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原官話的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韻母表現

第三章、 中古入聲在中原官話的韻母表現

3.4 中原官話的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韻母表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3.4 中原官話的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韻母表現

中原官話的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字的讀音大致上可以分*u 型和*əu 型 二類,但分別僅在 TSR 類聲母字的讀音上。下面比較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 TSR 類聲母字的兩種讀音形式。

(1) *u 型

竹 遂 軸 叔

切韻系 通合三入屋知 通合三入屋邪 通合三入屋澄 通合三入屋書 鄭州 tʂu24 1 tʂu42 2 tʂu42 2 ʂu53 3

開封 tʂu24 1 tʂu53 2 tʂu53 2 ʂu44 3 洛陽 tʂu33 1 tʂu33 1 tʂu31 2 ʂu53 3 上蔡 tsu213 1 tsu53 2 tʂu53 2 ʂu44 3 商丘 tʂu24 1 tʂu24 1 fu54 3 阜陽 tʂu213 1 tʂu42 tʂu42 fu24 3 濟寧 tsu213 1 tsu52 2 tsu52 2 su55 3 徐州 tʂu213 1 tʂu55 2 tʂu55 2 ʂu24 3 武都 tsfu31 1 tsfu24 2 sfu53 3 西寧 tʂu44 5 tʂu42 fu44 5 樂都 tʂv13 1 tʂuv13 1 tʂu13 1 fv53 3 吐魯番 tʂu214 1 tʂu214 1 tʂu214 1 fu214 1

敦煌 tʂʮ13 1 tʂʮ13 1 tʂʮ13 1 ʂʮ13 1 共同形式 *tʂu 1 *tʂu 2 *tʂu 2 *ʂu 3

熟 肉 燭 褥

切韻系 通合三入屋禪 通合三入屋日 通合三入燭章 通合三入燭日 鄭州 ʂu42 2 ʐou312 5 tʂu24 1 ʐu24 1

開封 ʂu53 2 ʐəu412 5 tʂu24 1 ʐu24 1 洛陽 ʂu31 2 ʐəu412 5 tʂu33 1 ʐu33 1 上蔡 su53 2 zəu41 5 tsu213 1 lu213 1 商丘 fu42 2 ʐou312 5 tʂu24 1 ʐu24 1 阜陽 fu55 2 ʐou51 5 tʂu42 ʐu213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濟寧 su52 2 zou312 5 tsu213 1 zu213 1 徐州 ʂu55 2 ʐou51 5 tʂu213 1 lu51 5 武都 sfu24 2 ʐəu313 5 tsfu31 1 zfu31 1 西寧 fu24 2 ʐɯ213 tʂu53 3 ʐu44 5 樂都 fv13 1 tʂv13 1 v13 1 吐魯番 fu214 1 ʐɤu33 5 tʂu214 1 vu214 1

敦煌 ʂʮ13 1 ʐʮ44 5 tʂʮ13 1 ʐʮ13 1 共同形式 *ʂu42 2 *ʐəu 5 *tʂu 1 *ʐu 1

(2) *əu 型

竹 遂 軸 叔

切韻系 通合三入屋知 通合三入屋邪 通合三入屋澄 通合三入屋書 信陽 tsou53 2 tsou53 2 tsou53 2 sou33 1

商城 tsəu55 2 tsəu55 2 tsəu55 2 səu112 1 新絳 tʂəu31 5 tʂəu31 5 tʂəu31 5 ʂəu53 1 臨猗白 tsou31 1 tsʰou13 2 sou13 2 河津 tsəu31 1 tsəu31 1 tsəu31 1 səu53 3 合陽 tsou31 1 tsou24 2 tsʰou24 2 sou24 2 西安 tsou21 1 tsou24 2 tsou24 2 sou24 2 商縣 tsou21 1 tsou35 2 tsou35 2 sou21 1 共同形式 *tʂəu 1 *tʂəu 2 *tʂəu 2 *tʂəu

熟 肉 燭 褥

切韻系 通合三入屋禪 通合三入屋日 通合三入燭章 通合三入燭日 信陽 sou53 2 zou312 5 tsou53 2 zou33 1

商城 səu55 2 zəu53 5 tsəu55 2 zəu55 2 新絳 ʂəu325 2 ʐəu31 5 tʂəu31 5 ʐəu31 5 臨猗白 sou13 2 ʐou44 5 tsou31 1 ʐou31 1 河津 səu324 2 zəu44 5 tsəu31 1 zəu31 1 合陽 sou24 2 zou55 5 tsou31 1 zou31 1 西安 sou24 2 ʐou44 5 tsou21 1 vu21 1

商縣 sou35 2 ʐou55 5 tsou21 1 ʐou21 1 共同形式 *ʂəu 2 *ʐəu 5 *tʂəu 1 *ʐəu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段亞廣(2012:144)主張*əu 韻母形成不是中原官話的主體:

