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境內糧食需求的變化

第三章 中國糧食的供需現狀

第一節 中國境內糧食需求的變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第三章 中國糧食的供需現狀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國力正興,政經 實力的提升引起國際的關注,其中尤以糧食問題更成為熱門議題。外界普遍認 為,除歐美推行生物燃料外,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崛 起,而引致的需求上升也是全球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1994 年《誰來養活 中國》一書在西方出版,反映西方對中國為全球糧食供應帶來挑戰的憂慮。作者 布朗指出,中國人口在 1982 年達到 10 億,預計到 2017 年增至 15 億,等於 1900 年的全球人口。至 2030 年,中國人口將達高峰,超過 16 億。布朗估計,中國將 需大量進口糧食,屆時會為全球糧價帶來前所未有的升幅。工業化令中國人民的 收入及對食物的需求大幅增加,在此同時,耕地面積將會逐漸減少。

中國人口占全球兩成(21%),農地面積只有 9%,淡水資源比例更僅得 6%。

52有人認為,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中國要養活自己顯得相當困難。再者,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及都市化,國民對食品的質量皆有更高要求。更重要的是,中 國人口基數巨大,即使輕微的增長亦會帶來龐大的數目,變相帶動糧食需求。

第一節 中國境內糧食需求的變化

中國的糧食生產自 1990 年代後半起,即從「構造性的供給不足」轉變為「構 造性的供給過剩」,主要是因為 1994 年以都市為中心發生糧食不足的騷動,國際 市場進口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超過千萬噸的穀類。當時美國世界觀察中心所長雷斯 特布朗(Lestor R. Brown)所提出的「誰來養活中國」(Who will feed China?)因 此成為話題。當時中國總理李鵬則反駁「養活中國的是中國自己」。為了消除糧 食不足的疑慮,中國政府提高價格將近兩倍,藉此刺激農家增產。事實上從 1996 到 1999 年間,糧食產量約五億噸左右,維持過去的最高水準,但在中國卻造成

52 FAO 資料,http://www.fao.org/nr/water/aquastat/countries_regions/china/index.s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糧食過剩的問題。2000 年約有兩億六千五百萬噸的過剩庫存,造成農產品價格 低迷,農業所得無法成長、農村市場不振等問題。中國政府因此轉為降低購買價 格,鼓勵改種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調整農業結構,結果在 2000 年以後,糧 食生產維持在四億五千萬到四億六千萬噸左右,呈現穩定狀態。53

到了 2003 年,以往的結構調整再加上水源不足和氣候異常,小麥產量僅剩 八千六百萬噸,跌至 10 年前的生產水準、從 2000 年的一億一千三百九十萬噸連 續四年減產到只剩下四分之三。由於在這之前都庫存過剩,中國的小麥價格低 迷,農家種植意願低落。伴隨著當時國際穀物供需吃緊,中國國內的糧食供需緊 縮現象更形惡化。

一般來說,預估中國每年糧食需求量約為四億八千萬至五億一千萬噸,從 供給面來看,其國內生產不足以應付所需,必須由政府釋出庫存再加上進口才能 滿足此一缺口,但中國政府向來將糧食的庫存視為與國家安全保障有關的國家機 密,不正式對外公開原本庫存量龐大的所有穀物,已經減少至過去數年間的最低 水準,預估中國的糧食庫存在 2000 年為兩億六千萬噸,2003 年已減少至一億五 千萬至兩億噸,2004 年甚至降為一億噸,相對於 2003 年的總消費量,庫存比例 低於 30%,為自 1974 年以來之新低(過去 30 年的平均庫存率為 59%)。根據 2003 年 2 月美國農業部駐中國農務官的報告指出,2003 和 2004 年度末,中國的小麥、

玉米和稻米預估庫存量,較美國農業部預估的數字大幅減少。以小麥為例,由於 中國政府認為國內供給不足,將從 2003 年的一千四百萬噸擴大為 2004 年約為兩 千萬噸,於是從美國、澳洲和加拿大分別進口約兩百萬噸、一百萬噸及五十萬噸 的小麥。

針對供給不足的問題,中國政府提出「三個確保」對策。具體內容為確保 一億公頃的耕作面積;確保每公頃收穫量為四千四百四十五公斤;確保產量為四 億五千五百萬噸,為實現上述目標,因而採取提高各地農民耕作意願和產地生產 力的政策,如分區逐漸降低農業稅,2006 年則廢除農業稅、增加給予農民的直

53 柴田明夫著,孫玉珍譯,《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出版社,2009 年),頁 150。

「OECD-FAO 農業展望 2009-2018 年」報告,開發中國家人均所得的提高及全球 人口的成長是糧食市場的支撐力,但並不表示國際主要糧食穀物之需求將暴增,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4/04/ED1104040046.htm,檢視日期:2013 年 5 月 31 日

55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資料 ,

http://www.oecd.org/site/oecd-faoagriculturaloutlook/43040036.pdf

15 日,http://cn.chinagate.cn/environment/2008-07/15/content_16013233.htm。

57 吳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大陸洪澇災害〉,展望與探索(台北),第 8 卷第 8 期,99 年 8 月,頁 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財產等巨大的損傷。

表 3- 3:歷年來中國洪澇災害損失統計

年份 農作物受災面積 受災人數 死亡人數 直接經濟損失

2004 4,017 千公頃 1.07 億人 1,282 人 713.5 億元 2005 8,217 千公頃 2.00 億人 1,660 人 1,662 億元 2006 5,592 千公頃 1.39 億人 2,276 人 1,332.6 億元 2007 5,969 千公頃 1.77 億人 1,230 人 1,123.3 億元 2008 4,537 千公頃 1.40 億人 633 人 955 億元 2009 8,748 千公頃 1.11 億人 538 人 845.96 億元 2010 17,866 千公頃 2.1 億人 3,222 人 3,745 億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