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官話方言及文獻材料所反映的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

5.1 各官話方言的中古入聲演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第五章、官話方言及文獻材料所反映的 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

本文在第二、三、四章討論中古入聲在北京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安 徽)的表現。本章根據以上所觀察的各官話方言中古入聲字讀音的特徵,考察各 官話方言獨特的演變過程。接著,觀察與北京官話有關的中古以後文獻材料,追 溯北京官話的中古入聲字讀音音韻層次的形成以及其音韻層次的來源。

5.1 各官話方言的中古入聲演變

5.1.1 音節結構與中古入聲韻的兩條演變方向

從官話方言比較得知中古入聲字的演變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喉塞音化,

另一條是複元音化。喉塞音化符合一般的入聲消失公式 -p、-t、-k > -ʔ > -,

竺家寧(1991/1992:460)說入聲韻的「[-p]、[-t]、[-k]三種塞音韻尾,起初 轉成微弱的喉塞音韻尾(像今天的的吳語一樣),後來就完全消失了,變得和陰 聲韻沒有區別。」複元音化的演變方式跟喉塞音化不同,沈鍾偉(Shen 2008:

261)41詳細說明複元音化的過程:

41

翻譯為筆者所作,原文如下:

We start our analysis by establish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processes in the change of the ru syllables.

1. The loss of the consonant coda.

2. The loss of the nucleus distinction.

3. The loss of the tonal distinction.

It is very likely that the three changes happened in the order indicated above. Each change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next change. For clear structural reasons the previous change triggers the next change: (a) the loss of the consonant coda triggers the change of the nucleus system of the ru syllables;

(b) which is assimilated into the existing nucleus system of the yin syllables; and (c) the change of the

nucleus system of the ru syllables triggers the final tonal change, the merger into the non- ru tones. In

the MGZY the ru syllables still maintain their tonal distinction but the nucleus system has already

adjusted to fit the nucleus system of the yin syllable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一、 輔音韻尾失落;

二、 主要元音調整;

三、 入聲調失去。

三段演變似乎按照以上順序進行。為了維持音系結構的穩定性,各階段的 變化引起下一個階段的變化。輔音音尾的失落引起入聲韻音節主要元音的 調整,入聲韻主要元音同化為原有陰聲韻音節的主要元音;主要元音的調 整引起入聲調的失去,變為非入聲調。《蒙古字韻》的入聲韻仍然維持獨 立的調類,但是主要元音已經同化為陰聲韻的主要元音。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話方言的中古入聲字讀音中,喉塞音化和複元音化這兩條 路線之間是互補關係。沈鍾偉(2005:322)說「一個方言的入聲音節中有喉塞 音就沒有複元音,反之,有複元音的話就沒有喉塞音。」這種互補關係是由於漢 語音節結構的限制發生的。一般認為漢語的音節結構由聲母、韻母、聲調構成,

韻母再分為介音、主要元音、韻尾,聲調是超音段42(suprasegmental)的單位。

漢語音節結構的模式如下:

聲調

聲母 韻母

介音 主要元音 韻尾

除了閩北、閩東地區的方言以外,大部分漢語方言的音節結構可以用以上的 模式解釋,官話方言也不例外。如果喉塞音佔有韻尾空格,複元音形式的元音韻 尾-i 或-u 就沒有位子,反之,如果元音韻尾-i 或-u 佔有韻尾空格,喉塞音韻尾就 沒有位子。

42

Suprasegmental 的中文翻譯詞「超音段」依據鍾榮富(2006:520)。

43

賴惟勤(1956)、河野六郎(1968)、Hashimoto(1965、1970、1971、1972、1978)、Pulleyblank

(1984)等學者主張中古音有四種對立的韻尾。到了中古晚期曾梗攝韻母韻尾的實際音也許是硬

顎音-ɲ、-c,發音部位跟硬顎滑音 j 接近,方便說明中古曾梗攝入聲字的韻尾演變成-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4

5.1.4 中古通合三入在官話方言的演變

5.1.4.1 中古通合三入在北京官話及中原官話的演變

中古屋 juk > *juk > *uʔ > *u / P, TSR __

中古屋 juk > *juk > *yʔ > *y / T/TS, K __

中古燭 juok > *juk > *uʔ > *u / P, TSR __

中古燭 juok > *juk > *yʔ > *y / T/TS, K __

按照聲母的條件呈現*u/*y 互補關係是北京官話、中原官話的共同特點。語 音演變從中古三等屋韻和燭韻的合併開始:

中古 juk、juok > *juk 聲調:入

聲母

韻母 介音

j

主要元音 u

韻尾 k

(1) 舌根塞音韻尾-k 弱化為喉塞音韻尾-ʔ。

(2) P、TSR 聲母後-j-介音脫落,脫落的原因是聲母的唇齒音化(P 聲母)和 捲舌音化(TSR 聲母)

(3) T/TS、K 聲母後-j-介音保留,ju 單元音化為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