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同化與自治

第一節 同化的掙扎

二、 同化會運動的瓦解

根據《沿革誌》所載,中部本島人的上流社會,傳統上其思想的進步遠較南 北兩地為優,這是一般所公認的,而他們之中其見識抱負不可輕視者也委實不 少。他們的思想,可視之為一般本島人知識階級的代表。因此其一言一行時而帶 給本島三百萬的民心以極大暗示和共鳴殆無疑義。同化會其實是先在這中部的二 三有力者之間醖釀而成的產物,就這一點來說,同化會可謂是本島人有識階級多 年來抱負的披露。72根據《沿革誌》的內容,可知同化會的發起者台灣中部知識 階級,至於所謂這是本島三百萬民心的意願,是可再商榷的。

葉榮鐘在《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一書中,談及同化會成立的機緣是 1914 年,林獻堂於東京結識板垣退助伯爵,林氏把台灣的情形以及台人的痛苦 告訴板垣,板垣深表同情並加以慰勉,同時對台灣發生興趣,遂導致板垣來台考 察。73這說明由於林獻堂和板垣的結識而促成了同化會的成立。根據《沿革誌》

所載台灣同化會設立要旨如下:

71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頁 192。

72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第一冊文化運動,頁 3。

73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台中:晨星,頁 36~37。

同化主義是台灣本島殖民地官民一般的輿論。而如欲使土著的島民和 官吏以及內地人能不拘形迹以收渾然同化之實者,首先要有交際的機關。

這就是設立本會的動機。為了使島民和內地官民的親密交往,盡量擴大其 範圍,令利害關係趨於密切,藉以培養理想和友愛之情,這是它的著眼點。

本會作業要項有:致力於精神教育,普及慈善事業,期盼競爭的圓滿,平 等利用交通運輸,獎勵工商各業,企劃組合事業的發展等。

除了實行本會決議外,在個人或少數人的範圍內,亦應盡力去推行。為 了這些目的,須要擇期舉辦演講會,且在平常使會員自由聚合起見,應開放 會堂。藉此達到同化融合的目標,彼此撤去壁壘而互相幫助,如此一來,豈 有皇澤不能普霑於四方之憂?更有什麼理由不能把它當作和對岸支那人相 交歡的一個基礎?因而將本會設立要旨大略宣明如上。74

從上文可知,同化會的目的是使島民和內地官民的親密交往,致使兩者能渾然同 化。所以應廢除殖民地差別待遇,讓臺灣人自動歸化為日本臣民,再以臺灣人為 橋樑,敦睦中日邦交,共同為亞洲前途奮鬥。這個運動在較年輕的台灣受教育階 層與紳商之間廣受歡迎,在短時間內就募集了三千多名台灣人會員。

同化會的目的是希望與內地(日本人)同樣的待遇權利,然而,表示享有權利 也將付出認同的代價;因此同化會運動本質上,就是促使台灣人,成為完全的日 本公民運動。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具有漢民族認同的台灣人,為何明知要付出認 同的代價,卻要接受此一運動呢?

74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第一冊文化運動,頁 8。

首先是政治現實的問題,台灣人在政治毫無權力,也沒有任何外援,在總督 府的專制之外,與日本同化派結盟以同化獲取平等權,是別無方法的選擇。同化 的方式,是可以不流血,而能使台灣獲取平等權利的途徑。其次,日俄戰爭的勝 利,以及日本領台二十幾年來,帶來物質上的近代化,或許使不少台灣人對日本 的印象,由過去的輕蔑的「倭奴」,一改為現代化和進步的代表。這種對日本正 面印象,為台灣人接受日本同化,減少了一定阻力。再者,台日在同文同種的文 化相近性,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台灣人的抗拒。

整體而言,台灣人歡迎同化會除了有基於政治現實的考量外,也同時反映了 他們對日本在政治與文化上威望的承認,以付出漢文化認同的代價,換取完整而 平等的公民權。但很清楚的,同化運動並不是民族運動,而是在大正民主時代,

爭取民權的運動中,國民參政權的延伸。

同化運動採用這種急進的方式,直接挑戰了台灣總督府的統治權,以及在台 日人的特權,他們以六三法案為台灣特殊性的根據,視台灣為私有物。這種霸佔 碼頭的割據意識,尤以在台日人為濃厚,他們為遂其壟斷殖民地利益,不但不肯 和台人提攜共享,甚至對本國人也加以排拒。75為何在台日人會有如此反應,可 由統治者的角度來說,「同化」的意義是「化育台灣人使其同化於日本人之中」、

「使台灣民眾成為完全之日本臣民,效忠日本皇室與對國家之義務」,然而對台 灣人而言,表示著「台灣人有權享受與日本人相同的政治待遇」。

在台日人和總督府為維護殖民特權,不僅在官方報紙「日日新報」全力攻擊

75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頁 48~49。

同化會運動,並且大力動員日本本土的政治勢力與保守輿論,對板垣與此一運動 大加撻伐。在板垣離台一個月後,就以「妨害公安」為由解散同化會。76

同化會的運動中,並非人人贊同的,根據《沿革誌》所載,不少人開始投以 疑惑的眼光。台北辯護士(律師)會甚至曾計劃在 12 月 27 日舉辦反對同化會的 演講會。77這可能是這些人,看出同化會的目的,是使台灣文化同化於日本文化 之中,台灣民族同化在大和民族之內,使台灣永遠在日本的羽翼之下。同化運動 的失敗,也使許多台灣的知識分子,對同化主義的理念,產生了深刻的懷疑,也 預示在日後台灣人在同化主義的論爭中,同化主義的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