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氣不和而疣贅生

第四章、 自然天象對「人神」的影響

第一節、 人氣不和而疣贅生

天人相應的思想到了唐代依舊存在,醫家本著天人合一的概念,更進一步加 以闡述互相對應的細節。《舊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引孫 思邈曰:

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

張而為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覺一寢,呼吸吐納,精 氣往來,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 形,陰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 瘤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診發乎面,變動乎形。推 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緯盈縮,星辰錯行,日月薄蝕,孛彗飛流,此天 地之危診也。寒暑不時,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天地之瘤贅也;山崩 土陷,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瀆竭涸,天地之焦枯 也,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 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223

如同荀子〈天論篇〉對天的作用所理解的:「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

陰陽大化,風雨博施。」224四時、五行、寒暑、風雨、霜雪、虹蜺都是都是天地 陰陽變化所致;而人的四肢、五臟、五藏、覺寢、呼吸、吐納、榮衛、氣色、音 聲,皆是人的精氣流轉變化所成。精氣在人體循行以榮衛的形式流轉,天氣的蒸、

否、結、陷,對應在人身則會生熱、生寒、生瘤贅、發癰疽。天氣奔使人喘乏、

天氣竭會使人焦枯。在天人對應的系統裡,如果遇到寒暑不時、石立土踴、山崩 土陷、奔風暴雨、川瀆竭涸等天災,和蒸否、瘤贅、癰疽、喘乏、焦枯等人身症 狀相同,都需要良醫用針灸藥石來施治、聖人以至德來和之。

《劉涓子鬼遺方》卷四〈黃父癰疽論〉記載九江黃父問岐伯,我已經知道血        

223 〔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臺北:藝文印書館,撰年 不詳),頁5095-5096。

224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卷十一〈天論篇第十七〉上冊(北京:

中華書局,1981 年),頁 308-309。 

氣平和不平的差別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癰疽。癰疽的形成、破敗,影響人的 壽命長短,這種危害生命的時間限期又有迫切與否的差別,你知道究竟要怎麼揣 度嗎?225岐伯曰:

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也。地經失 紀,水道流溢……血氣猶然,則言其故。夫血氣榮衛,周流不休,上應星 宿,下應經數。寒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泣則不通,不通則歸之,不得 復及,故癰腫。與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膿不寫則爛筋,

筋爛則傷骨,骨傷則水髓消,不當骨肉,不寫,筋骨空虛,筋骨肌肉不得 相親,經脈敗漏,薰於五臟,五臟傷故死矣。 226

人體經脈的流行與天地的軌道一致。天的循行偏離了定軌,會導致日月薄蝕。地 的運行失去了常道,水道會四處泛流,影響草木五穀以及人民安居。血氣的概念 亦然。所謂的血氣榮衛是不斷循環、流行不休,並且符合天地的常軌的。

人氣不和而疣贅生。癰、疽、疣等瘤贅物的生發,與氣血不通有關。在《舊 唐書》的記載,荊州人俞文俊上疏給則天皇帝:「臣聞天氣不和而寒暑併,人氣 不和而疣贅生,地氣不和而堆阜出。」227人氣不和,會使得身體長出疣之類的多 餘的肉瘤。這是中國傳統宇宙觀的表現。稟持著天、地、人三才互相通應的原則,

因帝王政治行為失當所招致的病災,人的問題會導致地面產生災禍;同樣的道理,

天上的災禍也會造成人身產生病變。228        

225 〔南齊〕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卷一,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冊二十八,頁 44。(古 籍原頁二一下)。

226 〔南齊〕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卷一,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冊二十八,頁 44-45。(古 籍原頁二一下-二二上)。「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 期,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227 〔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七上‧忠義上‧俞文俊〉,頁2433。

按:俞文俊將天災變異解釋為因為則天皇帝以女處陽位。反易剛柔的結果。導致地氣隔塞,

而山變為災。因此建議則天皇帝側身修德,以答天譴。避免禍災降臨。

228 〔漢〕《太平經‧乙部》卷三四〈解承負訣〉云:「多頭疾者,天氣不悅也。多足疾者,地氣 不悅也。多五內疾者,是五行氣戰也。多病四肢者,四時氣不和也。多病聾盲者,三光失 度也。多病寒熱者,陰陽氣忿爭也。多病憒亂者,萬物失所也。多病鬼物者,天地神靈怒 也。多病溫而死者,太陽氣殺也。多病寒死者,太陰氣害也。多病卒死者,刑氣太急也。

