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國際組織對跨國公司侵害勞動人權之回應

第一節  國際經貿體系

第一款 GATT/WTO卸責之態度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簡稱 GATT) 於1947年成立後即以全球貿易自由化為其核心理念,進而推動國際經濟

43

貿易的合作及發展,其前身源自於戰後未能成功建立的國際貿易組織

(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ITO)。111ITO代表著當時戰後國際經 濟發展被認為係重建新世界秩序中的核心角色,並且國際經濟發展應與人權發展 其對於人權面向的衝擊層面,使得GATT及日後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111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美國政府堅信重建國際經濟扮演著戰後世界秩序中之核心角色。

因此在重建國際經濟與貿易的脈絡下,出現了組成新的國際機制的呼聲,亦即:國際貨幣基 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ation)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以及國際貿易組織

(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前二機構於1946年開始正式運作,惟國際貿易組織卻從未 成立過。Laurence Boisson de Chazournes, The 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 and Human Rights:

Converging Tendencies, in ECONOMIC GLOBALISATION AND HUMAN RIGHTS 210 (Wolfgang Benedek, Koen De Feyter and Fabrizio Marrella eds. 2007).

112 Havana Charter, Art. 7 ¶¶ 1-2 (Mar. 24 1948). 《哈瓦那憲章》(Havana Charter) 係國際社會為成 如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共謀全球經濟繁榮與提昇國際勞動標準。ILO, Declaration Concerning the Aims and Purpose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 Art. 2 (d) & 4 (1944).

113 Se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 1 of the Preamble, 1947 [hereinafter GATT].

114 See, Former Director-General of the WTO, Mike Moore, Speech to the ILO, How Trade Liberalization Impacts Employment (Mar. 18, 2002), available at

http://www.wto.org/english/news_e/spmm_e/spmm80_e.htm (last visited June 1, 2009). 並參見徐 揮彥(2005),《從多哈發展議程之擬定論世界貿易組織中貿易與人權之互動關係》,東吳 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博士論文,頁104。

44

Trade Organisation,以下簡稱:WTO) 未能處理跨國公司侵害勞動人權問題且備 受爭議,然而至今GATT/WTO卻仍堅持此一立場。

在GATT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嘗試於1987年時,將 國際勞動人權納入國際經貿議題當中。其強調國家或產業的比較利益不應建立在 否定勞動人權之上,並且嘗試將此議題納入大會討論議程之中,然而其後受到開 發中國家的反對而告失敗。開發中國家則認為GATT及相關機制無法處理國際勞 動權利之議題,而應由其他更適之組織處理之-如ILO。115在1996年WTO於新加 坡舉行的部長會議中,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再度希望將勞動人權議題納入 WTO之內,主要希望將所謂的社會條款 (Social Clause)116 納入自由貿易體系之 內。然而受到開發中國家強烈反對的壓力下,WTO駁回了已開發國家的倡議,117 並且於該次部長宣言 (Singapore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中第四點協議中言明:

我們重申遵守國際上所承認的核心勞動基準的承諾,而ILO則是制訂且執 行該等標準的適責 (competent) 機構;並且確立我們支持該組織於推動該 等標準的立場。我們相信貿易的增加及推動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經濟成長 與發展,將有助於推動核心勞動基準。我們駁斥以勞動標準達成保護主義 之目的 (protectionist purposes),並且認同各國(特別是低工資的開發中國 家)所擁有的比較利益決不應受到質疑。準此,我們亦意識到WTO與ILO 秘書處將持續進行現有的合作。118

115 李慶恩(2007),《全球化下有關勞工權保障之法律問題研究》,頁55,東吳大學法學院法

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16 所謂的社會條款議題 (the issue of Social Clause) 係探討勞動標準與自由貿易體系間的連結 (linkage) 問題;而社會條款則指世界貿易組織之會員國得因他國違反相關國際勞動標準,得 以合法拒絕給予其貿易優惠。Virginia A. Leary, The WTO and the Social Clause:

Post-Singapore, 8 EUR. J. INT'L L. 118, 118-19 (1997).

