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要點的回顧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165-170)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要點的回顧

注音符號是引領孩子進入知識殿堂的鑰匙,是孩子探索各種知識的必備工 具,也是兒童學習國字的橋樑。注音符號對臺灣的小孩來說很重要,對於海外的 小孩來說更重要,因為小孩在海外的環境接觸中文不多,認不得的中文字都可藉 助注音符號來識字。而且只要注音學得好,中文就不會被當地的語言發音所干 擾。況且我們豐富文化的遺產保留在經史子集典籍中,要真正了解中國文化,就 要讀懂古書,而不懂得由注音符號去上溯古音,就無法真正了解古書的文意。古 時候優美的詩詞歌賦都是押韻的文章,唯有從古音去探尋,才能體會其中的鏗鏘 之美。 

本研究在第一章〈緒論〉中,先就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以及研究範圍及其限制來進行探討;而在第二章〈文獻探討〉中,搜集有關注音 符號的聲、韻、調和注音符號的功能及其文化性透視文獻,並作整理,提供本研 究在探討時所需的材料;第三章〈注音符號〉將探討注音符號的制定及其由來,

注音符號的聲韻調等物質性以及深入探討注音符號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審美 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精神性義涵;第四章〈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比較〉將注音符 號的聲調在漢語發音上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漢語拼音的問題並作注音符號與其他 拼音符號的優劣比較;第五章〈注音符號中聲調的作用〉先將漢語中特有的聲調 作界定,然後處理注音符號中聲調的心理/社會作用,以及注音符號中聲調的審 美作用;第六章〈注音符號的整體文化表現〉對文化作界定,以「強化說明」的 方式,來總述相關層面的文化演現要義,包括「注音符號/漢字的圖像化思維」、

「聲調的氣化觀/家族倫常的制約」和「音聲高度文飾的綰結人情/諧和自然取向」

等;第七章〈相關研究成果的運用〉論及本研究成果可藉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成就,

提供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作為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

上古時代的字形與現代的字形之間已經有很明顯的差異;不過我們也看得 出,這種差別只是書寫技術上的不同而已,原則上這些象形字的構造歷代以來還

保持著,完全沒有改變。但中國文字到了漢代已經不容易從文字形體中識得標音 的實用了,所以需要注音。從漢朝到現在,人們用各種方法來給漢字注音,以便 唸出正確的音。每個時代的人都用他們自己時代的音造反切,但時代變了這個反 切就不準了。滿清末年,西方勢力東漸,當時他們的科學文明的確凌駕了以漢字 為中心的東方文明。論者便將東方落伍的原因歸罪於漢字的非科學性,如筆劃 多、文字多、難記等等,於是掀起改革的浪潮。經過長期的醞釀,於 1918 年教 育部公布「注音字母」,到了 1930 年改稱「注音符號」。注音符號基本上就是從 漢字萃取出來的,有 37 個,每一個字可以代表準確的漢字發音,是傳承中國文 字聲韻而來;字形是根據中國古字設計,有助中文的認讀和書寫,又能引發中文 圖像思考,幫助學習中國文字,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語言文字是有祖國的,拉 丁字母只能作為漢字注音的輔助工具,注音符號標音方式最為簡單而靈活,每一 個音只有一個符號(不論聲母、韻母),每一個字音最多只有三個符號,最少一 個符號,就可以拼寫清楚。國語注音符號經過八十多年來的實踐,造福學子無數,

對國語文的教學具有無與倫比的貢獻與價值。不論華語文教學採用漢語拼音是否

「比較方便」(可以跟音系文字的發音接軌),都應該告知學習者注音符號是「原 汁原味」,學會了它,在華語文世界就有可能「無往不利」。

漢語拼音由中國大陸教育部於 1958 年公布,這套符號採取 26 個羅馬字母作 為拼讀漢字的發音符號,對初學中文的外國人來說是一種簡便的工具。方便在世 界各國普遍使用。它的缺點有:清濁因不分;送氣塞擦音對西方人來說非常陌生;

有時一個符號有三個發音,也會造成混淆;附加符號「 › 」「 : 」代表不同的 讀音,但礙於打字印刷,時有遺漏的錯誤。漢語拼音是借用外語的音標符號來學 習華語,當然與華語的語音結構無法全部相合,使用一種符號來標注兩種文字,

如果適用第一種語言,那麼對第二種語言一定會欠缺一些符號,造成學習的困 擾。注音符號是專為拼注國語而設計的,它只適合拼注國語,不適合拼注其他的 方言或外語,如同譯音符號不適合拼注國語一樣。對海外出生的華人子弟或外國 人,英語是他們的母語,當他們看到拼音字母時,不管聲調標得再仔細,他們的 腦神經反應一定是回應英語的發音與音調。如果使用注音符號則可讓學生在心理 與生理上擺脫此種心理語言學所忌諱的母語干擾。

