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學校創新經營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係產生良性交流:服務就是最好的態度。(五)親師生和家長三贏:好的互動、良 性互動、源源不絕。(六) 學校市場公眾接受度高:績效好,招生容易。

換言之,學校行銷功能為的就是(一)提昇學校效能與效率;(二)樹立良 好學校形象;(三)塑造特有學校文化;(四)發展學校獨特特色;(五)建立 學校良好聲譽,彰顯學校績效;(六)招收優質或更多的學生;(七)爭取家長 的信賴與認同;(八)達成學校教育目標與使命。

學校行銷理論,運用於學校經營上,制定教育行銷目標 ,進行行銷策畫與 管理,並執行之,使學校充分運用有限的資源,爭取良好績效,滿足及創造學 生、家長及社會大眾的需求,改善教育環境。

第六節 學校創新經營

近五年來,有感於企業組織因面臨社會快速變遷,社會現象充滿挑戰,詭 譎多變,市場激烈競爭下,企業為提高競爭力,取得競爭優勢地位,組織唯有 不斷創新和轉型,求新求變,有創新、才有新產品、新服務、新組織、新氣 象。

非營利的學校組織也不例外;因此學校組織需做一連串變革與創新,才能 確保學校教育品質提升與永續經營。本節首先探討創新的意涵,進而探討學校 創新經營之意義內涵、理念思維、和各層面探討。

壹、 創新的定義

「創新」一詞最早由美籍經濟學家(Sehumpeter,J.A)所提出:「先有發明後 有創新」。創新一詞,依其英文字義:「有改變或採用新方法,引進新事物之 意。」根據韋氏字典解釋:「創新定義,是一種新觀念、新方法或新奇事物的意 涵」。

Tang(1998)把創新界定為:「應用新點子達到有利目的一種複雜過程。」

創新視為運用一種創意點子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促使品質改善 與提升的歷程,創新具有價值性目標,是有用的、有助於提升組織品質、創新

4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追求才有意義(引自吳清山,2004)。林煥民(2008)提出何謂創新?先了解從 創新認知而言,需正面思考,提升品質。創新演變過程是將創意轉化到精緻化 的演變過程,最後結果將產品新產出;所以創新包括認知與行動並涵蓋其歷程 與結果。

因此,創新是將新概念或新事物,隨著認知經驗用正面思考、新思維達到 精緻化的演變過程,提升產品的品質,呈現「產品」的獨創性與實用性來,進而 提升個人或組織績效的過程。

貳、 學校創新經營

企業尋求創新,整個台灣社會置身於一個充滿變動與不確定因素的環境 裡,所有企業與學校組織而言,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社會大眾要求卓越精緻的 教育將要如何的永續創新,不創新就落伍,所以創新成為組織在變動環境下,

獲得卓越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學校更不例外。

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組織成功的決定在性因素,在知識急遽爆增與市場競爭 極速的時代,創新是一種引擎,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已成為競爭力的關鍵 所在(Greene, 1996)。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3)在學校環境的場域中,採用創意的點子將其轉化到 學校的服務、產品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以發展學校特色,提昇學校效能和達成 學校教育目標。

陳今珍(2004)在學校環境場域中,亦是結合點子觀點,採用創意點子將其 轉化到學校的各項服務、產品或工作方法的過程,展現學校特色,來提升學校 效能和達成學校目標。現今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勢必採 取主動積極和創新的策略,才能培育有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國民,進而提升 國家競爭力,學校教育正輔和且契合創新的意義(吳清基,2003)。

吳清山(2004) 認為創新經營基本上就是由創新的意涵導引出來的,學校 創新經營乃是創新與經營的結合體,以「創新」為體、「經營」為用,為利於學 校發揮教育功能。其就內容而言,主要包括觀念、技術、產品、服務、流程、

活動、環境與特色等八項創新。

(1)觀念創新:如學校人員須勇於突破,敢於創新。價值、思考方式、意識形

4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態的轉變,應用創新、開創新機。

(2)技術創新:如行政運作、課程與教學、學生為主體,以多元評量方式,行 政、師生工作方式相互支援,凝聚共識,發揮最大教育效能。

(3)產品創新:如激勵學生創作,學生作品展,鼓勵教師製作教具運用於教學 及教師著作、老師專業設計課程…等產品表現。

(4)服務創新:如有效的導入「行政服務」、提供社區、家長服務,服務第一。

(5)流程創新: 學務、學生事務、總務三處室處理程序和協調性高。

(6)活動創新:如迎新創新,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運動會母親節慶祝 活動、體育展演比賽、親師座談、兒童節、教學觀摩會、戶外教學活動、社區探 訪活動、畢業旅行、教師進修活動、家長參與活動…等。

