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走出古典,映照現實

在文檔中 向陽現代詩研究:1973-2005 (頁 93-110)

第四章 向陽華文詩作的古典觀照

第三節 走出古典,映照現實

鄭明娳指出古典素材的選取與運作,對現代詩的創作者必然有正面的功效,

但不可諱言,這也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濫用舊詞故典,重炒陳年故事,反而會 斲傷詩的現代感。67在七○年代返歸古典的浪潮中,許多現代詩作往往用古而不 化古,古典詩詞的詞彙充斥,冗長的意象堆積,成為拗口而又非古非今的分行文 句,或者就是一種古典情懷的翻譯,落入一種不知所以然的憂傷,與現實情懷毫 無干係。

例如鄭慧如曾批評向陽作於一九七五年的早期詩作〈翩翩三叠〉,無論意象、

情調接襲自古典。如「羅衣」、「關山」、「繡簾」、「梧桐雨」、「燈帳」、「鴻飛」等,

都是古典詩詞常用的語彙,但陷於感傷的老套,而詩中人稱又有些混淆不清。68

楊子澗指出向陽有時使用了「大量」甚至「過量」的形容詞句,冗長的修飾 語言往往會破壞詩的精純,呈現散漫、鬆垮而導致言盡意盡散文化向型的症候。

立意深遠的詩遂在抝扭的語言下被犧牲了。69

楊子澗又指出向陽的十行詩裡,語意、修辭技巧、甚或題旨都有明顯取用古 典詩詞的傾向,如〈懷人〉出自孟浩然的〈懷人〉,〈窗盼〉出自杜甫的〈客至〉,

〈問答〉出自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等等。現代作品之取向古典原本無可厚非;但若 只採得皮毛而無法吸取其精髓另開新意,那就不免有「畫虎不成」的嫌疑了。70 言下之意頗有責難。

洛夫則指出向陽的華文詩:採用的是一種相當精緻的文學語言,有時甚至毫 無忌憚,未經消化地大量套用古典詩詞的句法,例如〈別愁〉的最後一節就出現 有這樣的句子:「杜鵑啼血,離離草原壯闊/蛩蟬泣淚,莽莽山岳青翠/秋菊徐

67 鄭明娳:〈鍛接的鋼——論現代詩中古典素材的運作〉,《文訊》第 25 期,頁 73。

68 鄭慧如:《現代詩的古典觀照》,頁 95。

69 楊子澗:〈期待新格律詩時代的到來——我讀向陽的十行集〉,《文訊》第 16 期(1985 年 2 月), 頁 107-109。

70 楊子澗〈期待新格律詩時代的到來——我讀向陽的十行集〉,《文訊》第 16 期,頁 107-109。

──向陽華文詩作的古典觀照──

開,皓皓明月增光,冬梅傲放,皚皚白雪失色」。文學語言固然典雅精練,但對 作者而言,往往構成綑手綑腳的障礙,對讀者而言,則因語言與實際經驗脫節而 形成一種距離,失去了親切感。洛夫所期盼於向陽的,是他在經營新的形式之餘,

更應在語言上開拓一個新的局面,儘可能減少使用成語和古典詩詞的語彙,即使 要採用,也須另行加工。71

在向陽的早期詩作中,確實在鍛接古典的手法上呈現若干的缺失:

(一)夾雜艱澀與過多的古典詞彙:

