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力。另外,也期望中級口語交際練習參考架構能作為華語教材練習編寫之參 考基礎。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節針對研究題目中的專有名詞進行定義解釋與範圍界定,分為四個部 分說明:交際能力、任務式教學法、中級,以及口語交際練習。

一、交際能力

本文提及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以 Canale 和 Swain

(1980)的主張為基礎。他們認為交際能力由四個子能力組成:語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語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社會語言 能力(socialinguisic competence)與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語法 能力是掌握語音、語義、語法等知識的能力;能夠將個別的句子連綴成更大 的單位,組成有意義與邏輯的語篇,就是語篇能力;社會語言能力意指在具 體的交際環境中能理解和生成適當語句的能力;而能夠配合不同交際對象、

場合、語境採用相對應的交際策略,則是策略能力。在與母語者實際交際的 過程中,交際成效高低或是母語者觀感喜好,往往更倚賴外語學習者的社會 語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由於交際能力的策略能力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方面,

涉及層面廣泛,本文囿於各項研究限制,無全面探討四種子能力,因此僅以 社會語言能力為關注焦點。

二、任務式教學法

任務式教學法興起於二十世紀末,理論承自交際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交際法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交際能力的培 養,認為語言作為人類在社會中使用的工具,唯有透過交際活動才能確實掌 握。而模擬真實生活中各種情境的「任務」,就成為語言內化的有效活動。

任務式教學法承襲了交際法的特點,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語言的理解能力

(interpretation)、表達能力(statement)和彼此協商意義的能力(negotiation)

以任務式教學法設計中級華語口語交際練習之研究

4

(李麗麗,2005)。任務式教學法一般將任務分為三個階段:(1)任務前 階段(pre-task):引入與任務相關的話題、引起學習者動機與興趣,同時 展示完成任務需要使用到的詞彙、語法、句型等;(2)任務環階段(task cycle): 教師介紹任務、學習者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完成任務,分組或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是常用的活動形式;(3)任務後階段(post-task):

教師針對任務過程中出現的語言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習者關注先前使 用過的語言形式,並根據需要進行操練或練習,讓學習者最後有意識地掌握 該詞彙或結構的使用方式,包括適當的語境與對象。

三、中級

本文所討論的中級程度,相當於歐洲共同參考架構(CEFR)的 B1 級,

在口語理解回應和互動方面的社會語言能力如表 一-1。

表 一-1 歐洲共同參考架構 B1 等級口語社會語言能力說明1

根據表 一-1 的描述,理解回應與互動的能力描述都涉及語言功能,B1 等級的學習者不僅能以簡短日常語言與母語者交際,也能夠回應大部分的基 本語言功能,但在輸出方面仍舊無法得體地表達自己,偶而還是無法避免母 語者視為不適當甚至粗魯的語句(Council of Europe, 2009: 149)。

1 資料來源:Council of Europe(2009: 143 & 148);翻譯、製表:陳以萱。

理解回應

能回應大量的語言功能,用中性語體表達最常見的功能。能意識到 並注意標的語族群和母語族群在語言習慣、用法、態度、價值觀和 信念上的差異。

互動 能表現和回應基本語言功能,例如用簡單的方式交換訊息、請求、

表達意見和態度。意識到明顯的禮貌習慣、行為得體。

第一章 緒論

5

四、口語交際練習

從機械性操練到自由表達,口語練習的形式豐富、種類多樣,本文所指 的口語交際練習,為紙本教材中應用於課堂的活動,不包括學習者課餘時間 的作業與口語評量。此外,根據 Paulston 和 Bruder(1976)的分類,練習可 分為三種:機械性練習、有意義的練習和交際練習。第一類機械性練習目的 在於讓學習者熟練某種語音或語法等語言形式,如語音訓練、詞語替換、背 誦;這種練習框架限制最強,有固定答案,過程由教師全權掌控。第二類有 意義的練習如回答問題、完成句子、閱讀理解,雖然仍舊有固定的答案,但 內容以教材為基礎,學習者必須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回答,限制較機械性練 習小。第三類交際練習模擬真實交際環境,學習者必須根據實際情境與交際 人物角色說話,表達內容限制最少,也最接近真實世界中人們使用語言交際 的情形,屬於本文討論範圍,例如角色扮演、看圖說話、討論、辯論等。

五、本文架構

本文撰寫架構分為七章:第一章序論介紹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問題與 目的、重要名詞釋義。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從口語交際能力、任務式教學法 以及教材練習編寫三方面討論現有理論和研究成果。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說 明本文選擇之研究法、研究步驟、對象和工具。第四章為需求分析,從現有 中級華語教材口語交際練習、華語教師和學習者三個面向探析中級華語口語 教學在交際練習方面之需求。第五章以文獻探討和需求分析之結果為基礎,

建立中級華語口語交際練習設計之原則與架構,並提供練習範例。第六章為 教學實驗與討論,筆者以請求功能為範例設計中級口語交際練習並進行教學 實驗,於本章呈現實驗結果。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總結本文、描述研究限 制,並對日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