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創辦人是日常老和尚5。老和尚修學禪宗、淨土、藏傳佛 教等多種法門。 1992 年他創辦福智法人,1997 年成立「福智文教基金會」。

基金會以推動各階段心靈教育為重心,近二十年來推廣多項活動,包括寒、暑 假教師營隊及教育行政主管營隊、大專青年營等生命成長營隊,迄今參加過福 智文教基金會營隊者已超過百萬人次。福智團體不僅包括基金會,還有千人以 上出家僧團、有機農業產銷據點、海內外多所寺廟、以及遍布全世界每週數千 班次的廣論研討班等。團體中每一個環節緊密相扣,出家人引領各種法會及開 講,在家信徒以研讀廣論為基礎,並積極改善現有生存環境,推動教育與有機 農業等淨化人間的利生事業。是臺灣藏傳佛教格魯派信徒最多的團體,目前全 臺灣的廣論學習者約七萬人以上,其中因參與教師營隊或者廣論研討班進入佛 法學習的教師目前超過數千人。粗略估計,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學員平均年齡約 五十歲,一半以上學員利用工作之餘時間學習廣論,並參與該會的各種義工活 動。其中美術教師約有數百人,以國中、小美術教師最多,高中、大學相對較 少6

貳、福智美術教師

廣義而言,「福智教師」指加入福智文教基金會,從事佛法學習與教育活動 教師之簡稱。福智文教基金會由日常老和尚(1929-2004)於 1997 年設立,其 推動業務以教育為主,分成三大主軸,即養成教育、農場教育、終身教育。參 與基金會的教師擔任各階段養成教育的教職工作,也於教職之外參與基金會所

5 「日常老和尚」為福智文教基金會對外界公開尊稱創辦人的統一用語,包括於 2016 年第一 屆日常老和尚學術思想研討會當中通用。學員之間則僅以「師父」稱之。

6 2013 年由福智文教基金會透過研討班分區進行粗略統計,目前人數仍在變動中。

舉辦之教育理念與實務之進修活動。另一方面,他們也必然是基金會終身教育 領域當中的佛法學習者,所學習的主要經典為廣論。由於參加該基金會之教師 眾多,以「福智教師」互稱。本研究所述之「福智美術教師」(Art Teachers Learning in Bliss and Wisdom foundation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所指稱不僅為福智教 師,須於該單位學制當中學習二輪,即七年以上,並擔任高中美術教師工作,

於授課之餘參與基金會多項學習與義工活動者,為狹義定義。此為因應本研究 目標而設立之專有名詞,鑒於高中美術「學科」教師參與福智基金後之特殊教 學樣態而成立;不排除於本研究後衍生出「福智數學教師」、「福智英文教師」

等詞彙之可能性。至於「美術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活動,最狹義的學校美術學 科授課行為以「美術教育」稱之,廣義的與各類別藝術相關的所有教育以「藝 術教育」稱之,而更廣泛與所有審美活動相關的教育以「美育」稱之。

參、菩提道次第廣論

集佛法廣行派與深見派大成者阿底峽尊者(982-1054),依據至尊慈氏造的 現觀莊嚴論,完成菩提道炬論。中國元朝藏地出家僧宗喀巴大師(Tsong Kha Pa, 1357-1419)依此論著,參考阿底峽三傳弟子霞惹瓦的註釋,總攝佛經三藏十二 部要義,完成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下簡稱廣論。此為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重要的 經典之一,亦是給予西藏出家修行人研修實踐的典籍,在家人不能修持。1934 年由漢藏教理院法尊法師(1902-1980)歷三年餘翻譯成中文7,流傳至中國,

再輾轉流傳到臺灣,由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首先向僧團講述開 示,後獲得達賴法王認可,以廣論研討班的形式,開啟在家人研讀修行的首例,

亦是藏傳經典在漢地開講的首例。廣論將修行的層次分成三個階段,即「三士 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依此修行次第漸修,以達到成佛的目標。

7 2016 年福智文教基金會基於推廣經典,集結各方人力,歷時三年將歷代祖師對於廣論的註解 和廣論原文翻譯成白話文出版。

肆、創作

本研究之「創作」係指透過實踐表達概念的行為(朱光潛,1987),本研 究特別聚焦於高中美術教師在藝術範疇的實踐。這整個行動是有目的性的自覺 活動,也是人對世界的實踐精神的掌握,同時也是人對世界藝術的掌握。在過 程中人對世界建立了實踐的關係,也建立了人對世界審美的關係(朱光潛,

1987:123-125)。對應的英文為「Art creation」。「creation」通常翻譯成「創造」,

但在藝術範疇中,也常被譯成「創作」,考量本國美術教育教普遍之通用狀況,

於此使用「創作」。然而若探求創作理論「Creativity」時,會使用「創造力」一 詞。至於本研究將述及創作所屬的「藝術」範疇,則限於狹義定義,指繪畫、

雕塑、建築等與造形相關的創作領域。並特別指稱高中美術教師個人透過以上 與造形相關媒材,表達對世界的認知、對真理的看法、對內在精神的體會,對 審美認知概念的自覺性實踐。其創作作品的價值通常更著重於對創作者個人的 意義,和受一般觀眾與藝評矚目的專職藝術家之藝術作品有所區別。

伍、創作教學

根據中華民國97年1月24日臺中(一)字第0970011604B號令發布之普通高 級中學必修科目美術課程綱要總目標的二點:「培養創造力、文化理解、批判思 考與敏銳的感知能力,以豐富創作表現與鑑賞的內涵及其文化背景」,將高中美術 課程分成三階段教學,每一階段的核心能力分成「創作」與「鑑賞」兩大面向。廣 義而言,本國之「創作教學」即此面相之所有教學活動,其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潛 能,運用多元媒材表達思想、情感、文化等內涵為主。狹義而論,本研究之教學者 為福智美術教師,往往將廣論經典與儒家精神等獨特的內涵,融入創作教學當中。

因此,本研究所指稱之創作教學,為教學者受到所學習佛法之影響,將其內涵融入 教學當中,誘導學生運用多元媒材表達思想、情感、文化等教學實踐之活動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