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完美主義的意義與其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完美主義的意義與其相關研究之探討

壹、完美主義的發展與概念

完美主義最明顯的特質就是高標準,其所造成的心理困擾,如:強迫症、飲 食疾患…等(Slaney & Ashby, 1996; Stoeber & Otto, 2006),使得大眾長久以來都 帶著病態的觀點來看待完美主義者。在 1980 年代,與完美主義相關的研究大多 是以臨床上的精神病患為對象,由觀察精神病患的外顯行為來定義完美主義。因 為這些行為常常損害當事人的功能,影響其正常生活,使得完美主義者常有心理 困擾,需要進行治療,導致完美主義的概念侷限於無法發揮的功能或是精神疾病 症狀,無法了解完美主義者的內在思考與外在行為。

由於完美主義對個人造成嚴重的負向影響,引發心理學家的重視進而投入研 究,將對象從精神病患擴展到一般大眾。許多學者發現到完美主義者的高標準有 程度之分,未必會造成負向的結果,如 Hamachek(1978)提出「正常完美主義」

與「神經質完美主義」,說明完美主義具有正向的作用,同時指出過度的自我批 評才是造成心理困擾的主因。這個新的論點推翻了臨床醫學對完美主義的病態觀 點。這時期的完美主義概念是以外顯行為與對自我表現的認知評估來建構,高標 準和過度的自我批評是完美主義的內涵。

隨著相關完美主義研究的蓬勃發展,許多學者對完美主義看法逐漸分歧,單 單用「高標準」與「過度的自我批評」無法完全說明完美主義的內涵,因此發展 出二維的完美主義。研究焦點拓展到完美主義的成因與人際互動的層面,如:

Frost、Marten、Lahart 及 Rosenblate(1990)假設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子女完美主 義人格特質的養成,因而提出了「多層面完美主義」,分為個人標準、組織、在 意犯錯、質疑自我表現、父母期望與父母批判;Hewitt 和 Flett(1991)提出結合 自我與人際的「多層面完美主義」,以自我取向、他人取向與社會期許取向來說 明完美主義…等。雖然完美主義產生了多元的理論,但仍侷限於負向的觀點。

先前的理論重視完美主義對人的影響是一大發現,但大多以假設性的論點來 定義完美主義,過度強調生活適應不良的因子。量表的測驗題項也偏負向,以至 於無法測得完美主義的正向層面,難以區分促成完美主義者適應良好與適應不良 的特質(Slaney & Ashby, 1996; Suddarth & Slaney, 2001)。是以,Rice、Ashby 及 Slaney(1998)採中立觀點,結合生活適應的層面,提出「適應良好」與「適 應不良」完美主義,並發展出「幾近完美修訂量表」,以高標準、次序與不一致 此三向度探討完美主義的正、負特質。研究結果發現,高標準與次序能促進個人 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而不一致是適應不良的主要因素(Slaney, et al., 2001)。

各完美主義學者所提出的理論都有其特殊的見解,但漸漸地形成了一種共 識:完美主義是多層面的,可從個人自我、人際互動、生活適應…等面向進行探 討,「完美信念」與「追求完美」是完美主義的核心概念,對人會產生正、負向 的作用(Stoeber & Otto, 2006)。大量的實證研究證實完美主義對於學業成就、成 就動機、自我效能…等面向有正向作用(董力華,2003;Accordino, D. B., Accordino, M. P., & Slaney, 2000; Enns et al., 2001; LoCicero & Ashby, 2000; Nounopoulos et al., 2006; Vandiver & Worrell, 2002),但同時也會引起心理與情緒困擾,如:焦慮、

緊張、不安...等(葉真秀,2004;葉雅婷,2000;Hewitt & Flett, 1991; Klibert, Langhinrichsen-Rohling, & Saito, 2005; Rice & Mirzadeh, 2000; Rice & Slaney, 2002; Suddarth & Slaney, 2001)。

綜合上述,臨床醫學對一些精神病患人格特質的分析,開啟了完美主義的研 究生命,也奠定了完美主義在人格特質中的重要性。從不同學者所提出的理論可 知,完美主義是多層面的,可從認知上的完美信念與行為上的追求完美來探究,

對個人表現、情緒、生活適應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近幾年來的研究推翻了早期對 完美主義的看法,推翻了以負向認知評估個人表現的一維觀點,取而代之的是以 一體兩面的二維觀點來探究完美主義的本質與其影響,完美主義的正向作用受到 了研究結果的支持。

貳、多層面完美主義的內涵

自從打破完美主義的病態看法以來,引發心理學家的熱烈探討,促使完美主 義理論林立,豐富了完美主義的內涵。誠如上面所述,完美主義是多層面的、是 二維的,不同學者根據其所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不同派別的多層面完美主義理論,

以下就最廣為人知的三大多層面完美主義理論做說明:

一、Frost 等人(1990)提出的「多層面完美主義(MPS-F)」

Frost 等人(1990)提出子女完美主義特質養成是因為父母管教風 格過於嚴格與要求完美的關係,因此將父母的管教風格納入完美主義的 內涵,並結合之前學者所提出的完美主義概念-高標準與過度的自我批 評,建構出「多層面完美主義(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MPS -F)」,分成在意錯誤、個人標準、父母期望、父母批判、質疑自我表現、

及組織六個向度,分述如下:

(一)「在意犯錯」是指個人會將錯誤解釋成全面性的失敗,並且認為 如果失敗了,別人將不再重視他,因此對錯誤產生負向的反應。

(二)「個人標準」則是指個人對自己設下非常高的標準,並以此標準 來檢核自我。

(三)「父母期望」與「父母批判」分別是個人知覺到父母為其設下非 常高的標準,同時認為父母會非常嚴格地批判自己的表現,兩者 被視為子女完美主義特質形成的原因。

(四)「質疑自我表現」則是個人過分要求工作品質,其常認為自己做 得永遠都不夠好。

(五)「組織」是指個人重視秩序和組織的傾向,與其他向度較無相 關。

但這項假設在一份相關女兒與父母管教風格的研究中只獲得了部 分的支持。研究結果發現,母親的「在意犯錯」、「個人標準」、「父母期 望」與女兒的完美主義有相關,但是父母批評則無;父親則與女兒的完 美主義無相關(Frost, Lahart, & Rosenblate, 1991)。但國內研究結果顯 示,父母管教風格與子女的完美主義養成有顯著相關(許怡珮,2003;

葉雅婷,2000;董力華,2003;鄧碧珍,2001;賴正珮、陳慶福,2007;

鍾孟玲,2001)。雖然父母管教風格與其子女的完美主義有相關,但卻 無法證實父母管教風格與子女完美主義的養成為因果關係。

二、Hewitt 和 Flett(1991)提出的「多層面完美主義(MPS-HF)」

Hewitt 和 Flett(1991)說明完美主義是指個人具有設立過高的標 準、要求完美與過度批評的傾向,且不單單只是針對個人,還包含個人 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因此從自我與人際的角度提出另一種多層面完美主 義(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MPS-HF)」,分三個向度,如 下所述(Hewitt, Mittelstaedt, & Flett, 1990; Klibert et al., 2005; Kobori &

Tanno, 2005):

(一)「自我取向」完美主義是指個人為自己設立高標準,並且會嚴格 的評估和譴責自己的行為之傾向。個人內在會湧出動力,積極努 力的去達到完美,避免失敗。好處是自我提升,但容易落入不斷 地自我批評和自我懲罰中。

(二)「他人取向」完美主義係指個人對重要他人有不切實際的標準,

對他人要求完美並嚴格的評估他人表現之傾向。在人際相處中,

他人取向完美主義者具有領導才能與督促他人成長的優點,但也

可能因無法信任他人、過度支配與責罵他人而受人厭惡,容易陷 入孤獨或是親密關係…等問題。

(三)「社會期許取向」完美主義者認為自己必須要達成重要他人對其 不切實際的標準,並認為他人會嚴格評估其表現。為了獲得他人 的肯定,社會期許取向完美主義者常致力於取悅他人和避免懲 罰,但若是經常無法達到他人的高標準,則易產生習得無助感。

完美主義存於人際互動,甚至會造成人際相處上的問題,這是完美 主義發展上的一大發現。但是,與先前的理論觀點一樣,只論及完美主 義的負向影響層面,純屬於表層的觀察,未深入探究完美主義者的特 質,因此無法了解完美主義多層面內涵的全貌。

三、Rice 等人(1998)提出「適應良好、適應不良與無完美主義」

高標準的表現、保持整潔秩序及有效率是完美主義的典型,即使這 些特質會造成心理困擾,卻也不願意捨棄,說明了完美主義在生活中某 一層面上具有正向的作用(Slaney & Ashby, 1996)。而是否會產生心理困 擾與個人的認知評估信念有密切相關,唯有適應不良的認知評估信念才 會造成心理困擾,亦即高標準與實際表現之間的差距並不一定會造成心 理困擾。以下說明適應良好與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內涵(陳玫伶,1996;

董力華,2003;賴正珮、陳慶福,2007;LoCicero & Ashby, 2000; Martin,

& Ashby, 2004; Rice & Mirzadeh, 2000; Rice et al., 1998; Slaney et al.,

2001; Stoltz & Ashby, 2007):

(一)「適應良好」完美主義:適應良好完美主義者具有合理的完美信 念與彈性的追求完美態度,因此較不堅持原來預設的標準,即使 失敗,仍能從失敗中肯定自我的努力與付出,較能夠自我悅納、

容忍不完美。在面對困境時,願意多花時間去堅持與完成。在團 體生活中,能配合他人,較無主宰他人的需求,因此有良好的人 際支持網絡。或許因為適應良好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能力有很強

烈的信心與較高的自我效能,使得他們為自己設下高標準,並且 透過不斷的努力與彈性的調適來達成預先的目標。

(二)「適應不良」完美主義: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者具有不切實際的完 美信念,非常執著於追求完美,即使成功了,仍會注意到自己可 以更好的部分,對已經達到預期標準的表現仍感到不滿意;當表 現不如預期時,會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無用的、自我是沒價值 的,產生沮喪、焦慮、灰心…等負向情緒。此外,適應不良完美 主義者較喜好控制他人與環境,害怕他人超越自我的表現,因此

(二)「適應不良」完美主義: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者具有不切實際的完 美信念,非常執著於追求完美,即使成功了,仍會注意到自己可 以更好的部分,對已經達到預期標準的表現仍感到不滿意;當表 現不如預期時,會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無用的、自我是沒價值 的,產生沮喪、焦慮、灰心…等負向情緒。此外,適應不良完美 主義者較喜好控制他人與環境,害怕他人超越自我的表現,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