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寫作教學的觀念啟迪能夠由橋樑書得到刺激

第四章 橋樑書與寫作教學結合的契機

第三節 寫作教學的觀念啟迪能夠由橋樑書得到刺激

過去,在語文教學上教師一直處於主導的地位,學生所扮演的不過是一個錄 音機的角色,或是一個沒有自己聲音的學習體,這樣的教學方式最後所帶來的是 意志消沉的學習。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必然是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

在這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個組織者或引導者,它的主要任務是重視學生的學習 差異,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獨立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學習的 興趣,以及鼓勵學生選擇適合於自己學習風格的策略。學生學習的態度由被動轉 為主動,學習成效自然也能夠提升。(馬行誼等,2008:24)

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包含聽、說、讀、寫,寫作教學是令老師最頭痛的部分,

一來缺乏系統化教材,二來是語文節數不足,常令教師深感困擾。學生寫作教材 來自於生活經驗、閱讀經驗與教科書,但因有城鄉差距及個人環境等因素,每個 人的經驗恐有差異。這麼看來,教科書較能表現起點一致。因此,對教師來說,

最有說服力的寫作教學,就是從課文出發來引導學生寫作。小朋友的特質是有豐 富的想像力,中年級的學生在創意和想像的天賦上還加深加廣的生活體驗、閱讀 經驗及語文知識的鷹架。如果老師沒能在基礎上以有效的工具輔助、訓練學生自 由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則學生沒辦法輕鬆發展寫作能力。

「新橋樑書」給寫作教學觀念的啟迪是能夠由橋樑書得到刺激,因為寫作可 以模擬具體的情境,有較大的彈性讓學生發揮,也可以豐富寫作題材。此外,

「新橋樑書」材料多元、豐富,方便吸收,可以應用在具體情境的營造,形式 多元、技巧具豐富性。教師可將橋樑書的故事帶入寫作中,藉寫作的發展與討論,

讓學生更了解該故事的內容。九年一貫課程培養學生有效應用各種文體,從事思 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

面對國際思潮;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本 國文化精髓;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 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育部,2008)寫作活動能有效提升兒童的 學習興趣,並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透過寫作的語言作各種不同形式的呈現。藉 由寫作的練習,教師提供充分的情境練習機會,來提升學生閱讀運用的能力。讀 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在課程中融入寫作活動,課堂的學習呈現活潑、

輕鬆的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意,達到教學與學習的效果。參與寫作的練習,

對學生在語文方面的表現會有強化的作用。透過寫作教學活動促使兒童對學習產 生興趣,因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透過寫作的嘗試以各種不同形式的呈現,學 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以及創意。在寫作的過程中,兒童可以藉由故事情境所扮 演的各種角色去面對生活周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而透過假設的情況,在遊戲 中學習口語的表達,以及嘗試解決問題,協助兒童建立適應社會的能力並激發其 創造力。結合「新橋樑書」與寫作教學,對學童的閱讀學習動機能夠提升;提升 了學習動機後進而提升學童的語文能力,學童藉由自由自在的聯想與自我探索,

開啟無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啟發他們在多元智能中語文肢體的動覺、人際及內 省等智能及創作、改寫的能力。(蔡慧君等,2008:187-214)在「新橋樑書」與 寫作教學中,教師可提供學童創作的機會,透過觀察、發問,引導學童思辨自省,

發展閱讀理解技能,促進個別與團體溝通的技巧,增進參與表達的能力,進而能 主動的獲得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新橋樑書」和寫作各有其特性,彼此能相輔相成。「新橋樑書」的特性是:

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充經驗以及彌補制式教材的不足。寫作的特性是:可 以擴充及轉化經驗、強化美感、增加同儕間的互動以及能夠相互觀摩學習。將「新

橋樑書」與閱讀作結合運用於寫作教學上,可以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彌補制式 教材的不足,擴大經驗範圍,增加學生的學習量,彌補教材太難或太容易的缺陷。

制式教材過於簡化,有礙學生閱讀能力及文學美感的提升。制式教材說明性的文 本少,類型單一,真實性和功能性不足。教學指引的課文閱讀觀缺乏文學欣賞與 收集資訊的真實性閱讀價值。(曾麗珍,2009:83-86)制式教材是屬於單一的文 本,缺乏學生學習的興趣,無法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教室裡有意義的故事教學,倘若經由教師適當的引導,無論是學生的語文 能力的提升、價值澄清,還是人際關係、情緒紓解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 在人際關係上可看出同學間的人際互動。藉由討論、發表等合作學習讓學生更了 解團體中每一分子的努力與否,對大家都具有相當的影響。一般文學作品是書面 文字,靠視覺來了解的;詩歌朗讀吟唱是靠語言來傳達的,是靠聽覺來理解的;

