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教學轉化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內教學轉化相關文獻

壹、理論的基礎視角

從三個理論中可擷取出教學轉化的概念來與台灣的教育脈絡相映照,甚至是 發現到理論之外的教育意義,因而,研究也再次提出三個理論的基礎概念,以使 研究於觀看文獻前有一個較為清晰、完整的教師教學脈絡及轉化概念。三個理論 分別是 Goodlad 的課程層次理論、Shulman 的教學理論及 Keddie 的課堂知識,

Goodlad 所提出的課程理論,以知覺課程和運作課程更貼近於教師的課堂教學,

因此,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轉化關乎教師如何知覺個人教學,如何將教育目標、教 材文本或知識內容透過教學方法、策略的選用來加以轉化,並在師生互動過程將 教學運作於課堂中,此理論乃提供一個較大的課程脈絡來協助研究觀看教師教學 的相關文獻。而 Shulman 的教學理論是以提供教師一個教學的思考方向,也就是 教師教學知識及教學步驟的啟示,其中,教學步驟中的轉化概念,教學準備、陳 述表示、選擇及依學生特性調整乃有助於研究針對教師教學轉化概念及歷程進行 深入探究,使研究對教師的教學架構有較為清楚的輪廓,並可藉由教學轉化概念 及七大知識基礎來協助觀看文獻中教師教學的轉化過程。至於 Keddie 的課堂知 識,則能使研究清晰的觀看到學者脈絡與教師脈絡其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落差及其 對教學所帶來的影響,因而,透過此三個理論基礎的啟示也有助於輔助研究進一 步觀看國內教學轉化的相關文獻。

貳、國內相關文獻的整理及分析

依據理論的啟示,可發現理論乃有助於分析、探究教學的轉化概念,因此,

以下也以理論來輔助觀看國內教學轉化相關文獻,並透過國內教師教學的相關文 獻整理(表 2-1),來針對研究所欲探討的教師教學轉化歷程進行探討和分析,期 使研究對於台灣教育脈絡下的教師教學轉化歷程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及對後續研

32

究資料能有更為清晰的判斷及分析。

相關文獻的蒐集與整理乃是依研究主題的概念來進行資料的初步檢索及選 取,是以「教學轉化」的關鍵字於台灣碩博士論文網進行文獻的檢索,然而,因 檢索後的相關文獻與本研究所欲探究的主題、概念並非相同,因此,乃放大關鍵 字的定義,以「轉化」概念的關鍵字來檢索文獻,並運用第二層的關鍵字「教學」

概念來進行進階檢索,而得以檢索到二二O 筆的文獻資料,因而從二二 O 筆的 文獻資料中來進行教學轉化文獻的篩選,而文獻的選取乃是依本研究的主題及目 的來進行篩選,以初步挑出與研究主題及概念較為貼近的十五篇文獻,而過程中 則以文獻的內容及主題脈絡來挑出六篇較具教學轉化代表性及意義的文獻來進 行文獻的初步整理及分析。而期刊文獻部分乃是於台灣期刊索引系統進行檢索篩 選而來,即透過轉化概念的關鍵字來進行檢索,並進一步挑選出兩篇與研究主題 相關的文獻來進行國內相關文獻的進一步分析。因此,挑選出兩篇期刊及六篇碩 博士論文,共計八篇文獻來進行國內教學轉化相關文獻的整理及分析,透過文獻 資料所呈顯的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結果等四個面向來做進一步 的探討及剖析,以期協助研究進一步探求教師的教學轉化行動及其轉化的深層意 義。

一、研究主題的釐清

從相關研究文獻的主題來觀看,可以發現在探究轉化概念的教學文獻中,會 是以課程實踐與教師教學實踐兩個與教師教學轉化相關的層面來進行探討。以課 程實踐的轉化來進行教師教學的分析,即是從課程理念、課程綱要、教科書文本 等官方知識以及課程層次的概念,正式課程、知覺課程與運作課程等較具規範性 及較大的課程層次視角來進行教師教學的探究,其中,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

(2010)即是以課程理念、綱要及教科書文本來進行九年一貫課程轉化議題及因

33

應的研究分析;而黃小芳(2007)則是以教師對課程的文本詮釋來進行教師的教 學實踐探究;田奇玉(2008);李淑媚(2010)也以課程於教學的實踐行動來進 一步探究教師的教學;而徐慶宏(2006)則是從 Goodlad 的課程層次,正式課程、

知覺課程及運作課程的角度來觀看教師的教學轉化歷程。而教師教學實踐的相關 文獻則是從教師的教學知識及教學轉化等教室層級的教學實務面來進行探討,是 以陳皓薇、林逢祺、洪仁進(2004);黃仁柏(2005);陳國泰(2006)的文獻中,

