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學校本位財務管理、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 能關係之探究

本節首先將論述「學校效能之內涵」,接著再分別進行「學校本 位財務管理及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探究」、「學校本位財務管理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探究」、「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究」,以期透 過兩兩比較分析方式,初步瞭解學校本位財務管理、學校創新經營及 學校效能之關係。

壹、學校效能之內涵

1938 年 Barnard 即提出有關「效能」(effectiveness)與「效率」

(efficiency)的觀念,前者是以組織成就為出發點,並以達到組織目標 之多少為評鑑標準;後者則是以個人在組織中的滿足感來決定,是屬 於個人取向的。兩者關係之消長交會,可以決定一個組織的盛衰成敗 (秦夢群,2006)。至謝文全等(2006)則指出「效能」被認為著重組織 目標的達成;而「效率」則著重以最少的資源達成組織的目標。

美國自1966 年柯爾曼(Coleman)調查報告書公布以來,即興起一 連串「學校效能」的研究熱潮;因為學者們試圖提出學校確實有其正 面效果,以駁斥柯爾曼調查報告書被解讀「學校不是造成學生學業成 就差異主要因素」的說法(謝文全等,2006)。至於美國最早進行學校 效能研究的學者,則首推 1960 年代後期的 Weber,他曾研究四所「教 學有效」的市區學校,發現這些學校閱讀成績高於鄰近文化不利地區 的 學 校 水 準 。 然 而 學 校 效 能 的 研 究 開 始 具 有 理 論 基 礎 , 則 是 從 Edmonds 於 1979 年提出「有效能的學校」開始,他認為有效能的學 校通常具有五個特徵:1.堅強的行政領導;2.高度的學生學習期望;

3.良好的訓導與秩序;4.重視基本能力的獲得;5.時常監督學生的進 步情形(張清濱,2002)。而謝文全等(2006)亦指出對於學校效能的重 視,自1960 年代至今,仍未曾消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學校效能」之意義

有關「學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之定義,目前已有不少學 者專家提出其看法如表2-3-1 所示。

表2-3-1 各學者專家對「學校效能」之相關定義 作者(年代) 「學校效能」之定義

吳清山(1992) 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它 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 技巧和策略、學校文化和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

因而能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陳鐘金(2002)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能有效的運用人力、物力、財力資 源,兼顧教師個人目標及學校組織目標,並在校長效 能、行政效能、教師效能、學生效能及社區參與效能 等各方面皆有良好的績效,且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並能滿足組織成員需求之程度。

徐雅君(2002) 學校效能是指在學校運作過程中,經由學校中所有成 員參與及努力之下,達成其所預設的目標之程度。一 般而言,目標是多元的,包括有:有效的行政領導、

和諧的學校氣氛、合宜的學校物質環境、教師的工作 滿意度,及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等。

廖美鳳(2004)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運作過程中,運用相關資源,以 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以學生的學習表現為核心,教 師教學、校長領導、行政管理、學校環境與家長參與 均為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以瞭解學校運作過程。

李瑞娥(2005)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各方面都有良好的績效而能達成 目標的情況。

吳佩珊(2006)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包括校長領 導、溝通、協調、決策、課程教學、學生在學業及行 為上的實際表現情形及學校文化、公共關係的情形。

林貴芬(2006) 學校效能係指達成學校預定目標的程度,包括校長的 領導風格、行政溝通協調方式、教師的教學品質,專 (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者(年代) 「學校效能」之定義

業表現;學生的學習態度,課業成就;社區家長對學 校人力、物力的支持等各個面向,均能達到良好的績 效程度。

周瓊婉(2006) 學校效能乃是結合策略與願景以衡量組織目標達成的 程度。

吳育綺(2007)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各方面能達到學校教育目標以及 學校共同願景的績效而言,近幾年來學校校務評鑑更 為重要,以評估各校之學校效能。

陳佳秀(2007) 學校效能為學校校長有效帶領全體教職員工,在教育 各方面表現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

楊文達(2007)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能有效運用校內外人力、物力及自 然資源,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其層面包含學生 效能、教師效能、行政效能及家長、社區的支持等方 面,都有良好的績效表現。

