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語詩的歷史進程

在文檔中 向陽現代詩研究:1973-2005 (頁 110-120)

第五章 向陽台語詩作的語言鎔鑄

第一節 台語詩的歷史進程

一個人使用他的母語書寫,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特別在台灣這個多種族多語 言的所在,理當百花齊放,呈現出一片語言紛陳的文學花園。然而由於關係到語 言文字化的問題,以及台灣多舛的歷史,殖民者的更替,甚至統治者的政策壓迫,

竟使以母語發聲的文學寥寥可數。

然則從庶民的角度來看,台灣存在「台語文學」迄今也有兩百年的歷史了。

其一便是流傳於民間的通俗作品,如民間戲曲、民歌、褒歌、四句連、三句謠,

乃至謎猜、童謠、籤詩……等等庶民創作;其一是來台傳教的基督教人士以羅馬 字寫成的「台語宗教文學」。前者雖然生動活潑,大抵是口耳相傳的集體創作,

要待有心人士加以蒐羅編輯,如 1914 年台灣總督府編纂了《台灣俚諺集覽》一

──向陽台語詩作的語言鎔鑄──

巨冊,蒐羅台灣諺語二十篇;1921 年日人片岡巖出版《台灣風俗誌》,將音樂、

雜念、謎語、笑話、滑稽故事、童話、怪譚等民間文學相關資料收入;1936 年 李獻璋編纂《台灣民間文學集》,收入民間歌謠、謎語與改寫口傳故事等三類。

後者則為基督教傳教人士深入僻土,以羅馬字表記,書寫成台語、客語,乃至各 不同族群的原住民語言的《聖經》讀本,宣導一種新的宗教信仰,保留了原住民 或先住民的語音,但在漢文化為主的社會裡並未廣泛被運用來書寫,作為文學性 的語言。

從歷史政治的角度來看,台灣原是太平洋上一孤島,島上的居住者是南島族 人,十四世紀後漸有大陸漢人渡海移居,成為先住民,十五世紀(宋、元)漢人 移居者漸眾,在不斷的爭鬥衝突中,與原住民各據有地盤,而於十六世紀(明代 嘉靖、萬曆年間)形成穩定的部落和聚落。十七世紀以來,台灣本島先後經歷了 西班牙、荷蘭、明鄭、清領、日治,以及國民黨政府來台統治的諸多時期,不同 殖民文化不斷改變與融入台灣社會。其中要以明鄭來台,鄭經時期陳永華在文教 上的極力提倡建設,使傳統舊文學的種籽廣泛的被播種,影響最大。1

1895 年甲午戰爭結束,清朝戰敗,台灣與澎湖群島落入日本的殖民統治,

傳統舊文學有式微之勢,然台灣本島卻出現一種以中國為祖國的民族主義的凝聚 意識,台灣民眾一直以武裝抗日來反抗日本統治。而此時台灣總督的殖民統治卻 越來越強烈,日語文教育已在各級學校扎根,逐漸茁壯。不懂日文的台灣人不但 失去求學的機會,在各級政府與工商界各行業中的就職機會也很難得到。

但另一方面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運動,以至辛亥革命,新中國走向近代化 的動向和步驟,都影響台灣。特別是 1919 年五四運動的語文改革主張,促使台 灣真正覺醒,產生規模宏大的抗日民族文學——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1915 年西來庵事件使台灣大規模武裝抗日運動終止,知識青年改採新形式的抗日民族 運動,台灣的新文學運動便是在大陸五四運動的刺激下開展的,此時所面臨的最 大課題便是「改革舊語文採用口語化的白話文,促使民眾透過易學易寫的白話

1 參照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年 10 月 20 日再版),頁 2-3。

──向陽台語詩作的語言鎔鑄──

文,去接受世界新思潮,發揚民族精神,擺脫日本殖民統治。」2

然而如向陽所述:「作為遭到新興殖民帝國日本統治下的殖民地,台灣的知 識份子基本上面臨政治上是日本國民、種族上以中國為祖國、而現實情境則是台 灣人的三重身分認同的困擾。這三種身份認同的困境,從而結構了一九二○年代 之後台灣新文學的複雜形貌,並成為其後新文學運動史上諸多論戰與爭辯的主 軸,迄今仍未完全釐清。」3

葉石濤所描述當時的語言景況:

以日本語文傳播知識,教化民眾是台灣知識份子極不願意,又違背民族意 識的途徑。那麼,用傳統的古文作為溝通意志的工具,又如何呢?不幸這 也是一條行不通的路,台灣三百年來的舊文學只是士大夫階級的獨佔物,

一般大眾跟它也是無緣的。而以白話文作為溝通意志的工具,是一條最理 想的途徑;除去閩南話、客家話之外,尚有將近二十萬的土著種族,通行 數種語言,在這種情況下,白話文跟古文一樣,只是『文』,不是『話』,

離開言文一致,距離還很遙遠,顯然還需費一番功夫才能變成一番道地的 民眾語文。4

因此日語、漢語、台語這三種不同卻又互相干涉的寫作方式,正好顯露出當 時台灣作家在寫作語文上的迷惑和抉擇。5

一直要到 1930 年 8 月 16 日黃石輝(屏東人)在《伍人報》第 9 期至第 11 期發表了〈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他力倡:

你是台灣人,你頭戴台灣天,腳踏台灣地,眼睛所看的是台灣的狀況,

2 參照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頁 20。

3 向陽:〈母語新世界:建構中的台語文學〉,收入氏著《浮世星空新故鄉——台灣文學傳播議題 析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1 月初版),頁 148。

4 參照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頁 25。

5 見林于弘:《解嚴後台灣新詩現象析論》(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2001 年),

