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整理與歸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第六章 結論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中心所長布朗(Lestor R. Brown )在 1995 年發表「誰來 養活中國」一書,預言中國人口在 2030 年達到高峰時,將進口 23.79 億噸糧食,

此一觀點引發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及「第三次黃禍論」。

第一節 整理與歸納

從中長期戰略發展角度來看,今後中國國內的糧食需求成剛性增長已經是勢 不可擋的事實。畢竟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人口越來越多、工業商業用量越來越 多、對於肉類糕餅點心的選擇和需求增多也將帶動對飼料用量的需求上漲,人均 口糧消費量將越來越多。因此整理與歸納中國農業未來面對的挑戰和形勢概述如 後:

壹、從國內因素來看,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新增人口將會使口糧消費在維持在 較高的水準;同時,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所引起的人口結構變化也會 推動農產品需求的增加,而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與加工用糧的增加,將導致 飼料和工業用糧(釀酒、提存乙醇等)需求加速擴大,因此,糧食的需求呈 現剛性增長的趨勢已經無法抵擋,從糧食供給的角度來看:

一、首先人均耕地面積減少,耕地質量總體下降,農業水資源不足將嚴重影響糧 食生產能力的提升,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頻仍則將影響糧食供給的穩定,而 農業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和趨勢又和糧食增產互相衝突,讓人面臨 兩難的抉擇。

二、國民經濟發展的變化、區域發展策略的實施,既為農業發展注入更多的資金 支持並牽動主產區糧食消費,但也可能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出現更加輕視 農業、惡化農業環境的後果。目前經濟發展的改革是要求糧食生產方式由粗 放轉變為集約式生產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質消耗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勞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方向轉變。在此同時,減碳低碳與農業循環經濟的發 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糧食主產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農民增收對糧食安全也構成嚴峻的挑戰。糧 食生產比較效益低,糧食主產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對停滯落後,經濟社 會協調發展不佳,地方政府與農民都缺乏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糧食生產 面臨發展經濟與增加收入的巨大壓力。

四、中國農業資源匱乏且利用效率低、農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壓力增加、傳 統增產方式對糧食增產能力的影響減弱的情況下,要保持繼續的糧食增產能 力、滿足消費需求,對持續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構成嚴峻挑戰。隨著工業化、

城鎮化的進展,農業發展所面臨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中國人口眾多,以土 地和水為主的農業資源人均占有量嚴重不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

在利益機制的推動下,農業生產要素快速向高效益的非農業產業及城市移 轉,農業發展再資源保障方面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過去的十多年中,

中國耕地面積下降了 1 億多畝,越來越多的地區發展開始受到缺水的限制,

農業勞動成本也開始快速上升。水、土地和勞動力等基本資源的限制不斷增 加,將會使中國想靠國內生產保障自足的難度增加。

貳、從國際因素來看,中國農業小規模生產特性在短期之內很難改變,與主要農 產品出口國的競爭力差距將長期存在。

和目前國際上的農產品出口大國相比,中國農業的資源匱乏、生產效益低。

目前中國農戶的每戶戶均農地規模僅 0.5 公頃,相當於歐盟各國的 1/40,美國的 1/400;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中國境內小規模農戶必須直接面對來自國際 市場的競爭,處於極度劣勢的競爭條件之中。

中國大幅開放農產品市場的同時,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高度保護和扭曲仍然存 在。147目前中國仍積極參與 WTO 杜哈回合農業談判和自由貿易區農業談判,意

147「『凈進口』挑戰中國糧食安全」,新華網,2013 年 6 月 10 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6/30/c_116340598.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味著中國必須進一步開放其農產品市場。在此同時,國際農產品市場卻仍存在許 多高關稅的障礙。烏拉圭回合談判仍允許各國出口補貼維持較高的水準;隨著人 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和要求越來越高,各國實施的非關稅貿易障礙項目越來越 多、標準不斷提高、程序也越來越複雜在盡全力保護國內產業的同時,中國農業 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農業出口規模的擴大將因此受限;另一方面,由於其國內 眾多人口所構成的龐大市場,卻又成為國際市場的首要目標,農產品將面對更進 一步的開放壓力。148

參、非傳統因素對農業因素影響增強,農產品市場的波動將加頻繁劇烈。

目前的農產品市場不僅受傳統市場供需因素影響,而且還受到氣候變遷、技 術障礙、石油價格、生質能源等非傳統因素的影響。石油等礦物能源的價格也會 透過化學肥料、農藥的生產投入成本及農產品運輸費用等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

生質能源的發展不僅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非傳統需求,而且打通了農產品市場與能 源市場的價格通道,石油價格的頻繁波動直接傳遞到玉米、大豆、食糖及油菜籽 等農產品市場;投機資本在能源和農產品兩個市場上的大進大出,而金融危機引 發資本進入糧食市場的熱潮則導致國際資本投機炒作糧食期貨甚至囤積現貨,改 變糧食供需關係,也是造成農產品價格大幅度波動的重要因素。這些非傳統因素 的出現除了主導國際市場的走勢之外,還大大增加了國際貿易的變數和不確定 性,在全球開放條件下這些因素透過通信、貿易、投資等多種渠道向各國國內快 速傳播,使得國內產品市場環境也連帶地越來越錯綜複雜149

148 世界糧食計畫署(WEF):China emerges as World’s Largest Food Aid Donor, July 20,2006。

149 莊朝榮,〈「十二五」規劃與中國農業科技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 34 卷第 3 期,2011 年 3 月,頁 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