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糧食安全中的隱憂

第四章 中國的糧食問題與對策

第一節 中國糧食安全中的隱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第一節 中國糧食安全中的隱憂

在全球化經濟日盛,世界糧食危機日益加劇的今日,中國雖然基於其高糧 食自給率,可以維持某種程度的足夠保障,但絕不可能長期獨善其身。影響糧食 安全的因素逐漸增多,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壹、穩定持續增加糧食生產的難度增高:

一、土地、水資源短缺,影響糧食生產。

隨著工業化、都市化的進行,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土地品質也不斷下降,耕 地面積和水資源短缺問題也愈發地嚴重,區域分布失衡更加重了此一問題。中國 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 1/4,世界排名第 109 位,其中大量淡水資源集 中在南部,北方淡水資源僅有南方的 1/4。根據統計,中國 600 多個城市中超過 一半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而中 國農村普遍的水資源利用率也僅占 40%左右。

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停滯,限制了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

目前許多的農業基礎建設都已老舊,雖然中國中央每年都增加對農業基礎建 設的資金投入,但彌補農業基礎建設的設施折舊後,對於每畝耕地的設施投入相 當有限,相關建設不夠全面,機械化建設投入不足。例如,截至 2009 年年底,

灌溉面積 9.29 億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只有 8.77 億畝,僅占全國耕地的 48%;93 而一些農村的小水塘、水庫、池塘溝渠和地方簡陋水利設施因缺乏修補及必要的 維護,無法發揮正常的排水灌溉功能,成為地方農業發展的隱憂。

此外,由於農地是和故鄉連結的重要依據,許多農村勞動力在向外流動的過 程中,不肯輕易放棄耕地,但又無法經營土地,對土地進行粗放式經營,耕地撂 荒或是變相撂荒現象大量出現,許多地區的農田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因此嚴重老

93 「農田灌溉面積達 8.77 億畝 占全國耕地面積的 48%」,中國經濟網,2009 年 8 月 14 日,

http://www.ce.cn/celt/ltzt/sljs/ss/200908/14/t20090814_19784494.s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化,疏於維護。94

三、化學肥料對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的貢獻率下降,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無法再 像過去一樣大幅增長。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課題研究組的數據表明,從 2002-2010 年 這 8 年間,中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幾乎沒有顯著增長,但是每畝化學肥料施用量 卻增長近 40%,每公斤化學肥料生產糧食不到 19 公斤,這一生產效率正以每年 1 公斤的速度下滑。化學肥料對糧食 增產的貢獻度降低到 10%左右,這將導致 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增產的可能性及潛力逐漸下降。

貳、糧食供需的矛盾嚴重,糧食的供求將長期處於緊繃狀態:

僅管中國在近幾年來都達到糧食連續增產的目標,但由於供需不平衡的問題 並沒有根本解決,原因如下:

一、人口眾多,糧食需求日益增長。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數已經超過 13 億,人口成長速度在近年 來雖有減緩的趨勢,但由於基數過於龐大,對於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以高於 GDP 成長的速度增加,人口增加是影響中國糧食安全的重大因素。糧食生產區域和消 費區域不同,需求缺口擴大。各地的糧食生產由於資源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部分糧食主產區和部分糧食主要消費區在近年來,供需缺口呈現逐漸擴大的趨 勢。13 個主產區由於供過於求,餘糧較多;7 個主要消費區則因供不應求,自給 率下降。

二、糧食庫存品項和糧食消費需求結構不同。

從品項來看,大米的消費族群不斷擴大,優質大米,尤其是粳米在主食消費 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大米供給相對吃緊;小麥供需總量基本上可以維持平衡,但 優質小麥、大米和玉米仍舊供不應求,缺口持續擴大。另一方面,飼料、工業用 糧需求量迅速增加,口糧消費減少。自從中國進行經濟改革,城鄉居民生活水準 提高後,對於蔬菜、水果、肉、蛋、奶類等副食品消費量逐步增加,而人均口糧

94 何清漣,前揭書,頁 3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消費量則越來越少。根據中國國家糧食局的統計,近年來飼料用量以每年約 5%

的幅度增長,占中國國內糧食總需求量的比重越來越高。

參、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準仍低

整體而言,中國的農業尚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當中,農業發 展方式仍然相當粗放,農村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也比較落後,區域間的農業現代 化發展程度不一,農村發展停滯或落後的情形,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面向:

壹、農業發展之生產要素受限

一是耕地面積持續減少,目前中國人均耕地不足 0.1 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 準的 40%。二是淡水資源短缺,中國人均淡水資源為 2,200 平方公尺左右,差不 多僅及世界人均水準的 1/4。況且水資源之分布極為不平均,北方地區基本上是 缺水的,由於中國農業生產仍以粗放方式為主,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農業 生環境失衡。農業生產要素短少和農業生態環境失衡,大大地限制了中國農業現 代化的速度。

貳、生產及經營規模過小

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中國農業生產方式仍以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小農經 濟生產方式為主,目前中國國內有 2.5 億農戶,戶均土地經營規模只有 0.48 公頃,

不僅遠不及美洲、歐洲國家,還小於日本、韓國及印度。土地經營面積小就不利 於地型機械耕作,因而無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準,導致農業現代化過程遲滯。95 參、農業基礎建設及設施之資金投入不足

中國農村普遍面臨基礎設施老舊簡陋的問題,但更新或是改建基礎設施建設 的資金需求龐大,在農民收入成長緩慢的地區,自籌資金十分困難,而省級以上 的財政單位對農業投資主要針對大型項目,鄉村的小型基礎設施無力顧及,僅靠 地方財政,資金來源難覓。

肆、農業科技投入水準偏低

95 孫林,「中國的農業政策與農業現代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 34 卷第 3 期,100 年 3 月,頁 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現代化農業往往需要現代化科技大力支撐,但中國對農業的科技投資不夠,

專業科技人員也不多,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力度不夠,在在限制著中國農業現 代化的腳步。中國不僅在農業科技的整體水準相差國外約 10-20 年,科技在農業 增產的貢獻度也僅達 39%,遠遠不及歐洲一些國家在 70%以上,美國更高達 80%。

伍、農村勞動人口教育程度及素質偏低

發展現代化農業固然需要注重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仰賴軟體的農村勞動 人口。目前在中國農村從事農業生產主力的勞動人口素質,呈現結構性下降的趨 勢。近年來由於大量年輕民工湧入都會區尋找工作機會,導致農村年輕勞動力迅 速大量外移,老年人和女性成為農村地區的勞動主力。在中國 5 億多的農村勞動 力中,初中畢業教育程度者占 50.2%,小學畢業或以下教育程度者占 37.3%,其 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占 6.87%。勞動人口的教育程度低落會直接影響吸收農業 新知識的效率及嘗試引進新科技的意願,不利於現代科技的推廣,進而耽誤農業 現代化的進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