前行文提到向陽的華文現代詩作中,援引古典詞彙與意象是其重要的特色之 一,但為了擬古的氣韻,有時會特意壓縮白話詞語為擬古詞彙,例如「所謂漁撈,

僅只是必得蓋下印鑑的潮騷」(〈潮騷〉),把「海浪的騷動」壓縮為「潮騷」,以 現代的語感而言實則過分詰屈聱牙。又如「且把愛也包含在你的髮巾裡,凌過夜 鬱,我呵塘裡一朵任你依偎的萍水」(〈說是去看雪〉),以現代語感而言,「鬱鬱 的夜」或「夜的悒鬱」都比「夜鬱」來得流暢,且並不損及彼詩的氣韻;而「我 呵塘裡一朵任你依偎的萍水」,「萍水」用「一朵」或「任你依偎的」來修飾都不 恰當,若果「萍水」或作「萍水相逢」的藏詞,讀來仍略顯突兀。又如「我們的 手,是上升的千潯」(〈灞陵行〉),「秋夜打我們足下團圜,打我們足下團圜,便 鏡般碎了」(〈物語〉),「這裡是上帝垂顧陰陽兩隔滋澠並泛的禁苑」(〈向天池午 后〉),「我無罪,我只是想在空無中印證真理/勿以松柏的紋理周正我雜沓的髨 鬄」(〈河悲〉),過分的壓縮夾雜艱澀與過多的古典詞彙,如同前引詩人洛夫所言,

對讀者而言會因為與實際語言脫節而形成一種距離,失去親切感,不免亦有吊書 袋之嫌。不過這恐怕也是七○年代注重文字雕飾的時代風潮所致,不少當時的詩 歌散文都有這種詰屈聱牙、勉強造作之弊。

(二)奪其句而未轉化其意:

71 洛夫:〈新節奏的誕生—-讀向陽詩集《種籽》雜記〉,《文藝月刊》第 133 期(1970 年 7 月),

頁 55-56。

──向陽華文詩作的古典觀照──

向陽在語言上常過份仰賴成語熟句,加以鑲嵌,上舉〈問答〉一詩同時化用 了賈島〈尋隱者不遇〉與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的名句,但幸能以擬人 的手法生動的表現一幅風雨山林的動態即景,即為一例。但如〈聯相之外 屬於 月的〉第四節「思想起李白的杯子/便作三人,便作孤寂/歌成徘徊,舞成凌亂」

與第八節「在遙遠的村墟裡,長安/一片搗衣聲,聲裡有疏鐘/有狼嚎,有你眸 中遙遠的暮靄」72,援用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 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與〈子夜四時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雖為以「月」之意象向李白致意,卻未轉出新意。

如此只將古典詩詞加以鑲嵌,造成延伸舒緩的聲調效果,卻未能開發新的意象和 詞彙,對現代詩而言其實是一種莫大的斲傷。

〈三〉模擬古典情韻而缺乏現實情感:

上述古典詞彙意象的缺失,在古典情韻的模擬追求中,同樣造成過猶不及的 的效果。古典詩詞最叫人迷惘也迷戀低迴之處,便在一種若有似無,充滿浪漫卻 又處處節制。以向陽〈雨之假面〉為例:

衣缽該傳何人何人是衣缽上仰天的英姿 鏡非鏡或者鏡只按照劍追雲的書生

讓蝴蝶翻飛成片羽片羽揚成波濤波濤化為鷗鳥 鷗鳥焚為夕陽夕陽裡那襲青衫呵衣缽上鏡中之蝶」

揚鞭馳騁而過的孤煙直直在大漠裡 蹄蹄清淺而來的落日渾渾在鑣旗上 當征塵亦碌碌如垂滅的星子

沙河中乾渴的影子是爬在客棧牆上的彎弓73

72 向陽:〈聯相之外 屬於月的〉,《銀杏的仰望》,頁 41。

73 向陽:〈雨之假面〉,《銀杏的仰望》,頁 139。

──向陽華文詩作的古典觀照──

在過度的語言之上努力要描摹出一幅悲壯的情境,卻落入繁複的敘述與脫離 現實的情境之中,不但未能再現古典的幽緲情韻,反而失去動人的同情。其他如

〈物語〉、〈天問十行〉、〈燭怨十行〉等等,也有如此繁複與矯情之病。

幸而這些作品大多出現在《銀杏的仰望》與《種籽》二集作品中,正是向陽 還在「文化中國」裡的四方叩問與探索追尋的早期詩作。然而向陽的聲音是被看 見的,也被極端重視的,在經歷了毀譽兼有的批評與自我的省思,站在「現實台 灣」之上的向陽,在詩的語言與情感上,遂漸漸走出古典的約束與情調,而映照 出現實勇健的風華光彩。

