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充滿動態且是衝突熱點之一,由於過往大國間的利益爭 奪,在歷史上發生了諸如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韓戰。「鯨魚中的小蝦米」

正是訴說南韓的地緣政治,南韓位於中共、日本、俄羅斯及美國的四強環繞之下,

再加上近鄰北韓的核武與飛彈威脅,便逐漸發展出一套維護國家利益的外交政 策,扈從與制衡交互運用,在四強政治中維持平衡,這種情形可說是一脈相承,

從盧武鉉、李明博,乃至朴槿惠政府都是如此,而這種現象在美「中」之間更是 明顯,雖然都有好的開始,但是結果卻未盡如人意。

東北亞的安全格局可說是嵌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下,有時出現動態平衡,

有時又是固態對峙,動態平衡南韓才能找到自己的話語權,固態對峙南韓則只能 默默承受。1 在經濟上,南韓與中共強化經貿往來可獲致可觀的利益,在安全上,

南韓必須依賴韓美同盟,以制衡北韓威脅,而美「中」關係不佳時,可謂兩強相 爭,南韓難為。因此,南韓也發展出多邊外交方式,運用「平衡者」或是「避險」

策略在列強環伺下生存。而一個採取避險的國家會採取多種策略:強化軍備卻不 樹立敵人,強化外交關係以建立雙邊或多邊架構,關鍵是依據不斷變化的環境,

1 劉必榮,〈等待一盤東北亞活棋〉,《中時電子報》,2017 年 2 月 5 日,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205002934-262104>。

適時調整多種策略。2

一、盧武鉉政府

盧武鉉政府(2003 至 2008 年)曾提出「東北亞平衡者」的主張,這可視為南 韓平衡者策略的起源。由於美「中」日俄之間充滿矛盾,該政策旨在使南韓成為 各方信任的對象,提升南韓協調者的地位,並善用地緣位置,使之成為各國的貨 物、經貿集散地,建構成為東北亞的經濟中心。3 當時南韓建構的格局為在美「中」

與「中」日三國兩強之間求取平衡,但仍事與願違,反而形成親「中」遠離美日 的格局。在親「中」方面,南韓支持中共擔任北韓與美國之間的調停人,支持三 方會談或是六方會談,盧武鉉政府與胡錦濤政府在 2005 年 11 月將雙邊關係從經 濟領域擴大至軍事、安保領域。而這時期中共對南韓而言,與中共交好既有助於 南北韓關係的改善,又可增加南韓對美日談判的籌碼。4

在遠離美國方面,盧武鉉屬於國內自由派,其曾在總統大選時就以激起南韓 反美情緒爭取選票,在韓美同盟上主張建構更為平等的盟友關係,提倡自主國 防,儘早收回戰時指揮權,拒絕韓美同盟走向地區化與全球化。5 在遠離日本方 面,盧武鉉政府就任後雖然持著「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拋下過去的歷史問題 及領土爭端,與日展開實質性的合作,不過後來因為日本海名稱、獨島/竹島爭 議、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等問題,轉為對日態度強硬,後來還當面向聯合國秘 書長安南(Kofi Annan)表示,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在南北韓關係上,與當時小布希政府所主張的強硬態度截然不同。盧武鉉延

2 Jin Park, “Korea’s Hedging Strateg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Gilbert Rozman, ed., Joint U.S.-Korea Academic Studies 2015, Vol. 26, 2015, Korea Economic Institute of America, p.61.

3 凌勝利,〈韓國中等強國外交演變:從盧武鉉到朴槿惠〉,《當代韓國》,2015 年,第 1 期,

頁 44-45。

4 劉德海,〈變遷中的南韓中國政策〉,《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5 卷,第 2 期,2009 年夏 季號,頁 5。

5 凌勝利,〈韓國中等強國外交演變:從盧武鉉到朴槿惠〉,頁 45。

續金大中「陽光政策」的基調,推出「和平與繁榮政策」,標榜與北韓和解,希 望降低北韓敵意,認為引導南北韓合作與對外開放,才是朝鮮半島和平的基礎,

所以盧武鉉支付北韓的無償援助遠超過金大中時代。6 不過就在 2006 年 10 月 9 日,北韓進行了第一次的核試爆,凸顯出盧武鉉對朝合解的一廂情願,反對派人 士認為盧武鉉過於軟弱,只是要討好北韓,盧武鉉政府則是無法對國內外交代其 施行多年的「和平與繁榮政策」,何以導致北韓以核試爆收場。7

二、李明博政府

李明博政府(2008 至 2013 年)提出「實用主義」外交,仍一貫重視周邊四國 外交,意即與美日「中」俄維持均勢的外交:修復盧武鉉政府的韓美關係、與日 本建立實用性合作關係、提升韓「中」關係,以及啟動與俄羅斯的能源外交。而 在經過一年的努力後,穩定與周邊四國外交後,李明博政府就開始往東南亞尋找 突破口,強化與亞太地區的中小國之雙邊關係,以提升南韓的影響力,實現其在 就職演說中強調的「全球韓國」(Global Korea)願景。

韓美同盟是李明博政府列為首要的目標,而實際上其已經選擇親美路線,從 小布希末期就將兩國關係提升至 21 世紀戰略同盟關係,一直到 2009 年 1 月之後 的歐巴馬政府時代,更進一步推動此一關係,加強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及文 化等全方位的雙邊合作,意味著韓美同盟從地區擴展至全世界範圍,內容也從軍 事領域擴充至非軍事等領域。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重返亞太政策,而李明博 政府也積極配合美國的政策,當時韓美關係「相濡以沫」,韓美之間是「全球夥 伴關係」,從區域至全球事務,都彼此配合。李明博政府時期說明著對朝保守政

