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臺北市基層人員在參與式預算的執行歷程

第四節 基層執行人員在執行困境中的因應策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仍是值得被推廣的,雖然對於上級交付的執行方針並不滿意,卻也 是搭著參與式預算的既有管道,去實踐自己對政策初衷的理念,例如 把宣傳重心從鄰里及大學,轉移到國高中校園,期望能一步步落實公 民教育扎根的理想,而這樣的自我實現,也讓基層執行人員在工作上 對於自己的社會貢獻獲得滿足。

在執行人員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這三種執行意向的類型交錯出 現,每個人所面對的境況與資源皆不相同,個性也不相同,因此所表現出 來的執行意向就有程度上的差異,即使是高度不認同該項政策執行手段的 人,也會在日常業務中堅持自己的底線,期許能有微幅的效果產生,而在 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時也會展現出不同程度的執行意向與熱忱,因此很難將 每個人單獨歸類在哪一個類型中。

第四節 基層執行人員在執行困境中的因應策略

為了使政策能執行下去,即使在過程中遭遇困難,基層執行人員也必須急中 生智,利用身邊熟悉的管道與資源,提出化解危機的因應對策。本節針對前述所 提的執行困境與執行人員的態度意向,說明其如何對執行者因應策略的選擇產生 影響。

一、 基層執行人員對問題困境所產生的因應策略

基層執行人員所面對的困境,主要在於不熟悉的工作模式、參與民眾 難尋、相關局處的排斥感,以及政策的不斷變動。在面對這四個面向的困 境下,執行人員也分別發展出配套的因應策略。

(一)面對群眾的因應策略

工程人員不習慣面對廣大民眾的工作模式,然而因應業務的改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仍必須配合調整,陪伴學校的功能也就是給予公所執行上的協助,例 如老師可以幫忙主持住民大會,帶動現場討論的氣氛,也可以訓練學 生帶領各桌的提案討論,同時也訓練並傳承給公所同仁,在初期的壓 力可以獲得紓解,長期上也能慢慢適應這樣的運作方式,往後公所就 能自己做得很好。

目前跟他們配合還蠻密切的,然後他們也會支援我們當主持人,

所以我們主持人都不是區長。(E2:56)

政策執行初期,陪伴學校老師在各方面都有較深入的參與,公所 同仁會與老師討論流程怎麼進行、現場準備什麼東西、哪些人需要在 什麼位置等細節,也包含宣傳要怎麼做,有受訪者就表示,公所人員 在海報設計上只想著要把所有重點鉅細靡遺的寫上去,深怕遺漏了哪 一項重點沒有提供予民眾知悉,老師就會給予修正建議與指導,這對 於公所同仁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的訓練。

我們會覺得像我們工程的腦袋就是像 SOP 我把它寫得很清 楚...民眾看得下去嗎?...就會告訴我其實至少這個部分,方 向的部分老師會帶我們一下。(B1:20)

(二)參與人數不足的因應策略

參與人數不足的問題,是執行上需處理的最大煩惱,主要發生在 住民大會與i-voting 階段。為解決人數不足的問題,公所同仁會透過 里鄰系統、結合校園、提供小禮物之誘因等方式來因應。

1. 住民大會人數不足的因應策略

在辦理住民大會遇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要去哪裡找這麼多願意 來參與的民眾?民政系統最直接的管道就是藉由里鄰系統去宣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然而宣傳後真的會主動報名的人仍非常少,因此為了湊足人數,各 區只能請里長動員里民們幫忙,里長會找來一些與其互動較多的鄰 長與里民,或者社區的守望相助隊,以湊足辦理一場住民大會所需 的人數。

民眾瞭解以後就覺得這個政策是非常麻煩的,結果變成沒有人 想要來參加這個提案,所以我們只能找里長,去找一些人來做 一些案子。(D1:5)

而透過里長被動員來的民眾多是屬於退休老人,他們可能沒有 什麼想法,或者並不擅於表達,更多的是他並不知道自己來這邊是 要做什麼的,只知道自己是被找來湊人數,以及投票的時候要支持 自己里長的提案(觀察紀錄106-A03、106-A04)。另一方面,公所在 每一場住民大會都有提供餐盒或小點心,也是一個吸引民眾參加的 策略,尤其對於被動員的人來說,就是來這邊跟街坊鄰居們聊聊天、

順便領個餐盒的聚會場所,所以他們也蠻願意出來的。

為了就是要湊足桌的人數,就是叫里長另外再成立一桌,就隨 便提一個案子,對啊!就是常常有出現這種情況啊!就盡量把 人數湊多。(D1:14)

里民那邊我們有時候也會宣導,就說你們來的話...就是來上 課什麼的,因為我們也都有附點心餐盒,那有的民眾就會有興 趣。(E1:36)