在整個中原官話中讀複元音的方言以汾河片較為集中,關中片有部分 方言讀複元音;據葉祖貴(2010),信蚌片的河南方言有近十個點讀複元 音。除此以外,中原官話的其他方言屋燭韻知系字一律讀單元音。讀單元 音的方言約佔中原官話的 90%,是中原官話的主體。

如果從目前中原官話的*əu 韻母分布狀況看,段亞廣(2012:144)的主張 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尋求中古通攝三等入聲字讀*əu 韻母的發源地,我們還需要 小心一點。除了段亞廣(2012:144)指出的汾河片、關中片、信蚌片的河南方 言以外,河北省也有一些方言在地名或少數口語詞保留*əu 韻母。劉淑學(2000:

65)說:

在大河北方言中,通攝三等除屋字外,燭韻字也有文白異讀。文讀音,

見系字韻母為[y],如:菊、鋦讀[tɕy];其他聲母字韻母一般25為[u],如:

福讀[fu],錄讀[lu]。白讀音,知系字韻母為[ou],如叔熟~;其它聲母的 字韻母為[iou],如六、峪梨樹~。只是白讀字少,有的殘存在某地名中,使 用面小。

劉淑學(2000)收集的大河北方言 13 個代表點中,「六、宿、軸、粥、叔、熱」

等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字保留 ou 或 iou 的語音。劉淑學(2000:82)還指出 ou 或 iou「這種白讀音在河北省的分布範圍很大,幾乎佔河北省面積的四分之三。」

王洪君(1992/2007:)說「地名中的白讀音是最保守的。(…),白讀形式 往往只用於某些地名讀音中。」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地名中的白讀音是「最保守」

25

原文註:「各別字出外,如來母字「綠」,韻母為[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除了西安方言中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字兩個以上音韻層次表現以外,我們還 可以拿中古遇攝和中古流攝字讀 ou 或 iou 音的方言分布來旁證西安或西安附近 方言是*u > ou 演變的產生地。《漢語方言地圖集》(曹志耘 2008)的語音卷第 144 圖是「路-樓遇流一韻母的異同」27,語音卷第 145 圖是「初-抽遇流三韻母的異 同」28。「路」、「樓」二字的韻母以 ou、əu/ɤu、ɯu、eu/eiu、ɐu、au/ɑu、ɔu、ɑɔ、

ɵy、ɤɯ 等複元音相同的方言分布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原官話中西部以及長江中 上游流域的南邊,韻母以 u-ou/u-əu 等形式不同的方言分布在中原官話的東部 以及北京官話地區;「初」、「抽」二字的韻母形式以 u、ou、əu/ɤu、eu、ɐu、au/ɑu、

ɑɔ、ɔ、ɤɯ 等形式相同的方言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原官話中西部地區以及長江中 上游流域的南邊,韻母以 u-ou 等形式不同的方言分布在中原官話的東部以及北 京官話地區。兩張地圖的共同點是以西安為中心的中原官話中西部方言形式與長 江中上游流域南邊,即湘語、贛語的形式接近,中原官話的東部地區方言的形式 與北京官話的形式接近。

中原官話中西部方言形式與長江中上游流域南邊湘語、贛語的關係接近,正 是岩田禮(2009:18)說的「古老的傳播路線」符合。岩田禮(2009:18)提出 北方起源的詞以江淮為起點的路線傳播的假說,其假說中北方的漢語向南方傳播 的路徑模式以及解釋如下(引自岩田禮 2009:18):

27

「路」遇合一去暮來,「樓」流開一平侯來。

28

「初」遇開三平魚初,「抽」流開三平尤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北方

--- 淮河線 江淮(南方的核心地區)

新的傳播路線 --- 長江線

雲南 古老的傳播路線

吳 閩 粵 客家

主要有三條傳播的大道,均對華南地區的「北方化」頗有貢獻。所謂

「新的傳播路線」主要於明代以後才開始起作用,表現在「長江型」分佈 的形成。宋元以前的傳播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經過安徽和湖北的長江沿 岸向湘贛地區擴散的,表現在「古老長江型」的形成,這裡稱作「古老的 傳播路線」;二是從南京、揚州一帶直接向南侵入吳地的,表現在「北方 方言江東侵入型」的形成。當然這些就大局而言的。「古老的傳播路線」

實際上包括兩條支線:一是經過江西贛語區抵達福建西部山岳地帶或廣東 客家地區的路線,二是經過湖南湘語區抵達嶺南地區的路線。

根據以上岩田禮(2009:18)的說法,本文推定西安和湘、贛語的類似性是 由於「古老的傳播路線」形成的,即是宋元以前形成的類似型。從此我們類推中 古通攝合口三等入聲字韻母*u > ou 演變的發源地是宋元以前的西安或西安附近,

而西安形式傳播到中原官話、北京官話地區以及長江中上游流域的南邊,後來隨 著中原官話東部以及北京官話形式的擴張,西安的 ou 形式僅保留在西安附近、

長江中上游流域南邊,河北省的幾個口語詞和地名。

湘 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