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對美術術科考試之看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師對美術術科考試之看法

本節將根據訪談資料之整理,分為對美術術科考試招生成效之看法、對美術術科 考試實施成效之看法兩部分呈現結果與討論,而對學生之觀察與回應將根據教師探討 之主題,置入其中一併討論。

壹、對美術術科考試招生成效之看法

一、招生現況

(一)歷史背景

臺灣於民國76年解除戒嚴後,逐步推行「專科學校升格政策」,許多改制成學院 的專科學校紛紛加入大學術科聯招,使得大學術科聯招之報名人數大量增加(鄭淳 恭,2003)。後來眾多的校系紛紛增設藝術相關科系,如美術、設計類科突然激增,

加上近年來少子化的現象衝擊,在粥多僧少的情勢下,造成許多學校面臨招生層面上 的困擾。長期參與美術術科考試相關業務的P2老師提到:「尤其這幾年少子化以後,

慢慢的參與考試的學生變少了,各個大專院校因為前二、三十年當中,技職體系大量 的發展,……讓目前全臺灣有文化或創意表現設計相關類科的學校很多,……。又加 上考術科學生的來源減少了,他必然會想辦法盡量不要在招收學生的部分造成一些困 擾。」(P2-C-1)

因應少子化現象日益明顯,各個學校皆注重招生環節,每個學校都以招收到優秀 學生為目標,故在粥多僧少的情況下,便產生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招生策略。如將「個 人申請」與「繁星推薦」考試日期不斷的提前,目的是希望能在面試實施之後,及早 確保定學生的入學意願,以替科系招到足夠的學生。再者,「個人申請」與「繁星推 薦」的名額逐年提升,老師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招生策略的運用,確保較早實施的 招生管道能多錄取一些學生,降低後面實施「考試分發」招生的壓力,所以前面會盡 可能調高招生名額比例,若前面招生沒有足額招滿,後半段招生有可能產生困難。

97

「所以,有可能因為少子化,學生來源越少,校際之間越競爭的情況下,現在的狀況 是,考試日期一直再往前拉。」(P2-A-2)

「第一個階段你若不搶人,很多好的人才就會被獨招搶走了,有些學生或許就不想那 麼辛苦繼續考下去,可能在第二、第三志願他就去讀了。所以我們只好把比例調高,

讓他們機會多一點,當時的考量是這樣。這是不得已的。」(P1-A-2)

「目前會讓推甄的比例越來越多,最後大考的人數越來越少,其實說穿了,美術圈的 一個潛規則,主要還是因為學生人數慢慢在降低,降低的情況下,我要攔截學生,我 在第一階段推甄的時候我就先攔截學生,到最後一關考試分發時,剩下人數比較少,

自然錄取分數就會拉高,很多學校也有這樣技巧性的操作。」(P2-A-2)

(二)招生管道名額分配之問題

由於少子化導致學校以逐漸提高「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名額之現象,也產 生一些招生管道名額分配上之疑慮。

以政策來說,多元入學的理念是希望提供不同的機會,讓學生依照自身的個人特 質與優勢選擇入學方式,但在招生人數固定的條件下,不斷新增之招生管道如「特殊 選才」會佔掉到原先招生管道的名額;美術相關科系招生之現象同丘愛玲(2012)針 對繁星推薦擴大招生名額之政策所提出的疑慮與反思,他認為「繁星推薦」、「個人申 請」與「考試分發」三者的入學管道目標涉及教育機會均等、區域均衡與大學社會責 任等多面向,故三者入學管道之消長情形勢必會影響政策之達成率。再加上少子化的 影響,學校也在一定的範圍內逐步提高前端招生管道「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的 錄取比例,兩現象加成之結果,招生管道末端的「考試分發」名額將逐年減少,對於 想透過考試分發入學之學生產生不公平之現象,P1與P2老師皆對此提出疑慮。

98

「繁星跟獅子座計畫,都是後來再衍生出來的,如弱勢族群或有特殊表現才能的學 生,目前辦了這幾年,有些是教育部政策上的考量,希望讓多元入學的管道更多元一 點,……可是相對的,也會造成某種程度的不公平,……,這樣的入學方式也會去排 擠到其他(管道入學)的學生,因為錄取人數不是外加的,總錄取人是一樣的。」

(P2-A-2)

「後面有實力的學生想再擠進來,但機會就會減少」。(P1-A-2)

另一方面,當今提供給學生的入學管道越趨多元,但其名額是包含在總額內,非 外加名額,會造成瓜分其他招生管道(如考試分發)名額之排擠效應,對有意透過其 他管道入學之學生容易造成不公平之現象,故建議在擬定入學方式與招收名額時,宜 多方參考相關之研究來擬定選才計畫 (丘愛玲,2012)。

「……如果把繁星也當作一個獨立出來的項目,由於他的名額不是外加的,是內含 的,所以勢必會排擠到其他學生的名額。……再細分下去,推甄、繁星又獅子座(計 畫),……,名額一直被佔掉的話,他的公平性會產生問題。」(P2-A-2)

