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安哥拉加強與中共關係的考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第三節、 安哥拉加強與中共關係的考量

前一小節簡述中共於安哥拉獨立運動興起至內戰結束後的 40 餘年間,從冷 戰至後冷戰、意識形態主導到務實外交政策的轉變過程中,面對安哥拉三個獨立 派別的策略和與安哥拉政府關係正常化的考量及行動。本小節則是以安哥拉的觀 點解釋其與中共交往的考量,包括獨立運動時三個獨立運動派別對中共的態度,

以及安哥拉獨立後,以 MPLA 主政的安哥拉政府對中共的看法及外交政策。

如前所述,安哥拉的內戰成為冷戰背景下東西陣營角逐的戰場,國際勢力的 介入是為安哥拉獨立運動派系成敗的主因。事實上中共在安哥拉獨立和內戰的介 入遠不及蘇聯、美國、薩伊、南非等地區,而安哥拉本身對中共的態度也常常舉 棋不定。獨立戰爭時期,三大獨立派系的外交需考量國境環境、南部非洲區域鄰 國和國家內政的需要,並向國際上的主要強國請求援助。MPLA 的創始成員一開 始因為意識形態相同的因素,曾於 1960 年代初期與中共短暫接觸過,而後直至 獨立後的安哥拉政權仍與蘇聯和古巴靠攏。UNITA 早期曾熟習毛共的革命理 論,薩文比更曾到南京接受軍事訓練,無非不是以獲取革命運動的援助為目的和 中共往來。FNLA 則是透過薩伊的牽線和中共交涉以獲取武力援助,FNLA 曾長 期在安哥拉北境與薩伊交界之處建立據點並發展勢力,和薩伊維持良好的關係是 該團體重視的政策,時值薩伊與中共交好,所以 FNLA 領導人羅伯托便開拓與 中共的交涉,顧及鄰國和與中共的關係。

中共於安哥拉獨立前夕撤出內戰混亂的局面,當 MPLA 確定代表安哥拉政 府之時,也象徵中共必須面對安哥拉政府不友好的態度。該時期安哥拉的外交重 點可由 MPLA 的生存策略加以了解,1970 年代時安哥拉政府以較激進的社會主 義態度制定外交政策,目標消除區域少數治理,並求助外在軍事及經濟力量來幫 助自身在區域的勢力。68 該政權藉由提供周邊國家自由革命的支持,以換來這

68 Gilbert M. Khadiagala and Terrence Lyons, eds., African Foreign Policies: Power and Proc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些國家對安哥拉的友好,並協助安哥拉解決內政問題。MPLA 的外交重點之一便 是提供維護獨立後安哥拉體制的安全環境,以解決首要的內政問題。在區域環境 方面,南非和薩伊兩國是安哥拉考量的主要地區。南非主要支持的對象和美國一 樣,都是 UNITA 和 FNLA,並希望阻擋蘇聯和古巴的勢力進入南部非洲,因此 當與蘇聯陣營交好的 MPLA 當權時,南非則針對 MPLA 支持反種族隔離團體的 政策進行報復,其曾多次入侵安哥拉南境,並以 UINTA 當推翻 MPLA 的代理人,

相對的安哥拉則回以報復性的外交,利用無條件武力和外交支持「非洲民族議會」

(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ANC)和「西南非人民組織」(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 SWAPO)抵抗南非白人政權。薩伊則於 1970 年代末與安 哥拉總統內圖協議消除彼此在自身境內的叛亂團體基地,FNLA 基地被薩伊消 滅,但內圖做不到清除加丹加(Katanga)的分離主義,導致莫布杜政權屢屢遭受該 團體威脅,而後薩伊繼續支持 UNITA,整個 80 年代到 90 年代薩伊甚至是美國 提供武器和物資給 UNITA 的中介國,也提供 UNITA 走私鑽石的港口。直到 1997 年莫布杜下台薩伊才改善與安哥拉的關係。69

外界大國之所以對非洲進行干涉,是由於非洲國家政府出於本身利益的需 要而希望取得外國的支持。另一方面,某些外部國家的利益又剛好與當地國家利 益相吻合,導致一國內部衝突國際化。就安哥拉的例子來看,FNLA 和 UNITA 都企圖獲得來自美國、法國和南非的支持,MPLA 則引進蘇聯和古巴的支援加以 干涉。70 可見每個獨立運動派系都希望外國盟友能在技術、軍事及經濟上給予 支持,以保衛自身政權。而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政權也會採取實用主義的態 度,引進外國投資作為其國家經濟中的私營部分。舉例來說,MPLA 在獨立於葡 萄牙之後占領了喀賓達省,掌握安哥拉重要石油產地,美國海灣石油公司(Gulf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2001), p. 133.

69 Assis Malaquias, “Angola’s Foreign Policy Since Independence: The Search for Domestic Security,”

African Security Review, Vol.9, No.3 (2000), pp.3-5.