6 李明,〈近期朝鮮半島情勢觀察〉,《海峽評論》,第 202 期,2007 年 10 月,<https://www.

haixia-info.com/articles/4915?highlight=%E7%9B%A7%E6%AD%A6%E9%89%89>。

7 李明,〈北韓核爆造成東北亞緊張局勢〉,《海峽評論》,第 191 期,2006 年 11 月,<https:/

/www.haixia-info.com/articles/4655?highlight=%E7%9B%A7%E6%AD%A6%E9%89%89>。

策重新獲得支持,並深獲美國信任與支持。8

韓「中」關係漸漸質變。李明博政府就任後維持一貫先訪問美日、後訪「中」

的國是訪問,企圖以共享的民族主義、市場經濟和尊重人權價值為基礎,大幅增 進韓美日的合作,以聯手因應北韓威脅。而中共則憂心這種趨勢將會形成韓美日 軍事同盟,甚或包括澳洲和紐西蘭在內的「東亞版北約組織」,勢必會引起危機 與緊張局面,進而破壞朝鮮半島當時正在進行的六方會談架構。9 李明博在 2008 年 5 月訪問中國大陸時,將韓「中」關係從「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提升到「全面 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同年 8 月胡錦濤訪問首爾,正式確立了雙邊戰略夥伴關 係,使之前集中在經濟、貿易領域的韓「中」合作全面擴大到外交、國家安全等 所有領域。雖然韓「中」看似關係緊密,不過德國漢堡亞洲學院東亞問題專家科 爾納(Patrick Koellner)認為,韓「中」之間所謂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華而不實。

在經濟層面或許已經成為現實,但在政治層面只是一種願望,因為韓「中」在政 治觀、價值觀上存在嚴重分歧,民主社會的韓國與共產主義的中共不可能同步 調,充其量只是基於現實主義而合作,韓「中」的政治關係不可能達到韓美同盟 的高度。10

在李明博政府期間,發生了天安艦遭魚雷擊沉與延坪島砲擊,導致南北韓關 係惡化,韓「中」關係漂流,韓美日關係強化。在對朝政策上,李明博標榜「清 除左派十年統治遺產」,對北韓採取強硬措施,拒絕繼續無條件提供經濟援助,

還表明要提及北韓敏感的人權問題,認為北韓未放棄核武之前,拒絕與其進行任 何政治會談,提出了無核化為前提的「無核化、開放、3,000」構想,意即北韓 若放棄核武,對外開放,南韓將盡力給予協助,並提升北韓人均 GDP 至 3,000

8 李明,〈美國重返亞太:南韓的視角〉,《海峽評論》,第 261 期,2012 年 9 月,<https://ww w.haixia-info.com/articles/6252?highlight=%E6%9D%8E%E6%98%8E%E5%8D%9A>。

9 劉德海,〈變遷中的南韓中國政策〉,頁 25。

10 王靜雯,〈胡訪韓,朝核武,朝鮮半島風浪不止〉,《新紀元周刊》,第 86 期,2008 年 9 月 4 日,<http://www.epochweekly.com/b5/088/5260.htm>。

美元,不過北韓卻反應冷淡,時常攻擊李明博是美國魁儡和叛國者。

再者,2010 年 3 月 26 日的天安艦事件更導致南北韓、韓「中」關係降到低 點。發生經過是南韓海軍天安艦在南北韓交界的白翎島海域遭攻擊而沉沒,造成 46 名官兵死亡,更被認為是自韓戰以來,北韓對南韓最嚴重的一次軍事攻擊行 動,事件經跨國調查團調查後,因在事發海域搜集到的碎片有北韓文字,據以認 定北韓以魚雷襲擊天安艦,但北韓堅定予以否認,南北韓互信破裂,交流中斷,

南韓執行 524 經濟制裁措施。南韓原本指望中共支持南韓的調查報告,並譴責北 韓,但僅獲得「天安艦沉船事件是一個不幸事件」的善意說法,中共也不願意派 員參加調查報告的證據勘驗,中共顯然仍顧忌北韓立場。韓美關係也在天安艦事 件後獲得強化,包括南韓的反美情緒轉好,當時南韓部分軍方人士,甚至要求重 新設定韓美聯合作戰指揮權轉移,不見得非要在 2012 年不可。11 韓美首次外長 和防長 2+2 會談也於 2010 年 7 月 21 日在首爾舉行。

繼天安艦事件之後,2010 年 7 月 25 至 28 日韓美便於日本海進行不屈意志 (Invincible Spirit)大規模聯合海上演習,自此開始,韓美聯合軍事演習就持續不 斷,而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 4 名幹部,也應韓美邀請,登上喬治華盛頓號航艦,

首度以觀察員身分視察韓美軍演,韓美日的軍事合作也更往前邁進一步。接著又 在同年底發生延坪島砲擊事件,11 月 22 至 30 日,南韓在延坪島海域附近展開 代號 2010 護國(Hoguk)大規模軍事演習之際,北韓宣稱,「絕不會坐視南韓軍事 砲火侵犯北韓領海」,北韓軍方雖然用電話通信文要求韓國立刻中止射擊訓練,

但韓國無視北朝鮮要求,因此北韓在 11 月 23 日下午 2 點 34 分,斷然向延坪島 發起砲擊行動,南韓隨即也向北韓砲陣地反擊,整起事件前後共計射擊 300 餘枚 砲彈,造成 2 名南韓海軍陸戰隊員及 2 名平民死亡、18 名百姓受傷的悲劇。12

11 李明,〈天安艦沉沒事件牽動東北亞國際政治〉,《海峽評論》,第 235 期,2010 年 7 月,<

11 李明,〈天安艦沉沒事件牽動東北亞國際政治〉,《海峽評論》,第 235 期,2010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