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進中出」政策溝通效益評估(RQ4)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四節 「中進中出」政策溝通效益評估(RQ4)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群組上造成對立。現在這個群組,都是比較屬於同溫層的這種取暖式的概念。真 的要有啦,他們可能會針對某些東西來針砭某件事情,例如說,中央的政策可能 不是那麼恰當,但可能不是針對「中進中出」這件事情(C)。

另一方面,新媒體對於民眾的溝通,受訪者A 認為對於民眾的政策宣導透 過社群媒體,例如觀旅局官方Facebook 粉絲專頁,有別於以前只能藉由傳統媒 體與社會大眾宣導,現在觀旅局也都會設立專屬的粉絲團小編,更能即時發布 訊息,並能隨時回答民眾的問題,解決民眾對於政策的疑慮。受訪者B、C 則 認為,對民眾的新媒體應用,也同樣受到首長的思維影響,「中進中出」當時首 長較偏好傳統媒體及人際溝通,因此對於大多由觀旅局中階及基層人員藉由新 媒體進行溝通。

不管只有line,像我們對外在做政策宣導上,以前都是純粹就是一個網站,粉絲 團當然也是有一大堆的,現在溝通管道太多了,社群媒體適時的出現,對於我們 更加有幫助,而且效率更好,更即時,我們po 文都可以自己操作,其實都很快啊

(A)。

之前長官用社群比較少,但現在社群上我們局用的比較多,社群反而是比較對 外,大家都能在社群上發言,Line 群組就是同溫層,Facebook 社群反而比較有人 會發言(B)。

在「中進中出」的時代,其實Facebook、推特使用上並不熱絡,但現在這個團隊 之後,在推特跟新媒體使用又更為注重。其實那時候首長重視的可能不見得是新 媒體,都是平面報紙老派的東西這種人際關係,現在的首長是比較重視新媒體、

電視、新媒體這一塊。跟首長的思維有關,首長重視那個部分,就是朝向那個方 式來找,會影響到我們事務的作為(C)。

第四節「中進中出」政策溝通效益評估(RQ4)

本節將探究在各項政策溝通完成之後,觀旅局是否會進行成效評估?又如 何進行?相關文獻對於溝通效益付之闕如,以下就訪談發現觀旅局對於「中進 中出」溝通效益的評估作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無訂定客觀評估指標

觀旅局對於溝通成效通常沒有正式會議進行討論,大部分由機關首長或一 級主管自行評估,且針對效益如何評估,也無訂定客觀的評估標準或指標,大 多是以溝通對象的反饋及互動情形等主觀感受評定效益。

目前政府在政策溝通之後的效益評估部分,現在我們大概是從他們的反饋,看我 們溝通對象的後續反饋以及互動來作評量,像幾個國外客群部分來講,在日本確 實是在後續的追蹤,反饋的部分會比較好(C)。

由於缺乏客觀指標,導致各機關人員對於溝通是否有效之定義不盡相同,

受訪者A 認為並非 100%達成溝通目的才算成功,而是大部分達成溝通目標,

即為有效的溝通。受訪者C 認為,外部溝通是否有效,並非一兩次溝通就能成 功,尤其例如拜會或是旅展、推介會的活動時間,大約幾個小時到幾日的時間 而已,他認為溝通應該要落實在後續日常持續性地溝通,才能達成有效的實質 溝通。

事實上溝通就只有兩個結果,一個就是成功或是失敗。成功就是按照你的意思,

但也不是說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而是大部分達到你的目標,事實上就算成功。當 然以目前來講,事實上溝通上都是達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成功的

(A)。

因為很多時候確實我們去外部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有達到實質的溝通,這點確實是 確實打個問號。因為不管推介會、拜會的時候,其實時間都非常非常短,我想中 間的溝通應該是要在平常、實際上的,這樣的一個執行上面的、持續性的溝通

(C)。

受訪者A 也認為,整體而言,「中進中出」政策溝通算是有效的溝通。根 據他所接觸到的利害關係人之回饋,他發現有許多縣市也陸續推出類似的政 策,例如「北進北出」、「南進南出」,表示「中進中出」這個口號已經耳熟能 詳,且受到其他縣市及社會大眾的認同。同時,受訪者A 也從與許多觀光業者 的談話中發現,業者認為「中進中出」對於產業確實有所助益,帶來實質的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濟產值,所以大多數的觀光業者覺得「中進中出」是成功的政策。

