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第参章、中共與安哥拉交往歷程

本章著重於中共與安哥拉在冷戰期間的互動,試圖了解在安哥拉發展獨立 運動以及內戰頻仍的年代裡,中共基於何種原因與不同的獨立運動派系互動往 來、安哥拉方面對中共政策的態度為何,並加以考量國際環境的局勢會如何改變 或影響中共與安哥拉在結束內戰前的權謀角力,以及了解雙方如何在安哥拉內戰 末期逐漸改善彼此的經貿和政治合作。

第一節、 安哥拉國情概述

安哥拉從前為葡萄牙的殖民地,是葡萄牙在非洲所屬殖民地天然資源最豐 富、經濟發展最完善的國家。1960 年代初期安哥拉境內民族主義抬頭,開始有 武裝的反殖民獨立運動,1974 年葡萄牙內部發生政變,政權更替,新政府願意 與安哥拉的獨立運動派系組成聯合政府,直至 1975 年 11 月 11 日安國才正式獨 立,但隨之而來的便是長達 27 年的內戰。若要釐清中共在安哥拉獨立運動時期 的外交政策及雙邊交往關係,便須了解安哥拉內部獨立運動的派別,分別是由羅 伯托領導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Frente Nacional de Libertação de Angola, FNLA)、內圖領導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ovimento Popular de Libertação de Angola, MPLA),以及薩文比領軍的「安哥拉完全獨立國家聯盟」(União Nacional para a Independência Total de Angola, UNITA)。以下簡單介紹三個獨立運動派系的 成立與發展:

一、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FNLA)

FNLA 的發展可追溯至 1950 年代初,其前身為 1954 年在比屬剛果首都成 立的「北安哥拉人民聯盟」(União das Populações do Norte de Angola, UPNA),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聯盟成立之目的便是推動巴剛果民族主義,使該民族從安哥拉分離以完成獨立。

1 該團體後由羅伯托改為「安哥拉人民同盟」(União das Populações de Angola, UPA),此聯盟將目標放遠、走向國際,以爭取更廣泛的支持。2 1962 年 3 月「安 哥拉人民聯盟」(UPA)和「安哥拉民主黨」(PDA)合組成「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

(FNLA),並於是年四月成立了「安哥拉革命流亡政府」 (Govêrno revolucionário deAngola no exílio, GRAE) 。3 此派系的成立基礎為單一的巴剛果族群,為了發 展多樣性,領導人羅伯托曾邀請歐維布恩杜(Ovimbundu)族的薩文比擔任該組織 的秘書長,而後薩文比離開,成立以歐維布恩杜族為基礎的「安哥拉完全獨立聯 盟」(UNITA)。4

二、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是在 1956 年由達克魯士(Viviato da Cruz) 及馬洽多(Illidio Marchado)等年輕知識份子所創,思想激進而左傾,1961 年於魯 安達地區引發的黑人暴動即為其所策畫。5 但由於該組織主要以知識份子和以首 都魯安達一帶向東延伸的金布恩杜(Kimbundu)為主,因此較無法獲得農民群眾的 支持。6

三、 安哥拉完全獨立聯盟(UNITA)

「安哥拉完全獨立聯盟」(UNITA)於 1966 年 3 月由領導人薩文比(Jonas Savimbi)所創。該組織早期的根據地是鄰近歐維布恩杜族的尚比亞首都盧沙卡 (Lusaka),直至 1968 年才將主要活動地遷回安哥拉。其意識型態有別於 MPLA 的強烈左傾,以及 FNLA 保守的民族主義,而是以毛派革命運動為初期革命模

1 George Wright, The Destruction of a Nation: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s Angola Since 1945 (London and Chicago: Pluto Press, 1997), p. 2.

2 Kenneth Ingham, Politics in Modern Afric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0), p.178.

3 張麟徵,「安哥拉戰亂何時了」,《問題與研究》,第 15 卷,第 3 期 (民國 65 年),頁 236。

4 嚴震生,「安哥拉的內戰與和平協議:一九五七─二 OO 二年」,《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2 期(民國 93 年),頁 39。

5 張麟徵,「安哥拉戰亂何時了」,頁 236。

6 楊逢泰,「安哥拉戰亂面面觀」,《問題與研究》,第 15 卷,第 5 期 (民國 65 年),頁 402。

多 (Illidio Marchado) 等 人所創。

7 Kenneth L. Adelman, “Reports from Angola,” Foreign Affairs, Vol.53, No.3 (April 1975), p. 558.

8 吳秉真、高普元主編,《非洲民族獨立簡史》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年),頁 403。

