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阿哲老師的教學轉化

第二節 陳述表示與選擇

教學歷程中,老師對於教學方法的瞭解及選用也會是影響其進行思考及詮釋 教學內容的關鍵,老師須能針對所欲教授的教學主題來選用教學方法,並依教學

83

情境來更替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進行教學,如此才能有助於知識的傳遞及學生的學 習理解。阿哲老師的教學乃是透過問題思考與推論解釋及主題深究與事例討論等 教學方法來轉化教學內容,藉由提問、推論及討論的過程來將抽象的知識概念進 行解釋及鋪陳,而此也是老師藉由陳述表示與選擇的轉化概念來轉化教學的歷 程,因此,乃針對阿哲老師詮釋教學的歷程來進行討論及探究。

壹、問題思考與推論解釋

問題思考及推論解釋是老師教學過程中藉由陳述表示及選擇的轉化概念來 選取教學方法,以將抽象知識概念具體解釋及討論的過程,而此也是老師培養學 生能力的教學過程,老師乃是透過問題思考及推論解釋的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思 考及推論的能力,而老師為何及如何來使用此教學方法以進行知識概念的轉化?

其轉化的歷程及意義為何?將透過下列的教師教學資料來進一步描繪及討論。

一、思考及推論的教學概念

問題思考及推論解釋是歷史教學中相當強調的概念和能力,教學不應侷限於 文本內容的字句,更不應僅是文本的朗讀或背誦,因而需要教師對於知識、概念 的進一步思考及詮釋,以歷史科而言,歷史內容深具廣博知識及複雜的因果脈 絡,因此,歷史教學的文本和知識概念也就更需要透過教師進一步的選擇及詮釋 來加以轉化,以教授學生課程相關重要概念及價值,其中,教師的教學引導以及 所運用的教學策略、方法也就有了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了。而英國學者 Peter Lee 也提出了他個人對於歷史教學的相關見解,認為歷史教學應是教導學生第二階的 概念(second-order concept),而非僅是歷史內容的教導及講解,他認為良善的歷 史科教學應是教導學生對於歷史事件的詮釋、歷史脈絡的瞭解、史料證據的運用 和推測以及同情的理解等(引自 Zarnowski, 2006)。此第二階的概念乃在於引導 學生對於歷史產生進一步的理解、思考,甚至是讓學生進入到神入(empathy)

84

的歷史學習狀態,也就是希望能夠讓學生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行思考並設身處地 去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因而,為了引出學生的第二階概念,需要老師運用 及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詮釋,以透過問題思考、隱喻、舉例或 解釋等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來轉化知識概念並營造出歷史的學習氛圍。在阿哲老 師的課堂教學中,問題思考、歷史事件的推論以及典故事例的延伸討論是其運作 歷史課程的個人教學方法及特色,

歷史就是我們所了解的過去,或者是說,我們對於過去,所做的了解。喔,

那怎麼樣才能夠了解過去呢?喔,不是靠瞎掰,不是靠什麼,是有一定的方 式的喔,那這個方式,我們會在每一個章節裡面,我們都來貫徹,我們都來 教各位,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做出來的?你們所看到的歷史,是怎麼出 來的?好,在這裡,稍微給各位複習一下,那基本上,沒有什麼,沒有歷史?

對,老師會一直給各位重複這段話,沒有資料,就沒有歷史,沒有真的資料,

當然就不會有真的歷史,對不對?那資料?好,資料呢,是給各位拿來當作,

確認過去的證據來使用的,然後,你有了資料做為證據,那你可以再根據這 些資料,去做出推論、證明,當然,你的推論證明,需要很嚴謹、很有邏輯、

很周延,喔,你所推論出來的過去,才有足夠的可信度、正確性,好,最後,

你確認了這些所謂的歷史事實之後,真的,你要認識過去,了解過去,而不 只是,知道過去的話,你要學習設身處地的想像,同情的理解,對,好,OK,

那這個是基本的概念。那接下來,我們曾經給各位做過一個練習,我們來看 在距離我們最遙遠、最遙遠的過去,也就是人類,或者是我們現在講中國史,

我們的祖先,最早、最早從沒有文明開創出文明的時候,那一段過去,我們 怎麼了解?一樣的,我們需要資料,沒有資料,沒有歷史。對,那當時沒有 文字,哪來的資料?那在這邊,其中一種資料,在理解這一段過去的時候,

我們所找的到的第一類資料就是所謂的考古資料。(課 C1B0100924)

85

阿哲老師十分重視歷史研究能力,他相當強調「沒有資料,就沒有歷史」, 以及對於沒有證據的歷史不做進一步推論。因而,老師於教學過程中多使用問題 及質疑的語氣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透過問題的反思來推論出主題所要傳 達的核心概念。而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同樣可見老師對於學生歷史第二階概念的 培養,要求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想像及產生同情理解的歷史學習觀念,甚至期望 學生能夠透過史料證據的運用來推測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然而,學生能否透過 老師的教學來培養歷史的第二階概念,則需老師慎選教學方法以及對於學生特性 和程度的進一步思考,如此,才能在教學轉化的歷程中引出學生的歷史思維及培 養其能力。