117 李慶恩,前揭註115,頁57。

118 “We renew our commitment to the observance of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core labour standards.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is the competent body to set and deal with these standards, and we affirm our support for its work in promoting them. We believe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stered by increased trade and further trade liberalization contribute to

45

此一宣言反映出了至今WTO仍然堅持,其落實核心勞動基準的方式主要仍 是透過促進國際貿易一途;並且若將落實勞動人權的任務納入其體系之中,將可 能有害於國際貿易的發展。

在1999年的西雅圖第三屆WTO部長會議中,美國、加拿大及歐盟代表均又 對相關勞動人權議題提出建議,此三方除重申ILO應為制訂及處理國際勞動議題 的適責機構外,美國則強烈主張應透過貿易制裁之方式,懲罰違反國際勞動標準 之會員,以強化各方於國內落實國際勞動標準;119惟同樣面臨開發中國家強烈反 對的聲浪下仍告失敗。最後2001年的杜哈 (Doha) 部長會議宣言也僅是重申 WTO一貫的立場而爾。120

故此,雖然WTO願意支持ILO推動勞動人權之立場,但卻明確地拒絕於該組 織中處理任何該等議題的可能性。GATT/WTO身為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主要 推手,各方主張其應積極處理國際勞動權利的呼聲從未斷過,然而WTO卻始終 採取排拒之態度,因而完全不願透過其自身之機制處理任何跨國公司侵害國際核 心勞動基準的問題。

第二款 OECD

the promotion of these standards. We reject the use of labour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ist purposes, and agree tha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ountries, particularly low-wage developing countries, must in no way be put into question. In this regard, we note that the WTO and ILO Secretariats will continue their existing collaboration.” WTO, Singapore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1996), supra note 12.

119 加拿大則認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工作小組,研究貿易、發展及社會等議題;歐盟則提案應

成立工作論壇以討論相關之勞動議題。李慶恩,前揭註115,頁58-59。

120 “We reaffirm our declaration made at the Singapore Ministerial Conference regarding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core labour standards. We take note of work under way in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on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globalization.” WTO, Doha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2001), available at:

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minist_e/min01_e/mindecl_e.htm (last visited June 5, 2009).

46

相較於WTO卸責的態度,OECD則是相當早即意識到跨國公司的經濟力對 於勞動人權衝擊的問題,121而早在1976年即發佈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多國籍 企業指導綱領》 (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以下簡稱:

《OECD綱領》),122123期以提供跨國公司之跨國商業性活動一定之建議性準則。

124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提升世界生活水準並期對世界貿易發展有所貢獻;並且提供 政府間處理共同公共政策問題的經驗分享及協調國內與國際公共政策。OECD.org,

http://www.oecd.org/, the follow ‘About OECD’ (last visited June 5, 2009).

122 OECD Guidelines, supra note 28. 《OECD綱領》係含括於OECD於該年提出的《國際合作暨發 展組織國際投資與多國企業宣言》之中。

123 1970年代國際社會之所以積極回應跨國公司對於人權侵害之問題,主要是回應當時南非種族

隔離政策下,對於跨國公司於南非投資時經常造成或間接促成人權侵害之情事;另外係跨國 公司協助智利革命組織推翻當時之共產政權,引起國際譁然。Bob Hepple, A Race to the Top?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Guidelines and Corporate Code of Conduct, 20 COMP.LAB.L.&POLY J 347, 353-354 (1999); see also, Peter Muchlinski, Attempts to Extend the Accountabilit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Role of UNCTAD, in LIABILIT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97, 98 (Menno T. Kamminga & Saman Zia-Zarifi eds. 2000).

124 該綱領在1976年為OECD會員國所採納後,最近一次的修正是在2000年的時候,該次修正增 加了對於消除童工與強制勞動的建議、打擊賄賂貪污以及消費者保護議題等。 依據現行版本 內容業已包括:1. 資訊揭露、2. 就業及勞資關係 (Employment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3. 環 境、4. 打擊賄賂、5. 消費者權益、6. 科技、7. 競爭、8. 租稅等範疇。足見OECD暨發展組 織已全面性地針對跨國公司所可能產生的社會、環境面的衝擊,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建議。

OECD Guidelines, supra note 28.

