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社團環境的意涵與理論

本節主要探討學校社團環境的意涵與理論,首先說明學校社團環境的意義及 內涵,其次說明學校社團環境相關理論,最後說明當前臺北市高中學校社團環境 之困境,並以此做為擬訂本研究架構之立論依據。

壹、學校社團環境的意義及內涵 一、學校社團環境的意義

環境(Environment)是個體生活空間中一切人、事、物的總稱(湯志民,

2006),是影響個體發展的重要因素。當我們進到一個校園,由建物、設施、空 間的大小、配置和設計,學生、教職員的溝通型態、語言特徵和行事風格,行政 系統的結構與組織運作,及其傳統、習俗和象徵等,將形成對學校的印象,這些 所以特徵綜合成為所謂的學校環境,凡學生在校園中所接觸的物理環境、組織、

制度、文化、學校教育目標等,無一不是學校環境的範疇(黃玉,2003)。

良好的境教可以發揮潛移默化的功能,良好的教學更是學生學習成長的機會,

能改變學生的好學校需是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意學生的感受,以及注意各種 措施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張雪梅,2002)。誠如美國學者 Pascarella 與 Terenzini

(1991)所言,就讀名校可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果,其實是一種神話或誤解,影 響學生學習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學校的資源、素質(學校聲望、錄取分數), 而是學校之活動設計及學校是否依學生的特性給予不同的協助與支持(轉引自張 雪梅,1999)。因此,我們必須關心學校的環境,以瞭解學校的真實教育和教學 環境為何。

Pillari(1988)認為環境的概念涵蓋物質、社會、文化三個層面,其中物質 環境包含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所組成,社會環境包含各種組織層次的人際關係網 路,而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都受文化價值、規範、知識、信念及社會互動模式之 影響。Conyne 與 Clack(1981)對於環境做出定義,他們認為環境的組成包括三

46

種層面:「物質環境」、「社會環境」與「制度環境」。國內學者陳奎熹(2000)亦 指出廣義的學校環境包括:(一)學校物質環境,如:學校所在社區環境、校地 大小、建築設備、校園布置,以及其他物質條件等;(二)學校社會環境,如:

校長領導、師生關係、學校氣氛,以及學校與社區的關係等;(三)學校規範環 境,如:學校的傳統、價值、習俗、儀式、規章與制度等。

綜合以上學者對環境的定義,我們可以瞭解到學校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學校教 育活動之一切外在條件與勢力,也可以說是促進或阻礙學校教育活動之種種狀況。

就學校社團環境而言,學校是否提供給社團完善的物質環境、社會環境與規範環 境,皆足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或阻礙學生社團活動的發展,影響學生參與社團活 動的態度。誠如何進財(2000)提出學校是否真正重視社團活動,在辦學理念與 校務發展上,在經費編列補助、場地設備的充實,指導老師的遴聘,以及社團評 鑑、獎勵機制是否妥善、完備,在在都需要檢討、策進,有了周詳的輔導制度,

社團才能健全運作與發展。因此,本研究將「學校社團環境」定義為影響學校社 團活動之一切外在條件與勢力,能夠促進或阻礙學校社團活動之種種狀況,可從 物質環境、社會環境、規範環境三個層面進行探討。

二、學校社團環境的內涵

「有什麼樣的社團,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活動是展現校園 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一種通識教育也是校園內的一種潛在教育此外,影響社團效 能的變項頗多,除了社團成員的身心特質、意願、向心力、以及社團負責人的領 導能力、熱情、負責與使命感外;社團指導老師的正確、熱心又用心的指導,也 會左右社團活動的效能。良好社團的經營要件應包括:組織架構明確、幹部健全、

豐富的社團活動與社團計劃、完善的空間與設備、好的社團規範,以及經費充裕 且運用公開透明化(張良漢、蘇士博,2000)。王洪法(2002)亦提及學校是否 為社團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是影響學生社團運作的因素,至於良好的環境則包含了 對學生社團及其活動重要性的認知不足、對學生社團管理規範和激勵體制的不健

47

全及對學生社團活動,場地和指導老師的限制。本研究綜合以上許多關心課外活 動學者的說法,將學校社團環境分成下列三層面並加以說明如下:

(一)學校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包含了教室外的一切人造物,包括了建築、景觀設計、空間規劃、

標誌圖樣與標語等(葉昌智,2014)。學校社團的物質環境層面是指學校提供給 社團的活動場地大小、建築設備、校園佈置以及其他物質條件等,包括活動經費 的補助、校園社團活動的空間、社團辦公室的設置及完善的軟硬體設施。

