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未來變遷策略方向

第一節 外部評估

關鍵外部力量,是影響組織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些力量與組織間,外部趨 勢與事件皆會顯著影響全球各地所有產品、服務、市場及組織。主要外部力量 可區分為五大類別:(1)經濟力量;(2)社會、文化、人口組成及環境力量;(3) 政治、政府及法律力量;(4)科技及(5)競爭力量(朱文儀等譯,2010:84)。本 文將以政治、法律、經濟、社會力量與人口組成,作為外部評估機會與威脅要 素。

表 6- 1 外部環境分析 外部評估(外部機會、威脅)

政治及法律力量

1、解嚴後台灣走向憲政民主政體(機會) 2、政府提供免稅優惠政策與輔助(機會) 3、我國《人民團體法》公佈實施(威脅)

外部評估(外部機會、威脅) 4、雙重隸屬監督效果(威脅) 5、募兵制政策推行(威脅)

總體經濟力量 1、與企業夥伴關係(捐贈行為)(機會) 2、利率下降存款孳息受影響(威脅)

社會力量

1、軍友社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機會) 2、志願性服務提供者銳減(威脅)

3、北市英雄館土地歸還與租金壓力(威脅) 人口組成 1、國家不可一日無軍隊(機會)

2、服務標的人數下滑(威脅)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外部評估

(一)政治與法律

1、解嚴後台灣走向憲政民主政體(外部機會)

台灣係在一九八七年宣布解除戒嚴,在未解除戒嚴之時,也就是在一九八

○年代中葉以前,非政府組織活動受到嚴格限制,解嚴後各種型式非政府組織 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特別是宗親會、同鄉會等傳統華人社團在台灣有相當 影響力,在社區支援、社會福利等領域發揮很大作用。同時,據宗教背景的各 種慈善組織也十分活耀,如一九六六年設立的慈善功德會,其活動遍及濟貧、

醫療保健、家庭扶助、教育培訓及災害救援等領域,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 震,期間即發揮極為出色作用。

因此,解嚴之後公民團體紛紛成立,將有助於台灣民主的發展。除非是民 主倒退,即走向獨裁體制,非營利組織重新由政府嚴密管控,否則民主體制下,

對於公民社會的興起,將有推波助瀾、正面效果,對於非營利組織軍友社在台 灣解嚴後的未來發展將是一外部機會。

2、政府提供免稅優惠政策 (外部機會)

非營利組織由於其自身公益性質,因此享有稅法上的優惠,這些賦稅優惠 的相關規定散見於所得稅法、所得稅法施行細則、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 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營業稅法、娛樂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官稅法、使用 牌照稅法等十三種法規當中(林淑馨,2011:79)。

因此,以服務軍人為旨的軍友社,在非營利性及公益性下,便符合我國所 得稅法的減免,對於組織將有助於減輕財務負擔,財務上的寬裕才能有更多的 資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我國《人民團體法》公佈實施(外部威脅)

《人民團體法》與民法,是我國目前非營利組織主要的兩種法律規範(林 淑馨,2011:71)。前述得知軍友社在戒嚴時期,人事及財務皆依賴政府,官 方色彩濃厚,解嚴後,《人民團體法》公布實施,軍友社失去政府及社會大眾 財務及捐款的挹注,除了要自力更生外,戒嚴時比起一般非營利組織不能擁有 政府全力支持,相形之下較佔優勢,慢慢的軍友社隨環境轉變,走向師法企業 的治理方式,漸漸失去了優勢,跟一般非營利組織看齊。

因此,對於解嚴後的改變,非營利組織必須接受《人民團體法》的規範,

軍友社當然也要跟著做調整,特別是在章程上突顯公益性,所以,針對《人民 團體法》的公布實施,促使軍友社不能在一如往昔穩定,而必須隨環境環境變 遷下調整以求發展,而被視為外部威脅。

4、雙重隸屬監督效果(外部威脅)

我國雙重隸屬監督所指的是非營利組織須通過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機 關的監督與管理。目前我國的登記管理機關是內政部,業務主管機關包括教育 部、外交部、國防部、經濟部等二十二個機關(林淑馨,2011:78)。

雙重隸屬監督在實踐中往往被簡化為一種政治把關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分權 體制。這種體制將非營利組織和政府置於相互對立的關係上,政府管理非營利 組織的首要目標就是限制其發展、並規避其可能的政治風險,手段就是通過審 查進行准入的限制。雖然我國解嚴後,合法登記註冊門檻已放寬,但目的事業

務主管機關對於該業管非營利組織的監督,確未曾鬆懈過,對非營利組織的制 約與監管,將無助於我國非營利組織未來發展(王名,2010:64)。而軍友社主 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國防部,跟一般非營利組織相同,在業務的執行須接受 其監管,最大異同是在早期戒嚴,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派駐相關人員,瞭解與 監察軍友社財務及業務執行情況,對非營利組織監管的嚴密,約制的行為,將 使的政府與非營利性組織主管與下屬,權力不對等更明顯(林淑馨,2011:40)。

5、募兵制政策推行(外部威脅)