二、對招生管道實施方式與現象之觀察

從招生管道的考試流程與教師所觀察到之現象進一步梳理,長期參與學校「繁星 推薦」與「個人申請」招生籌備的老師們觀察到,學生在資源上有明顯的落差,經濟 能力相對優勢之家庭擁有較豐厚的文化資本,學生之表現通常也較一般學生來的優 秀。P4 老師同樣擔憂不斷增加面試管道的名額,會讓 M 型社會更加明顯,而資源不 平等之現象也讓 P3 老師認為提供面試以外的升學管道,讓相對弱勢之學生可以透過其 他形式的管道入學有其存在之價值與必要性,其所指的便是「考試分發」。

「……,在作品集的規範下,其實有些可能是花錢請人家做的,所以落差很大,那

99

種很優勢的家庭其背後有很強大的後盾幫他做這一些。可是很弱勢的家庭,…,如何 去做出好的作品集?其實這落差很大,也不是很公平。」(P1-A-3)

「推甄跟繁星,…,就某一些弱勢族群的小孩子來講,他可能會遭到忽略,我們從人 口論裡面的經濟收入、家庭的經濟收入,有多少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它可以創造小 孩子多少的學習機會、社交機會,那這是跟收入成正比關係。你的家庭收入越高,你 參與的一些課外活動或者是人際關係的表現能夠支配的經濟資本,用在小孩子的學習 方面,都會比低收入的家庭好很多。因此這個多元入學其實對家境比較不良的、比較 不好的、低收入的這些學生,可能有些限制,那我想這是蠻客觀的,所以保留某種程 度的考試,讓經濟資本比較差,或文化資本比較差的小孩,有某一些競爭的機會,這 是很重要的。」(P3-A-3)

「我是比較反對(繁星與個申名額逐年增加),……,以審資料或面試的話,我們發 現很大的問題是,學生的家庭背景越好,他所受的訓練就比較不會被狹隘在某個範圍 內,他可能在各方面表現的都很好。我們在審資料的時候必須要客觀,不能昧著良心 說同學資歷明明就很好,但我卻選擇比較不好的,這樣也很難去說服自己。可是以我 們的經驗發現,他們大部分都來自比較優秀的家庭,也就是社經地位比較好的,……

,在情感上會比較不能接受這樣以後 M 型社會越來越明顯,造成只要家境好、父母肯 培養,從小到大都可以贏人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層面的問題,……,我們會覺 得這部分會比較困難,所以我個人是持保留的態度。」(P4-A-3)

P5 老師則觀察到學生所具備的條件在每個入學管道之優勢或劣勢,亦會造成學生在選 擇入學管道時有所取捨,進而影響招生時的狀況:「主要是針對申請入學,可能是因 為學校的關係,我們早期在看的時候,各個(高中)學校都會送(申請),我發覺最 近(排名)前面的學校送比較多,後面學校學生逐漸不送了,我個人猜測,他可能認

100

為無法與前三志願競爭,……,(排名)前面的學生也是到處錄取,所以我覺得在臺 灣執行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問題。」(P5-A-3)

綜上所述,若站在選才的立場,學校會希望優秀學生多多益善;而站在教育理念 的角度,必須顧及學生在經濟與文化資源分配不均情況下所造成的學習落差,故教師 們皆指出保留一定考試分發名額之必要。但在執行招生時要如何兼顧兩者,這其中的 比例該如何拿捏,著實考驗著各科系的教師們。

(一)採計術科成績與取才之意義

教師對於採計術科的觀點與思考面向多元且廣泛,P1 老師認為這沒有絕對好壞,

但認為不採計術科對於未來的培育工作,相對較冒險。P4 老師認為需要先就「藝術教 育」的內涵與定義作釐清,由於每個老師的專業背景與經驗不同,對藝術內涵的解讀 亦不同;持不同觀點之老師會根據對學生之觀察,而在錄取學生之條件上有自己的顧 慮與觀點,故最後發展成每個學校會依照自身的發展目標與考量來設定學、術科採計 比例之高低,甚至不看術科的篩選條件。

「早期有些像是設計科系不需要(採計術科)、有些設計科系要,有些人會認為藝術 教育是屬於教育學系的,他們是不考術科的;那有些人認為藝術教育是屬於藝術學系 的,所以她本來就有些這樣的歧見。再來就是隨著每個學校對老師在任教時對藝術內 涵的解讀是不一樣,所以到最後就會出現一些歧異。」(P4-A-4)

「有些人會認為說,考術科進來的同學可能會被術科綁死,他們反而希望那些沒有術 科(背景)的、學科好點的進來,認為這樣會比較有創造力。可是有些人又不這樣認 為,...每個人觀點不一樣,所以每個學校在採取這個招生管道時,都有一個輕重比

「有些人會認為說,考術科進來的同學可能會被術科綁死,他們反而希望那些沒有術 科(背景)的、學科好點的進來,認為這樣會比較有創造力。可是有些人又不這樣認 為,...每個人觀點不一樣,所以每個學校在採取這個招生管道時,都有一個輕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