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功能性評量( funtional assessment )

功能性評量是用來檢視行為問題發生的原因、相關背景因素與分析 行為問題功能的一門技術。功能評量的實施方式包括相關人士報導法、

直接觀察與功能分析。功能性評量的原理是基於兩項假設,一是行為問 題都有其功能,另一是行為問題的發生並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受環境 中某些重要的因素所影響(Foster-Johnson & Dunlap, 1993)。功能性評量 的內容包括了解個體和環境的廣泛資訊、分析造成行為問題的特定前 事、分析造成行為問題的特定後果以及分析行為問題的功能(鈕文英,

2009)。

本研究所稱的「功能性評量」是指利用訪談、直接觀察及檔案文件,

分析研究個案小傑的行為問題全貌,定義出目標行為及其作用,因應此 行為功能研擬一套介入策略,使個案的行為問題減少或消失,並代之以 正向行為出現。

二、正向行為支持(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

正向行為支持是以功能評量為基礎,主張尊重、正常化、預防、教 育和個別化的處理原則,並且強調個體在行為處理過程中的參與,以及 運用團隊合作發展和執行「行為介入方案」(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lan,

簡稱BIP),即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採用功能本位、正向、多元素而完整 的行為處理策略,包含預防、教導、反應和其他四類處理策略,最後達 到的目標不僅減少行為問題,更重要的是增進個體溝通、社會和自我管 理等能力,拓展正向人際關係,提昇活動參與量和品質,以及處理小組 成員之間溝通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有所進展等 (引自鈕文英,2009).

本研究所稱「正向行為支持」是指為一名國小五年級的輕度智能障 礙學生,進行行為問題功能評量,並依功能評量結果,設計一套行為介

入方案,包括前事控制、生態環境改善、行為教導、後果處理及其他個 體背景因素介入等策略,以改善行為問題,並教導這位學生以符合其需 要且社會可接受的適當行為來取代行為問題。

三、行為問題

經常性的和持續性的妨礙學習活動、擾亂家庭或社會安寧及秩序之 個人行為,造成個人或他人身體上的傷害或財務的損失,皆可稱之為行 為問題(施顯烇,1995)。

本研究所指的「行為問題」是研究者觀察個案小傑在教學現場的行 為樣貌,並認定這些行為確實會阻斷教室內的教學流暢性,除了影響其 他學生的學習權益,最大的影響是小傑將錯失自身的學習機會及營造孤 獨的人際關係。小傑在課堂上的行為問題,說明如下:

(一) 干擾行為:

(1)在上課情境中,針對上課內容,未舉手或經教師叫到同意,而擅 自提問或回應。

(2)在上課情境中,用言語、表情或動作干擾同儕上課。

(3)上課發言、笑聲音量過大,干擾上課。

(二) 攻擊行為:

用言語攻擊同儕,說難聽的話、與人爭辯、生氣拍桌子、發生 衝突等。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對一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行為問 題處理之成效,因此本章探索的文獻主要有三個方向:智能障礙學生之 身心特質與行為問題、行為問題之功能性評量探討以及正向行為支持的 理論與相關實證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