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來處理個案的行為問題,分為發展、實 施與評鑑三個階段,以下簡述三個階段所使用的工具:

一、發展階段

此階段因應情境需要而使用相關的紀錄表格,確實記錄小傑的行為問 題出現、過程與結果,並做行為問題的功能性評量。

(一)個案行為問題訪談大綱(附錄一)

研究者在十二月初研究初始,即使用此表格內容,正式訪問十位同 儕及小傑個人,初步了解研究個案在同學眼中會出現的行為問題,並與 研究者在學校中所觀察到的行為問題做比較,訪談對象包括個案普通班 的同學、資源班同學以及個案自己。

(二)社交評量問卷(附錄二)

基於導師不認為個案的行為問題需要費心, 因此為確實掌握個案在 普通班上的人際互動狀況,研究者採用涂春仁(2009)編制的社交測量系 統第4.0版,做為本研究的測量工具,在普通班進行行動方案前的資料收 集工作。研究者依據此軟體及操作手冊進行問卷編制,於102年12月18 日請導師交由普通班同學填寫問卷,再依問卷結果轉換成個人社交關係 明細圖。此明細圖對於了解班級同儕對小傑的看法及小傑在班上的地位 如何,非常具有參考性。本研究只於研究初期使用此問卷做為資料收集 的工作。

(三)行為前後事件觀察紀錄表(附錄三)

此量表的使用時間約在本研究進行行為功能評量階段及發展階段使 用。主要是紀錄個案行為發生時間、發生的情境與個案的反應,了解個 案的行為問題樣貌及可能的功能,也針對行為問題發生的前事及教師處

理方式及產生的後果,做一番了解。研究者上語文課程,同時須兼顧注 意到小傑的行為狀況,因此上課之際會同時攝影,避免研究者忘記上課 的片段。其他需觀察的情境,包括搭檔教師的數學課程及在普通班的社 會課與自然課,研究者皆盡量同時錄影。另研究者在校園內其他看得到 個案的時間,也會記錄發生何事。

(四)行為問題觀察次數統計表(附錄四)

本量表主要是找到個案行為問題發生的頻率,用在功能評量階段,

透過一節課程以2分鐘為一時距,總時距為20的計次方式,紀錄個案在一 節課行為問題出現的次數,再轉換成百分比,以了解行為問題在行動方 案介入前的行為頻率。

(五)行為動機評量表(附錄五)

為找出個案的行為功能,除採用觀察與訪談外,亦修改鈕文英(2009) 之「行為動機評量表」,此評量表共有16題,主要可評估四種行為功能,

包括感官刺激、逃避、引人注意及要求明確的東西等,顧及研究者過於 主觀的印象,會與搭檔教師及丁老師討論個案的行為問題出現的前事與 後果,進而分析出行為問題背後的功能,此量表使用於功能評量階段。

(六)正向行為觀察次數統計表(附錄六)

本量表主要是找到個案正向行為問題發生的頻率,同樣用在功能評 量階段,透過一節課程以2分鐘為一時距,總時距為20的計次方式,紀錄 個案在一節課正向行為問題出現的次數,再轉換成百分比,以了解正向 行為在行動方案介入前的行為表現。

二、實施階段

在此階段,依據小傑行為問題背後的功能所擬定的正向行為支持方

案,在實際介入時,透過下列相關表格做紀錄,了解小傑行為問題的改 善情形及正向行為的出現頻率。

(一)行為事件觀察紀錄表(附錄七)

在方案的實施階段,本量表主要用在資源班語文課與數學課及研究 者在校園內其他看得到個案的時間,針對個案的行為事件做質性紀錄,

主要是了解個案行為問題是否有改善。

(二) 行為問題觀察次數記錄表

透過一節課程以2分鐘為一時距,總時距為20的計次方式,紀錄個案 在一節課行為問題出現的百分比,再轉換成百分比,以了解行為問題在 行動方案介入後的行為表現。

(三)正向行為觀察次數記錄表

透過一節課程以2分鐘為一時距,總時距為20的計次方式,紀錄個案 在一節課行為問題出現的百分比,再轉換成百分比,以了解正向行為在 行動方案介入後的行為表現。

三、評鑑階段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實施後訪談大綱(附錄八)

研究後期,此訪談表主要是了解執行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後,同儕對 小傑行為表現的看法。

参、記錄工具

為了收集、分析資料,研究者需使用下列記錄工具,以期能順利完成 本論文,分別是研究日誌、攝影機、錄音筆等,其中錄音機及攝影機均 經過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使用,茲說明如下:

一、研究日誌 (附錄九)

研究初期,透過「研究日誌」的撰寫,研究者能將小傑的行為問題 及相關人員討論後的行為問題表現,做重點摘錄,並從中思考。這對研 究者發現隱藏的問題與擬定策略是很有幫助的;研究後期,「研究日誌」

能幫助研究者思考介入策略的可行性。

二、攝影機

為確保在作觀察記錄時,能確實保有觀察時的持續度,會在教室一 隅放置攝影機,以不干擾上課流程為主。

三、錄音筆

經過被訪談對象的同意,在訪談過程中會使用錄音筆記錄談話資 料,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