頁 150。

──向陽台語詩作的語言鎔鑄──

耳孔所聽見是台灣的消息,時間所經歷的亦是台灣的經驗,嘴裡所說的 亦是台灣的語言,所以你的那支如椽健筆,生蕊的彩筆,亦應該去寫台 灣的文學了。

用台灣話做文,用台灣話做詩,用台灣話做小說,用台灣話做歌謠,描 寫台灣的事物。6

在異族語文政策壓迫和中國「新文學」還未在台灣扎根的情況下,黃石輝提 出「台灣話文」和「本土文學」的呼聲,接著郭秋生於 1931 年發表的〈建設「台 灣話文」一提案〉呼應,強調建設「台灣語的文字化」的重要性,造成一場主張

「屈話就文」中國白話文派7和主張「屈文就話」的台灣話文8的文學論戰,最後 贊同台灣話文派的陣營佔了上風,激起人民對使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斯土斯民的共 同意識。

只是 1937 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對中國發動全面性的戰爭,殖民者對台 的控制也隨之嚴峻,下令推動長達八年的「皇民化運動」,禁用漢文,中斷了此 階段的文學發展;但黃石輝等這種前瞻性的見地,雖然在當時的創作上沒有立即 而具體的成果,但也留下少數不錯的作品,如楊華〈女工悲曲〉的台語詩歌:

星稀稀,風絲絲,

淒清的月光照著伊,

搔搔面,拭開目睭,

疑是天光時。

天光時,正是上工時,

莫遲疑,趕緊穿寒衣。

走!走!走!

趕到紡織工場去,

6 黃石輝:〈怎樣不提唱鄉土文學〉,原發表於《伍人報》9~11 號,1930 年 8 月 16 日。轉引自 廖毓文(漢臣)〈臺灣文 字改革運動史略(下)〉,《台北文物》4 卷 1 期(1955 年 5 月),頁 99。

7 廖漢臣、林克夫、朱點人、賴明弘、林越峰、王詩琅、張我軍、楊雲萍對黃石輝的論點持反對 立場。

8 呼應黃石輝的除了郭秋生以外,還有賴和、黃純青、李獻璋、莊垂勝、葉榮鐘、陳虛谷、楊守 愚等人。

──向陽台語詩作的語言鎔鑄──

鐵門鎖緊緊,不得入去,

纔知受了月光欺。

想返去,月又斜西又驚來遲;

不返去,早飯未食腹內空虛;

這時候,靜悄悄路上無人來去,

冷清清荒草迷離,

風颼颼冷透四肢,

樹疏疏月影掛在樹枝。

等了等鐵門又不開,

陣陣霜風較冷冰水,

冷呀!冷呀!

凍得伊腳縮手縮,難得支持,

等得伊身倦力疲,

直等到月落,雞啼。9

詩中使用許多借用漢字的台語詞彙與使用台語特有的詞序結構,卻又使用文 學誇飾與轉化的技巧,來描寫一位女工的緊張不安,呈現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辛 酸與卑弱,寫實而動人。這些屈指可數的作品,成為藕斷而絲連的線索,為台灣 種下了台語文學的種籽。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黨政府 接收台灣。許多人懷著「祖國」的意識歡喜慶賀,台語文學在此時應當是個發展 的大好時機,然而由於國民政府派遣陳儀來台擔任行政首長,1946 年成立「國語 推行委員會」,剛性推動「國語政策」,同年 2 月 26 日頒佈:「取消各大報紙雜 誌的日文版,而政府的各種相關政令,原為中日並列者亦取消日文,並禁用日語 唱片,禁止台籍作家用日文寫作。」10罔顧當時台灣人民普遍使用台語和日語的 實際情況,文化難以接軌,終致當時台灣知識份子為之瘖啞,無法言語、閱讀、

書寫,在內心造成了反感與抵抗。加上日治時期井然有序的社會規範與進步的生

9 楊華〈女工悲曲〉1932/01/15 寫於屏東,後發表於《台灣文藝》2 卷 7 號(1935 年 7 月 1 日)。

10 轉引自陳美如:〈台灣戰後語言教育政策重要措施年表〉,收入氏著《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 顧與展望》之〈附錄一〉(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 年),頁 180。

──向陽台語詩作的語言鎔鑄──

活水準,對照來台的衣裳襤褸、軍紀渙散的國民政府軍隊,復以國民政府過於蠻 橫高傲的姿態,卻對當時民生凋蔽、米糧短缺等經濟問題束手無策,民怨四起,

於是在 1947 年爆發「二二八事件」,釀成台灣史上的一齣悲劇,留下難以抹平 的傷痕,亦使省籍的對立與歧視普遍存在於社會各階層。

1949 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國民黨政府率百萬軍民強勢入境台灣,黨政 軍要員全面接管政治經濟資源,控制台灣傳播媒體。並假借推行國語運動,實則 大肆壓抑母語的學習和傳播。如 1966 年頒訂「各縣市政府各級學校加強推行國 語計畫」規定:(1)各級師生必須隨時隨地使用國語;學生違犯者依獎懲辦法辦 理。(2)嚴禁電影院播放方言、外語。(3)嚴加勸導街頭勿使用方言、外語。(4)

1949 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國民黨政府率百萬軍民強勢入境台灣,黨政 軍要員全面接管政治經濟資源,控制台灣傳播媒體。並假借推行國語運動,實則 大肆壓抑母語的學習和傳播。如 1966 年頒訂「各縣市政府各級學校加強推行國 語計畫」規定:(1)各級師生必須隨時隨地使用國語;學生違犯者依獎懲辦法辦 理。(2)嚴禁電影院播放方言、外語。(3)嚴加勸導街頭勿使用方言、外語。(4)

在文檔中 向陽現代詩研究:1973-2005 (頁 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