(7)環境創新:如校園景觀加以美化,建築設施改變、教室內設備的調整、環 境空間的重新規劃、教學場所與運動場所用新規劃…等。

(8)特色創新:如發展學校在地文化,型塑學校獨特特色與文化…等。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方案也隨著大環境一直在變遷,民國八十三年提倡教 育鬆綁,小班小校,爾後制定教育基本法,革新課程、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 的聲浪,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著,從開放教育的倡導、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至創 造力的全面推廣,從教育部 2002 年起編擬「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2), 又緊接著推動「創造力教育 91-94 年度中程發展計畫」,94 年提出 2005-2008 施 政主軸架構以「創意台灣、全球佈局-培育各盡其才的新國民」的教育願景(教 育部,2005),加上台灣微軟與天下雜誌於 2005 年以「夢想出航-未來學校啟動」

為主題透過教育高峰論壇(2005 Education Forum),邀集國內中小學精英校長齊 聚一堂,在尋探一種理想而創新的學校經營模式,為未來的教育型態找出創意且 可實行依循的正確方向(蔡純姿,2005),目前「未來學校」也已經在各縣市啟 動了。這些種種不都是希望在多變的時代中,強化國民與國家的競爭優勢,有計 畫性的、全面性的推動學校創新經營,積極鼓勵國中小學校經營團隊合作,結合 資訊與網路科技,推展創新與多元的行政與教學措施,開創校園創新文化(蔡純 姿,2005)。

學校創新經營不僅是一種理念,更重視行動的實踐,它將創新與經營結 合,透過學校創新經營的可行策略,提出未來可行的具體辦法及措施,協助學

4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校展現教育活力與創新,豐富教育內涵與活動,引領教育革新與進步,建立符 合人性化與學生學習的「優質學校」,以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

顏秀如與張明輝(2005)學校為提升教育績效,營造有利於學校成員創造力 發展的組織文化,鼓勵並且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透過知識系統的管理與運 作,以系統化的經營策略,創意得以成形實現,發展及永續經營之動態發展歷程。

林新發(2003)則認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包括行政管理創新效能、課程教學 創新效能、學生展能創新效能、資源運用創新效能。以學校創新經營不外乎是 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下,運用創新的經營策略,個人 或團體系統化的採用新穎的觀念,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足成員需求,進而促 使學校經營效能提升,達到組織績效,以期提高學校創新效能與永續發展。

一、 學校行政創新

林新發(2003)則認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包括行政管理創新效能、課程教學 創新效能、學生展能創新效能、資源運用創新效能。以學校創新經營不外乎是 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下,運用創新的經營策略,個人 或團體系統化的採用新穎的觀念,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足成員需求,進而促 使學校經營效能提升,達到組織績效,以期提高學校創新效能與永續發展。

姚欣宜(2004)認為學校創新的內涵係為組織的系統性與有機制的改變,將 資源、創意、知識、計劃與經營管理等元素,做有系統性的變革策略與運用,

透過集體與團隊對話將問題解決,創造具有價值與新穎、適切的產品、服務、

程序、技術、管理策略等。「學校組織創新」即是「學校對於新意念、新奇性、

實驗性及創造過程的經營與結果,其產生、接受、並執行在學校行政管理、課 程與教學、教師專業能力、教訓輔、社區參與等學校教育各層面上產生有意 義、有價值之新的構想。」

學校打破傳統的科層體制,學校組織帶領所有成員面對新時代的考驗,凝 聚學校組織競爭優勢,依據其核心能力。同時校長視不同情境扮演成最好、最 卓越領導者的角色組合圖像(林志成,2004) 另一方面,領導者若能排除單一、

偉人形式的領導風格,打破這樣的迷思,在學校中建立社群,發展成員的專業 成長,領導新思維、新取向,強調了對願景的凝聚、成員的成長、參與決定等

4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面向,領導者與成員相互提升道德動機,建立員工對組織有意義的需求,就能 創造出組織的目的(范熾文,2004)。具體而言,改善既有科層體制的局限與不 足、不再只是層級的垂直性行政功能,強調關懷的社會性功能,促使領導者與 成員互相信任、相互尊重與協調溝通,塑造成員自我肯定、自我更新,促使組 織跨越界限,組織推動多層面特質,具有創造力的學校行政創新經營。

二、 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是指學校能重視賦予組織成員發展組織創新,參與學校的各項決 定,使內部運作有彈性與自由發揮,並增權賦能給教師開放互動的氣氛,對學 校教學活動與校務推展全力的投入與負責。簡文娟(1999)提到「組織創新氣氛」

是指成員組織創新環境之主觀性質的一種概念,也就是組織內部成員對於組織

是指成員組織創新環境之主觀性質的一種概念,也就是組織內部成員對於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