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增能及學歷達標階段之進修方式(1977-1990 年)

第三章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與類型

第一節 增能及學歷達標階段之進修方式(1977-1990 年)

本節綜合 1977-1990 年中國大陸政府頒布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相關法令政 策,所提及之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及後續對該項進修方式所發佈的相關法令 文件,整理如下:

壹、縣級教師進修學校進修

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為 1977-1990 年小學教師在職培訓的重要管道。1980 年《關 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縣級進修學校是小學教師 與行政管理幹部進修的主要單位。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 的意見》要求教師進修學校辦學形式應多元化,類型包括:中師班及根據各校的 條件和小學教師進修的需求,舉辦各種層次、規格、形式的短訓班、單科培訓班、

教學研究班。主要目的幫助小學教師補償教學能力,提供教學參考資料,交流教 學經驗等;亦提供教師補償學歷的管道。而辦學方式要綜合考量師範、在職、成 人教育的特點,而非朝全日制師範院校辦學方式看齊。

教師進修學校是中國大陸教師教育體系的補充,為提升中小學學歷而設立 的,在 1977-1990 年間,教師進修學校為數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學歷補償教育提供 了相當大的貢獻(梅新林,2008)。

因此,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為 1977-1990 年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最重要的機構,

其提供的進修教育內容包含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

貳、中等師範學校函授進修

函授教育概念,在中國大陸是:自學、教材、面授、考核這些教育環節。函 授教育分為兩大類,一是非學歷的函授教育,如社會團體以知識更新、繼續教育 為目的所進行的教育,課程結束不發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二是學歷教育,從入 學、學習、考核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和管理,考核通過可發給國家承認學歷的畢 業證書(賴春明,1993)。

1980 年《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除了首要 的「教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過好教材教材教法關之外,教 師應進一步進修中師課程。而函授是當時中師培訓小學在職教師補償學歷的主要 形式之ㄧ。中等師範學校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統籌下,採取校辦地助或地辦校助 的辦法,做好函授進修工作或面授輔導工作。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 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師資培訓應以業餘進修為主。函授使教師能兼顧教學 與進修,尤其適宜於學校分散的農村、邊遠地區和山區教師的進修。

1982 年中國大陸教育部發佈《小學教師進修中等師範教學計畫(試行草案)》,

提供全國各教師進修學校和其他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機構試行。茲將上述文件關於 中師函授的「時間安排」要點整理如下:

一、中師函授─修業年限 4 年

(一)每年安排 38 學週(複習考試時間除外),每週 10 學時(其中 4 學時由教

師任職學校安排)

(二)每年集中面授、輔導、實驗等教學時間不少於 20 天(120 學時)

(三)總教學時數約為 2000 學時,其中面授時間不少於總學時的 1/4

二、中師業餘面授─修業年限 4 年

(一)每年安排 38 學週(複習考試時間除外),每週面授不少於 7 學時

(二)每年假期集中面授時間不少於 15 天(90 學時)

(三)總教學時數為 1424 學時左右

除了面授之外,學員應保證一般面授與自學時間的比例為 1:1 原則。

一、離職進修─修業年限 2 年

(一)每年安排 36 學週(複習考試時間除外),每週 28 學時

(二)總教學時數約為 2016 學時

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各師資培訓管 道培訓形式有:脫產、函授、業餘面授等形式。其中「脫產進修」即指上述的「離 職進修」,教師離開工作崗位到中師進行全日進修。脫產進修是提高在職教師專 業品質的最佳方式,但為顧及學校教學品質及確保師資充沛,教師脫產進修方式 鼓勵度不高。

參、透過教學研究室協助及指導進行進修

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教學研究室主 要任務在協助及指導各級學校教研組14推展各級學校教師之間互教進行專業成長 的工作,並定期做考核,如 1984 年《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教師普通話培訓工 作的通知》指出:各級教研室應把中文拼音和普通話教學作為自己的工作任務,

教研人員下去檢查工作,應該瞭解和檢查教師使用普通話教學的情況。

肆、自學考試

1980 年《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在教師進修考核 部份提及:以任何形式參與系統進修的學員,都要先經過入學考試,每一門必修 課程學習完畢,要進行單科結業考試;未參加有組織的進修,但以自學形式自修 者,亦可參加結業考試考核學習成果。