皆可發現到以教師的教學知識及教學實踐來探討教師的教學行動歷程及其知識 轉化的一個研究取向。根據上述文獻主題的討論及釐清,可以發現國內教學轉化 相關文獻可以分為課程轉化及教學轉化兩部分,課程轉化是與 Goodlad 課程理論 所提及的課程層次及 Keddie 所討論的學者脈絡等屬於課程層面的概念來進行探 討;而教學轉化則主要是以 Shulman 所提及的教師知識及教學步驟等屬於教師教 學理解及詮釋等概念進行研究主題的討論,而本研究因是以探究教室層面的教師 教學轉化歷程,須深入教師的課堂來觀察及分析其教學並瞭解教師的教學思考,

而採以教學轉化的主題概念來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選用

在研究方法的選用上,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研究皆是以個案研究法來進行教師 教學的探討,並輔以觀察、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等資料蒐集的方式來進行研究資料 的蒐集,而部分研究則是以問卷調查法、內容分析法、文獻分析法、行動研究法、

理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來進行探究。從相關文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中可以發現,

以個案研究法來探究教師教學轉化歷程,是可以深入瞭解個案教師的教學思維及 其教學詮釋歷程的,此乃可以協助研究探求到 Shulman 教學理論中所論及的教學 知識及教學步驟等相關資料,並進一步協助研究探究教師的教學轉化歷程,因而 研究乃採用個案研究法來做為探究教師教學轉化歷程的研究方法,並輔以觀察、

訪談及文件資料的蒐集方法來彙整及分析資料,以深入教師教學脈絡來理解及剖

34

析教學轉化的運作歷程與意涵。

三、研究對象的選取

從文獻所呈現的資料中,可以發現部分研究乃是以社會領域及人文領域的教 師教學實踐來進行教學轉化的探究,而僅部分教師是以自身的教學來進行研究及 省思。因而,研究也進一步思考社會領域及人文領域的教學特性,進而認為社會 與人文領域的學科因文本的內容較為豐富多元,且多為字面上的內容陳述及概念 傳遞,是需要教師透過解讀及詮釋的過程才能運作於個人教學的,而不同教師因 個人理解及解讀的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教學詮釋,因此,透過觀看教師對人文及 社會學科教學內容及概念的詮釋過程,也更能夠具體的看出教師所運作的教學轉 化歷程,而本研究因是以社會領域的歷史科教學來做為研究探究的討論學科,因 而能夠透過該科教師對歷史教學內容及方法的判斷、選擇及詮釋過程來進一步挖 掘普遍教師的教學轉化歷程及意義。文獻中可觀見大部分研究的研究對象選取乃 是以國小教師居多,而國中教師則較少,甚至,以高中教師來進行探究的研究則 更少,因而推測應是國小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概念較易於觀察及分析,且教師所進 行的教學詮釋較為簡單明瞭,因而多數研究皆是以國小教師的教學來進行探究,

而研究認為探究高中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識及教學方法選用過程更具研究意義,其 學生的多元背景和程度、教學內容的深廣度更會是教師教學時需透過教學轉化過 程來加以思考及詮釋的,因此,透過探討高中歷史科教師的教學也有助於研究理 解及分析教師的教學轉化歷程。

四、研究結果的分析

從文獻的研究結果來探討,可以發現到大部分文獻乃是從課程及教師教學來 分析教學轉化,因而提出教育情境、教學文本及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相關結論 及看法。在教育情境面,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2010)即提及了課程理念的

35

推動與落實及課程綱要的規範作用等,而徐慶宏(2006);黃小芳(2007);張芬 芬、陳麗華、楊國揚(2010)則都提出了教學文本影響教師的教學轉化及詮釋行 動等相關概念和看法。在教師教學面,所有的研究也都指出了透過教師教學知識 及教學詮釋行動對教師個人形塑教學轉化歷程的觀點,然而,關於學生學習的教 學轉化研究是較少研究能夠關注到的,僅以黃仁柏(2005);徐慶宏 (2006);

黃小芳(2007)能從學生的角度來探討及反思教師的教學轉化行動。從教學轉化 相關文獻的結果及理論的啟示來探析,可以發現 Shulman 教學理論中所論及的教

36

37

38

理念之推動與落實;三、課 程綱要已某種程度成功地將 課程改革理念予以轉化,具 有規範作用;四、中央宜善 盡課程管理權責,發展相關 釋義文件;五、擬定課程綱 要的課程專家宜受邀全程參 與課程發展,與學科專家、

教學者充分溝通理念,期能 協商出理想與現實間的均衡

教學者充分溝通理念,期能 協商出理想與現實間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