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15-22)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從事本研究的目的,可以分成主要的目的和次要的目的兩項。主要目的就 是要探討注音符號的文化內涵,而形塑一套認知注音符號的新理論。注音符號是 取自古文篆籀徑省之形,其中有 16 個是中國古代的簡筆漢字,例如:ㄅ是包的 本字;ㄉ像刀狀;ㄒ是下的篆文;ㄖ是太陽……注音符號在形體上有中國文字學 的根據,小朋友、外國人學習後,因而認識中國字的字形構造及寫法,幫助他們 認字、寫字,進而引起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是學習中國字入門的最佳途徑。我 們不僅是要學習者熟悉和會運用注音符號而已,還要去透視注音符號的更深知識 功用。一般研究者、學習者只著重注音符號的拼寫及發音等物質性,而忽略了注 音符號特別重要的精神層面,尤其注音符號中的聲調最常被忽視。在世界通用的 語言中,只有漢藏語系屬於聲調語言,而漢語更是聲調語言的代表。漢語是單音 節結構的孤立性語言,而其最特別的是漢語具有聲調,聲調不只有辨義的作用,

更是漢語中的「神」。(羅肇錦,1994:166) 漢語的語音都有聲調,這種聲調不 只是在本系統位居語音結構的「神」的地位,它還可以明顯的區別於異系統的語 言而顯示出自我文化印記的獨特性。漢語聲調的功能不僅是論說者所推及的跟訓 詁、歌謠、探尋字源、比對方音等層面相關而顯現的那些,它更可觀的是在氣化 觀型文化傳統中起著「挈情」的作用以及有所殊別於異系統文化傳統的「不思此 圖」。一樣帶有聲調的語言(如藏語、泰語、緬甸語、許多非洲土語和許多美洲 印第安語等),都不及漢語特別。漢語的聲調在整體上有「抑揚頓挫」的旋律感;

相對的其他帶有聲調的語言就沒有這種現象,而沒有聲調的語言則更缺少這一可 以「撼動人心」或「情意深長」的韻味。 (周慶華,2007:75~77)

劉復用動物來比喻一個漢字的字音,他把字音分成五個部分,分別為:頭、

頸、腹、尾、神,他抓住了漢語的特色。因為以「神」代表聲調,確實是神來之 筆,一個人的身體固然重要,但不賦予精神的話,這副軀殼只是一具行屍走肉,

有了精神以後才真正有生命。(羅肇錦,1994:164)

漢字的字音結構在聲調、聲母、介音、主要元音、韻尾五個因素,唯獨聲調 及主要元音是絕不可少的,其餘的可以自由選擇,這也是語言學界把聲調排在最 上頭的理由,更能看出聲調的重要。如圖所示:

聲調 韻母

韻 聲

母 介

音 主要 元音

韻 尾

圖 1-2-1 漢字字音結構圖(資料來源:羅肇錦,1994:165)

聲韻學家把它分成頭、面、頸、腹、尾、神六個部分,而且把「調」特別區隔開 來,主要用意就在表現它的特異性。現在呈現其詳細結構原貌再加以比對:

圖 1-2-2 聲調的特殊性(資料來源:羅肇錦,1994:166)

調 韻

頭|發音部 面|發音方 頸|韻

頭|介音

腹|主要元音|單韻 尾| 神

尾元音|複

輔音|聲隨

陰聲 塞音韻|入聲韻 鼻音韻|陽聲韻

次要目的就是我作為研究者的目的:希望透過這套認知注音符號的新理論 的建構,可以運用在提高語文教學上的成效和運用在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以及運 用在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

為了能順利達到這些目的,必須使用一些相應的方法。而這得先說明本研究 的性質:本研究基本上屬於理論建構的範疇;而有關理論建構的體例,周慶華《語 文研究法》一書有提出看法:

理論建構,講究創新。大致上從概念的設定開始,經由命題的建立 到命題的演繹及相關條件的配置等程序而完成一套具體系且有創意的論 說。(周慶華,2004:329)

依此論點,可以先將研究所涉及的概念整理出來。從論題開始,第一級次的 概念有:注音符號、文化演現。接著內文,第二級次的概念,主要有:物質性、

精神性、拼音符號、聲調、文化。概念一與概念二設定清楚後,接著要建立命題 和演繹以確定所要論述的方向。注音符號有它的特殊性(命題一);注音符號與 拼音符號有所不同(命題二);注音符號中最重要的聲調有特殊作用(命題三);

注音符號帶有整體性的文化表現(命題四)。而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提高 語文教學的成效(演繹一);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演 繹二);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演繹三)。

茲將「概念設定」、「命題建立」、「命題演繹」的發展進程圖示如下:

