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祀之祭禱與內容

第三章 祭灶儀式的流變及其文化意涵

第一節 官方祭祀:五祀之一

一、 五祀之祭禱與內容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祀」一詞的最早記錄。暴子雁認為五祀於戰國中期仍處於初步形成階段,其 成熟應至戰國晚期。暴子雁指出雖五祀最早見於新蔡葛陵墓之中,但可能因出土 簡文的殘缺,所致同墓簡文中並未發現五種神祇的完整組合,僅有在簡(3)當 中有相對完整的組合:室中、戶、行、門,但獨缺對灶的祭禱,並根據其他出土 簡牘資料發現,戰國中期的「五祀」多以單體或不完整組合形式出現,至戰國晚 期早段,出土的湖北荊門包山二號墓中出土五塊小木牌,分別為室、灶、門、戶、

行乃為目前所見「五祀」完整組合的最早實物,5可見五祀信仰在戰國晚期早段已 經正式確立。6

灶作為五祀之一,考察官方五祀祭儀流變,亦可了解官方的灶神信仰。本文 將五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深入研究,考察五祀之起源及流變。而在其祭祀內容 及文化意涵中,則聚焦於灶,如此一來,既能不失五祀之整體性,亦能回歸本文 之主題。據此,本節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先考察五祀祭禱之內容,包含主祭 者、祭祀之時間、祭品及步驟等;第二,梳理五祀於歷代變化之情形;第三,在 前二者之基礎上,深入探析官方五祀的文化意涵,及其祭祀時背後所蘊含之思維。

一、 五祀之祭禱與內容

第一,關於適用於五祀的祭禱者,本文根據文獻記載,可見主要分為二說,

其一為按階級制度的不同,而有等級之別,其二則為無等級之別。在《禮記‧祭 法》記載道:

王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 竈;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

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 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7

《禮記‧祭法》中加入司命與泰厲二者成為七祀,文中明確列出不同階級,有各 自對應的祭祀對象,祀灶者則僅有天子與庶人兩個階級。此外,古籍文獻中卻又 記載另一種說法,即祭祀五祀者應無等級之別,《禮記‧曲禮下》中云: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

5 據考古報告指出,五塊小木牌形狀不一,分圭形、亞腰形、尖頂弧形、凹弧頂燕尾等,均為長 方形的變形,長 6 釐米、寬 1.8 釐米、厚 0.2 釐米。

6 暴子雁:《戰國秦漢「五祀」信仰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3 年), 頁 17-20。

7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頁 8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祀,歲徧。大夫祭五祀,歲徧。士祭其先。8

從上述引文,可發現有兩項差別,一為《禮記‧曲禮下》有別於《禮記‧祭法》

所記載乃為五祀而非七祀;二為在五祀的祭禱者身分上並無階級之別,天子、諸 侯、大夫、士五祀皆可祭。對此差別,鄭玄注:「五祀:戶、竈、中霤、門、行 也,此蓋殷時制也。《祭法》曰:『天子立七祀,諸侯立五祀,大夫立三祀,士立 二祀,謂周制也。』」9鄭玄認為祭五祀,以及祭禱者不分階級,乃為殷商之制度,

而《祭法》中為祭七祀,且不同階級又分為七祀、五祀、三祀、二祀則為周代之 制度,透過不同時代制度一說解釋二者差別之因。然在《禮記‧王制》中記載:

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 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10

大夫祭五祀,此與《禮記‧曲禮下》同,而與《禮記‧祭法》中大夫祭三祀不同。

鄭玄注曰:「謂大夫有地者以其祭五祀,與諸侯同,故知大夫有采地者。云『其 無地者祭三耳』者,以祭法云『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也。」11認 為大夫有三祀與五祀之別,乃取決於是否有地。又,士的階級亦有祭五祀之記載,

《儀禮‧既夕禮》云:「乃行禱于五祀。」鄭玄注曰:「盡孝子之情。五祀,博言 之。士二祀:曰門,曰行。」12鄭玄認為《儀禮‧既夕禮》所言的五祀只是虛數,

並根據《禮記‧祭法》中的說法,指出士應只祭門、行二者【表 3-1】。

除《禮記‧祭法》依據階級之不同,分為七祀、五祀、三祀、二祀之外,其 餘文獻皆指出祭五祀乃不分階級,雖鄭玄皆做出相應之解釋,然是否真如鄭玄所 注,將影響可祭祀灶之階級對象,是侷限於僅有天子和庶人,抑或是各階級皆能 祭祀灶的問題。對此,章太炎在〈大夫五祀三祀辨〉一文中,指出「司命」、「泰 厲」入七祀,乃為楚俗,而非周制,率先對鄭玄之注提出異議,其中,章太炎認 為大夫三祀,是因為戰國時期大夫地位之卑微所致,13章氏仍認為五祀有階級之 分。

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頁 97。

9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頁 97。

10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頁 242。

11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頁 243。

12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頁 474。

13 章太炎指出七祀的內容皆為楚辭所錄之祭歌,又魯併於楚,《祭法》所述的祀典多為楚人刪集。

見氏著:〈大夫五祀三祀辨〉,收於章太炎撰,上海人民出版社編:《章太炎全集》(第 4 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頁 29-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象 出處

