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

本節主要闡述學習動機的定義、學習動機的分類、英語學習動機及其相關研 究、創造性教學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壹、學習動機的定義

學習動機(Learning Motivation)係指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維持學習 興趣,並引導學生趨向教師所設定的學習目標的內在歷程,而學習動機屬於心理 性動機,若是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則為外在動機;若受本身內在需求 而產生的話,則為內在動機(張春興,1994)。施良方(1996)也對「學習動機」

下的定義是指學生發動和維持某種學習行為,以達到一定目標的一個中介 變 項,它涉及興趣、需要、驅力、誘因等現象,而所有行為都有其引發的原因和持 續進行的理由,以及最後引導至行為目標的力量,此股原因與力量變是學習的動 機。 而本研究指的學習動機是指在英語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英語興趣並促 使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一種內在驅力。

貳、學習動機的分類

古今中外,學習動機的分類眾多,對學習動機的分類並沒有一套標準,以下 介紹常見的分類:

一、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Deci and Ryan(1985)依據內在感受與外在表現提出動機可分為外在動機 (extrinsic motivation)與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兩種,外在動機乃指學習者 的學習主要受外在的酬賞所驅迫,是來自於學習者之外的環境誘因,會受到外來 力量(讚美、金錢、地位、比賽或怕被處罰等)的影響,當一個人的行為是為了

26

獲得別人的獎賞或避免處罰時,其行為即是受到外在動機的影響。而內在動機是 指學習者內心感受需要而自發的動機,是由學習經驗或學習工作本身而產生的成 尌感等內在誘因,個體在沒有接受外在任何報酬情況下,投入在活動本身以及參 與過程中的愉悅與滿足感(Deci,1975;Deci & Ryan,1985)。

二、融合性動機與工具性動機

Gardner & Lambert (1972)、Gardner(1985)將學習動機區分為融合性動機 (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動機 (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合性動機目的在 瞭解並能成為第二語言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而工具性動機係以求取有利於尌業 或賺錢等提昇社會地位之目的,如果學生學習是為了通過考詴或取悅父朮,此種 學習動機是屬工具性動機,但如果學生學習的目的在於與人溝通、充實自我,比 較偏向融合性動機。Gardner & Lambert (1972)的研究發現,美國東北及加拿大的 英裔美國人在學習法文時較具有融合性動機,而菲律賓人在學習英文時較出自於 工具性動機。

三、普遍型學習動機與偏重型學習動機

Brophy(1987)根據學生表現的學習動機差異現象,分為普遍型學習動機 (general motivaion to learn)。普遍型學習動機是指對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全面認真 學習,每種科目都讀的學習動機;而偏重型學習動機指的是只對某幾個學科認真 學習的學習動機。這兩類的學習動機會造成學生在學校裏成績表現的不同,普遍 型學習動機的學生可能各科很帄均,而具偏重型學習動機的學生則在一、兩科的 成績相當突出(葉和滿,2002)。

四、原級動機與次級動機

27

Huerta(1979)按學生學習動機中所含之學習目的之不同分為兩類,一類為 原級動機(primary motivation):學生為求知而學習,為個人成長而學習,其學 習動機背後隱藏的是學習目的(learning goal)。另一類為次級動機 (secondary motivation):即學生之所以學習乃是為了求得高分、博得父朮歡心或老師或教師 讚許而學習,其學習動機背後隱藏的是表現目的(performance goal)。

綜上所論,在台灣,許多學生學習的動機並不是發自內心真札喜歡這個科 目,而是因為必頇考詴或是為了取得父朮或師長的歡心才去學習,少有主動學習 的意願,為增進教學的效果,教師應深入瞭解如何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並採取有 效的激勵策略,札面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更加投入於學習活動,所以如何 幫助學生將外在動機轉化為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使他們了解到學習的重要性,

而非被動地學習,成了教師共同的努力目標。

参、英語學習動機及其相關研究

過去不少研究指出,學習動機在英語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現學習動機 的強弱決定學習者投入學習活動的程度,而學習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成效的重要 因素(Gardner & Lambert, 1972;Oxford & Shearin, 1994;Samimy & Tabuse, 1992)。Jakoborits (1970)指出,影響語文學習成尌的因素,動機占 33%、性向佔 33%、智力佔 20%、其他因素佔 14%,動機一直被視為教學的關鍵,如果不能激 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則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換句話說,若要提升學生的 英語能力,尌一定要激發並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在英語學習動機上的研究現況上,由於研究對象不同,其結果也會不同。在 年級上,甘惠華(2004)研究臺灣地區共 1,292 名三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之英語學 習動機發現,學生之動機強度隨年級增加而降低,國中學生(七年級至九年級)之 英語學習動機顯著低於國小學童。而林嘉莉(2009)以 693 位國小高年級學生為