至於故事是無限想像的延伸,而這也是故事最迷人的一點。學生喜愛故事的原 因,大都是因為情節的發展性,大部分的故事都會有重複性,藉由它的重複性來 製造高潮。(林秀娟,2009:113-114)

故事要精采,必須能先感動自己。而故事除了要吸引學生外,其背後所蘊涵 的教育意義對學生的影響也值得深思。黃雲輝認為故事的教育意義有:(一)使 兒童對優良事蹟產生崇拜的心理;(二)增進兒童能力與待人態度;(三)增加兒 童嘗試和學問,增廣見聞;(四)促進兒童同儕間的彼此情誼;(五)加強兒童閱 讀能力與注意理解力。(黃雲輝,1979:9-10)

過去的語文課程經常採用制式而缺少變化的講授式教學。現今則藉由科技產 品(例如電視、電腦),融合視、聽覺形式的溝通比例非常大;課程教材的編寫 與教學倘若未能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的學習將會面臨問題。「理想課程」

(ideal curriculum)和「經驗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在實踐上是有落差的。

學生生活經驗在教學上的重要性,以三方面來加以述敘:(一)理解的學習:「學 習是經由經驗介入,而在個人的知識或行為方面產生較為持久性改變。」也就是 說,教學者和學習者的經驗納入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產生的經驗改變較持久。學

校現行的教材應注意是否連結學生的舊經驗、是否以表徵形式呈現教材、現場或 臨場的情境教學、應用新情境作為印證。(二)情境的學習:孔子認為「學而時習 之,不亦說乎」,就是強調要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相互印證。杜威的「做中學」

也是大家熟悉的教育觀點,就是學校生活所學能實際應用於解決生活問題。(三)

有意義的學習:「建立課程知識和學習者之間的意義連結,是課程決定必須考慮 的重要事項。」人類內在的意識和外在發生的事件,必須等到行動者將此狀態作 反省性的自我看待,此生活經驗才會產生意義。(范信賢,1998:2-9)

教育可以開創自我、創新文化,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能靈巧的運用教材、

教法和有效的教學,是九年一貫新課程對教師的期待;寫作在語文教學上,對聽、

說、讀、寫均具有提升功能。故事充滿趣味,能有效的創造學生的自信,透過精 采故事內容使學生用不同的觀點看世界,引導其尊重他人的想法;哲學心理學家 迪爾泰(Dilthey)指出,人們的認知、情感等心理現象,可以透過語言文字、動 作姿態表達出來,所以學習者可以透過參與及欣賞作品的過程,去創造自我。由 此可知,學生的「行動」和「參與」,對其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陳麗慧,

2001:85-88)

「新橋樑書」的教材來源多元化,只要是適合的教材都可以拿來當作教學資 源。「新橋樑書」和寫作各有其特性,彼此能相輔相成,運用得宜,會達到良好 的效果。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但是如果學習環 境讓學生覺得太沉悶,學習將會有反效果。使用寫作學習,輔助學生達到語言學 習的目的。教師可將橋樑書的故事帶入寫作中,藉戲劇的發展與討論,讓學生 更了解該故事的內容。傳統的教學是老師說什麼學生就得接受;現在的教學呈現 多元化,取代了單向灌輸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增加教學的趣 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教學的目標。

在故事文體方面,我的示範以多種文本搭配環境教育,作為教學的主題,加 強學生對環境教育方面的認知,並體會環境教育的重要。在網路文本方面,我選 取了《快樂腳》作為故事文體的基底教材。在故事中主角是波波,波波他是一個

天生的踢踏舞高手,每次他高興踏著舞步的時候,總是被族中的長老們冷眼對 待,更有長老認為這是族裡漁獲減少的天譴之一。偶爾出現在海平面上的大型鐵 殼船,於是波波決定查明真相,他要知道是什麼樣的生物帶走了大量的魚群,危 害了他的族群。勇敢的波波死命地追逐著鐵殼船,他一路吶喊著要求人類將食物 還給企鵝,自己也處在危險的環境。(喬治.米勒,2006)在視聽文本方面,選 用網路生態影片《臺東鸞山森林博物館》為輔助教材一,對於大自然的探索,對 於自然生態的深刻體會,大家學習到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學習順服於大自然的奧

天生的踢踏舞高手,每次他高興踏著舞步的時候,總是被族中的長老們冷眼對 待,更有長老認為這是族裡漁獲減少的天譴之一。偶爾出現在海平面上的大型鐵 殼船,於是波波決定查明真相,他要知道是什麼樣的生物帶走了大量的魚群,危 害了他的族群。勇敢的波波死命地追逐著鐵殼船,他一路吶喊著要求人類將食物 還給企鵝,自己也處在危險的環境。(喬治.米勒,2006)在視聽文本方面,選 用網路生態影片《臺東鸞山森林博物館》為輔助教材一,對於大自然的探索,對 於自然生態的深刻體會,大家學習到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學習順服於大自然的奧