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政策溝通之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政策溝通之意涵 一、政策溝通的定義

政策溝通指的是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進行政策資訊、意向或態度的資訊互 惠過程(謝忠安,2016)。根據行政院出版98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基礎訓練教材 指出,現代民主政府為了實踐民主政策管理,在政策制定前及實施過程中,利 用各種方式與利害關係人接觸,以利施政,大致可分以下四種方式:公共關 係、政策行銷、政策溝通、政策宣導。雖分為以上四類政策溝通行為,但書裡 也說明這四者範圍雖高度重疊,但功能及意涵也不盡相同(國家文官學院,201 5)。尤其是較相近之政策行銷及政策溝通,以下就上述兩者釐清其定義,以說 明本研究政策溝通之定義及所指涉之意涵。

政策溝通指在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與不同利害相關人互動傳達政策相 關訊息的作為。並可分為以下兩方面:機關辨識與政策有關的各種利害相關 人,並蒐集解讀他們的政策意見與主張;機關對利害關係人意見與主張分析 後,並因應作出合理的政策調整,向利害相關人傳播機關本身就政策相關問題 的資訊,包括立場、理據、論述、形象等。政策溝通的目的即是欲透過有效的 溝通,提升政策之可執行性:協助政策承辦人員在事前進行資訊蒐集,作為政 策分析的資料,繼而協助政策制定,使政策規劃更為周延,防止未來政策推動 中引起衝突或反彈;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負責機關仍需持續政策溝通工作,除 主動透過各種宣傳管道及手段,強化標的團體或民眾對政策及相關措施之認知 及瞭解外,機關也要處理各種因政策執行產生的個別投訴與陳情,撫平民眾情 緒,還有回應媒體輿論對策的不同意見及批評,甚至在突發性危機事件中進行 溝通工作。從上述定義就明確指出,政策溝通發生的時間點,及須針對不同的 利害關係人而所有差異(國家文官學院,2015)。

而政策行銷指的是針對一項政策所採取的政策管理策略,特點是以「非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制力」方式推動政策,以「公共利益」為本,透過對話溝通及各種友善措施使 受眾理解、認同及接受政策,並在行為上配合。抱著「行銷理念」的心智,因 應情況條件使用不同行銷工具組合,以「顧客導向」 (customer-oriented)規 劃及執行政策(國家文官學院,2015)。

原則上,當政策問題形成,進入政府議程後,政策行銷工作就需要展開。

政策行銷工作包括政策市場的調查,策略分析及制定行銷策略,最後利用行銷 工具及市場區隔手段推動政策。余致力等人(2015)也認為政策行銷乃是強調 以行銷4P 架構來分析政府的各項政策並具之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又分為政府行 銷、地區行銷、城市行銷等不同對象的行銷概念。由上述可得知,政策溝通與 政策行銷最大的差異在於手段及進行的時間點,前者著重於雙向溝通,後者則 側重於使用行銷管理的架構及方式促使政策順利執行,並大多發生於政策開始

政策階段 政策溝通之重點

政策醞釀期 1、 問題界定。

2、 定義利害關係人,並決定溝通先後順序。

3、 選擇溝通策略。

4、 決定溝通時機。

政策形成期 1、 選擇政策夥伴。

2、 進行內部溝通:以法規預算政策為順序溝通,若無法順利溝 通,可請上位長官或第三機構進行協調。

政策試行期 1、 最複雜的階段。

2、 對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注意由誰來溝通,以及溝通的順序

(由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群體開始溝通)。

3、 注意外部的干擾:公民團體、社會氛圍與媒體。

4、 需要清楚明白的政策說明。

外部溝通期 1、 由首長出面與媒體溝通。

2、 主動出擊,製造議題,讓溝通可以聚焦。

3、 只談議題,不談效果。

溝通冷卻期 1、 觀察在外部溝通期沒有發聲的人。

2、 進行滿意度調查。

3、 決定政策要繼續或修正。

表 2-1 政策溝通於各政策管理階段之重點(余致力等人,20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實施之後,而前者則發生於政策管理的每個階段。

透過良好的政策溝通,可以使政策承辦機關掌握政策推動情境中的社會脈 動,強化政策之可行性及執行力。而政策對象及其他利害相關者更能理解政策 的用意及合理性,就算政策會傷害到某些標的團體或群眾之既得利益時,仍能 減少他們對政策之誤解及牴觸。余致力等人(2015)歸納出在五個政策管理階 段中政策溝通之重點如表2-1,本研究將以此作為基礎,檢視及研究「中進中 出」政策形成前後期間,臺中市政府相關單位對於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策略及實 際作為為何,並試圖修正或補強。

二、政策溝通的主體

那究竟是誰應該進行政策的溝通呢?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於 2011 年進行公務 人員「公務人員政策溝通與宣導能力之研究」,研究發現政府須強化公務人員的 政策溝通與宣導能力,須依其職等給予不同的訓練要強化公務人員的政策溝通 與宣導能力,必須依照其職等而給予不同的訓練。該報告並根據研究結果,依 據不同層級的公務人員提出以下建議:部會發言人的重點在於根據出身強化其 媒體素養或是專業知識等弱點,並且掌握庶民語言來溝通;中階層公務人員則 必須從組織溝通出發,運用說明會等方式研擬出具有實際作用的說帖,跨部會 進行聯繫,並且教導第一線公務人員去面對民眾進行溝通;而第一線人員則必 須掌握人際溝通的技巧,並且要熟知重大政策的可能爭議關鍵與說服論點。其 中,機關基層工作人員更是政策溝通的重要參與者,其作為民眾與機關主管、

首長之間,還有跨部門之間的重要溝通橋樑,因此在政策溝通上,基層人員應 在平時進行輿情蒐集與解讀詮釋各種民意,供政策制定之參考(國家文官學 院,2016)。因此,本研究將與「中進中出」政策之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相關 人員,分為高階、中階及基層等三個層級,並就這三階層各自探討其如何與外 部利害關係人進行政策溝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