9 J. Desmond Clark, J. D. Fage, Roland Oliver, Richard Gray, John E. Flint, G. N. Sanderson,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ume 8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7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與安哥拉爭戰許久的原因,除了葡軍大量投入圍剿的力量與安哥拉游擊兵戰況的 拉扯,還包括安哥拉獨立運動派系之間的嫌隙。上述三派獨立運動在爭取安哥拉 從葡萄牙獨立的過程中並非相互合作,而是相互對立,拒絕共同抵抗葡萄牙的武 裝力量。在安哥拉獨立之前,「非洲團結組織」(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薩伊總統莫布杜(Mobutu Sese Seko)以及其他國際力量曾試圖鼓勵三派團 結合作,但三方彼此猜忌,而終告失敗。10 安哥拉獨立運動派系除了在部族、

信仰和政見故有的差異外,非洲其他國家的態度及美蘇陣營在當地的介入深化三 方分裂的態勢,埋下日後內戰衝突的因子。11 於此,安哥拉的獨立運動戰爭只 能給予葡萄牙極大的壓力,卻無實質強大的軍事抵抗使葡萄牙政府妥協,因此最 後促成安哥拉獨立的原因並不是武裝革命的成功,而是葡萄牙本身政情發生變 化。12 葡萄牙政府於 1974 年發生軍事政變,結束前總理沙拉薩(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的獨裁政府,帶來第三波民主化,並著手進行海外殖民地的獨 立。13 葡萄牙新政府於是年 10 月和 MPLA、FNLA 和 UNITA 簽署停火協議,

這三股武裝力量極為務實地承認彼此的合法性,也願意和葡萄牙共同建立一個過 渡政府。四方在 1975 年 1 月簽署《阿爾浮協議》(Alvor Agreement),共同確立 安哥拉完全獨立的各式問題。14 但臨時政府的成立並未改善安哥拉內部的動 亂,三個獨立派系各據一方,國家仍動盪不安。而葡萄牙並無心主導安哥拉去殖 民化的過程,而是透過《阿爾浮協議》,於 11 月 11 日全面撤出安哥拉,將動亂 留給安哥拉人民。這樣的動亂,使得國際社會有機可乘,藉以干涉安哥拉議題,

將安哥拉的內戰提升至國際層面,美國、蘇聯、南非、薩伊、古巴等國紛紛介入,

10 Kenneth Ingham, Politics in Modern Africa, p.18;張麟徵,「安哥拉戰亂何時了?」,頁 237。

11 吳秉真、高普元主編,《非洲民族獨立簡史》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年),頁 407。

12 金神保,「葡屬安哥拉的民族主義運動」,《問題與研究》,第 11 卷,第 1 期 (民國 60 年),頁 64。

13 Antnony G. Pazzanita, “The Conflict Resolution Process in Angola,”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Vol. 29, No.1 (1991), p. 84.

14 Fernando Andresen Guimarães, The Origins of the Angolan Civil War: Foreign Intervention and Domestic Political Conflict (London, UK :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pp. 86-88.

和軍事委員會」(Joi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Commission)將負責監督整個過度的過 程。16 安哥拉在 1992 年 8 月將國名為「安哥拉共和國」(República de Angola), 月,MPLA 政府與 UNITA 簽署《盧沙卡和平協議》(The Lusaka Protocol),但該 協議未得到有效落實。19 為推動和解,MPLA 於 1997 年 4 月組建了以其為主體、

有 UNITA 成員參 加的 「國家團結與和解政府」(Government of Unity and Reconciliation, GURN),但遭到 UNITA 領導人薩文比的抵制,安哥拉內戰繼續。

2002 年 2 月 22 日,UNITA 領導人薩文比遭到政府軍擊斃,同年 4 月 4 日,安

15 James Ciment, Angola and Mozambique: Postcolonial Wars in Southern Africa ( New York, NY:

Fact On Files, Inc., 1997), pp. 84-87.

16 Inge Tvedten, “U.S. Policy Towards Angola Since 1975,”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Vol.

30, No. 1 (March 1992), p. 50.

17 Vasu Gounden and Hussein Solomon, “ Conflict Resolution in Afric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gola and South Africa,”

http://www.usc.edu/dept/LAS/ir/cews/database/SouthAfrica/southafrica.pdf, p. 5. (共 1-38 頁)

18 Carrie Manning, “The Collapse of Peace in Angola,” Current History, Vol.98, No. 628 (May 1999), p. 209.

19 Human Right Watch, Angola Unravel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usaka Peace Process (New York, NY: Human Right Watch, 1999), pp.13-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政府與 UNITA 簽署停火協議。安結束長達 27 年的內戰,實現全面和平,開始 進入戰後恢復與重建時期。20

本節簡述安哥拉從獨立戰爭至內戰結束的過程,為安哥拉的政治歷史發展做 一個簡略的說明,並解釋三個獨立運動派別的定位及角色,以釐清下一小節中共 與安哥拉於獨立戰爭末期至內戰初期交往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