如上所述,自學考試的進修方式,意指教師未進入任何在職進修單位學習系 統,透過自行學習進修規定科目之相關教材,然後參與在職進修單位所提供的單 科結業考試,當考試科目合格數量達到某一專業標準,即可與其他在進修系統中 的教師一樣,被視為通過考核完成進修。

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中央和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的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要逐步開設中等師範自學考試專業,承擔 辦理在職小學的自學考試工作。將管理自學考試的行政權責集中管理,統一辦 理,而非分散於進修機構中。

14學校分科設置教研組(如語文、數學),校內(或縣內)同類教研組教師在特定時間不排課,用於從事校內 或校外進修活動

1986 年 9 月《中小學教師考核證書試行辦法》暫設「教材教法考試合格證書」

和「專業合格證書」兩種。其中小學專業合格證書考試分三門,即(一)教育學和 心理學基本原理;(二)語文和數學任選一門;(三)其他學科(自然、地理、政治、

歷史、音樂、美術、體育)任選一門。此後由中國大陸組織專家根據「專業合格證 書」考試科目,組織各科教學大綱,並編寫許多公共課及專業課所需的系列教材,

供中小學教師參加考試準備之用。上述所提及之科目,就是透過自學方式進修的 小學教師應準備應考之科目。

伍、接受中等專業學校開設的課程進修

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中等專業學校 的專業設置齊全,師資力量較強,辦學條件較好,是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的令一 個管道。這些學校要在中央和地方的統籌規劃下,繼續積極承擔在職教師培訓任 務,以函授、業餘面授、脫產等進修形式,積極舉辦中師班以及各種短訓班,並 作為辦學規模的一部分,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

陸、透過廣電教育進修

為落實 1985 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加快中小學教師在 職進修教育工作,中國大陸採取「遠距教學」的推展策略:開闢一個衛星電視教 育頻道,播放電視教材,進行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的任務。而管理培訓節目品質 及相關行政工作由中央電化教育館承辦執行。

衛星電視具有適用範圍廣、投資省、見效快的一些特點。是進行遠距離教育 的一個理想的手段。中國教育電視的開播,可以為更多的小學教師創造學習和深 造的機會,使他們不斷提高教育專業水準,為基礎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1986 年 2 月教育部發佈《關於為衛星教育頻道提供節目的通知》。指出:為 貫徹落實根據國務院關於租用國際衛星頻道播放教育節目的指示,決定從今年 7 月 1 日開始試播電視教育節目。培訓師資的節目來源,將從各級電教館(站)和 高等學校電教中心現有的培訓中小學師資的節目中,挑選審核後播放。

1986 年 9 月,教育部發佈《關於衛星電視教育頻道正式開播的通知》宣佈:

10 月 1 日起,衛星電視教育頻道正式開播,臺標為「中國教育電視」。此後中國 教育電視臺正式成立,亦是落實電化教育推展小學在職進修工作的體現。

柒、校內互教學習

1986 年《關於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在學校積極組織 和指導教師密切結合教學進行自學和互教,是在職教師最基本、最經常、最普遍 的進修方式,其中校長是校本進修計畫主要的規劃者,校長應鼓勵教師在教學實 踐中邊教邊學,不斷提高自身專業,且安排老教師帶新教師,要充分發揮學校中 各教研組在培訓和提高師資方面的作用。

捌、小結

中國大陸在 1977-1990 年間,先後因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背景因素及 1985 年推 動九年義務教育,產生提升小學教師隊伍教師素質的強烈需求,此階段推動的在 職進修教育多為補償、增能的性質,以因應小學教育現場所需。

1985 年中國大陸頒布《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加速推動自文 革後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工作,奠定了多元化進修管道的基礎。文革結束之初,

小學教師進修以縣級進修學校及中等師範學校為主要的進修單位,1895 年後擴展

到教師本身任職的學校、一般中等專業學校、廣電進修、自學考試等,逐漸走向 開放多元的進修體制,以達到提升小學教師素質的目標。中國大陸幅員廣大,多 元的培訓方式,使學習的場所從相對少數的師範院校,放寬到工作場域、一般的 中等專業學校甚至家裡,學習的時間更為彈性,有助於推動教師進修工作,可滿 足更多小學在職教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