主祭者

身分 司命 中霤 門 行 厲 戶 灶

禮記‧祭法

天子七祀 ○ ○ ○ ○ ○ ○ ○ 諸侯五祀 ○ ○ ○ ○ ○

大夫三祀 ○ ○ ○

士二祀 ○ ○

庶人一祀 或○ 或○

禮記‧曲禮

天子五祀 ○ ○ ○ ○ ○ 諸侯五祀 ○ ○ ○ ○ ○ 大夫五祀 ○ ○ ○ ○ ○ 士五祀 ○ ○ ○ ○ ○ 禮記‧王制 大夫五祀 ○ ○ ○ ○ ○ 儀禮‧既夕禮 士五祀 ○ ○ ○ ○ ○

【表 3-1:主祭者身分及祭祀對象一覽表】

近年來,隨著簡帛的出土,對於鄭玄認為之殷、周二制不同的解釋,有了新 的見解。楊華〈「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一文中,14梳理楚地出土簡牘中,

涉及五祀之內容,其包含《新蔡葛陵平君成墓楚簡》、《包山 M2 楚簡》、《望山 M1 楚簡》、《九店 M56 楚簡》、雲夢睡虎地 M11 秦簡《日書》、周家臺 M30 秦簡《日 書》。對於祭禱者是否有階級之別,楊華指出包山 M2 墓主之身分乃為上大夫,

他使用五祀之祭的事實,說明了《祭法》中大夫用三祀(門、行、族厲)的說法 沒有充分的根據,此外,在《包山 M2》中還發現祭禱五祀的神牌,每塊神牌各 書一字,分別為室、門、戶、行、灶五字【圖 3-1】。而此五祀之內容,則與《月 令》、《曲禮》、《王制》所祭相合。又,在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乙)之中有

「祀五祀日」的記載,並明確指出室中、戶、門、行、灶。《日書》乃作為諸侯、

大夫、士、庶人皆可查閱之書,可見戰國中期至西漢應以「五祀」為主要祭祀對 象,且不分階級。綜上所述,五祀的祭禱應無分階級、尊卑皆可舉祀,而祭灶者,

亦非如《禮記‧祭法》所云,而是無論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舉國上下 皆可祭祀。

14 楊華:〈「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江漢論壇》2004 年第 9 期(2004 年 9 月),頁 95-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1】包山二號楚墓出土的五祀木牌15

第二,關於家宅五祀的祭祀時機,又分為臨事性祭祀與季節性祭典。首先,

臨事性祭典,其主要為疾病變異之時,抑或出入等重要時機祭祀五祀,如《儀禮‧

既夕禮》中,記載士人於疾病將亡之時,透過「行禱于五祀」以「望祐助病者使 之不死」。16而死後則行招魂禮於平生之館舍,並「分禱五祀,庶幾其精之反。」

17此外,於《周禮‧春官‧小祝》中云:「大喪,贊渳,設熬,置銘;乃葬,設道 齎之奠,分禱五祀。」18即象徵王者平生出入,應有告五祀之法,而當棺柩離家 出行,亦行朝廟及告五祀之法。19上述乃為臨事性之祭禱五祀,而本文則主要聚 焦於五祀作為季節性祀典。在《呂氏春秋‧十二紀》和《禮記‧月令》皆有五祀 於各時節祭祀的記載,今以《禮記‧月令》為例,其中,祭灶時間如下:

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20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15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年),圖版四十七。

16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頁 474。

17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頁 168。

18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頁 390-391。

19 林素娟:〈先秦至漢代成室禮、五祀祭之性質、思維特色及禮制之轉化〉,《成大中文學報》第 25 期(2009 年 7 月),頁 17。

20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頁 305-3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蟲羽。其音徵,律中林鐘。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22

灶分別在孟夏、仲夏、季夏三個月份進行祭祀。然而,至《淮南子‧時則》中夏 日祭灶之時間,則僅有孟夏與仲夏二月:

孟夏之月,招搖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 火,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仲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 先肺。23

仲夏之月,招搖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其蟲羽,

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24 季夏之月原先從祭灶改為祭中霤。但仍可見,祭灶皆於夏季進行,鄭玄注曰:「夏,

陽氣盛,熱於外,祀之於灶,從熱類也。」25《白虎通義‧五祀》云:「夏祭灶者,

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養也。夏亦火王,長養萬物。」26漢代蔡邕《獨斷》云:

「灶,夏為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灶。」27夏日祭灶,乃因灶具備兩點特性,

其一為灶中之火,其二則為灶乃作為熟食之地,具有生養百姓之用,因此,夏日 之熱與灶中之火相應,灶之生養與萬物於夏日生長,兩者相互對應。賈艷紅亦指 出,夏天祀灶主要原因是夏天炎熱,與火性通,適合於祭司火之灶神。28而《禮 記‧月令》安排五祀之祭典,已受五行學說之影響,不但將諸神配於五方、五季 當中,其包含座位、祭品、祭器等皆與五行密切相關,鄭玄注《禮記‧月令》云:

灶在廟門外之東,祀灶之禮,先席於門之奧東面,設主於灶陘,乃制肺及 心肝為俎,奠於主西。又設盛於俎南,亦祭黍三,祭肺、心、肝各一,祭

灶在廟門外之東,祀灶之禮,先席於門之奧東面,設主於灶陘,乃制肺及 心肝為俎,奠於主西。又設盛於俎南,亦祭黍三,祭肺、心、肝各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