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招生成效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招生成效之相關研究

當檢視國內招生成效之相關研究時,發現是類研究多聚焦在招生策略、資源分 配、工作態度等,與招攬學生入學的方式與背後運作模式的探討。而本研究之招生成 效係透過入學前後成績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師生對美術術科考試制度之態度來檢視其 招生選才成效。為使本研究之理論更加厚實,並作為後續資料分析的依據,本節將根 據兩面向進行文獻梳理,分別是招生與選才、成績分析與預測兩部分,以下逐一說明 之。

壹、招生與選才相關研究

近年來,由於政府與企業的高度關注,合適人才之篩選與培育成為重要議題,高 等教育體系也有越來越多學者關注招生與選才的機制,故透過入學管道與培育方式的 探討,可以有效降低學用落差(陳蕙芬、李詩涵,2014)。陳柏甫(2004)在探討大學 多元入學制度的內涵與理念,發現過去的諸多研究中少有對於制度層面的深入探討與 批判;而大多學者的結論也偏向支持多元入學制度的合理性與理念,並未思考影響其 形成背後的社會結構與價值內涵,也未探討目前實施的策略是否符合計畫的初衷。作 者除分析過去的考試與招生制度,並著重在多元入學制度實施後的文獻探討。並利用 統計數據來探求參與甄選入學方案的大學校系,其參與行為背後的動機、內涵與多元 評量概念的相關性。第三部分則是透過廣泛訪談高中老師、學生與大學生,來了解高 中生參與大學推甄甄選的態度、看法。當前有許多研究探討與學科考試制度相關之議 題。然而,有關美術類術科入學制度與成效之研究並不多見,大多數的研究集中於探 討大學入學學科成績與考生入學後之學業成就間的相關性;此類研究之結果與研究方 式可做為本研究之參考依據,以下便依據美術術科考試之相關主題,做進一步的分類 與梳理。

宗東亮、程法泌(1979)探討大學入學考試成績與考生高中、大學在校成績之相 關性,其結果顯示,考生高中在校成績與其大學在校成績之相關性高於其大學入學考

30

試成績與大學在校成績之相關性。同時,宗東亮、程法泌(1979)的研究亦針對應考 學生術科考試的成績與其大學學業成績間的相關性進行探究,發現相較於聯招學科成 績而言,應考學生術科考試的成績與其大一術科成績間的相關性較高。然而,本研究 結果顯示,大學聯招術科考試中音樂與體育兩類考試的成績與應考學生大一術科成績 間的相關性高於美術類術科考試學生。

在成績相關性的檢驗中,與本研究高度相關的是高震峰於 2001 年針對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美勞教育系學生成績(現在改制為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所做的統計分 析。檢視學生的大學聯招學、術科成績、性別,及高中教育背景等變項,對其大學在 學學業成就的解釋能力。研究結果發現,學生之大學聯招學科成績比術科成績對大學 學業成就有更佳的解釋能力,排除性別與高中教育背景的條件下,亦發現同樣的結 果。同時,研究對象大學聯招學科考試分數中,國文與英文兩項學科對其大學學業成 就的解釋能力最為明顯。然而,研究對象大學聯招之術科考試分數對學業成就之解釋 能力並不明顯,但有趣的現象是,書法一科在預測第一學年術科總成績時呈現高度相 關;而素描與書法跟研究對象第一學年同科目學業成績亦有相關。綜觀以上研究結 果,可以發現學生之入學考試成績與大學成績之相關性不高,反之與高中學業表現相 關性較高;另一方面也突顯美術類術科考試成績之相關性分析研究數量甚少;而研究 方法多採取統計分析以瞭解入學前後成績的相關性與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無 法進一步看到術科考試的參與者—學生,其參與美術術科考試之經驗以及對考試招生 制度的觀點。

針對教師對美術術科考試態度之研究部分,孫依琳(2012)為了解大學美術術科 考試對高中教學的影響,故透過訪談八位任教老師,以瞭解第一線的教學者如何看待 美術術科考試,再利用問卷填答方式調查 106 位高三同學對美術術科考試的看法。結 果發現高中老師普遍給予現行的考試制度正面評價,但也期許考試科目能夠突破目前 以平面創作為主的測驗模式,增加立體創作項目等。教師們亦認為紙筆測驗的美術鑑 賞題目偏難,水彩技法與創意表現的考試內容有重複測驗的疑慮,還有考試評分的標