圖 1-2-3 本研究的理論建構示意圖

至於研究方法,指的是處理問題的程序或方式;必須先把問題解決,目的才 能達成。本研究經由理論架構的鋪陳,依據研究內容,在本研究第二章文獻探討 中,將運用現象主義方法檢討相關的成果。現象主義方法,是指探討所經驗的語 文現象的方法。(周慶華,2004:94-95)它的現象觀是指「凡是一切出現者,一切顯 示於意識者,無論它的方式如何」。(趙雅博,1990:311)在本研究中,我將使用「現 象主義方法」中的「現象觀」,利用五官、心靈去感受現實社會中的事物,將他

蒐集完整後進行整理、分析和批判,以導出我所論述的東西。第三章注音符號的 物質特性及精神性義涵則運用語言學方法搭配詮釋學方法。語言學方法,是指探 討語言的語音、語義、語法的方法。(佛隆金﹝V. Fromkin﹞等,1999);詮釋學 方法,是指探討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內蘊的意義的方法。在本研 究中是要用它來開展注音符號的物質性:聲、韻、調、發音與拼音方法以及注音 符號的精神性義涵。第四章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比較,將運用比較語言學方法 (趙蓉暉編,2006:244-256),將注音在漢語發音的特殊性與異系統語言的語音、語 義、語法作比較。第五章注音符號中的聲調,聲調是我們漢語成素中的一大特點,

也是每個字音不可缺少的,它始終是漢語的必要成分,是自然存在語音中的,此 將採用文化學方法。所謂文化學方法,是指評估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 物所具有的文化特徵(價值)的方法。(周慶華,2004:120)現今世界所存文化,

大體可分為創造觀型文化(西方)、氣化觀型文化(中國)和緣起觀型文化(印 度)等三大系統,透過跨文化系統間的比較分析,對於注音符號的詮釋將會從表 面的語言文字深入至根底的文化析理,才能使讀者進一步從文化的角度進行觀 察,更有助於教學者或讀者的理解。

周慶華在《語用符號學》中,對於世間不同的文化系統,整理出如下的論述:

大體上,世界存在的創造觀型文化(西方)、氣化觀型文化(東方)和緣起觀型 文化(印度)等三大文化系統,都可以依文化本身的創發表現所能細分為「終極 信仰」、「觀念系統」、「規範系統」、「表現系統」和「行動系統」五個次系統。(周 慶華,2006:46)此五個次系統彼此的關係,可以圖示如下:

圖 1-2-4 文化五個次系統的關係圖(資料來源:周慶華,2007:184)

表現系統…………行動系統 終極信仰

觀念系統 規範系統

文化

而將此五個次系統置入三大文化系統,則又可以將其各自的特色條列,如下圖所示:

圖 1-2-5 三大文化及其次系統圖(周慶華,2006:47)

除了「文化學方法」外,注音符號中的聲調還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 方法。心理學方法,原是指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方法,但在這裡是特指研究語文 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內蘊的心理因素的方法。漢語的聲調在整體上有

「抑揚頓挫」的旋律感,可以「撼動人心」或有「情意深長」的韻味(周慶華,

表現系統:不棄文學藝術(以解脫/寫實為 主)但僅為筌蹄功能

行動系統:去治戒殺 文化

創造觀型文化

終極信仰:神/上帝

觀念系統:哲學(如形上學、認識論、邏輯 學、倫理學等)、科學(如基礎 學科、技術學科、應用學科等)

規範系統:以互不侵犯為原則

表現系統:以敘事/寫實為主,擴及新寫 實、語言遊戲、網路超鏈結等 行動系統:講究均權、制衡/役使萬物

氣化觀型文化

終極信仰:道(自然氣化過程)

觀念系統:道德形上學(重倫理/重自然)

規範系統:強調親疏遠近 表現系統:以抒情/寫實為主

行動系統:勞心勞力分職/諧和自然

緣起觀型文化

終極信仰:佛/涅槃(絕對寂靜境界)

觀念系統:緣起/性空觀

規範系統:自求解脫/慈悲救渡

2007:77),這就牽涉到審美的感知,需要藉助「美學方法」來論述。所謂美學 方法,是指評估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具有的美感成分(價值)的 方法。(周慶華,2004:132)第六章注音符號的整體文化表現是運用文化學方法。

漢語中的聲調不只在本系統位居語音結構的「神」的地位,它還可以明顯的區別 於異系統的語言而顯示出自我文化印記的獨特性。(周慶華,2007:75)最後,

在本研究的第七章,希望經由注音符號的理論建構,提高語文的教學成效,促進 文化交流的深化,以及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因此必須利用到「社會學方法」, 以期能發揮更廣的功效,供予更多學習者參考。而所謂社會學方法,原是指研究 社會現象的方法,但在這裡是特指研究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內蘊 的社會背景的方法。它可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解析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 的事物是如何的被社會現實所促成;一個是解析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 物又是如何的反映了社會的事實。(周慶華,2004:87-94)

本研究依循上述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如同周慶華(2004)所說的,只要有它 能夠發揮的功能,相對的就會有其侷限處,也會出現局部重疊,無法完全顧及研

本研究依循上述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如同周慶華(2004)所說的,只要有它 能夠發揮的功能,相對的就會有其侷限處,也會出現局部重疊,無法完全顧及研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