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以日常生活作為問題意識:建制民族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以日常生活作為問題意識:建制民族誌

一、建制民族誌的源起

建制民族誌起源於一九八零年代初期,一群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者 在與社區婦女工作時,發現既有的研究方法無法幫助這群婦女找到自己的聲音,

因為當代社會普遍存在以男性為主的觀點,並由此建構出社會的秩序;女性不僅 成為受支配者,更時常在無形當中內化了這套觀點作為個人的行為準則,以致於 無法看見自身受壓迫的處境,也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發聲。

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的桃樂絲.史密斯(Dorothy Smith),是北美社會 學界少數的女性學者,便以自己同時是一名單親母親和大學教授的斷裂經驗出發,

去反省與思考何以女性的生活與日常經驗無法被學術界看見與敘說,並由此逐步 發展出「為女人而存在的社會學」(王增勇與梁莉芳主編,2020)。而「建制民族 誌」便在此一脈絡下誕生,此種研究方法強調跳脫既有理論與概念的框架,貼近 真實的生活經驗,把「人」帶回知識生產的中心(王增勇等譯,2012)。

其中「建制」(institution)一般譯作制度或機構,但桃樂絲.史密斯(1987:

160;引自王增勇,2012:314)將建制一詞指涉為「一種為了某種特定功能(例 如:教育、醫療、福利)而建構的權力關係」。而「民族誌」則代表研究者進入 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從被研究者的位置和觀點來理解其所處的情境;在此 概念之下,被研究者不再只是被分析的「客體」,而能成為知識生產的「主體」

(王增勇,2012:315)。

因此,建制民族誌期待能從在地的觀點出發,以日常生活作為問題意識,探 索背後的權力運作關係,讓人們有機會理解自己是如何被這個社會結構所影響,

進而使。接下來,研究者將繼續簡介幾個關於建制民族誌重要的概念。

不同時空、場域,把事情連結一起(put together)所需付出的時間、勞力與 心力的活動」都可被視為「工作」,不僅止於傳統以為進入勞動市場,個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文本的跨地運作及以文本為中介的支配關係

建制民族誌資料的蒐集必須擴及至人們於在地場域中所知所形的範圍 以外,因為即使事件當事人提供非常好的經驗說明,總是會有某些事被遺漏;

他們生活的某些面向,是由超出人們透過置身日常世界的經驗所能理解的力 量組織而成的(王增勇等譯,2012:132)。由於現代社會相當依賴文本進行 知識的記載與行動之論述,因此進行建制的分析,文本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線 索,可以幫助我們去看見那些超出個人經驗外權力之運作。

建制民族誌所指稱之文本即包含任何可以複製與重複再現的文件、影像 和聲音等,而建制民族誌的文本分析,則是期待能去探究文本如何串連和協 調人與人之間的工作,因此文本必須放在人與文本之間的寫與讀中去理解。

因為當使用者進入到文本的框限中,就會產生標準化、一致性的動作;而文 本的強大之處便在於,其可進行跨地跨時的複製與落實,進而形成跨地治理 的支配關係(王增勇與梁莉芳主編,2020:21-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