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

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二年所頒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中,包含「本國語言」及「英語」,而本國語文之中,又包括「

國語文」和台灣鄉土的「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和「原住民語文」。本研究僅 探討本國語言部份,並針對語文領域課程統整的部分做研究。

語文領域的課程內涵,注重對語文的聽、說、讀、寫、作。基本溝通 能力、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而語文學習領域的內涵至少應包括「知識

」、「情意」、「能力」等三個層面。在能力取向的統整教學的概念下,語文領 域內的教學應落實「聆聽、說話、識字、閱讀、寫作」等教學,建立「說話與 聆聽」的基本功夫,其他領域則結合專業內容提供充分的應用和練習的機 會。因此,語文領域內能力取向的統整,可以使語文教學更嚴謹,不致忽 略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陸又新,2001)。

進行語文領域內的課程統整,許學仁(2000)提出在課程規劃統整方面,

注意單元的統整,以促進目標統整;在教材主題統整方面,注重主題規劃 能否達成語文功能的統整;在活動設計統整方面,整合經驗與生活的統整,

以達到階段能力的統整;在評量方式方面統整方面,強調問題解決與能力 的統整,呼應學力指標;在教材發展統整方面,則以能力架構統整為主。

在思考國小語文學科如何與其他學科統整時,除了尋找合適的教學模 式外,王鳳敏(2001)主張我們還需要借助語文能力和其他學習的關聯的研 究來擴大我們對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統整的視野。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

學習的經驗並非依學科領域或時空切割而具獨立性,反倒是延續和彼此影 響。在教室中,學生既用語文能力來進行思考、理解、表達、溝通、分享 等建構學科知識和概念,又藉這些學習經驗提升欣賞、組織和創作等語文 能力。

五、 語文課程統整模式

語文課程統整模式有下列幾種:

(一)以國語科教學單元為中心 1. 混合教學式統整

以國語科的教學單元為中心,在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為適 應兒童語言發展的順序,以讀書為核心,借重讀書所得的內容引發 兒童的興趣與思想,作有系統、有計畫、有步驟的安排,使讀書、

說話、作文、寫字調和起來的教學法。混合教學法主張教師不可代 替兒童學習,必需讓兒童親身參與,實際經歷,以求創新發表。

陳弘昌(1997)認為混合教學法是民國六十四年新課程標準所規 定的教學原則,其精神是以讀書教材為核心,說話、作文、寫字各 項有其密切聯絡,但其統整配合方式的運用,並無具體的準繩。

2. 本國語文單元統整教學

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本國語文教學時數大量減縮,如果 還是依照過去的教學流程來教,勢必有其時間的壓力。羅秋昭(2001) 認為以單一學科的單元統整,是依知識性質做統整的課程設計,可

以保有學科知識的系統性。教師突破課文單篇界線,分析課文重點、

特點和難點,運用統整的教學方式,將語文相同的形式或相同內容,

做有計畫的教學統整。

(二)以主題為統整中心

1. 科際主題式課程統整:科際式課程的思考起點在於主題,以語文 領域為主軸,尋找適合的主題,依主題分析出相關的概念,再依 概念屬性歸入不同學科,然後針對這些不同學科概念加以探討,

打破學科界線,使領域間整合。

2. 超學科主題式課程統整:超學科式課程統整又稱為概念式課程統 整,整個課程的目標就在於探討中心主題,主題之下所探討的概 念並不再進行學科屬性的確認,所有概念的學習在於理解中心主 題。此課程的模式以某個主題或問題為起點,而以解決問題為終 點,達到學校與社會統整的目標。

小結

語文是學習的媒介,任何課程的學習,都要以語文為工具,才能讓學 習者產生概念,逐步建構知識。兒童在透過語文學習是務實,不僅學會了 運用語言,及語言知識,而且也學習事物的知識。由上述可知在實施九年 一貫的課程統整時,採取超學科主題式課程統整模式,以語文領域做統整 課程的軸心領域課程,可以達成語文能力的統整、國語文與其他領域的統 整目標。

第三節 主題探索在國語文教學的應用

主題探索或稱為主題教學、主題課程,對於國民小學課程統整來說,最被

廣泛的運用的教學模式。課程的進行始於一個中心主題,這個中心主題會提供 一個知識的脈絡,而所有的學習活動就環繞著這個中心主題,因著探索主題,

教師可安排多元的學習活動,整個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獲得一個完整的主題概 念,因而消弭學科之間的障礙。然而教師須對主題探索的內涵及實施程序有確 切的認識,才能達成此一目標,否則為統整而統整,會把學科知識變得更支離 破碎。以下研究者就主題探索的內涵、主題選擇的來源及教學進行步驟以及本 研究所選擇的統整模式詳細說明,探討主題探索如何應用於國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