有些區的做法則更切實際,公所同仁會提供一些可能符合地方 民眾需求的問題,再去說服民眾認同這樣的問題重要性,鼓勵他們 到住民大會現場提出來,這樣的做法對民眾來說也能達到實質效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就有較高的意願來幫公所這個忙。

實際上執行會去鎖定一個族群,或是鎖定人,最主要就是瞭解 他們的需求,然後我們去看有沒有辦法去藉由他們的需求,讓 他們來參與,從需求面開始開發客源。(A1:29)

實際操作方法就是先找出5 到 6 個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執行 人員認為可以在參與式預算上被解決的,每一個問題再找到一個可 以擔任提案人的意見領袖,可能是里長、宮廟、協會,或者一些團 體,再藉由每一個意見領袖去找5 到 6 個人來參與。這樣的做法至 少可以維持辦理一場住民大會的基本盤。

然而,當政策走到第三年,從里鄰系統找人可能已經越來越難 有新的民眾加入,每年能動員到的人可能都是熟面孔,因此各區也 開始走進校園,辦理校園場的住民大會,請老師幫忙帶整班的學生 來參加,ㄧ方面解決了參與者難找的問題,一方面增加學生比重還 可以降低參與者的平均年齡。

老實說每年如果要這樣玩一輪參與式預算,你請來的人可能到 最後都老面孔,現在稍微有點轉化,現在是要走進校園。(C1:39)

2. 提升 i-voting 投票成效的因應策略

i-voting 是另一個需要大量民眾參與的活動,然而在捷運站等公 共場合設點,民眾通常匆忙且抱著懷疑的態度,要快速累積票數的 方式就是到大學設點拉票,在校園中客群集中,學生幫忙的意願較 高,且對於線上投票的操作方式沒有進入障礙。除了學校設點的管 道外,也有公所會到高中課堂上宣導,請整班同學一起來投票,或 者利用其他民眾聚集的場域,當場請民眾進行投票,例如里鄰長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練課程或初階課程。

好像感覺連半夜票都會長腳,一直往上跑,到底怎麼回事,我 們也問了™™,他說應該很多學生同學在幫忙。(B1:26)

在鼓勵民眾願意上前投票的策略上,宣導品小禮物是很大的目 光吸引方式,駐點人員也會利用說話的方式,甚至錄製大聲公放在 門口,告訴民眾「投票就可以換小禮物以及抽大獎」,先把民眾吸引 過來,這樣的話術會比發傳單或宣傳提案內容、介紹參與式預算更 能達到吸引民眾,並完成i-voting 投票之目的。

只好跟人家說...搞不好就是你會中,就是要把人家說到...你 不投一定沒希望,你投了才有希望。有點很像在賣東西的感覺。

(B2:87)

除了投票率是各區必須達成的目標之外,通過的提案數也是設 定的目標,當投票結果太分散的情況下會使達到錄案門檻的提案數 量不足,因此駐點人員就會鎖定幾個較接近門檻的提案進行鼓吹,

一直催票到達到錄案門檻。這樣的策略雖然達到錄案的提案數了,

然而卻也讓駐點人員變得不中立。

很分散的話你又沒有辦法衝過去,變成說他們課內的人就要一 直出去...就是要先選定好哪幾案,然後想辦法讓它衝過,我 就覺得就有點...我覺得有點扭曲。(D2:33)

執行 i-voting 會遭遇的另一個問題,是很難讓民眾瞭解提案內 容。投票民眾都是現場拉來的,不太可能會在網路上先比較過提案 內容,且網頁上的資訊並不詳盡,因此公所人員的因應對策就是在 現場準備提案海報,並由駐點人員進行解說,期望能彌補一些資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不足,盡可能讓民眾能更準確的選出心目中好的提案。

(網頁上)投票的頁面也只是那個提案海報而已,就只是來往 經過我們那個投票站的人有那本可以翻,就這樣子而已。我是 有要求站在駐點那邊的人要大概先解釋一下。(D2:35)

(三)局處排斥的因應策略

公所處在民眾與相關局處的溝通橋樑位置。前期的住民大會是公 所與提案人進行接觸與溝通,也最瞭解提案人的想法,到了工作坊階 段則要將提案轉交給局處,也因此局處會認為這是公所攬的業務,且 提案人是該區的民眾,因此局處習於透過公所來瞭解提案內容,對局 處來說,相對於與民眾溝通所需轉換使用的話語而言,同樣是公家機 關的區公所是較能輕鬆對話的,因此即使到了提案施作階段,案件轉 交給相關局處執行,公所仍很難就此置身事外。

雖然參與式預算是市府推動的政策,但局處仍多處於排斥的狀態,

因此在公所與局處的溝通過程中為了要安撫局處,使其能接受提案的 交付,公所人員的因應策略就是不斷的給予威脅利誘:

只能說這個是市長的政策,所以大家要配合。(C2:12)

我們的說法是,你瞭解越多最後可以朝你自己有利的方向執行

我們的說法是,你瞭解越多最後可以朝你自己有利的方向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