拉內戰的情 況下,顯示中共的角色並不突出,在與三個獨立派系交涉的過程中也削弱中共在 南部非洲的勢力,並損害中共原先建立的協助第三世界發展之形象,導致中共與 MPLA 掌權的安哥拉政府關係不良。

本小節將從 1983 年中安建交之後的發展來檢視中共與安哥拉關係正常化後 的效益,排除複雜的國際環境及安哥拉境內的混亂局面,聚焦在中共與安哥拉的 雙邊關係,並由政治和經濟兩個面向觀察中共及安哥拉在此雙邊關係底下的利弊 得失。政治方面,以中共的角度來說,具備發展中國家的盟國有助於提升中共在 國際組織參與和決策過程的便利性。尤其在安哥拉獨立初期內部派系的鬥爭下,

中共短視近利的決策方式,只求反抗蘇聯的選邊站策略導致獨立後由 MPLA 執 政的安哥拉政府無意與中共發展外交關係,也使中共在南部非洲區域的影響力受 挫,北京當局便希冀能夠修復與安哥拉的關係、並扭轉在南部非洲的形象。前文 提及 80 年代後中共外交政策轉向,採取和平及獨立自主的外交態度及利用務實 溫和的手段與發展中國家交往,中共也在力圖擴展國際政治聯盟及經貿往來的前 提下深化與非洲國家的往來。自 1982 年趙紫陽總理訪問非洲多國並宣布中共與 非洲國家開發經濟技術合作的四原則以來,中共與非洲國家高層互動更為頻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但主要和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國家有密切的互動,84 直到 1995 年朱鎔基副總理才 將拜訪的國家延伸至南部非洲區域。85 中共和安哥拉建交後,6 年後才有高層人 員拜訪安哥拉,雖然雙邊建交後已有經濟或文教等相關交流,但政治關係仍未有 積極的往來,一方面是安哥拉政府尚未完全脫離蘇聯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安國的 外交取向多和西方國家靠攏,以及其政治菁英偏好西方國家的體制或傳統,與中 共的政治聯繫相對薄弱。另外在政治意識形態方面,安哥拉領導人多接受西方教 育,崇尚西方價值觀,在民主與人權議題的認知與中國存在差異,因此雖然中國 與非洲國家在一些重大國際議題保持密切磋商與合作,但雙方訴求不同,各自需 求多元化,導致利益追求出現錯位。86

由於對中共政治需求減少,中共與安哥拉雙邊關係中的經濟籌碼增強,利 益關係敏感度提升,非洲國家的執政黨及領導人更加注重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 生來維繫和鞏固其政權合法性。因此對中共來說,安哥拉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相較之下不構成中共全力與之交往的因素,兩國在建交之後政治層面達到的效益 主要是彰顯中安兩國在國際社會上外交獨立,擺脫過往選邊站或結盟策略的形 象,顯示自身在國際事務的參與度。

另一方面,經濟的連結是中共與安哥拉交往的基礎,相較於雙方達到政治 效益的程度,中共與安哥拉深化往來後的經濟效益是相當顯著的,尤其在石油戰 略方面。中共將其外交觸角延伸至非洲,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覬覦非洲的天然資源 與尚未開拓的市場。非洲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非的利比 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中南非的安哥拉、奈及利亞、蘇丹和加彭。進入 21 世 紀,非洲成為全球石油探勘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不僅成功率高,開發成本也較低。

非洲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佔全球第 4,陸上的石油佔石油資源總量的 2/3,海上

84 例如 1986 年 3 月 17 至 27 日,李先念主席訪問埃及、索馬利亞和馬達加斯加;1989 年 12 月 18 至 23 日楊尚昆主席訪問埃及;1991 年 7 月 2 至 6 日李鵬總理訪問埃及。

85 1995 年 7 月 19 日至 8 月 4 日,朱鎔基副總理訪問的非洲國家包含坦尚尼亞、模里西斯、辛巴 威、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尚比亞。

86 張蘊嶺編,《中國對外關係:回顧與思考(1949-2009)》 (北京:社會科學院文獻出版社,2009 年),頁 1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約 3/4 的石油資源分布在幾內亞灣一帶,尤其以奈及利亞和安哥拉附近海域較為 豐富。安哥拉內戰結束後,西非形勢漸趨穩定,西非深海地區的油氣便逐漸成大 型石油公司探勘及開採的焦點,目前有近 30 家跨國石油公司在該區域進行探勘 及開採的活動,美國雪弗龍公司和美孚公司、英荷殼牌公司、義大利阿吉普公司 等幾家大石油公司就壟斷該地區 91%的石油產量。87 有鑒於安哥拉在非洲區域 所佔的石油天然資源比例,中共便積極以加強經貿合作、提供援助、貸款等方式 來實踐其在該區域的石油戰略,以強化雙邊的經濟效益。

由此觀之,中共及安哥拉自相互承認以來,雙邊關係的強化促使兩國加強 經貿合作,雖然在政治效益方面有待日後發展,但可看出中共在安哥拉汲取石油 資源的外交目的;另一方面安哥拉也歡迎外資的投入,中共在該區域扮演的經貿 角色已逐漸與其他舊有的西方國家並駕齊驅。下一章節便檢視安哥拉自內戰結束 後,同時中共政權轉移,邁向胡溫體制後,雙邊關係的發展及交往的特色。

87 劉宏杰,《中國能源(石油)對外直接投資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頁 106-1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第肆章、胡錦濤時期中共與安哥拉的互動

2002 年對中共和安哥拉來說是特別的一年,該年 4 月 4 日安哥拉結束長達 27 年的內戰;同年 11 月中共召開十六大,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

結束江澤民時代的政局。中安雙方在歷經國內局勢的轉變後,其交往模式的改變 及發展是本章欲探究的重點。除了理解胡錦濤上任後對安哥拉外交政策的取向,

也須了解安哥拉戰後國家重建和吸引外資外援的處境及對外關係的情況。本章前 兩個小節概述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安哥拉的外交政策和安哥拉對中共的態度及回 應;第三小節則比較中共對安哥拉和其他非洲國家政策之異同,突顯安哥拉對中 共在非洲地區政策的重要性及可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