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質論:緣情與言志

在文檔中 向陽現代詩研究:1973-2005 (頁 31-36)

第三章 向陽的詩觀與其實踐

第一節 本質論:緣情與言志

「詩是什麼?」這種詩歌本質性的問題,必然先驗地存在於詩歌創作者的心 智中,當然亦同時在詩歌創作者的心智中不斷地辯證著。正如在中國文學思想或 詩歌理論體系中,「詩言志」與「詩緣情」始終是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問題。

《尚書‧堯典》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 奪倫,神人以和。」《禮記‧仲尼閑居》云:「詩,言其志也。」到了孟子的解說,

也還是:「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 子‧萬章篇》)從先秦時代人們對詩的看法,便直指詩是用來表達內心的思想、

志向、抱負的,當然多少也含括了些微的情感因素。至於〈詩大序〉云:「詩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更是成為說詩著重於詩義與教化的唯一指 導原則。

然而自魏晉陸機在〈文賦〉提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詩緣 情」說,便在中國豐沛瀏亮的抒情詩作(傳統)的驗證之下,突破了「詩言志」

說帶有濃厚說教意味的理論,取得了與之相抗衡的地位,蔡鎮楚說它「是文學自 覺時代的產物。它抓住了詩歌創作過程的審美心理特徵,抓住了詩歌的本質特 徵,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7其實在屈原時代,《楚辭‧九章》〈惜誦〉篇便 寫道:「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明示出詩歌乃生發於情,強大的情感須 藉由詩歌的形式方得以抒發,情感正是詩歌的本質所在。「詩歌是以感情為扭帶 的,情感是詩歌的藝術生命;感情凝滯,便意味著詩思的枯竭」。8

在古典文學中沐浴成長的向陽,自然也無法置外於這一個古典的詩學命題。

「言志」與「緣情」,在向陽的文學思辯中互相激盪著,並擺盪著自己的位置,

影響了詩創作的方向。顯然最初向陽對詩的認知與創作,是從情感的面向出發。

在他的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特別說明:「輯二『念奴嬌』收錄近兩年裡寫 的情詩,一般說來,並無特定對象,也許只能說是對高一到大二階段嚮往純情的

7 蔡鎮楚:《詩話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年 6 月初版),頁 174。

8 蔡鎮楚:《詩話學》,頁 174。

──向陽的詩觀與其實踐──

追溯與表白吧!」9在第二本詩集《種籽》輯二「愛貞篇」也說明這「是個人情 愛的付託,詩起於『瀑布十分』,純粹是個人情愛的抒說,結於『愛貞』,則可象 於對鄉土之愛與對國家之貞,雖然其初純為兒女私情。」10作者特別強調此系列 詩作的背景,正是「幸逢『感情的春天』,手舞之足蹈之,當然發而為詩。」11我 們可以瞭解到「緣情」之詩在作者心中佔有著如何的地位,使得作者「不能不記 之」。12

然則所緣之情,可小至兒女之私情,亦可大至家國之愛。向陽不能忘的是最 初的感動,但在創作逐漸邁向成熟之際,也不能不思考到宏觀的格局,乃有「可 象於對鄉土之愛與對國家之貞」之語,甚至不免要故作幽默故作解人之言:「當 然這些詩的原態殆為『情詩』無疑,而其輻射,則從小我情愛照映到家國之思,

套句宋儒『術語』,大概就是『以男女像君臣』吧。」13當然這也是向陽亟欲展現 的努力。從中國「言志」「緣情」的角度來看,所謂「對鄉土之愛與對國家之貞」,

隱然就是一種淑世的理想與抱負,逐漸脫離了「緣情」的範疇,而走向了「言志」

的路途了。在《種籽》序言向陽便留下這樣一段話,展現其緣於情感而超越情感,

意欲以詩伸展抱負的企圖:

面對歷史的榮辱和人間的悲喜,我自勵且自責是,一粒種籽,深情的在廣 闊的天空中飄播,去尋找適合紮根繁殖的崗哨;勇敢的向苦澀的大地泅 進,來鼓舞逐漸結育長成的號角;而在崗哨的固定和號角的悠揚中,以詩 為傳令的觸鬚,爬行、滾進於地壤,爆破、迸射於天宇,一步一步印證初 我中國的血跡淚痕。14

證之以向陽對賴以成名的「台語詩」的言說,也可見其有意識地由「緣情」

觀向「言志」觀傾斜的趨向。《銀杏的仰望》輯七收錄了台語詩「家譜」系列,

9 向陽:〈江湖夜雨〉,《銀杏的仰望》後記,頁 204。

10 向陽:〈尋求紮根繁殖的土地〉,《種籽》後記,頁 210。

11 向陽:〈尋求紮根繁殖的土地〉,《種籽》後記,頁 206。

12 向陽:〈尋求紮根繁殖的土地〉,《種籽》後記,頁 206。

13 向陽:〈尋求紮根繁殖的土地〉,《種籽》後記,頁 206。

14 向陽:〈座右代序〉,《種籽》前序,頁 1。

──向陽的詩觀與其實踐──

最初固由於「想藉詩來代父親說話,來探尋父親的生命」15,希望「面呈一冊結 集的詩,用他的口音他熟悉的語言和情感為他朗誦『家譜』,他將笑得很清明,

而且要想起自己童年的悲苦吧!」16因而寫下對至親至愛的頌歌,從〈阿公的煙 炊〉、〈阿媽的目屎〉到〈阿爹的飯包〉、〈阿母的頭鬘〉這一批最早的台語詩,名 之為「血親篇」,書寫的正是向陽最深刻的情感紀錄;相對於此,雖呈現規律分 節,但並不講究的韻腳也和其天真無琢的情感相契合。

但是到了『鄉里記事』的完成,除了更規律的行節與韻腳,更繁複的修辭敘 述與情節設計,向陽對創作「台語詩」的看法是這樣的:

輯七「家譜」是方言詩,其效果和氣氛,用閩南語朗誦可立竿見影,我曾 應邀在幾所大專院校朗誦,一般反應是熱烈的,然則我意不在此,如何拓 展國語文學的幅度,如何刺激文學作品更強韌的生命力,這是我主要的理 想。創作時是嚴肅的吃力的,費盡心血與時間,但我不後悔,以今天一個 年輕人的眼光去觀察日據時代的鄉村社會,以事實的隔來反映精神的不 隔,對我,這即是責任與考驗。至於鄉土方言的提昇,到底能對國語文學 增益多少,我不悲觀。「今天從事鄉土文學的作者,不管知或不知,其終 極仍是為國語文學做磚石甚至只是沙土的奠基,將來是不得不犧牲的。悲 哀,但是值得。」這是我接受世新廣播電臺訪問時的觀點,也就是我從事

「家譜」以至如今的「鄉里記事」系列方言詩的創作觀。17

王灝在〈不只是鄉音〉一文中認為這段話至少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一是「方 言詩的創造,向陽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朗誦,意即方言詩的生命,不僅只存在於 語言聲音中,更應該存在於它所要展現的精神」;二是「對於日據時代的台灣鄉 土社會,可以用方言詩來直接反應其精神」。18從這樣的角度看來,向陽真正的 把情感與關懷的觸角,從「緣情」的深情潛移至「言志」的深沈,從小我情愛、

15 向陽:〈江湖夜雨〉,《銀杏的仰望》後記,頁 199。

16 向陽:〈江湖夜雨〉,《銀杏的仰望》後記,頁 200。

17 向陽:〈江湖夜雨〉,《銀杏的仰望》後記,頁 200。

18 王灝歸納向陽方言詩創作的五個重要觀點,其餘三個是(一)方言詩的創作,應該可以拓展 國語文學的幅度,並刺激文學作品更強韌的生命力。(二)方言詩的創作,可以提昇鄉土方言,