125 Id., Chapter IV, Art. 1b, 1c & 1d. 關於禁止歧視政策上面,該綱領包含類別有種族、性別、宗 教、政治理念、原國籍背景 (national extraction) 和社會出身 (social origins),且並不禁止符 合各地政府所建制的優惠性差別待遇。

126 Id., Chapter IV, Art.1a, 2a & 2b.

47

及協商行為之精神。其特別強調,跨國公司不應採取,威脅將部分或全部營運單 位自爭議所在地之國家遷出,或將自該企業於其他國家的組成體調入員工,以對 勞資協商產生不正當的影響或妨礙勞工行使自由組織工會之權利。127另外OECD 也鼓勵跨國公司在可行的條件上,積極促使其商業上的合作伙伴遵守此一綱領。

128

《OECD綱領》係由OECD及41個採納此份綱領的國家,共同建議跨國公司 良好商業行為的原則及標準。此份文件本身並非屬於國際法上之公約或具拘束力 之法律文件,自然非具法律強制性。129然而當中某些準則可能已經屬於透過其他 法源,得以拘束跨國公司之法律義務(例如:投資當地政府已有禁止僱用童工之 法令);對於其他尚無法透過其他法源對其產生拘束義務之準則而言,《OECD 綱領》主要係採取訴諸所謂「公司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的 方式,鼓勵跨國公司自願性遵守或採納或參酌此綱領成為跨國公司本身的內部

「行為準則」 (Codes of Conducts) 。130為了進一步推動此綱領,OECD建立了

「OECD跨國投資與多國籍企業委員會」 (OECD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以下簡稱:CIME。)負責闡述綱領內容,

並與國際上主要推動跨國公司人權議題之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定期交換意見並做 成報告;並且要求採納此一綱領之國家必須建立國家聯絡點 (National Contact Points) 、負責區域推廣業務、回應當地各方於落實綱領時所提出之疑義。131另 外此綱領於2000年修正時,特別賦予國家聯絡點處理有關跨國公司違反《OECD 綱領》的申訴案件,在爭議各方同意下,提供解決紛爭之協助,例如調停

127 Id., Chapter IV, Art. 7.

128 Id., Chapter II, Art. 10.

129 Id., Chapter I, Art.1.

130 參見本論文第四章第二節,頁91以下之說明。

131 OECD Guidelines, supra note 28, at 32.

48

(conciliation) 或調解;並且允許勞資雙方以外之利害關係方 (例如:非政府組織) 亦得提起。132因此各國當中的國家聯絡點實為落實此份綱領的主要機構。

雖然OECD試圖從各方面加強落實《OECD綱領》的可能性,但是此綱領對 於落實核心勞動基準於跨國公司之上的效果仍備受質疑。首先CIME負責與國際 上各方交流對於綱領中原則之意見,雖有助於國際標準之形成,結合國家聯絡點 的活動似能達成鼓吹的效果,但是對於真正的落實並無太大實益;其次,OECD 要求CIME釐清綱領標準時,不得直接針對特定公司的情形做出結論,133因而無 法產生譴責跨國公司違犯勞動人權的效果。134再者,真正負責落實綱領任務的國 家聯絡點,僅存在於採納OECD的41個國家之中,雖然大部分OECD會員國多為

雖然OECD試圖從各方面加強落實《OECD綱領》的可能性,但是此綱領對 於落實核心勞動基準於跨國公司之上的效果仍備受質疑。首先CIME負責與國際 上各方交流對於綱領中原則之意見,雖有助於國際標準之形成,結合國家聯絡點 的活動似能達成鼓吹的效果,但是對於真正的落實並無太大實益;其次,OECD 要求CIME釐清綱領標準時,不得直接針對特定公司的情形做出結論,133因而無 法產生譴責跨國公司違犯勞動人權的效果。134再者,真正負責落實綱領任務的國 家聯絡點,僅存在於採納OECD的41個國家之中,雖然大部分OECD會員國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