70 Colin Legun, I. William Zartman, Steven Langdon and LynnK. Mytelka, Africa in The 1980s: A Continent in Crisis (NY,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9), p. 54-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Oil Corporation)自 1954 年進駐喀賓達,於 1966 年發現蘊藏豐富的石油,MPLA 於 1976 年 2 月要求海灣石油公司交給 MPLA 政權 1 億 2 千 5 百萬美元,並重啟 在該區域的石油開採工業,及便當時古巴在喀賓達駐軍,安哥拉和美國也尚未建 交。71

在與蘇聯的關係方面,獨立後的安哥拉仍與蘇聯維持良好的關係,MPLA 持 續接受來自蘇聯大量的武器和軍事技術援助,蘇聯亦給予安哥拉經濟和技術援助 及最惠國待遇,72 長久下來蘇聯願意全力協助 MPLA 的政權也是由於意識型態 相同及安哥拉豐富天然資源和絕佳地理位置的原因,桑多斯於 1979 年繼任安哥 拉總統,起先安哥拉政權仍希冀拉攏與蘇聯和古巴的關係,以解決自身內政問 題,但很快的了解到這蘇聯及古巴不僅無法解決安哥拉的經濟問題,73 也無法 妥善預防來自美國、南非和薩伊支持的 UNITA 動亂。為解決境內經濟發展問題,

安哥拉獨立後的第一個十年內其實和美國的經貿往來較密切,使安哥拉與蘇聯的 貿易在該時期顯得不甚重要,安哥拉也於 1989 年 9 月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 世界銀行後,調整其經濟政策,並於隔年開放市場經濟過渡並將國營企業民營 化,有計畫與目的性地和先前國內共產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脫鉤,走向資本主義 經濟的國家發展藍圖。安哥拉政府更於 1997 年成立「團結和解放政府」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and Reconciliation),目標穩定宏觀經濟和恢復國內 生產工作。74

面對與美國的交往,安哥拉政府其實想致力於和美國關係的正常化,但冷戰 思維下的「雷根主義」(Reagan Doctrine)75 以及 1985 年《克拉克修正案》(Clark

71 W. Martin James,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Civil War in Angola 1974-1990 (NJ,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2), pp.23-24.

72 劉海方,「安哥拉外交:走『之間』的藝術」,頁 168-173。收錄於李保平、陸庭恩、王成安編,

《亞非葡語國家發展研究》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年),頁 175。

73 蘇聯在農業工業基礎建設漁業等方面提提供安哥拉援助但結果不慎理想並屢屢失敗,主要可

歸因於蘇聯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不適用於像安哥拉這樣剛獨立的國家。參見 Malaquias,

“Angola’s Foreign Policy: Pragmatic Recalibrations,” p. 8.

74 王勇,《中國對外石油戰略研究》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79。

75 雷根主義在外交政策的實踐主要在於反對共產主義、提倡民主,反對姑息主義,並強力支持

的《紐約和平協定》(New York Accord)為古巴撤軍和西南非的獨立制定時間表,

有學者認為是美國從中促成,78 而後美國參與推動安哥拉的和平談判。1992 年

78 參見 Michael McFaul, “Rethinking The Reagan Doctrine in Angol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4, No.3, Winter (1989), pp.99-135.

79 Gilbert M. Khadiagala and Terrence Lyons, eds., African Foreign Policies: Power and Process, p.

146.

80 《新華社》,1980 年 1 月 17 日。

81 Jonathan Steele, The Limits of Soviet Power: The Kremlin’s Foreign Policy- Brezhnev to Chernenko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國、蘇聯及南部非洲區域國家推動並進行對話。中共介入安哥拉事務的程度相對 薄弱,也無意積極利用政治手段推動安哥拉內戰和解,因此該時期中安關係只著 重在雙邊貿易和經濟援助等往來。但直到 80 年代末,安哥拉才加強與蘇聯、中 共或東歐等國的經貿關係,以減少對西方在國際局勢下政治及經貿的依賴。

總的來說,面臨國家內戰的混亂局面,安哥拉的對外政策主張和平共處及 不結盟原則,在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及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和所有國家保 持外交關係,並主張經濟發展多元化。如前所言,安哥拉外交的主要目標在於改 善國內環境,可謂奉行務實外交路線,保持一國外交的多元性,以拓展更多合作 的可能。在區域政治方面,安哥拉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及 「 葡 語 國 家 共 同 體 」 (Community of Portuguese-Speaking Countries, CPLP)的成員國;國際事務參與方面,安哥拉現 已與 100 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並於 2003 年首度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國 之一。2002 年內戰結束前,安哥拉外交為加強地區和國際聯繫,呼籲國際社會 對 UNITA 實施禁運,其於 2002 年實現和平後,該政府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為 鞏固和平和戰後重建工作,發揮經濟外交作用,積極尋求更多國際社會對安哥拉 重建的援助和投資,進一步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貢獻。82 而中共對安哥拉的重要性也在內戰結束後有新的合作與往來,加以美國、國際貨 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要求安哥拉實行善治及內政改革方案,才予以提供 援助的條件,83 使中共對安哥拉無條件經濟援助和貿易往來的前提下,將雙方 往來的強度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從 2002 年安哥拉內戰結束後的中共與安哥拉雙 邊關係將於第四章詳加說明。

82 劉海方,「安哥拉外交:走『之間』的藝術」,頁 168。

83 同前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