林合懋、嚴嘉琪(2011)指出社團整體發展的當務之急在於提供完善的活動 空間規畫以及充裕的活動經費。學校提供更多的補助金額,必然能增進學生參與 社團活動。因為成功的活動和活動經費有直接關係,活動舉辦是學生參與社團活 動的重要誘因,若無法克服經費問題,學生社團參與就會立刻受影響。物質上應 提供獎學金給積極參與社團的學生,或補助學生經費去觀摩考察他校相同社團的 經營管理,或提供更好更便利的軟硬體設施,使學生願意停留在社團辦公室而非 其他地方。而當前臺北市高中有的是社團辦公室嚴重不足,有的是設施或器材如 電腦、投影機、影印機、樂器缺乏。目前連這點最根本的要求,許多學校都還不 能做到也無法提供,學生當然不會相信社團活動的重要性,也就不會更主動積極 的參與社團活動了(張雪梅,2003)。

(二)學校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涉及了校園裡人口特質及人員特徵及其行為,因此包含了學生特質、

校園文化、組織結構與目標、教師及行政人員特質等(葉昌智,2014)。學校社 團的社會環境層面是指學校中校長領導方式、師生關係及鼓勵學生自主發展社團 活動的氛圍等無形的影響,包括學校領導階層對社團活動的支持、社團輔導單位

(學生活動組、課外活動組…等)的支持、校內其他教師(班導師、專任教師)

的支持、社團指導教師的專業及熱忱、社團負責人的領導能力及熱忱以及社團成 員的向心力。

校園的組成分子係以行政者、教師與學生等為主體,行政者提出學校發展目

48

標,提供學生發展方案與服務措施,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並且尊重其學習的 方式,而學生在學校良好環境的洗禮下,參與社團活動,獲得不同能力的發展。

由此可知,影響學生社團發展優劣,最主要乃在於人的行為態度,校內教師對社 團活動的理念、經驗、關心程度或參與行為強弱,必然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社團 活動的態度(張同廟,2003),當學校的領導者(如:校長、學務主任)真正重 視社團活動,主動關心並注重學生學習的風氣,對於執行單位的工作規劃,能大 力支持與鼓勵,有助於提升社團輔導單位(如:學生活動組、課外活動組)的士 氣,進而全心投入,展現社團活動特色,而校內其他教師(如:班級導師、專任 教師、社團指導老師)亦會受到激勵,增強指導的意志力,與社團輔導單位形成 良性互動關係。整合群體力量,透過社團在輔導單位與校內教師共同關心、指導 與服務下,學生的心靈感受與回饋行動必會提升,對於參與社團活動的態度亦會 更為正向積極、認真投入,增加對學校的認同度,如此才能擴大影響,使社團發 展更為順暢及蓬勃。因此,學校中由「人」所共同形塑社會環境,人的態度是否 鼓勵學生自主發展社團活動,必然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態度,也能夠 促進或阻礙學生社團活動的發展。

(三)學校規範環境

規範環境包括學校內成文或不成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法律規章、政策、程 序及道德規範,因此包含了校訓、學校發展願景、學校法規、行政流程等(葉昌 智,2014)。學校社團的規範環境層面是指學校行政單位對社團活動所建立的傳 統、價值、儀式、規章與制度,包括健全的社團活動管理規範、具體的社團獎懲 辦法、辦理提升幹部辦事能力的進修研習、實施社團評鑑制度幫助社團傳承。

傅木龍(2000)指出若學校能夠建立完善的社團管理規範,諸如社團幹部研習、

社團指導老師研習、社團評鑑、社團經費補助、具體鼓勵辦法…等將社團的推動 制度化,有助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抱持正向態度,促進社團健全發展。學務單位應 在學校的架構下,依權責區分,訂定具體的學校社團政策發展目標,將社團活動

49

參與視為校園整體教育工作的一環,與全校教職同仁事先建立共識,規劃及辦理 次數足夠且內容切合需求,實質上能夠針對社團負責人的需要或其最欠缺的能力 做為研習重點,提升學生辦事能力的進修研習活動,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 團評鑑制度,協助各學生社團組織具備完善的傳承制度,依據社團活動實施獎懲 辦法,針對表現優秀的社團,在校內集會場合公開表揚外,亦給予實質的回饋,

例如設立社團人獎學金、在校社團服務表現績優證明,在社團指導教師的培訓上,

嚴格培育具備專業及服務熱忱的教師,不論社團屬性為何,擁有一位理念清楚、

經驗豐富、熱心參與及負責任感的社團指導老師時,社團社務發展已成功一大半

(陳昭雄等,2004)。透過「Top down」以學務單位為首,由上而下推動校園社

(陳昭雄等,2004)。透過「Top down」以學務單位為首,由上而下推動校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