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少子化對學校的影響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綜觀由上可知,這些影響結果不只是針對教師個人,進而影響學校團隊,

除了行政團隊或教育當局應竭盡所能修正超額制度,使制度更具公平、公正 外,當務之急。

第三節 少子化對學校的影響

台灣在這短短十年來教育面貌產生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型態與樣貌,少子化 第一個所衝擊的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人員已敏於覺知社會變化與動態,影響 學校教育甚深。

壹、 少子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身為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已覺知社會變化與動態不 同於過去,由於學童減少,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將 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 少。人口增加率節節下降,社會價值觀在轉變,人口結構各層面已經產生了質 與量的變化,使得台灣在政治、經濟、人文、社會與教育等方面造成莫大的衝 擊(張芳全,2004;謝發達,2004)。適時去瞭解其對學校教育發展的衝擊,檢 視自身條件及內外環境變化之趨勢,改變過去傳統經營模式,導入創新的構 想,建立新的願景,朝向精緻、多樣、多元發展學校特色。

教育資源的運用量與質皆須審慎提升,尤其「質」的提升,力求精進,有效 結合學校與社區,積極協調溝通,擬定全方位的經營策略,形成學校特色,吸 引社區人士家長的目光,符合對教育民主化、自由化的企求,得到認同,落實 社區民眾參與。

一、 學生及班級數減少,學校併校、裁校、廢校問題的衝擊

少子化趨勢嚴重衝擊到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依據教育部於 2006 年資料推估 新生入學人數逐年降低小一新生從 2004 年約 28 萬 4 千餘人,於 2009 年減至約 21 萬〈商永齡,2008〉。這 5 年新生入學人數迅速下降速度之快,降幅之大,為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我國國民教育首見,令人難以想像,更不可思議是,教育部統計處預計推估至 103 學年時僅剩 19 萬名新生入學。少子化衝擊將延伸到國中,國中減班、併校 案例也將增加蔓延。國內學齡兒童人數遽降,預估國小減班合計將近 1 萬班,

緊接著影響國中學生來源,未來學生人數過少的國中小併校、裁校、廢校在所 難免。

二、 教師供需嚴重失衡,超額問題揮之不去

教師超額的問題嚴重失衡,從 1994 年 2 月 7 日公布施行師資培育法後,

師資培育政策由本來的一元轉為多元方向,且從計畫制轉為儲備制。此外,教 育部從 84 年度核設教育學裎,包括原有的師資班與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核定合 格學生數逐年增加,並且從 1997 開始依新制核發教師證書,累計核發的教師證 書已經多達萬張,不過獲聘正式教師的只有 7 萬人,將有 3 萬人目前依然是找 不到教職,而成為「流浪教師」。因此,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就學人數逐年快速 遞減,未來學校面臨超額教師的問題日益嚴重、師資培育機構過度膨脹,且加 上少子化教師超額的縮減,使得「流浪教師」的問題將更加惡化,師資培育機構 的經營與維持,將更顯艱困(台灣立報, 2006;張憲庭, 2005 ;蔡銘 津 , 2008)。

三、 教育經費有限,教育資源縮減,教室閒置形成浪費

近年來,國民教育經費有限,結構逐年降低,目前國民中小的教育經費是 依照學童數而予於補助,當學童人數減少,相對的教育資源設備將隨之縮減。

依循此制度現有的教育資源將因少子化而過剩甚而減少,有些人可能會面臨失 去工作,有些學校可能必須停辦或併校抑或裁校,而偏遠地區因廢校而荒廢,

先前所投入的經費、軟硬體設施等資源,原有的教室將面臨閒置問題,閒置的 問題亦浮現(張憲庭,2005;施宏彥,2005;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

廢併校後教室,棄之不用,實屬惋惜。起初,學校是社區的文化中心,社區是 學校的資源教室,學校因廢校了,社區將失去學校,居民缺乏可以凝聚的場 所,中斷知識的交流與傳遞。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四、 學生缺乏人際互動,人格發展產生偏頗

由於「少子化」的影響,獨子家庭型態越來越多,以前家庭人口觀念由「兒 女成群、承歡膝下」演變至「二個恰恰好,一個不算少」,近年來「寶貝兒女一 個」,家中只有一個寶貝的家庭型態越來越多,憂心將演變成一種風氣。家中往 往只有一個孩子,集寵愛於一身。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然而孩子變得嬌 生慣養,孩子個性「不知感恩」、「自私自利」、無法設身為別人著想,面對問題 挫折容忍度低。

少子化之後,家庭成員簡單,減少了兄弟姐妹及親戚的互動,家庭結構的 單線化,未來將形成另一種倫理社會問題。在學校方面也由於較缺乏多數同儕 間人際互動,人格發展易產生偏頗,同時也影響他們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 處世的素養,親屬關係的單薄與淡化,對道德教育的推行漸離漸遠,進而影響 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楊忠斌、曾雅瑛,2007)。

五、 親子關係改變,親師關係較以往緊張

少子化之後,家庭成員單一後,使得父母對子女處處過度保護與干預,形 成所謂的「直昇機父母」,每當小孩嘗試去思考或需嘗試錯誤時,父母親就立即 介入干涉,剝奪了孩子自我獨立學習與面對解決問題的機會,喪失多方嘗試機 會,一次一次被剝奪,意志力一次一次被削弱;承擔與負責任也一次一次被喪 失。因此挑戰自我目標的態度,一次一次減少,畏縮的性格,自我負責任態度 難以培養。

六、 教學環境改變,教師需重新調整教學模式

少子化現象學校規模逐漸縮小,班級人數也急遽下降,學生數量已減少將 提升學生的質。在少子化情形下,可以達成小班教學目標。如此一來,老師應 該有更多時間關注每位學生,針對學生個別需求,適性而教,與予輔導,讓每 一個學生能受到較多的照顧,亦即所謂的「精緻化」教育。學校發展更精緻的教 育環境,順勢提升教學品質,迎向優質教育。也因為學生人數減少,競爭對象 也減少,因此學生的升學壓力也可以減輕(黃幼幸,2006)。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因人口結構改變,學校面對未來,競爭越來越來激烈,學校教育應有重新 的思惟,積極改變經營學校理念與方向,朝向精緻教學,強化辦學績效,落實 親職教育,重視學生品德與人格教育,學校教育願景的評估規劃、教育方式的 設計、社區文化的展現、教育資源的分配,增加學校的競爭力,使學校教育全 方位開展,重新詮釋迎向新時代,達成教育願景和學校目標。達成教育交流與 傳遞,整合和終身學習的教育環境。

七、 學齡人口異質化,浮現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問題

林進材(2008)指出:外籍新娘與新台灣之子加入,校園文化有了變動,產 生的不只是言語文化風俗習慣有所差異,其生活與學習有適應的問題。如語言 發展遲緩、學習成就低落、族群同儕互相排擠等現象。學校應重視與尊重多元 文化教育,以文化回應教學的策略,提升班級各個不同族群學生學習效果,進 而提升教學品質。

因此,對不同族群學生需重視與尊重多元文化教育,使其融入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不分族群、不分種族融合一起。這將是教育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