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經過研究得知兩件事,第一,從歷史制度論,可以比較出除合作期外,依 附期及轉型期在人事、財務、組織結構與章程,都有相當明顯的轉折,而此一 重大變遷,促使軍友社可以經過調整,而持續平衡一段時間。特別在轉型期,

人事面,從途徑依循概念觀察,秘書長在轉型期已非由軍職兼任,係一重大轉 折點,奠基此種早期官方色彩濃厚非政府組織,走向民間的可能;次則,財務 面,轉型期與合作期為重大轉折點,從此一時期起,轉型期在財務上顯示自給 自足,不在接受政府與社會大眾捐助,合作期,軍友社透過與企業結盟、合作 策略奏效,盈餘甚至捐助政府,並以四大站館為軍友社財務最大支柱;在則,

一九六○年至一九九○年組織結構,有重大轉折點,因應當時捐款不透明、不 公開,容易遭人誤解、組織規模過於龐大,藉由瘦身廢除區、支社,使業務推 行上更能發揮效率;最後,組織章程於一九八八年宣布解嚴後,在轉型期階段,

《人民團體法》頒布實施,台灣從威權轉向民主體制,軍友社在章程上突顯公 益性質外,財務的運用亦更加公開、透明。

表 7- 1 軍友社各時期在人事、財務、組織結構及組織章程分析 年代

名稱

國家依附期 (1951 年-1990 年)

轉型期 (1991 年-2005

年)

國家合作期 (2006 年-迄今) 人事 1951 年-1959 1960 年-1990 年 理監事人數四十 理監事人數二

年代

名稱

國家依附期 (1951 年-1990 年)

轉型期 (1991 年-2005

年)

第二,在自主性上,除財務在依附時期,研究結果與受訪者意見不一致外(受 訪者認為從未得到國防部資助);在人事從早期依賴到現在自主,以及現在財 務自主,充分顯示軍友社在人事與財務已高度自主。

表 7- 2 從依賴到自主之人事與財務的對照 項

目 時期

人事 財務

一九九一年以前依賴性 高

訪談結果與研究結果相 同

訪談結果與研究結果衝 突

一九九一年以後自主性 高

訪談結果與研究結果相 同

訪談結果與研究結果相 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一九九一年戒嚴期以前,財務自主性,在依賴階段可以發現與研究結果 有出入,研究顯示政府長期補助軍友社,但受訪者聲稱從成立軍友社迄今從未 得到國防預算或其他政府資助,經訪問觀察得知,主要原因係,如果稱有得到 政府補助,公布數字,可能遭致其他民間團體對於政府補助款的覬覦及不滿。

歷史資料的回溯,尤其是捐款或補助金額的數字,倘若公佈,可能遭到同性質 民間團體,對於當年為何得到補助較少,或是根本沒得到任何補助的不滿,進 而影響政府與民間團體,或增加民間團體之間割裂力,而失去原本從事公益活 動的初衷。

客觀檢視,從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九○年,三十餘年間約八十四億元,約每 年二億餘元的財務支出,以當時民間社團而言,每年營運收入難達二億之多,

尤其軍友社主要收入是英雄館,而第一間英雄館係一九五九年在台北市設立,

陸續在各地慢慢才設立,倘若無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補助,此筆龐大費用,單

從社會捐助、英雄館收入與存款孳息,勢必難維持組織正常營運,因此,經研 究結果,合理懷疑中央政府對軍友社在改制期的三十年間,有提供勞軍補助。

如果要真正走向獨立自主,尚有許多問題必須考慮,因此有必要針對軍友社從 事策略方向。

最後,從 SWOT 分析中得知,軍友社外在機會為:1、解嚴後台灣走向憲政 民主政體;2、政府提供免稅優惠政策與輔助(機會);3、與企業夥伴關係(捐 贈行為);4、軍友社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5、國家不可一日無軍隊。外在的 威脅為:1、我國《人民團體法》公佈實施;2、雙重隸屬監督效果;3、募兵 制政策推行;4、利率下降存款孳息受影響;5、北市英雄館土地歸還與租金壓 力;6、志願性服務提供者銳減;7、服務標的人數下滑。

內部評估,在內部優勢:1、秘書長百元早餐藉助媒體打開行銷大門;2、

員工網頁、DM、導覽手冊與文宣作為;3、與專案管理協會策略聯盟,提升服 務品質;4、異業合作與策略聯盟,可增加經營績效;5、各地英雄館業績成長;

6、教育訓練有助員工技術提升。另外,內部劣勢為:1、相較於製造業,行銷 經費有限;2、電腦設備老舊;3、員工老齡化現象嚴重;4、政府機關占重要 角色,易引人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