明代末年,有一批歐洲國家的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傳教。它們用拉丁字母

為漢字注音,來學習漢語和漢字。外國人使用的譯音符號,都不是中國本位的符 號,他們為了能快速的進入學習場域,用自己熟悉發音符號拼讀中國文字,卻容 易受到原來母語的干擾,使得發音不夠精準、不夠正確。它無法拼出變音音值,

如何呈現中國語言的聲韻之美?而且它沒有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作基礎,禁不起時 間的考驗,只能用於一時,不能長久存留。

聲調語言中的每個音節都有聲調,每一種聲調都附著在音節之上,聲調和 音節彼此有相互依存性。中國文字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可區別漢字,具有辨 義作用。前人用一般動物來比喻一個漢字的字音,分成五個部分:頭、頸、

腹、尾、神。他抓對了漢語的特色。以「神」來代表聲調,確實是非常貼切,一 個人的身體,頭、頸、腹、尾固然重要,但不賦予精神的話,那麼這副軀殼只 是一具行尸走肉,有了精神以後才真正有了生命。其在發出陰、陽、上、去四 聲時,聽起來有非常明顯高低不同變化的調值、調域,尾音響亮,有可以「撼動 人心」或「情意深長」的韻味,還有挈情作用(心理義涵),這與西方有很大的不 同處。漢民族所繫的社會/文化背景與西方創造觀型文化有所不同。漢民族是屬 氣化觀型文化,經常要對著「許多人」講話,需「攝眾聽取」來喚起周遭一群人 的「注意」(社會義涵)!漢語的語音,作為漢語信息的代碼系統,它有良好的通 訊性能,在語言交際的傳遞過程中,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漢語語音具有聲 調、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有自然的平仄、有高低種種的聲調,用口語表達 時,可以把話說得美妙動人。使用在文學作品中,更可以美化語言。而聲調的 挈情作用,可以轉為作「溫慰人心」或「激盪人心」的審美訴求,而使得聲調的 功能發揮到極致 (審美義涵)。而此文化義涵,它是從聲調的心理義涵、社會義 涵、審美義涵等,再用深層性的文化就是世界觀來檢視它,才使它具有文化義 涵。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是把注音符號所體現的文化特徵視為一個動態過 程,也就是把文化當作一個動態概念。至於文化的演現則是整體性的,就是用 五個文化次系統「終極信仰、觀念系統、規範系統、行動系統、表現系統」來呈 現。這裡面又可分深層性文化和淺層性文化:深層性文化是指觀念系統的世界 觀;而淺層性文化則是指規範系統、行動系統、表現系統。由於終極信仰已內 在觀念系統中,所以才把觀念系統中的世界觀視為深層文化,也因此才有辦法

來區別各種不同的系統,包括稱西方的創造觀型文化、東方中國傳統的氣化觀 型文化、印度佛教發展出來的緣起觀型文化。

注音符號能被我們所直接經驗的不出聲、韻和調,這些統稱為注音符號的物 質特性。注音符號除了這些物質特性以外,還有精神特性。心理意義、社會意義、

審美意義和文化意義,可以統稱為注音符號的精神性義涵。而我們只有把注音符 號的精神性義涵和注音符號的物質性義涵合在一起,才能對注音符號有完整的認 識。而精神性義涵,所包括的不出心理、社會、審美和文化範圍。心理是指在使 用注音符號的時候,所發出的聲音,它是有企圖的,它選擇任何一個音,跟內在 的心理因素有關。如聲調,它跟聲音的高低、聲音的強弱有著極密切的關係。而 社會義涵,我們會考慮語音的發處,要怎麼被接受。會依不同的社會情境而被考 慮選用,可見注音符號具有社會性義涵。而審美義涵是見於表現系統。審美義涵 在應用的時候,它的審美性有兩種:一種是口語階段,它本身就可以製造這種調 配抑揚頓挫,讓人聽起來很舒服;還有一種是進入到文章裡頭,可以調配平仄製 造較高難度的抑揚頓挫的審美效果,特別是調和過類似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唸起 來就有一種特殊的美感,讓人比較有深度的感受。至於文化義涵,它是從注音符 號的心理義涵、社會義涵、審美義涵等,再用深層性的文化就是世界觀來檢視它 所形成的。因此,我們是用世界觀來統攝其他淺層的文化,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文 化體系。注音符號的精神性義涵,也就是注音符號的整體的文化演現情況。

注音符號所以被忽略,除了外來的強勢文化的壓迫,還有長期以來國人都未

注音符號所以被忽略,除了外來的強勢文化的壓迫,還有長期以來國人都未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