多病氣脹或少氣者,八節乖錯也。今天地陰陽,內獨盡失其所,故病害萬物。帝王其治不 和,水旱無常,盜賊數起,反更急其刑罰,或增之重益紛紛,連結不解,民皆上呼天,縣 官治乖亂失節無常,萬物失傷,上感動蒼天,三光勃亂多變,列星亂行;故與至道可以救

事實上,犯傷「人神」容易使人發癰疽、贅疣等疾病。關於癰疽的定義,依 照《黃帝內經》所言「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衛不行,

氣血不通,而熱相搏,乃發為癰疽。」229簡單來說,血氣不通加上熱毒太盛,就 會形成癰疽。然而,癰、疽在形成的本質上亦有不同。南齊時人龔慶宣所撰寫的

《劉涓子鬼遺方》藉由黃父和岐伯問答的方式,說明癰、疽的差別。230在《劉涓 子鬼遺方》裡,黃父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答曰:

榮衛稽留於經脈之中,久則血澀不行。血澀不行則衛氣從之不通,壅遏不 得行,火不止,熱勝,熱勝則肉腐為膿。然不能陷膚於骨,髓不為焦枯,

五臟不為傷,故為癰。231

血澀不行,導致衛氣壅遏不通、生大熱,熱過盛則肉腐為膿。這就會形成「癰」。 關於疽,岐伯曰:

熱氣浮盛,當其筋骨,良肉無餘,故曰疽。疽上皮肉以堅,上如牛領之皮。

癰者薄以澤,此其候也。232

「疽」上的皮則如同牛領之皮一般堅硬,成因為熱毒熾盛,下陷肌膚,骨髓皆焦 枯,內連五藏,血氣涸竭,在癰的下方形成。

《黃帝蝦蟇經》當中「蝦蟇圖隨月生毀日月蝕避灸判法」說明月生四日233、 六日234、十一日235、十二日236、十三日237若犯人神所在,則會發癰疽。月生四日、

       

之者也。」另參:林富士〈試論《太平經》的疾病觀念〉,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集刊》第62 本,第 2 分(臺北:中研院史語所,1993 年),頁 225-263。

229 《黃帝內經經靈樞》卷十七〈玉版第六十〉,收入錢超塵主編《中華經典醫書》冊一,頁340。

230 按:據傳在晉末的時候,劉涓子在丹陽郊外遇見「黃父鬼」,並且拾獲「黃父鬼」遺留的一 卷癰疽方以及藥一臼。書中序言提及黃涓子獲書的始末,再者提到黃父向岐伯請益:「癰疽」

何以別?何謂「癰」?何謂「疽」?岐伯一一回答各項問題。因此,下列的條例皆託自岐 伯之口。

231 〔南齊〕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卷一,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冊二十八,頁 7。(古籍 原頁三上)。

232 〔南齊〕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卷一,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冊二十八,頁 7-8。(古 籍原頁一下-二上)。

233 《黃帝蝦蟇經‧蝦蟇圖隨月生毀日月蝕避灸判法第一》,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頁 18

(古籍原頁三下)。「月生四日。蝦蟇生左脇。人氣在腰中輸、不可灸判。使人喉痺、卒不 知人、內亂、疝、閇。世腎輸、皆不可灸判。又不可合陰陽。發癰疽。同神(一云、人氣 在腎中)。」

234 《黃帝蝦蟇經‧蝦蟇圖隨月生毀日月蝕避灸判法第一》,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頁20。

(古籍原頁四下)。「月生六日。蝦蟇生後左股。人氣在足太陰、大指、白 節上、太衝脈。

六日、十一日、十二日、十三日,犯人神所在則會發癰疽的記載,極有可能與「血 氣」有關。238一旦損傷「人神」將會導致「血氣」混亂、發癰疽。此外,尚有八 種疽病的治療時間需要避「人神所在」。239因此,血氣與人神的密切關係可見一 斑。不妨暫且將「人氣」、「人神」理解成在人體內循行的一種「氣」,若是受到 損傷就會影響血氣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