軍人數量與軍友社組織規模呈正向關係,募兵制的推行,將使的軍人數量 銳減,對軍友社影響甚大。

二○一五年我國募兵制始實施,一九九四年以後男子,僅須接受四個月軍 事基礎訓練,之前的役男則服一年替代役,三軍總員額將從二十七萬五千人降 為二十萬以內。因此,軍友社隨國防政策募兵制的施行,對於未來的發展、組 織規模與服務對象,勢必產生影響。從前述得知戒嚴時,反共抗俄時期的五十 萬大軍,直至解嚴後三十萬軍隊,慢慢未來將降到二十萬。軍友社的組織結構,

也從早期戒嚴時的區、支、分社一千名員工,到解嚴後組織結構變得更扁平,

二百六十四名員工,規模變得更小,服務項目變得較少,印證了軍人數量與軍 友社規模有關,而募兵制之下,對軍友社勢必造成威脅。

(二)經濟

1、與企業夥伴關係(捐贈行為)(外部機會)

過去的企業追求利潤極大化,透過減少成本、創造高額利潤來為股東負責,

到了近代,企業漸漸體認到除了內部經營活動外,外部環境與社會的連結甚為 重要,企業的永續經營,消費者的支持與社會認同,尤其是對社會負起的責任,

促使企業開始從事慈善活動。

各縣、市進出口公會與軍友社一年四節從事敬軍、慰勞工作,即是一種非 營利組織與企業的夥伴關係,對企業而言,勞軍經費如加菜金、慰問金,可為

企業帶來節稅效果,並提高聲譽及負起社會責任。對軍友社而言,在經濟不景 氣之下,資源的獲得甚為重要,因為非營利組織財源不外乎來自商業交易、民 間企業捐助與政府贊助(林淑馨,2011:52)。而軍友社從一九五一年迄今,與 各地進出口公會,從早期的結匯捐,到八○年後取消結匯捐,改由地方縣市主 動發起勞軍、敬軍活動,地方軍人服務站與進出口公會長期配合,特別是急難 病困家屬慰問,由各地軍人服務站會同進出口公會,到役男家屬中提供慰問金,

適時慰問急難病困役男與家屬,以二○○九年為例,當年八八水災,就立即發 起受災役男家屬慰助,共慰助國軍官兵二三八戶,發給慰問金 219 萬 4000 元 整。因此,與企業合作長期夥伴關係,資金的捐助應為軍友社外部機會。

2、利率下降存款孳息受影響(外部威脅)

軍友社秉持專款專用原則,員工薪資係由早期國防部捐助一筆錢,存入銀 行產生的孳息,由孳息來支應員工薪資,因此,銀行利率下降,對軍友社員工 薪水將造成莫大影響。

二○○一年,遭逢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國內 桃芝、納莉風災的影響,該年銀行利率大幅調降,影響資金孳息;另外,二○

○九年金融海嘯,當年的經濟成長率為負一•八一%,銀行利率同樣大幅調降,

對軍友社員工薪水產生威脅。截至二○一一年止,軍友社持續購買債券型基金 及股票型基金,總計新台幣兩億四千兩百零五萬元整,累計配息六百八十九萬 九千零九十二元整,當年利率 2.85%,受歐債影響,較二○一○年 3.45%為低,

但比起一般現行行庫一年期定儲利率高,持續有效運作。因此,銀行調降利率 將脅到員工薪水,而銀行調降利率主因,與全球經濟走向高度相關,被視為軍 友社外部威脅。

(三)社會力量

1、義務役官士兵對軍友社的信任(外部機會)

針對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與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軍友社公 益性提供的服務,正好可以彌補市場與政府的不足性。六十年來,軍友社秉持 專業性服務在台從事敬軍、勞軍活動係唯一獨佔(英雄館住宿服務除外),義務 役官士兵對其依賴是其他非營利組織所無法取代。

在敬軍部分,以三節活動為例,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年,敬邀地方政府、

民代機關、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社會團體、熱心人士,辦理本島、離島敬軍 慰問。總計致贈慰問金與加菜金本島約計九億十萬餘元,離島約兩億九千六百 萬餘元。軍友社與地方團體長期配合,透過持續的服務來取得官士兵的信任,

非其他公益性團體容易取代,可視為軍友社外部機會。

2、志願性服務提供者銳減(外部威脅)

對非營利組織而言,人與經費是組織能否順利運作的要素,尤其是人力資 源上,受困於經費有限,將一些非專業性工作交給非支薪的志工而非職工,便 可減輕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壓力。

戒嚴時期,軍友社有志願者提供服務工作,特別是在勞軍與敬軍活動上,

但多半是短期性質。隨著環境變遷,近期,則沒有志工的引進或意願,可能源 自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軍人不甚受重視、社會地位下降,才是影響志願性服務 提供者主要因素。相較於戒嚴時期,一九五八年,當時兩岸關係緊張,軍人地 位明顯高於現今。軍友社服務對象是軍人,而軍人的地位勢必對志願者提供服 務意願造成影響,因此,志願者服務銳減將是軍友社外部威脅,使得人力上過

但多半是短期性質。隨著環境變遷,近期,則沒有志工的引進或意願,可能源 自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軍人不甚受重視、社會地位下降,才是影響志願性服務 提供者主要因素。相較於戒嚴時期,一九五八年,當時兩岸關係緊張,軍人地 位明顯高於現今。軍友社服務對象是軍人,而軍人的地位勢必對志願者提供服 務意願造成影響,因此,志願者服務銳減將是軍友社外部威脅,使得人力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