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意在東北亞打造美日韓三角同盟,而透過比較研究的方 式,將各項因素進行比較之後,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對日韓所產生的不同反應,便 能看出美日韓之間的問題所在,以獲致更廣泛的東北亞安全圖像。

一、安全結構

雖然表面上日韓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反應出於威脅因素,但在東北亞整 體結構下,其實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造成東北亞安全結構內行為者的改變,因 為再平衡提供了安全承諾,形成一把保護傘,打著制衡北韓威脅的口號。亞太再 平衡戰略主要對像是針對中共,此一政策也往往被中共視為是新圍堵政策,因此 在 G2 的競合之下,日韓出現的種種反應,都是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爭取 自身的最大利益。

日「中」在亞太再平衡之前鮮少出現衝突事件,但在美國再平衡後卻發生了 2010 年的釣魚臺漁船衝突事件、2012 年釣魚臺國有化事件,接著中共片面宣布 東海防空識別區,而且從日「中」在釣魚臺發生爭端時,美國往往跳出來為日本 護航,重申美日同盟的穩固立場,吾人可以歸結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造成了這 種改變。

李明博與朴槿惠政府屬於同一保守政黨體系,執政理念理應有所延續,但朴 氏卻有別於李氏的親美基調,反而採取避險策略,希冀達成「安美經『中』」之 目的,這說明了南韓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一則獲得美國保護傘以減緩北韓 的威脅,二則與中共進行經貿合作以提升中等國家的實力。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在民意與戰略菁英人士的認知中,仍然是偏向支持態 度。根據亞洲機構 2012 年的年度調查報告指出,南韓人對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 略,支持者占 54.8%,反對者占 45%;在區域關係方面,南韓人認為美「中」之 間是合作關係占 18.8%,美韓合作占 88.5%,日韓合作占 29%,「中」韓合作占 53.5%。1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 2014 年的報告中也指出,日本與南 韓戰略菁英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支持者皆占 92%,反對者皆占 8%。2 由上 述數據得知,即便日韓自身考量有所不同,但亞太再平衡戰略日韓均表歡迎,原 因在於一則可從中獲得安全保障,二則可藉此制衡外部動盪因素。

二、日韓安全觀及其地位

表 5-1:日韓安全觀之比較

日本 南韓

中共評估 視中共為威脅,在安全上對立,在 經濟上互賴。

並未視中共為威脅,安全合作對 象,經濟夥伴。

北韓威脅 視北韓主要威脅,但並不是決定性

的。 核心、持久性的威脅。

朝鮮半島統一 審慎看待,帶有條件性的。 南北韓統一為最終目標。

美國角色 核心嚇阻的提供者。 核心嚇阻的提供者。

同盟作戰構想 聯合作戰。各自的指揮機構。 聯合作戰。韓美聯軍指揮部,受美 國作戰指揮管制。

1 Karl Friedhoff, “South Korean Views on the U.S. Rebalance to Asia,” Korea Economic Institute of America, 8 May, 2014, p. 3.

2 David Berteau, Michael Green, and Zack Cooper, “Assessing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December 2014, p. 19.

三邊安全觀點 有選擇性提倡。 帶有條件性的、受限制的。

價值觀同盟 日韓與美國共享著自由、民主及人權等思想的價值同盟。

Source: Jonathan D. Pollack, “Order at Risk: Japan, Korea, and the Northeast Asian Paradox,”

Brookings Institution, Asia Working Group Paper 5, September 2016, p. 15.

在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的過程中,日韓與美國的主從地位開始發生轉變。日 本與美國簽訂第三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以及通過十一項安保法案後,日本 的地位與角色開始提升,開始承擔大部分自身的防衛責任,安全責任範圍從周邊 地區擴展至全球,願意與美國配合共同維護世界安全秩序。

朴槿惠政府時期雖然將韓美同盟將逐漸提升為「全球夥伴」,以更積極參與 國際事務,意味著有意承擔更大的安全責任,包含國際間的安全事務,當然美國 就是合作的最佳平臺。雖然南韓擴大自身安全角色的範圍,但其仍須依賴美國的 保護傘,例如戰時指揮權移交時間延至「可預見的未來」,且須符合南韓建立足 夠的防衛力量之後。

三、日韓立場在美「中」間擺盪

在美國亞太再平衡背景下,日美關係曾經一度發生危機。例如,在自民黨一 黨獨大的長期執政下(五五體制),2009 年換由民主黨的鳩山政府執政,其推出「東 亞共同體」論述,與美軍駐沖繩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產生不合,形成了親「中」

遠美的路線。然而,由於身陷政治與金錢醜聞,以及基地遷移問題,無法取信於 民,在短暫執政後,便辭去首相一職。接著後續兩任的首項菅直人、野田佳彥雖 然都是民主黨出身,但逐步調整回親美路線,到了 2012 年安倍率領自民黨再度 奪回政權,這也是安倍繼 2006 年之後的第二次執政,自此確立了親美遠「中」

