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涉及的重要名詞有四個,分別是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大學美術術科考試、

招生成效與學業成就,分別敘述如下。

壹、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可溯源至國民政府遷臺並於民國四十三年起,開啟臺灣 長達半世紀之久的大學聯考制度,至民國九十年廢止期間,共施行了四十九年之久。

而民國九十一年開始,正式實施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其主要目標為考試專業化與招生 多元化,考試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等常設專責辦理;招生部分則希望大學校系依其特 色選擇適合之招生管道,訂定招生條件,招生興趣與能力相符之學生,而學生也能依 照志向,選擇適合的大學校系。透過彈性與多元之入學方式,讓學校與學生皆能適得 其所。考試分為學科能力測驗、指定科目考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與術科考試,而高 中英語測驗不在本研究中討論範圍。學科能力測驗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 然等五科,成績均採級分制,可提供「繁星推薦入學」、「個人申請入學」及「考試入 學」等各項招生管道採用。而指定科目考試共有十科,本研究之探討範圍包含國文、

英文、數學乙、地理、歷史共五科,可提供「考試入學」採用。術科考試包含音樂、

美術與體育三組,其成績可供「繁星推薦入學」、「個人申請入學」與「考試入學」使 用,而本研究聚焦在美術組的制度作探討,後續詳述之。

招生管道有三,其管道與目標分別如下,「繁星推薦」為延續繁星計畫「高中均 質、區域均衡」之理念而設立,並由高中向大學校系推薦符合資格的學生,提供各地 區學生適性揚才之均等機會,並引導學生就近入學。而「個人申請」兼具學生可依個 人志趣選擇大學校系,大學校系依其發展特色適性選才之目的。最後是「考試入學」, 打破傳統類組概念,提供校系彈性自主的招生空間,考生多元選擇及適性發展的機 會。本研究所稱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即包含了改革前的大學聯合招生考試與今日實 施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且以多元時期的實施制度為主要探討範圍。

10

貳、大學美術術科考試

本研究所稱之美術術科考試係指我國大學美術類相關科系因招生需要,於大學學科 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之外,以測驗考生美術技能為目的所舉行之聯合考試。大學美 術術科考試一直以來跟隨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革新與實施的步伐,自國民政府遷臺,美術 術科考試實施至今亦長達近半世紀,而隨著大眾意識的崛起與對藝術教育相關議題的關 切,美術術科考試亦於民國九十二年,多元入學方案實施翌年正式上路。美術術科考試 之承辦單位為大學美術術科考試委員,每年度由採計此成績之大學院校輪流承辦。目前 考試科目有「素描」、「彩繪技法」、「水墨書畫」、「創意表現」與「美術鑑賞」五科,水 墨書畫則分為水墨畫與書法兩項,兩項皆參加方取得水墨書畫之成績。 考試於每年二 月實施,為期兩日,並分成北、中、南三個區域同時舉辦。

參、學業成就

學業成就係指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現,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效之重要指標。張春興(1996)

認為「學習」是指個體經由練習累積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而「成 就」是指個體除了先天的遺傳外,再加上後天努力的成果,最後在某些領域表現出的實 際能力。學業成就的定義之一係指學校考試成績所獲得的分數,或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歷 程中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Dornbusch, Ritter, Leiderman, Roberts & Fraleigh, 1987)。「學 業」可指學校學習領域中各種為了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之課程,如國文、數學等;而「成 就」則指學生經由這些課程,透過教學設計活動而獲取的知識和技能,故「學業成就」

可以定義為由學校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所有知識和技能(石培欣,2000)。本研究所稱 之學業成就,係指學生在進入大學後,透過課程學習後所得到之知識與技能。

肆、招生成效

本研究旨在探討當前美術術科考試制度的發展歷程、實施現況以及運用此成績作

11

為招生選才標準之招生成效。故以美術相關科系教師與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分析學 生入學前、後成績之關係程度來探求升大學考試制度取才之有效性。再透過學生立場 來檢視美術術科考試實施過程之問題與其成效。最後藉由教師參與考試籌畫經驗,以 及參與系上各招生管道篩選學生之經驗,對目前考試制度之實施與透過此成績進行招 生的歷程與現象提出觀點與建議;並針對學生成績分析的結果與教學過程對學生之觀 察提出見解與思考面向;最後再針對學生對美術術科考試之建議提出反饋。透過前述 三者資料的交互驗證與對照,以探究美術術科考試之招生成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