鄭明娳指出:現代詩的作者,若能回歸到民族文化的軌道上去,並把握當世 的精神脈搏,運用新的價值觀,新的文學技巧,則文學的形式可以脫胎換骨,連 意象風格也可境由心造,再創中國文學的高峰。古典與現代,這兩截可鍛接的鋼,

將足以鑄造永恆的光芒。74

在行經年少時期對的古典的謳歌與效尤,青年時期沈潛於古典練習與追尋,

古典詩詞的象徵系統早已成為向陽現代詩中信手探囊之語言素材,如前述游喚所 言,向陽努力表現出中國詩的象系統,在共感共識上溝通了詩的演出者與閱讀者 之間的歷史文化意識,足證現代詩接契傳統精神的可能。但這種影響力卻要在向 陽歷經的生命裡的諸多磨練,如軍旅時期的現實體驗與台語詩的「晦澀黃昏」, 使他對土地與生民的參與體悟更深後,這些古典語言素材才在他手中展現出新的 生命。

以「新格律」聞名的《十行集》為例,在卷一「小站」我們可以找出〈天問‧

莫非之二〉這樣的詩:

莫非大旗已隨夕照 掩入天涯!鈴聲陣陣 暮靄一般飄來,漸行漸遠

74 鄭明娳:〈鍛接的鋼——論現代詩中古典素材的運作〉,《文訊》第 25 期,頁 73。

──向陽華文詩作的古典觀照──

回首睨舊鄉,空餘黃沙 一隻青鳥,翩翩飛向關山去

那愛嬌的女子,是否 還在小小閣樓上,點起 一盞溫溫的燈,描摹

故土的輿地,如織錦的經緯 是否大旗一偃便如沈江的晚照75

或者〈燭怨‧莫非之三〉:

莫非潺潺亦是一種

水流?天明後想只餘昨夜 杜鵑血泣的餘灰!晨曦 將至,殘葉上的露珠 怕也是火光裏驚鴻那一瞥

更鼓催人,招手兩情更濃 不料揮淚,袖巾頻頻揚起

風掀處,兩岸猿聲漸漸啼,凝眸 望斷,來時江渚,那白淒身影 來野霧裏,悄悄,隱去76

大江大旗、杜鵑猿啼或許悲壯哀戚,但是黃沙、故土、關山早已脫離現實生 活縹緲遠去,再深的更鼓恐怕也敲不響現代女子深夜的寂寞悲傷。純然浪費了古 典詞彙,失去真實情感的古典情調,只是失敗的模擬懷想,描摹不出現實生活的 浪漫與憂傷的情懷。然如〈未歸‧閨怨之一〉一詩,卻能打動人心:

75 向陽:〈天問‧莫非之二〉,《十行集》,頁 42。

76 向陽:〈燭怨‧莫非之三〉,《十行集》,頁 44。

──向陽華文詩作的古典觀照──

餘暉已緩緩將布坊的流漿染成 一片驚心,閣樓上許多機杼 碌碌織著窗頭喑啞的斜陽 水聲潺潺,前年夏天

雀鳥在簷下走失且忘記窗的招喚

自從去冬下廚總記得用雪花 當做調味的鹽巴,每道菜 都標出鞋的里程與風的級數 枯葉打今秋便簌簌地落下 或者花仍要到明春方纔綻放77

卻因為「鹽巴」「每道菜」「鞋的里程」「風的級數」等口語的適時加入,

使詩的語言和現實有了對應,古典氛圍與現實生活有了虛實交錯,反而打動了人 心,從古典中煥發出新的力量。又如〈水歌〉:

乾杯。二十年後

想必都已老去,一如葉落

想必都已老去,一如葉落

在文檔中 向陽現代詩研究:1973-2005 (頁 9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