黃建翔(2007)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為有效的運用人力、物力、財力資 源,提供良好的行政支援及創造和諧的學校氣氛,以 積極之策略作為,來達成學校預定目標的結果,使行 政效能、教師效能及學生成就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 績效表現,並獲得家長與社區之認同與支持,達成學 校教育的目標。

陳震宇(2008) 學校效能是指在學校運作過程中,經由學校中所有成 員參與及努力之下,達成其所預設的目標之程度。一 般而言,目標是多元的,包括有:有效的行政領導、

和諧的學校氣氛、合宜的學校物質環境、教師的工作 滿意度,及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等。

楊文正(2008)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能有效的運用人力、物力、財力資 源,兼顧教師個人目標及學校組織目標,並在學校行 政效能、教師效能、學生效能及社區參與效能等四個 方面皆有良好的績效,且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並能 滿足組織成員需求之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者(年代) 「學校效能」之定義

楊嘉玲(2008) 學校效能可視為學校為滿足學校成員與大眾之需求,

使其分工並合作,藉由引用學校內、外部資源,整合 學校行政、課程、教學等層面之動態歷程,促進學校 教育目標達到最佳效果的程度。

蘇靜好(2008) 學校效能指學校組織中的成員為達到預定的教育目 標,採取各種積極的行動策略與方案,以增進組織績 效,達到成員滿意程度。

宋雯榮(2009) 學校效能是學校領導者運用領導的策略,創新氣氛及 各種有效途徑,促使學校在各方面表現能達成學校目 標與教職員工個人需求,及增進學校組織的發展。

徐易男(2009)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教育目標的達成程度,其在學校 教育之靜態、動態、生態與心態各層面均有所顧及,

內涵包括校長領導、學習成效、教師素質、社區支援、

環境規劃、溝通協調與工作滿足等方面的表現與達成 程度。

黃秋鑾(2009) 學校效能意指在一所學校中,校長、行政人員、教師、

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足成 員需求所進行的方法、步驟或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依據上述表2-3-1 當中各學者專家對於學校效能所作相關定義,

本研究認為「學校效能」乃是指學校依據其教育理念及發展願景,透 過學校相關成員的參與及努力,而在行政管理措施、課程與教學發 展、學生學習情形、家長及社區支持等方面的表現,能達成學校教育 目標的程度。

二、「學校效能」之各層面內涵分析

雖然「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由來已久,然而有關學校效能之各 層面內涵目前並無一致的見解,為期釐清並獲得較能獲得多數學者專 家支持之學校效能具體內涵,本研究擬探討各學者專家將學校創新經 營之內涵分為哪些不同層面(或構面、向度),以期確認其具體內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清山(1992)認為學校效能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 校的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學校文化和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層 面。

陳鐘金(2002)指出學校效能可分為校長效能、行政效能、教師效 能、學生效能、社區參與效能等五個層面。

徐雅君(2002)表示「學校效能」可分為校長領導、教師教學表現、

家長參與、社區支持、學生學習成就與組織氣氛等六個層面。

廖美鳳(2004)將學校效能分為下列各層面:學習表現、教師教 學、校長領導、行政管理、學校環境、家長參與。

李瑞娥(2005)將學校效能區分為課程教學發展、教師專業品質、

行政績效表現、社區認同參與等四個部分。

吳佩珊(2006)將學校效能分為「行政績效」、「課程與教學發展」、

「學生表現」、「成員互動」、「社區關係」等五個分層面。

林貴芬(2006)認為學校效能可分為行政服務績效、教師專業表 現、學生學習成就、社區家長支持四個層面。

周瓊婉(2006)將學校效能歸納為:行政效能、教師效能、學生效 能、學校氣氛、環境設備、社區家長資源等六個層面。

吳育綺(2007)則認為學校效能的內容包含四個層面,分別為:「課 程教學發展」、「教師專業成長」、「行政績效表現」以及「社區認同支 持」。

楊文達(2007)認為學校效能的內容主要包含「行政工作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效能」、「家長參與效能」等四個衡量構 面。

黃建翔(2007)指出學校效能包括「行政效率提升」、「教師教學品 質」、「學生學習表現」、「學校組織氣氛」、「家長社區支持」等五個層 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