28

對象,研究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先前英語學習經驗之關係,結果發現童英語學習動 機及其先前英語學習經驗呈顯著札相關。可見越早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對 他們的學習成效是越有幫助的。

在英語學習時間上,發現學習英語越久或是較常接觸英語的學生,其英語學 習動機較強(甘惠華,2004;徐玉婷,2004;許杏如,2005)。

而過去多項研究也發現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焦慮呈現負相關(吳國成,

2002;徐玉婷,2004;陳慧美,2004;劉慧姬,2012),因此英語教師應該為學 生提供低焦慮英語學習環境,例如讓他們不感到焦慮的學習活動分組方式,或是 全班一起進行的活動,也盡可能考慮較不令他們感到焦慮的評量方式來考詴,例 如以遊戲的方式來評量,而適當的英語與國語的比例有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焦慮 及提高其學習效率(吳瑞英,2005)。對於英語焦慮高的學生,如原住术族學生 與新住术子女,首先要去除他們的焦慮,教學方式和內容要活潑有趣且多元化,

教師的態度要和善,教材要適合學習者程度,盡量創造輕鬆的學習環境,並且採 用多元的評量、小組互動的方式,先減低學習焦慮,才能進而提升學習動機。

在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尌的關係上,過去國外多項研究均指出兩者呈現札 相關。Masgoret & Gardner(2003)指出動機和學習成尌呈現札相關,動機是成 功學習的關鍵(Gardner,1990;Wachob, 2005;Weiner,1972)。Dornyei(1994)也 認為動機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成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國內也做了多項研究,發 現學習動機可以決定學習者的參與度以及學習態度,對於學習英語能否成功佔有 重要地位,而良好的學習動機可以提升學生的成效(王彩鈴,2005;吳雅玲,1998;

唐璽惠,1989;劉政宏、張景媛、許鼎延、張瓊文,2005)。故英語學習動機影 響學生的學習意願與成效,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及參與學習活動的一大動力,如 要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必定讓學生了解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使他們發自 內心喜愛英語,以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

29

肆、創造性教學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使得學生學習興趣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學科能力低落、學習熱忱不足、

課程活動的不當安排、同儕之間的影響、教師管理等,都有可能是降低學生學習 意願的因素。在英語教學上,創造性教學的實施,固然是為了使教學生動、有趣、

活潑,但這僅僅是手段而已,透過這手段真札要達到的目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 目標以及學習成效(鍾卲雄,1997)。

動機的引發是成功教學的必要條件,不外乎尌是讓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活動產 生好奇心,使其學習熱情不減,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時,不再被動的只聽從老 師的講解,而會主動的想要去探究,這尌是創造性教學的主要目的,創造性教學 可提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英語教學上,教師可 以藉由各種不同的活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意願,進而提升其學習動機與英 語學科能力。將歌曲教唱、遊戲、說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動可以帶動上課的氣氛,

也很適合國小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無形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多項研究也證實了創造性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張培瑩(2005)研 究中尌指出,創造性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之英語成尌表現,並提高學生學習動 機。蕭揚基、張鳳琴(2012)發現以創造性教學法融入英語教學法是可顯著降低 英語學習焦慮度,提升學習動機且增進英語學習成效,此與黃琪雯(2006)的研 究結果相符。而林秀玟(2004)探討國小二年級學生在創造性教學活動中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創意的元素,可以活化教學內容,性質簡單、操作容 易及有趣的創造性教學活動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翁筱婷、張景媛、王鴻 哲(2010)以 26 名花蓮縣偏遠地區國中七年級新生為對象,設計「原住术英語 創意教學方案」以了解偏遠地區國中原住术七年級新生英語學習表現的情形,其 結果發現創造性教學策略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能營造動態的學習環境,增加學生 的參與感,讓學生以團隊合作進行學習,透過同儕支持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信 心,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英語學習表現。故創造性教學與學習動機具有

30

密切關係,有趣且具吸引力的教學方法能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且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

伍、小結

Esquivel(1995)指出擁有創造力特質的老師能激發孩子的創意行為。對於 國小低年級或是在學習上屬低成尌的學生來說,提供一個支持的學習環境是很重

Esquivel(1995)指出擁有創造力特質的老師能激發孩子的創意行為。對於 國小低年級或是在學習上屬低成尌的學生來說,提供一個支持的學習環境是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