而老師也曾要求學生於空白紙上畫下一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圖示,並要同 學從這項作業進行思考和推衍,而後則延伸至課堂進行討論及分享,以讓學生對 於歷史的理解和解釋有更多元的思考面向。

老師:好,新石器時候代早期的遺址,然後呢,我們可以看到,有初步的分 工,有宗教的觀念,然後呢,有?貴族,對,有基本上的階級差距和統治機 構,然後呢,有貧富上面的差距,但是不管是貧富差距還是階級差距,都不 是很差。這圖是活動中心,有可能,喔,但是,我們也有看到,這裡面的結 構,他是這樣子的,柱子外面,就是整個房子的外殼所形成的柱洞,中間喔,

這樣子,中間是門,對不對,再裡面,有比較少的柱洞,然後呢,在這邊,

有小柱子,然後呢形成的是小房間,這形成的是小房間,然後這邊有小門,

喔,那請問一下這代表什麼用意呢?這些小房間是幹麻用的呢?那基本上,

如果你對傳統中國建築,歷代建築你有了解的話,你會發現,這個跟我們傳 統建築的基本元素、概念,世界其他文明沒有的……一致,前面這個是大廳,

在我們的傳統詞彙裡面叫做「堂」,這裡大概可以當活動中心是沒錯,大家要

86

集合討論事情的地方,沒有錯。但是,後面,前堂後嗣,後面是給人住的地 方,小房間,對不對,小房間是幹麻的,給人住的,就好像你家最前面一定 是客廳,然後客廳的後面才是你睡覺的臥房,對不對。那有了這些小房間,

那這些小房間呢,到底是活動中心呢?對,好,那所以我們可以做出一個比 較周延的推測是,這很可能還是一個統治者居住的地方。然後呢,只不過前 面這個大廳,是可以來開會、來討論,然後正式的儀式活動的場合,然後後 面的小房間,很可能是這些統治者,生活起居的地方,那整個建築的格局,

跟後代各個朝代的中國傳統建築一樣,有共同的這個形式,那這個是比較詳 細的說明啦,我本來並沒有想要講這麼多,但是既然有人問起來,我可以這 樣子做解釋,那麼這邊也可以給各位一個教訓就是,同樣的資料,可以做出 幾種解釋?

學生:很多種。

老師:對。那其中具有合理性的,可能只有幾種?

學生:一兩種。

老師:也有很多種。好,那所以呢,歷史不會被人家看完、寫完就完了,一 個好的歷史學家,他可以從同樣的過去當中,看出不同的意義,不同的價值,

但是一樣合理。那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的證明,過去,是用資料,經過推證,

而得到的,那資料很重要,推論證明也很重要。對不對,這一比就知道了嘛,

你們作業拿出來,你們寫出的是什麼,跟我在台上,跟各位推論出來的東西,

中間是不是豐富程度有很大的差距,對不對。好,這個就是你有沒有具備推 論能力,可以造成的差距,你有推論能力,同樣的資料,你可以了解很多很 豐富的過去,你沒有的話,資料只是一堆死的東西而已,好,那在這邊給各 位建立起這樣子的一個概念。(課 C1B0100924)

在講述及回饋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老師對於歷史研究的重視,同時可見老師

87

對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判斷能力的看重,開放式的作業設計需要學生透過 思考及推論的過程才能夠逐步完成,學生從中自行蒐集資料以觀察歷史現象及其 因果關係,嘗試運用個人的思維來做因果的推論,在繳交作業後,老師所給予的 多元解釋及回饋的教學歷程也在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而此也展現出老師的 教學專業及其在歷史教學上對學生的期盼。Ben-Peretz(1990)曾提出課程潛力

(curriculum potential)的概念,除強調教室中師生共創課程的潛力外,更進一 步的強調課程是由教師對教材的詮釋及其專業的知識而來。阿哲老師課堂中帶領 學生進行作業討論,從圖示解釋到整體推論論述的教學過程中,除看見老師如何 運用不同的解釋角度、推論觀點來將抽象的圖示具體詮釋於教學中,也看到了老 師如何透過個人的教學專業和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以下幾份學生的作業(參見

(curriculum potential)的概念,除強調教室中師生共創課程的潛力外,更進一 步的強調課程是由教師對教材的詮釋及其專業的知識而來。阿哲老師課堂中帶領 學生進行作業討論,從圖示解釋到整體推論論述的教學過程中,除看見老師如何 運用不同的解釋角度、推論觀點來將抽象的圖示具體詮釋於教學中,也看到了老 師如何透過個人的教學專業和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以下幾份學生的作業(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