的路線,對「中」政策主要是採取「政經分離」手段。雖然在東海海域、釣魚臺 問題上發生不合後,都曾在經濟交流上出現短暫危機,但事過境遷後,經濟往來

仍保持一定水準。另外,值得注意的後續發展,就是安倍政府鼓勵日本企業轉移 生產線及投資目的國,以逐漸減低對中共的經濟依賴。

南韓在李明博政府時期定調為親美路線,而朴槿惠政府卻是定位成美「中」

平衡外交,剛開始都能維持戰略平衡,獲致安全與經濟利益,但是在北韓進行第 四次核試爆後,韓美決定部署薩德系統後,韓「中」關係極速惡化,中共隨即進 行經濟威嚇外交,從各個層面祭出「限韓令」,南韓甚至揚言要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提告。南韓立即從一貫的平衡外交,轉變成親美路線。不過由於南韓朴槿 惠總統遭彈劾下臺,繼任者文在寅屬於南韓政治的自由派,他有別於李明博與朴 槿惠的保守派,與盧武鉉的淵源頗深,曾擔任青瓦臺秘書室長,很有可能繼承盧 武鉉的政治遺產,改變親美路線,回歸到美「中」平衡,甚至是親「中」、親北 路線。

四、日韓的政治現象

綜觀日本與南韓的政治史,都能發現其有特殊的現象。日本歷任政府常在隨 美派與自主派之間做出選擇,選擇隨美就無可避免與中共關係產生惡化,選擇自 主或與中共交好的政府,往往發生首相任期短命的下場,而這種現象從太平洋戰 爭後,一直如此。日本資深外交官孫崎享更從外交經驗中指出,美國介入因素確 實是存在的。3 南韓對外政策則受到保守派與自由派執政的影響。自由派執政時 期,就會推出親「中」、親北政策,而由保守派執政時,則變成親美路線、遠「中」、 對北韓強硬。雖然朴槿惠執政時,有意採取折衷路線,但是朴政府終究擺脫不了 這個政治魔咒。

日本雖然首相更換頻繁,但其政治文化淵源深厚,形成所謂世襲政治的現 象,子承父業的現象在日本政壇上很普遍,諸如現任首相安倍,以及歷任首相福

3 孫崎享著,郭一娜譯,《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新北市:八旗文化,2016 年)

田、麻生及鳩山等都是名門之後。在執政的權力上,由於日本採議會內閣制,內 閣首相由多數黨黨魁出任,而首相受制於國會勢力變化,所以在國會中如果多數 黨未佔有多數席次,首相就必須換人,這個制度也是源自於戰後美國協助日本設 計的,目的在防止日本執政者走向獨大。

南韓則無世襲政治的現象,不過有一個特殊的例子,朴槿惠父親朴正熙曾任 南韓總統,而時隔多年之後,朴槿惠也在 2013 年成為南韓第一任的女性總統,

可說是繼承父業。南韓採取的是總統制,由人民直接選舉,而在執政的權力上非 常大,選出的國家元首也兼任行政機構的首腦。例如,對國會擁有預算案提出權 和法案否決權,還可以利用對公務員和大法院院長等任命權,以牽制行政和司 法,以及從條約的簽訂和審批、宣戰權、憲法修訂提案權到頒布戒嚴令等。然而,

由於權力獨尊元首一人,總統的親屬和親信也容易掌握權力。例如,前總統全斗 煥的胞弟涉入貪污公款和逃稅,金泳三的次子因受賄被逮捕,李明博一下任後,

擔任國會議員的胞兄被判受賄,甚至連朴槿惠也發生親信崔順實干政醜聞。4

南韓另一個政治特殊現象,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財閥與政府,南韓小部 分的財閥家族主宰著國家經濟,據統計,韓國五大財閥集團的營業收入,佔全國 生產總值 58%,各個財閥都涉足數十個不同行業,擁有上百間子公司和關係企 業。即使民眾對其坐享特權、牟取暴利、壓迫小商戶等憤憤不平,但財閥壟斷問 題卻仍無法解決,不時都傳出涉嫌賄賂、官商勾結的問題,朴槿惠任內也傳出三 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涉嫌賄賂崔順實一事。而當南韓專注於北韓外患時,其實政 商的內憂問題也令人堪憂。5

五、日韓國防工業

4 峯岸博,〈韓國總統權力太大,醜聞頻出〉,《日經中文網》,2016 年 11 月 1 日,<http://cn.

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45/22133-20161101.html>。

5〈財閥囂橫政治腐敗,韓國改革任重道遠〉,《明報新聞網》,2017 年 2 月 5 日,<http://news.

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0205/s00003/1486230786379>。

日韓在國防工業上都依賴著大規模的商業集團,日本稱為經連會(Keiretsu),

南韓則稱為財閥(Chaebols)。日本政府藉由和業界建立夥伴關係,以從事武器生 產,幾乎整個國防工業都是以諸如三菱和川崎等大公司來支撐,而這些公司幾乎 保證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年度軍購預算,且各自壟斷某一專業領域。例如,三菱公 司是戰機的唯一製造商,川崎公司是 P-1 海上巡邏機、C-2 運輸機等大型飛機的 機身唯一製造商。另外,當有兩家合約商共同建造潛艦時,則採兩強壟斷運作模 式,輪流與買家簽約。6

至於南韓也依賴民營部門,諸如三星、大宇及現代等工業集團。國防製造業 集中於少數財閥,幾個最大規模的國防合約商就包辦了近三分之二的國內武獲

至於南韓也依賴民營部門,諸如三星、大宇及現代等工業集團。國防製造業 集中於少數財閥,幾個最大規模的國防合約商就包辦了近三分之二的國內武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