增益國語文學。(三)方言詩的創作,終極目標是做為國語文學的一種奠基工作。參見王灝:〈不

──向陽的詩觀與其實踐──

至親至愛延伸到鄉土之愛、家國之思。所謂「思」,當包括了思念與思考,展現 出更宏觀的理念與抱負;也是透過這樣的理念與抱負,向陽接續了「鄉里記事」,

創作「都市見聞」,完成了他的《土地的歌》,一種對土地與文學的志向和抱負,

如此「自尊而勇健」。

我們繼續審視其「格律詩」的創作實踐,也同樣發現了這樣的理念變遷。《十 行集》計分三卷,卷一「小站」收錄十行詩廿三首,保存了作者「純潔年輕的心 境」,卷二「草根」收錄十行詩廿八首,呈現作者「服役於陸軍工兵階段心境上 的一個蛻變期」,卷三「立場」收錄十行詩廿一首,則為作者「初涉現實生活後 所作」;19作為向陽首部的格律詩集,《十行集》顯示了作者的成長心路與見聞思 考。向陽說:

從「小站」的單純詠歎、雕琢意象,而「草根」的環境磨練、心志長成,

以迄於「立場」的體驗生活、選擇位置,這三卷十行詩作無疑就是我的詩 生活的全面記錄。20

無疑的《十行集》就是生發於向陽個人生活情感的緣情之作,藉由十行詩的 形式多面向加以記錄與抒解。然而到了第二部格律詩集《四季》,向陽採取的是 二十行詩的形式,每首詩分二節,每節十行,恰是《十行集》的兩倍,顯然是為 了承載更多的詩想與內涵。果不其然,向陽在《四季》後記中說:

是的,我嘗試,透過二十四節氣,我嘗試在每篇作品中表現不同的色彩與 心境。首先,那是我生命的給出;其次,那是我至愛的土地的呈現;最後,

那是台灣這個大洋中的島嶼,所能奉獻給世界的獨特的風土色彩。我嘗試 拍攝風物、自然之美;我也嘗試諷喻都市、環境之隳,嘗試針砭時事、政 情之亂,嘗試掌握時空、心靈的定位……或者透過象徵、隱喻,或者經由 歌詠、鋪排,或者假借反諷、直陳——在「四季」的依序易序中,我期望

只是鄉音〉,收錄於向陽:《土地的歌》,頁 161。

19 向陽:〈「十行」心路〉,《十行集》後記,頁 196-197。

20 向陽:〈「十行」心路〉,《十行集》後記,頁 198。

──向陽的詩觀與其實踐──

這些詩作表現出八○年代台灣的多重面貌。21

從整體而言,《四季》確然表達了對四季台灣完整而繽紛的詮釋,也展現向 陽對土地家國宏觀而深刻的關懷與思考。林燿德認為《四季》「和以往的作品相 較,種種修辭技巧、格律形式的革新工程散佈在二十四首詩中,因而頗令人有繽 紛之感,每首詩都有獨特的安排,但也有共通的精神,那就是詩人向陽的淑世精 神。……『四季』諸詩,大致上而言,總能化抗爭的憤狷為詩教的感化,寓理念 於抒情的風格,那麼以『八○年代的淑世精神』來總結向陽的本心,不失為一種 角度。」22所謂「淑世精神」正是「言志」詩觀的現代詮釋,是一種普遍的人文

從整體而言,《四季》確然表達了對四季台灣完整而繽紛的詮釋,也展現向 陽對土地家國宏觀而深刻的關懷與思考。林燿德認為《四季》「和以往的作品相 較,種種修辭技巧、格律形式的革新工程散佈在二十四首詩中,因而頗令人有繽 紛之感,每首詩都有獨特的安排,但也有共通的精神,那就是詩人向陽的淑世精 神。……『四季』諸詩,大致上而言,總能化抗爭的憤狷為詩教的感化,寓理念 於抒情的風格,那麼以『八○年代的淑世精神』來總結向陽的本心,不失為一種 角度。」22所謂「淑世精神」正是「言志」詩觀的現代詮釋,是一種普遍的人文

在文檔中 向陽現代詩研究:1973-2005 (頁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