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中文詞彙特徵分類之探究

本節先從中文詞彙的定義來了解詞彙在中文句子中組成的角色與功能,

再透過了解中文詞彙的內涵以明白其依照不同的分類而有不同的性質,最後 再探討中文詞彙教學法相關研究,以作為本研究網際網路多媒體搜尋教學法 的修正或調整。

壹、 中文詞彙的定義

教育部(2000b)在《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中將「詞」界定為:

語句中具有完整概念且能獨立自由運用的基本單位為詞。詞彙是由語素構成的,

具有確定的意義以及固定的語音形式,並能自由運用的最小造句單位。所謂「確定的 意義」以及「固定的語音形式」係指每一個詞都有其確定的涵義和固定的讀音,是不 能任意改變的。所謂「自由運用」係指詞具有一定的語法功能,並可自由地做為句子 的成份。例如:從「我的媽媽長得很漂亮」、「姊姊昨天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兩個句 子中,可以看到「漂亮」這個詞彙自由地在句子中運用 (黃瑋苓,2002)。竺家寧

(1999)、劉英茂、莊仲仁與吳瑞屯(1987)都將「詞」界定為句子中最小的 意義單位。所謂「意義上的單位」係指詞素在句子中能夠表示一個特定的意義 或觀念。而「最小的意義單位」係指詞本身在句子中就是一個整體,不能夠再分解成 更小的單位,例如:句子「老板快來了」的「老板」儘管可再分成兩個有意義並且能 夠獨自運用的單位,可是句子中的「老」或「板」如果分開了就並非是該句子中 的意義單位,所以不能算是一個詞。在語言中運用詞彙可以表達一個概念,但 是概念並不能只透過一個詞彙就能完整表達其所代表意義,換句話說,句子中 詞的詞義必須依據在句子中上下文的語境做更進一步的界定(方麗娜,2004)。

綜合以上多位學者的看法,研究者認為「詞」是由單一、兩個或兩個以 上詞素所組成,在語言中是最小意義的運用單位,能夠獨自表達單一概念,

詞雖然具有固定的形式或自由彈性運用的特性,其意義需要藉由語句中的語

貳、中文詞彙的內涵

對詞的了解除了包含詞的構形、讀音、意義之外,還包含詞在句子中與 其他概念的關係(方金雅,2001;胡志偉,顏乃欣,1995)。以下依中文詞的

「構形」、「讀音」、「詞義」以及「詞性」,概略述敘中文詞彙的內涵(中文王 國,2011;司琦,1991;竺家寧,1999;吳淑娟,2001;程祥徽、王小琳,

1992;羅秋昭,1999;羅肇錦,1993)。

ㄧ、中文詞的構形

構形是指詞素構成詞的形態,大致上分為七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為「並 列(聯合)關係」,意謂兩個詞素之間意義相近或呈現出對比的關係,且沒有修 飾的關係,例如:海洋、森林。第二種為「偏正關係」,係指前面被修飾的詞 素可能具有名詞、形容詞或是動詞性質的的詞性,例如:筆直、僵硬。第三種 為「主謂關係」,指的是兩個詞素之間的呈現出陳述和被陳述的關係,例如:

地震。第四種為「動賓(支配)關係」,前面的詞素具有動詞的詞性,支配後面 具有ㄧ個名詞詞性的詞素,例如:借火、打掃。第五種為「動補(補充)關係」,

前面的詞素往往具有動詞或形容詞性的詞性,後方的詞素則作為前面詞素補 充說明之用,例如:擴大。第六種是「附加式」,是指在詞素前方加老、阿、

初、第等,例如:老鼠;或在詞素後方加子、頭、兒,例如:女兒。最後為「重 疊式」,指的是前面以及後面的詞素都是相同的,例如:弟弟。

由上述可知,中文詞彙構形形態「附加式」的詞彙量相較於其他形態顯 得十分少,只有「子、兒、頭、老、阿、初、第」(程祥徽、王小琳,1992)。

了解中文詞的構形規則可能對分析詞彙的來源、判斷真假詞或創造新語詞有 幫助,不過對學生詞彙學習是否有成效仍有待研究。

二、中文詞的讀音

詞的讀音依照音節長短可以分為單節詞、複音詞以及多音詞。單音詞意 指由單音節的字所構成的詞,例如:人、手、刀等。「複音詞」是指由兩個單 音節詞素構成並組合成為有意義的詞彙,依照「意義上的單位」標準可分為 二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單純複音詞」,例如:電腦、文具,使用時很少分開;

另外一種是「合成複音詞」(又可稱為「結合詞」),例如:車床、鐵路,使用 時可以分開,在現代漢語中以複音詞數量最多(約 70%到 80%)。「同音複音詞」

在中文詞彙中為數眾多,例如:意義、異議,雖然有相同的讀音,但是書寫 成文字形體卻不一樣,意義也不同。「多音詞」是指有三個或三個以上音節的 詞,部分的三音節詞是由外語音譯的詞,例如: 巧克力、凡士林,不過數量 不多;在四音節的詞彙中成語的數量佔了相當多,此外四音節以上的詞也往 往是ㄧ些領域(學術、教育、醫學、科學等)術語、專有名詞,在口語的使用 上常會回縮到雙音節,例如:清華大學又可簡稱為「清大」。中文語詞的音節,

一般大概到四音節就會形成一個飽和臨界點。

由上述可知,複音詞在中文中具有的數量是最多的,因此在教學詞彙的 選擇上,複音詞也占絕大部份,。

三、中文詞的意義

詞義從意義數量劃分可分為單義詞與多義詞;從意義內容劃分可分為同 義詞與反義詞。單義詞是指ㄧ個詞只有獨一的意義,人、事或物的名稱、專 有名詞、領域術語等都屬於單義詞,例如:臺北、公分。而多義詞是指ㄧ個詞 具有好幾個意義,在語言應用上最主要和常見的意義稱為「基本義」,由基本 義衍生出來的詞義又可分為「引申義」和「比喻義」兩種類型。在不同的語 言環境中,多義詞以及比喻義常常表現出不同的意義,更需要結合上下文以 及具體的語言環境,掌握詞彙在文章中的詞義(羅秋昭,1999)。同義詞(又稱

義詞,例如:癡迷、迷戀。近義詞的數量不多,在口語或書寫上可依不同的環 境相互替代展現不同的程度或感受,例如:「誕辰」就比「生日」更適合用在 雙十國慶的慶典上。反義詞是指詞彙具有相對或是相反的的詞義,例如:高的 反義詞就是低,而且大部分的反義詞都兼具有形容詞的詞性。

由上可知,由於同義詞、反義詞以及多義詞的特性,教學時可採用對比、

比較或是類化的方式進行教學,部份語境中的上下文可提供部分線索,不過 礙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習者的認知發展程度,似乎還是過於困難,如果無法了 解其詞義,將有礙未來閱讀的理解。

四、中文詞的詞性

詞彙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用法,詞可分為實詞與虛詞二大類進行語法分析。

實詞係指本身能夠與別類詞之間構成主謂、動賓、偏正等關係的詞彙,其具 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或代詞的詞性。

綜合相關文獻與資料整理,茲針對實詞的分類與定義整理如表 2-1(中文 王國,2011;林淑芬,2002):

表2-1

虛詞是指本身不能夠與別類詞之間構成主謂、動賓、偏正等關係的詞彙,

但是在語言結構中可以做為工具,或是用來表示某種語氣和情感,並具有介 詞、連詞、助詞或嘆詞的詞性(林淑芬,2002;吳淑娟,2001)。

綜合相關文獻與資料整理,茲針對虛詞的分類與定義整理如表2-2(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