31

準需要再審慎嚴謹的規劃。在教學影響上,老師們認為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較不受 升學考試影響,但高三的教學策略為兼顧學生的未來發展,勢必深受大學美術術科考 試的影響;老師們盡可能地在課程與考試中求取一個均衡點,讓課程多樣化,但同時 也要兼顧學生應考時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由此顯示,受訪的高中教師普遍肯定考試制 度的公平性,但也認為考試的形式過於單一。

學生對美術術科考試的觀點部分,在孫依琳(2012)的研究中,學生認為多數學 校的篩選方式學科比重過多,讓他們難以學術科兼顧,也是升學壓力的來源之一;但 也有同學認為適度的壓力是他們學習的動力之一。徐瑋蔓(2013)利用問卷調查法探 討美術科系學生的美術態度是否會受高中時期的美術補習經驗而有所影響,研究結果 發現高中美術補習風氣盛行、美術補習班成為學生課外的切磋交流再進修的場所;無 形中也增加美術科系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兩者之間呈現一種循環關係。顯示出有意就 讀美術相關科系的學子對於術科考試的重視以及術科補習文化對升大學後的相關影 響。根據上述兩篇研究可以發現高中學生對於美術術科考試的觀點,整體而言持正面 影響的態度,但考試引導教學仍是目前美術學習領域的風氣與現象。

貳、考試成績之相關研究

在多元入學方案啟動後,與大學入學考試成績預測效能之相關研究部分,李佳玲

(2002)以大考中心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成績與考生的高中在校成績做為研究主 題,探討各校及各群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在校成績與學測的國文、英文、數學 成績之相關情形,以增進大學對高中在校成績與學測關係的了解,作為大學校系在甄 選入學制訂定更適當的選才條件,並增進高中對其學生的在校成績與學測關係的了 解,預測學生在學測的可能表現,使高中能推薦最適合的人選到最適切的校系,參加 推薦甄選與申請入學制。其研究以參與 90 學年度學測的高中 345 所,學生總數 132,168 人為對象,抽樣研究則以八十九學年度大學聯考英文與數學的成績為依據,

以這兩科的平均成績之合計為排序,分成高分組、中分組、低分組三群組,在各群組

32

分別抽出十二所學校。研究結果顯示考生在校成績與學測成績有顯著的正相關,當以 高中在校成績預估學測成績,在國文、英文、數學三科中,以英文科的預測力最佳,

國文科的預測力較弱。

余秋芬(2005)檢驗中國文化大學學生之學測成績與大學學習績效之相關,結果 顯示各學院在各入學方式上,學測英文成績與整體的學測成績及入學後的學科學習績 效等方面皆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各學院在各入學方式上均顯示,入學後的外文領域 學習績效與整體的學科學習績效有高度顯著正向的相關性。在入學管道上,以學測成 績來預測入學後的學習績效發現,藝術學院採用推甄在成績上有預測效果,而「藝術 學院」在「必修科目」是以考試分發錄取之學生其學習績效較佳。

高明峰(2005)的研究探討大學入學考試體育組術科考試成績的分析,以 92、93 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體育組術科考試之男、女學生共 8570 人之考試成績為其研究對 象,瞭解不同性別之大學入學考試術科之運動體能之差異以及不同測驗項目間的相互 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於大學入學考試中男女生之術科成績有顯著的差異,而部分測 驗項目對最後考試成績的影響不同。高明峰因而建議未來主辦單位宜注意男女性別之 差異,於測驗項目和考試科目設計時須加以考量,並於考試的項目上注意各項目間的 關連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溫侑柯(2005)為探討大學入學聯招成績與南華大 學學生在學成績之相關性。以 88、89 及 90 年聯招入學成績與在校成績為研究資料,

進行「應用資料探勘之關聯法則探討大學入學成績對在學成績的影響—以資管系為 例」的研究。結果發現英文入學成績好的同學,在學校各科的整體表現上也較好;歷 史入學成績並未反應在學科目。

傅說道(2009)的研究探討國中基測與高中在校成績對於大學學測成績的關係,

研究顯示 772 位學生入學時的國中基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各科成績平均 值分別為(53、60、56、52、55),PR 值高達 97 以上,其中以英文、數學、自然的 級分平均值較高。在接受高中教育洗禮之後,其學習所呈現之高中在校成績前百分比 與參加大學學測各科之平均成績,除國文、社會達前標外,其餘皆高於全國頂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