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法的跨行為多探試設計,分別蒐集與記錄二名受試者 在基線期、介入期以及維持期的資料後,透過視覺分析法和 C 統計進行資料 分析,茲說明如下(杜正治,2006):

一、視覺分析法

(一)階段內分析包括階段順序名稱、計算階段長度、趨向預估、計算趨向穩 定係數和決定水準範圍及變化,藉此探討某一個特定的實驗階段內相關資料點 的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詳細內容如下:

1.階段順序名稱:基線期 A、介入期 B、維持期為 M。

2.計算階段長度:計算單一階段蒐集的資料點數量,以決定階段長度。

3.趨向預估:在單一階段中採用中分法進行資料點的處理,顯示該階段曲線 圖的趨向線。趨向線若是逐步向上,如:/,則以+表示進步;若是逐步向下 走,如:\,則以-表示退步;若是呈現水平,如:-,則以=表示無變化。

4.趨向穩定係數:首先依照曲線圖中資料點的範圍決定「穩定標準百分比」,

最高點越高則選定的穩定百分比則越低,其值介於 10%至 20%之間,本研究中的 穩定標準百分比定為 20%,接著以該階段最高的資料點乘以「穩定標準百分比」, 所得數值就是「穩定標準值」,另外,在曲線圖中各個階段趨向線的上下方,

以趨向線任何兩個資料點分別加和減二分之一穩定標準值,可得四個點,趨向 線上方兩點相連可得一條與趨向線平行的線,趨向線下方兩點相連也可得一條 與趨向線平行的線,在該階段兩條平行線所成的區域即為「穩定標準範圍」,

最後曲線圖中所有資料點落在穩定範圍中的百分比,即為「趨向穩定係數」,

穩定係數超過(含).75,則視為穩定,低於.75 則視為不穩定。

5.計算水準平均值以及水準穩定性:先計算曲線圖中所有資料點的「水準 平均值」,接著在平 均數上畫出一條與 X 軸平行的平均線,以平均線為 0,在 平均線上下方分別加減穩定標準值的二分之一,可得到兩點,再分別從點上畫

出與 X 軸平行的直線,平均線上下兩條線所形成的區為稱之為「穩定標準範 圍」,計算曲線圖中落在穩定標準範圍資料點占所有資料點的百分比,即為「水 準穩定百分係數」,穩定係數超過(含).75,則視為穩定,低於.75 則視為不穩定。

6.水準範圍:指曲線圖中各區間所有資料點(例如:基線期)的最大值與資料 點的最小值相減後的數值,數值越小表示越穩定。

7.水準變化:指曲線圖中各區間所有資料點(例如:基線期),排在第一位置 的資料點與最後一個位置的資料點相減後的數值,數值越小表示越穩定。

(二)階段間的變化分析:

1.階段比較:指列出兩個比較的階段名稱,例如:基線期與介入期的比較。

2.趨向效果變化:將兩種不同階段的趨勢走向進行記錄並做比較,進而了解 介入處理的效果變化。

3.趨向穩定性變化:記錄鄰近兩階段之趨向穩定度,判斷兩階段間的穩定變 化,包括穩定到穩定、穩定到不穩定、不穩定到穩定、不穩定到不穩定的情形。

4.水準間變化: 指相鄰的兩個階段,將前一階段最後一個的資料點減掉後一 階段第一個資料點,相減之後的數值用絕對值表示兩階段之間的落差,絕對值 越大,代表其為有力且有效的介入。

5.重疊百分比:指相鄰的兩個階段,計算後一階段所有資料點落在前一階段 範圍內的百分比。重疊百分比依不同階段的比較有不同的解釋,如果基線期和 介入期兩階段的重疊百分比越高,表示介入策略是越無效的;如果介入期和維 持期的重疊百分比越高,表示維持的效果越好。

二、C 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