這種因為大家聽到這樣子的一個政策,事實上大家都覺得還不錯,而且以前沒人 做的。事實上「中進中出」其實是一個很白話的東西,只是以前沒人提。所以後 來很多其他縣市都在學我們,甚麼「北進北出」、高雄就「南進南出」,大家都希 望用這樣非常白話,而且簡潔的一個口號來實現他們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業者 認為,我們在推「中進中出」這塊,對他們真的是有幫助(A)。

二、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溝通作為

受訪者C 認為,雖然沒有正式評估會議,但機關首長還是會依照個人評估 的結果,來決定該項溝通作為是否繼續下去,或是針對成效進行調整。

在我們臺中市政府的部分,沒有一個正式的評估會議,絕大部分大概是主管首長 跟我們這些一級機關的主管這邊來評估之後,覺得這個合作也確認說這些後續的 成果是有價值性的,我們才會走下去(C)。

有一次在酒店辦中觀推,有一個縣市政府的就說,這都是你們在玩而已啊,叫我 們來做陪襯,他就很生氣。那時我們就有人就安撫一下。他們覺得我們所有東西 都是單向的,我們要幹嘛都是單向的,所以那時有一兩個縣市說你們都是來宣導 的。那件事情之後,我們有委婉跟長官說要不要給縣市發言的機會,過去大部分 都是市府在講。後來有一次就改成讓各縣市政府有幾分鐘發言的機會。之前一開 始沒有,但之後會變成每個縣市都要準備幾分鐘的簡報,讓縣市有參與感(D)。

三、受限機關事務及不可控因素忽略效益評估

受訪者B 認為,機關無法進行政策溝通的評估,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機關每 天要進行的會議、工作項目已經占滿工作時間,實際上無法再針對已執行的政 策溝通工作進行正式的成效評估。但就他個人而言,他會針對溝通結果進行檢 討,但因為只限於個人檢視,無法形成組織的制度,導致待改善的意見無法累 積,使得之後的溝通可能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他認為組織並無積極檢視成效的原因在於,受到不可控因素影 響而致,例如溝通對象人員不斷更迭,或是組織首長較無法接受改善建議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都會讓他降低對成效評估檢視的意願。

沒有評估效益。我們現在實際上根本無法應付這麼多的事情,所以評估和檢討都 在於個人,像我個人就會檢討,我們都在打個人戰,我有沒有辦法形成制度,現 在無法做到這樣。這裡很多事情都無法累積,因為人會一直異動。像我之前也很 想要做訓練,但因為事情愈來愈爆炸,甚至有沒有意義對我來說很重要,但後來 換了人之後就不見得。我覺得變異數太大,現在都不太會想要去做這些事情

(B)。

四、配合不同利害關係人選擇最具效益的溝通方式

而對於不同的利害關係人,觀旅局在溝通多年之後,也發現其各自最有效 益的溝通管道及方式。對於觀光業者,受訪者B 認為即便舉辦多場公開溝通會 議,但由機關高階主管以非公開方式與業者溝通的成效最佳;而對於非關鍵利 害關係人的其他觀光業者,則以旅遊產業專業媒體的多次報導最為有效。由於 觀旅局曾多次受訪《旅奇周刊》,逐年藉由報導論述政策的發展及作為,在報導 之後,受訪者B 曾多次與業者溝通時,聽到業者回饋從周刊中得知的訊息。而 對於民眾,他則認為新聞曝光最能讓社會大眾提高對政策的認知度及認同。

對於民眾,應該是新聞曝光最有效。對業者,就是長官直接去搏感情最有效。那 時我們也會跑很多場合,私底下的拜會還是比較有效,面對面溝通還是最有效。

交流推介會正式場合就會用簡報,簡報我覺得沒那麼有效。之前我們跟長官一起 去業者,簡報並不是長期的累積,而是那種私底下拜會,長期對同樣的關係人一 直講一直講,再講一次,即使他弄了一大堆的話題(B)。

像是《旅奇周刊》,對於同業是有效的,我會聽到同業在談論到說你們在哪裡一直 在說那些事情,會多次談論,好像有些效果。媒體還是有一定要的效益,他也會 弄一些新的話題,跑去跟各式各樣的人照像等等,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弄很多的事 情。媒體對於外縣市的政府、民眾來說,新聞也是有效的。但對於你要推長久的 利益夥伴就比較質疑(B)。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